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申公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1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笋舆潇洒漳南路,却爱君侯样制工。
款段惯曾驮李贺,蒲轮今益愧申公
行边风日轩窗小,醉里云山兴味浓。
共敝车裘今几见,可无诗句播闽东。
三秦豪杰可谁同,卧病沧溟喜偶逢。
圣世只今崇作述,蒲轮今见迓申公
先生累月食无肉,逆旅江干烹苜蓿。
自解诸生月俸钱,买得寒瓜绿如玉。
忽飞片纸落彭生,开缄酒气摇双罂。
愁肠绠作辘轳转,诗籁哀同猿狖鸣。
年来断肉未断饮,一醉倾壶倒馀沈。
暂许天涯游子还,欲向华山借高枕。
孙公孙公奈尔何,坐谈感慨何其多。
寄语龙溪王大令,为言羁客返岩阿。
历官凡有几,五驾令君车。
健吏犹难色,儒生未必疏。
廪饥祠有像,乡饮礼成书。
惜阻蒲轮召,申公八十馀。
万乘出铜龙,千官扈跸同。
金根下星汉,翠葆丽春空。
幄启张皇邸,庭趋奠泽宫。
礼严忘分贵,道重觉师崇。
三月闻韶后,两楹看梦中。
诗因八佾变(是年去王号称先师始用六佾),祀岂一牢丰。
法驾桥门转,周庐陛楯通。
垂衣临六馆,委佩引群工。
见圣青衿合,横经黼座东。
嘉宾来孔氏,宪老忆申公
如堵人瞻仰,犹龙气郁葱。
共嗟儒不贱,且感教之功。
窃纂臣谈业,躬逢帝典隆。
辟雍迟献颂,纪事序王风。
路人诉冤。
事急到山巅。
有缘遇神仙。
君有何事,但请一言。
陈辛妻子,离家因往南雄,大庾岭被妖染。
今闻非别祟缠。
左道术,名申公,属坤兑,猕猴状,搊搜脸。
释情赋 北魏 · 李骞
单阏之年,无射之月,余承乏摄官,直于本省。对九重之清切,望八袭之峥嵘,感代序以长怀,观爽气而轸虑。笼樊之念既多,寥廓之想弥切。含毫有思,斐然成赋。犹潘生之《秋兴》,王子之《登阁》也。厕郑璞于周宝,编鱼目于隋珠,未敢自同作者,盖亦各言尔志云。
荷峻极之层构,导积石之洪流。
有马形而谟舜,亦龙德而史周。
爰相赵之鸿烈,逮藩魏之优游。
为衢樽于上叶,号木铎于前修。
若豢龙之不陨,似穷桑之世济。
故抱玉而怀珠,且滋兰而树蕙。
或舟楫以匡时,或栖迟以卒岁。
尚无忝于先人,谅贻厥于来裔。
书金册以葳蕤,布银绳而昭晰。
清风忽其缅邈,启皇祖于庚寅。
逢轩教之方洽,遇周命之维新。
譬龙虎其有合,信山川而降神。
若胜庭之五杰,似不速之三人。
协嗜欲于将至,岂物色而方臻。
荷天宠以来仪,步康衢而骋力。
如乾元之利贞,若坤四之方直。
内弼谐于本朝,外辟土于殊域。
乘紫氛以厉羽,负青天而鼓翼。
既公侯之必复,亦庆绪之所融。
绩并绔于八凯,道俱升于二宫。
遂遵流以至海,且因岳而为嵩。
同羽仪于班氏,均载德于杨公。
何日月之逾迈,引寒暑而相终。
委晋会于弱齿,遗堂构于微躬。
嗟蒙昧之无取,故告舍而不及。
已获落而少成,又拥肿而无立。
愧精坚于百链,惭忠信于十邑。
非圭璋之特达,讵芳匪之易袭。
未砥砺以自进,宁琢磨而成章。
乖宋子之万字,异应生之五行。
不请观于石室,岂借书于晋皇。
求班庄而不遂,况蔡文之可望?
