人物:刘安世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78—1159 【介绍】: 宋越州上虞人,字泰发,号转物居士。徽宗崇宁五年进士。高宗时知宣州,缮城池,聚兵粮,建义社,守境有方。后为吏部尚书。绍兴中,宋金和议成,秦桧借其名押榜以息异议,拜参知政事。及见桧撤淮南守备,夺诸将兵权,即极言金人不可信,和议不可恃,斥桧怀奸误国,为桧所恶。贬建宁军节度副使,藤州安置。后移琼州、昌化军。桧死,得复官秩。卒谥庄简。有《庄简集》。
全宋诗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作字泰定,号转物老人(《舆地纪胜》卷二四、一二五),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东南)人。徽宗崇宁五年(一一○六)进士,调知开化县,移知常熟县。入为符宝郎,以言事贬监汀州酒税。钦宗即位,擢右司谏,迁侍御史。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擢秘书少监。三年,知宣州。改知临安府。绍兴元年(一一三一),除知婺州,甫至郡,擢吏部侍郎。二年,授淮西招抚使,改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兼寿春府,落职提举台州崇道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五一、五二、五八)。寻知湖州,历知平江府、台州、温州。七年,为江南西路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同上书卷一一七)。八年,拜参知政事。九年,因与秦桧不合,出知绍兴府,改提举洞霄宫(同上书卷一二四、一三三)。十一年,贬藤州安置;十四年,移琼州;二十年,移昌化军;二十五年秦桧死,内迁郴州;二十八年,复左朝奉大夫,任便居住(同上书卷一五二、一六一、一七○、一八○)。二十九年,致仕,行至江州卒,年八十二(同上书卷一八二)。孝宗即位,赐谥庄简。有前后集三十卷(《宋史·艺文志》),已佚。《两宋名贤小集》卷一五八存《椒亭小集》一卷,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有《庄简集》十八卷。《宋史》卷三六三有传。 李光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庄简集》为底本,参校清乾隆翰林院抄本(简称院本,藏北京图书馆)、《椒亭小集》简称小集》等。新辑集外诗编为第八卷。
全宋文·卷三三○六
李光(一○七八——一一五九),字泰发,一字泰定,号博物居士,越州上虞(今浙江上虞)人。
登崇宁五年进士第。
宣和中,累迁司封、司勋员外郎。
钦宗立,擢右司谏,迁侍御史,反对割地乞和。
建炎三年,知宣州,守备有方。
移知临安府。
绍兴初,知婺州,擢吏部尚书。
寻充端明殿学士、江东安抚大使、知建康府。
为吕颐浩所挤,落职提举宫观。
五年,复知湖州、平江府。
除礼部尚书,去知台州、温州。
七年,为江西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洪州。
八年,自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
以为和不可恃、备不可撤,并于高宗前面斥秦桧「盗弄国权,怀奸误国」,为桧所恶,执政一年而罢。
十一年,复谪于藤州安置。
居三年,移琼州。
居六年,又移昌化军。
二十五年桧卒,始得内移郴州。
二十八年,复官听自便。
二十九年卒,年八十二。
孝宗立,追复资政殿学士,谥庄简。
光尝学于刘安世,著有《读易老人详说》十卷、文集三十卷、《兵略》十卷、《神仙传》十卷。
见《宋史》卷三六三本传,《会稽志》卷一五,《会稽续志》卷五。
宋登科记考
字泰发,一字泰定,谥号庄简。越州上虞县(今浙江绍兴)人。崇宁五年(1106年)进士。累吏部尚书,拜参知政事,除资政殿学士、知绍兴府。官左朝奉大夫。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建康人,字思道。
原名默。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尝以诗谒苏轼、刘安世,得二人称勉。
为蔡绦所用,又出入梁师成之门。
累官至团练使。
宣和末避战乱辞官,责授武节大夫致仕。
有诗名,兼长于词。
主张学诗当以杜甫为体,以苏轼、黄庭坚为用。
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
全宋诗
吴可,字思道(元《至正金陵新志》作吴思道,此据《诗人玉屑》卷一),金陵(今江苏南京)人。
官至团练使,曾谄附权宦梁师成(《浮溪文粹》附录孙觌《汪公墓志铭》)。
徽宗宣和末师成败,黜致仕。
宋室南渡后,流寓东南。
吴可系武官,但潜心文翰,与李之仪交颇密,诗为苏轼、刘安世等人称誉。
有《藏海居士集》、《藏海诗话》,已佚。
清四库馆臣据《永乐大典》辑为诗集二卷,诗话一卷。
事见元《至正金陵新志》卷一三。
吴可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藏海居士集》为底本。
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
孙伟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江陵人,字奇甫。
初为静州幕官。
访刘安世于夷陵谪所,言愿听先生五日话,安世嘉之,与言司马光所以传习者,将所闻录成一卷。
自是身体力行之,每称终身受用只此五日所闻。
后以争和议不胜,不复求用。
全宋文·卷三二六三