参四科其未获,入三选而谁许。
本无声于梁魏,故未闻于陈汝。
居玉石以多迷,宅显晦而乖所。
既无怀于四至,安有情于再举。
虽衣冠之未胄,而世禄之绪馀。
等渤澥之乘雁,类九罭之逃鱼。
处江淮而不变,对朝市而闲居。
空阖门以靖轨,非论道而修书。
少宾客于季彦,谢朋交于太初。
在正光之御历,实明皇之拱己。
曾问政于上学,著为君而我齿。
叫阍人以望子,遂陟降于庭止。
同崔骃之谒帝,若谢兼之来仕。
逮孝庄之入统,乃道丧而时昏。
水群飞于溟海,火载燎于中原。
延胶船而越水,若朽索而乘奔。
玉羊失而无御,金鸡亡而不存。
天步忽其多难,横流且其云始。
既云扰而海沸,亦岳立而棋峙。
睇三刚之日紊,见四维之不理。
顾茂草以伤怀,视匪车而思起。
虽风雨之如晦,亮胶喈而不已。
自牵役干宰朝,实有怀于胥耻。
在下僚而栖屑,愿奋迅于泥滓。
眷故乡以临睨,怅有动于思归。
越来流以鼓枻,溯北风而结騑,入成都之旧宅,反观津之故扉。
乃曲肱而不闷,信抱瓮而无机。
且耕而食,且蚕而衣。
恒一日以自省,亦三月而无违。
游仁义之肴核,采坟素之精微。
诚因闲而养拙,亦有乐于嘉肥。
及句芒御节,姑洗之首,散迟迟于丽日,发依依于弱柳。
鸟间关以呼庭,花芬彼而落牖。
听乃越于笙簧,望有逾于新妇。
袭成服以逍遥,愿良辰而聊厚。
乃席垄而踞石,遂啸俦而命偶。
同浴沂之五六,似禊洛之八九。
或促膝以持肩,或援笙而鼓缶。
宾奉万年之觞,主报千金之寿。
各笑语而卒获,传礼仪于不朽。
斯盖先民之所乐,而余心之所守也。
至于少昊为帝,庚辛处躔,视墟里之萧萧,过寒夜之绵绵。
积霜霭于近援,起沈寥于远天。
思多端以类长,若临水而登山。
幸出游之或写,冀观涛之可蠲。
遂杖策缓步,或渔或田。
弋凫雁于清溪,钓鲂鲤于深泉。
张广幕,布长筵。
酌浊酒,割芳鲜。
起《白雪》于促柱,奉《绿水》于危弦。
赋《湛露》而不已,歌《骊驹》而未旋。
跌荡世俗之外,疏散造化之间。
人生行乐,聊用永年。
悟柱下之稍工,闻首阳之为拙。
既有惜于菰悬,且自悲于井渫。
访郑詹之格言,求季主之高说。
去衡门以策驷,望象魏而投辙。
服毳衣以从务,乘大车而就列。
比汗海而无纪,喻江河而有缺。
眷重地而惧深,念索米而惭结。
运有折于玉斗,时忽亡于金镜。
始蒙尘以播荡,卒流彘而居郑。
彼上天之降鉴,实下民之请命。
因艰难以隆基,据殷忧而启圣。
调《南风》以负扆,居北辰而为政。
创彝伦于九畴,班平章于百姓。
喻绳契以论踪,援成昭而比盛。
酌徙镐之故典,究迁亳之遣令。
奄四海以为家,开七百而增庆。
睹礼乐之方隆,信光华之始映。
百揆郁以时序,四门穆其惟清。
如得人于汉世,比多士于周庭。
有一匡以作相,或十乱而为桢。
各秉文而经武,故天平而地成。
伊余身之忝秽,得再入于承明。
执纶言之犹绋,戴会弁之如星。
非巡溃以观井,信夕惕而怀惊。
承周任之有言,揽老子之知足。
奉炯诫以周旋,抱徽猷而与属。
每有偃于唯尘,恒兴言于宠辱。
思散发以抽簪,愿全贞而守朴。
眷疏傅以徘徊,望申公而踯躅。
冀鄙志之获展,庶微愿之逢时。
歌致命而可卜,咏归田而有期。
揖帝城以高逝,与人事而长辞。
击壤而颂,结草而嬉。
援巢父以戏颍,追许子而升箕。
供暮餐于沆瀣,给朝饵于琼芝。
同糟醨而无别,混名实而不治。
放言肆欲,无虑无思。
何鹪鹩之可赋,鸿鹄之为诗哉(《魏书·李顺附传》)
君家东莱有长翁,十篇易学文言通。
我家兰陵有内史,岳岳申公诗弟子。
千载坠绪谁为传,授受要及西京贤。
高相法据卦筮说,大戴书载骊驹篇。
罔罗搜讨贵无博,博综始自隋唐日。
昔者问故临川门,教以师公专家尊。