孙伟,字奇甫,江陵(今湖北江陵)人。
初为静江幕官,宣和中为侍郎,官终判监,以朝奉郎致仕。
伟尝于夷陵受教于刘安世五日,至是终身践履一以安世之学为宗。
晚年游衡山,与胡安国父子游,论学甚契。
有奏议数卷,胡宏称之为「不为一身之谋而为天下之虑」者。
又著《靖康野史》、《小臣孤愤野录》。
见《三朝北盟会编》卷一○○、一三三,《宋会要辑稿》仪制一○之二○,《宋元学案》卷二○。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赣州人,徙居河南府,字天游。
徽宗崇宁二年进士。
曾从游酢学,与刘安世交。
累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掖垣草制,多所论驳,忤时相意,左迁太常少卿。
高宗时为刑部侍郎,上言增补禁军,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
忤秦桧,罢知婺州,改徽州,以病免。
卒年七十一。
全宋诗
曾开,字天游,赣州(今属江西)人。几兄。徽宗崇宁二年(一一○三)进士(明嘉靖《赣州府志》卷一○)。调真州司户。累官国子司业,擢起居舍,权中书舍人。忤蔡京,责监大宁监。钦宗即位,知颍昌府兼京西安抚使。高宗建炎初,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历知平江府、广东经略拨抚使、知镇江府兼沿江安抚使。召为刑部侍郎,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忤秦桧,出知徽州,因病免,居闲十馀年。卒年七十一。事见《宋史》卷三八二《曾几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二八六九
曾开,字天游,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几兄。崇宁二年进士,调真州司户。累迁国子司业,擢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左迁太常少卿,责监大宁监盐井。召还,监杭州市易务。除直秘阁、知和州,徙知恩州。判南京国子监,复为中书舍人,罢。钦宗即位,知颍昌府,兼京西安抚使。建炎元年知潭州、湖南安抚使,移知平江府、广东经略安抚使。绍兴时迁礼部侍郎兼直学士院。绍兴七年知镇江府;九年正月,因忤秦桧,罢知徽州。卒,年七十一。《宋史》卷三八二《曾几传》有附传。又见《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六、一一五、一二五。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德辉。
徽宗宣和三年进士,学于杨时、刘安世
李纲为相,理在幕中,为汪伯彦、黄潜善所忌,以尝润色陈东所上书,贬梧州。
高宗绍兴初召试翰林,兼史馆校勘。
秦桧主和议,理与朱松等抗疏极言不可,出知严州。
罢职穷困而死。
有《苍梧集》。
全宋诗
胡珵,字德辉,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徽宗宣和三年(一一二一)进士。钦宗靖康时为枢密院编修官(《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高宗建炎元年(一一二七),为秘书省正字,二年,坐附李纲及为陈东上书润色,编管梧州(同上书卷六、一三)。绍兴二年(一一三二),起为江东安抚司主管机宜文字。五年,复秘书省正字兼史馆校勘,八年,为著作郎。九年,因忤秦桧出知严州(同上书卷五二、八六、一二二、一二七)。后饥寒困穷而卒(《诚斋集》卷七九《胡德辉苍梧集序》)。有《苍梧集》,已佚。《咸淳毗陵志》卷一七有传。今录诗六首。
全宋文·卷三九九一
胡珵,字德辉,常州(治今江苏常州)人。宣和三年同进士出身,治《》。绍兴五年为正字,兼史馆校勘,七年为校书郎,八年为著作佐郎,迁著作郎。九年为礼部员外郎,知严州。陈东上书,胡珵视其草,坐流苍梧。召用为郎,又以参政李光之客见恶于秦桧,坐废,饥寒穷困以死。有《苍梧集》。见杨万里《胡德辉苍梧集序》(《诚斋集》卷七九),《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二七,《南宋馆阁录》卷七、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宋诗纪事》卷四○,《宋史翼》卷一七。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扬州人,字大年,一作名大年,字永卿。
徽宗大观三年进士。
为永城主簿,时刘安世谪亳州,寓居是县,因求教,遂从学二十六年。
历官江都丞、淅川令、夏县令。
高宗绍兴间追录安世语为《元城语录》。
又有《懒真子》。
全宋诗
马永卿,字大年,自号懒真子,扬州(今属江苏)人。徽宗大观三年(一一○九)进士。自亳州永城主簿至知达州凡六任,仕宦四十年,官终左朝散大夫。有《懒真子》五卷、《元城语录解》二卷传世。事见《铅书》卷三、卷八。今录诗四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029—1094 【介绍】: 宋常州晋陵人,字完夫。
胡宿侄。
仁宗嘉祐四年进士。
神宗时累官同知谏院,反对王安石用李定为御史,出通判真州。
哲宗元祐初,累进给事中、御史中丞,进《君子无党论》,拜尚书右丞。
刘安世等合攻之,出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
召为礼部尚书,迁吏部。
卒谥简修,一曰修简。
全宋诗