导源许郑迨贾孔,近儒论纂乾嘉存。
乃如河伯观海若,百岁一经恐犹略。
邢劭已自惩书多,王通还虞讥僭作。
笃契数子真无俦,孙氏周礼刘春秋(谓恭甫中容)
蜀冈今过絮酒洌,永嘉昔别沧波愁(来诗言及刘孙)
比岁席帽寄京国,人海茫茫畴孔墨。
鍮石乃令冒南金,荆山遂见连城泣。
忆从灵运识长瑜,涵秋阁上腾丰觚。
半面俄别剧惆怅,盍戠喜复同姑胥。
翕华擢姿展清宴,尊前更萃吴中彦。
酒律严如两甄军,谈旨妙侪三语掾。
叹我弹铗羞冯生,客窗对烛寒蛩鸣。
经月不向城西去,启明出没违长庚。
一篇新诗初入手,冲戛琼瑶沫流口。
交游海内多瑰奇,朴学期余意良厚。
羡君才如截玉刀,况君坐拥百城豪。
曲台后苍大官庖(来诗谓近将疏小戴),笺疏典奥抉纷呶。
鲰生识业那足省,公羊小家等卖饼。
① 案宋史吕夷简传夷简封申国公景祐四年夏四月以镇安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许州
十一月一日,尚书刑部员外郎、直史馆宋祁敢再拜奏记相国申公执事:窃闻古者尧有四伯,是为四岳。实佐文命,降宅九州。帝庸嘉之,故赐姓曰姜,命氏曰吕。在周宣时,有申甫者,能左右王室,以兴周道,国人美之,为作《崧高》之诗,道降神之异。仲尼掇焉,以什于《雅》。在春秋时,有齐许者,盟会纠慝,干不庭方,以大承厥祀,有祚在下。史世有家,为诸侯选。由是言之,吕姓之衍于申,曼于许,厥惟旧矣。恭惟相公凭极天之峻,秉蒸民之彝,庆丛祥发,与圣参会。言行而帝采亮,谋奋而天縡和。散为九功,宣为六德,沛如渊回,湛若阳休。劢相丕后,十有四祀。助薰燎而郊者四,导农辂而东者一,而鬼神无遗歆。戴斗之使岁通,戎蛮之赆月来,而疆埸无猜侮。士之贤者进,无能者退;邦之不足者与,有馀者取;而上下无尤违。三辰澄霄,百谷露野,佑我丕业,格于皇天。迹夫感会之隆,幽赞之协,要可知已。有太岳基其兆,有申甫奕其先,有齐许蕃其系,灵光孙谋,是相是钟。天而未忘叔仲之德,是故复申之宇,以陪敦章大;即许之旧,以济美显庸。传曰: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公之谓矣。某不佞,学于旧史氏,知吉甫、史克之作,以事美一时。托文见志,遂得声满天地,于今称诵。不自知量,谨作《嗣崧诗》五章,章十句,美公之国于申也。《许康诗》五章,章十二句,美公之安乎许也。立言之体,略细语大,故推而上之,以及于祖。辞必欲类,不容虚美,故循而下之,后及于公。古之赋诗,义取卒章焉。《嗣崧》之乱曰“寿考是承”,士大夫之祝也。《许康》之辑曰“帝曰还归”,邦人之志也。虽不足雍容揄扬,其义肆而不隘。辄因诞日之庆,缮写驰献,侑奉觞之馀欢。伏惟一加观采,裁贷其罪。不宣。某惶恐再拜。
彼岳惟崧,天作其神。
嗣生我公,我公斤斤。
嘉猷矢陈,柄国之均。
帝亲命之,纂成前人。
不显其道,惟申是保。(一章)

公迈厥德,祗祗翼翼。
柔嘉而直,模我彝伦。
揉我方国,施于夷貊。
百度是毗,庶绩允熙。
罔敢不恪,惟公是若。(二章)

帝诏执事,彻申土疆,衍沃腴良。
赋舆溱溱,莫乐于申。
昔在四岳,佑尧象禹,为国心膂。
受民作邦,于今以光。(三章)

帝告于公,绍胥尔宇。
宪是文武,如申如甫,为周之辅。
诞锡尔祉,惟申甫是似。
乘车错衡,淑施英英,式遄其荣。(四章)

公拜稽首,敢扬王休。
祈天之久,为天子万寿。
彼岳磐磐,松柏丸丸,公福禄实蕃。
有崇而冈,有大而陵,公寿考是承。(五章)
共 14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