胡宗愈(一○二九~一○九四),字完夫,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宿从子。仁宗嘉祐四年(一○五九)进士(《咸淳毗陵志》卷一七)。英宗治平三年(一○六六)为集贤校理(《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一○)。神宗立,迁同知谏院。熙宁三年(一○七○)落职通判真州(同上书卷二一二),一说商州(《宋会要辑稿》职官六五之三二)。七年,通判苏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五八)。元丰三年(一○八○)为开封府推官,改知蔡州(同上书卷三○五)。哲宗元祐初拜给事中,进御史中丞。四年(一○八九),出知陈州。五年,徙成都府(同上书卷四二三、四三八)。六年,还为吏部尚书。绍圣元年,知定州(《宋会要辑稿》礼四一之四六)未行,卒,年六十六。事见《东都事略》卷七一《胡宿传》,《宋史》卷三一八有传。今录诗五首。
全宋文·卷一六五○
胡宗愈(一○二九——一○九四),字完夫,胡宿从子,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嘉祐中举进士甲科,历光禄丞、集贤校理、史馆检讨、同知谏院。因反对王安石用人,出通判真州。后提点河东刑狱,复为开封府推官、吏部右司郎中。元祐初,进起居郎、中书舍人、给事中、御史中丞。具《君子无党论》以进,拜尚书右丞。后罢为资政殿学士、知陈州。徙成都府,蜀人安其政。乃为礼部尚书,迁吏部。卒,年六十六。《宋史》卷三一八《胡宿传》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湖州德清人,字仲甫。
卢革子。
仁宗皇祐元年进士。
累擢两浙、淮东制置发运副使,请罢献羡余。
知渭州,与西夏战有功,迁龙图阁直学士。
哲宗元祐中,知荆南。
刘安世论其行盐法虐民,降待制,提举洞霄宫。
全宋诗
卢秉(?~一○九二),字仲甫,湖州德清(今属浙江)人。革子。仁宗皇祐元年(一○四九)进士(清雍正《浙江通志》卷一二三)。调吉州推官、青州掌书记、开封府仓曹参军。神宗时,累官提点两浙、淮东刑狱,进制置发运副使。加集贤殿修撰、知渭州,在边多年。哲宗元祐三年(一○八八),知荆南(《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九)。后被论在两浙、淮东时盐法虐民,落职提举洞霄宫。七年,卒(同上书卷四七九)。《宋史》卷三三一有传。今录诗十三首。
全宋文·卷一一一七
卢秉(?——一○九二),字仲甫,湖州德清(今浙江德清)人,革子。皇祐元年中进士甲科,调吉州推官、青州掌书记。熙宁初为开封府仓曹参军,四年六月,以大理寺丞除权检正吏房公事。五年,诏除权发遣两浙提刑。七年五月徙淮南东路,寻以增课擢太常博士。八年,迁祠部员外郎,进江淮等路发运副使,寻迁刑部员外郎。元丰二年八月,加集贤殿修撰、知渭州。五年正月,移知润州。三月,进宝文阁待制。以讨夏人功,迁龙图阁直学士。七年二月,以父老乞移知湖州,复召还渭。元祐中提举南京鸿庆宫。三年四月,降宝文阁待制,提举洞霄宫。七年十二月卒于任。所著有《文集》十卷、《奏议》三十卷。《宋史》卷三三一有附传。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普州安岳人,字允南。初名献能。时称鸿硕先生。嘉祐二年进士。熙宁末,为秘书丞、通判梓州。邓绾荐为台官,不就,退居二十年。后范祖禹荐于朝,官终祠部郎中。有《春秋通解》、《冯安岳集》。
全宋诗
冯山(?~一○九四),字允南,初名献能,安岳(今属四川)人。仁宗嘉祐二年(一○五七)进士(《两宋名贤小集》卷七五《安岳吟稿》序)。神宗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九年(一○七六),邓绾荐为台官,不就(《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哲宗元祐间,范祖禹荐于朝。绍圣元年卒(《安岳集》刘光祖序),官终祠部郎中,追赠太师。有文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事见《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冯山诗,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安岳集》为底本,校以一九一五年南城李氏宜秋馆刊《宋人集》乙编《冯安岳集》(简称宜秋馆本)、清汪文柏跋清钞本《安岳冯公太师文集》(简称清钞本,藏北京图书馆)及《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安岳吟稿》(简称小集)。另从《永乐大典》辑得集外诗二首,附于卷末。
全宋文·卷一七○八
冯山(一○三一——一○九四),初名献能,字允南,号鸿硕先生,普州安岳(今四川安岳)人。
嘉祐二年进士及第,与苏轼兄弟为同年。
熙宁中,为秘书丞、通判梓州。
熙宁九年,御史中丞邓绾举为台官,不就。
元祐八年,范祖禹荐于朝,次年卒,年六十四,官终祠部郎中。
著《冯太师集》三十卷(今存诗十二卷)、《春秋通解》十二卷。
见《安岳集》卷首刘安世所撰序,《范太史集》卷二五《荐冯山张举劄子》,《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七三,《宋史》卷三七一《冯澥传》。
李燧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吉州安福人,字与贤,号似剡老人。
高宗绍兴中,与杨万里同学于刘安世
晚当特奏名,不就。
所居似剡溪,因以自号。
有《似郯正论》。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