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宋戴公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昔在召公。相武王除害去虐。敷命帝庭。周公佐成王卜洛定宅。登颂清庙。奉康王会朝丰宫。克致太平。惟崔公相元宗保宁圣德。镇安天下。辅肃宗扫除凶秽。绍享太平。(一作天命)事今上振宣明威。抚绥淮海。惟申伯翊宣王登南邦。兴周室。小白率诸侯征楚。翼奉王室。与崔公叶德同勋。皆姜姓也。夫议盛德。谕大功。赞大贤。举其殊伦。卓然昭明。不书其细。申大体也。故诗陈方叔之烈曰。方叔元老。克壮其猷。又美韩侯之封曰。有倬其道。韩侯受命。今述崔公。亦不名不备官。古之制也。后魏尚书亮。八代至公。海内首族。人伦德范。公少负文学重名。具兼宏略。扬于王庭。甲科入仕。历京兆仓曹参军。再迁司勋员外郎。丁太夫人忧。以毁闻。终丧。拜刑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剑南节度留后事。逆臣起幽陵。陷潼关。至尊哀兆人。思古公避狄之义。于是帝车西南。依我心膂。拜中书侍郎平章事剑南节度采访使。元宗克让圣子。家为唐虞。公出纳王命。至于朔方。弼谐二圣。孝慈光明。自西自东。殄歼元恶。天讨之师。岌如山行。寇若霜稿。鼓燎无馀。帝曰尔圆。实叶朕志。官中书令。拜赵国公。公拜稽首。臣敢上冒。以负天明命。帝遂其高。俾作少师。师训东宫。兼长邦宪。居守洛京。乃傅济王。又典汾州。王德日宣。汾州阜安。乃统江淮。主三军。督万人。加工部尚书。时征镇之司。恃勋奸令。公独露奏。慝用辍兴。转吏部。淮南既清。军有馀逸。夷难江南。万里康哉。六岁在镇。心驰王幄。恋慕之极。至于涕洟。献章请朝。帝恩降允。公不俟驾。建旆将驰。耆耋泣诉。吏人遮道。指日诣阙乞留者三百馀人。公申谕而行。至于京师。天子大悦曰。赵国公先帝元臣。常为朕师。自我不见。于今六年。有司如朕意待之。加尚书左仆射。遂淮南之请。所部八州人。舞手蹈足。秘书省少监兼庐州刺史长乐贾深。有文有武。忠于王室。推心驭下。嘉绩升闻。戴公仁明。思扬盛德。合肥令彭城刘商。先后之族。临人惠和。一州之老幼咸曰。我州我邑。敷王德泽。崔公封内。我是以安其仁。不铭其德。不可谓贤。华尝忝公游。咨以为颂。夫五岳视三公。四渎视诸侯。公入掌三公之政。出践诸侯之长。昔郑武公为卿士。诗人赋缁衣。鲁僖公为周贤侯。史克颂坰野。敢附前烈。以书公不朽。故褒大臣则王室尊。崇美政则王命行。不唯颂公。尊天王也。今载公朝觐之礼以宏大之。其文曰。
思崔公出镇之崇。
克孝克忠。
宣帝之武。
恢帝之功。
自蜀自朔。
至于秦宫。
出纳大命。
决事于中。
思崔公烈烈郁郁。
以邕以肃。
乃统淮服。
洎江之隩。
阗阗长毂。
霞旆霜镞。
蠢尔凶毒。
罔不颠覆。
思崔公三世元臣。
德绥生人。
乃朝于王。
王顾殊伦。
且曰东南。
饮化如春。
为朕腹心。
宁其咏吟。
思崔公入觐于王。
銮声央央。
佩玉以锵。
秉圭奉璋。
公复于扬。
四牡其骧。
公慕彤庭。
涕濡于裳。
思崔公庐江州邑。
孰不垂泣。
我公之还。
阳和起蛰。
乃求乐石。
乐石爰立。
刊之颂之。
介福攸集。
州人斯及。
望思台铭(795年) 中唐 · 吕温
四言诗
望思台者。汉武帝思戾太子之所建也。事具汉书。夫立人之道。本乎情性。生而知曰性。感而动曰情。性虽生情。情或灭性。是以圣人患其然而为之节。诚而明之。中而庸之。建以大伦。统以至顺。伦莫极于父子。顺莫先于慈孝。然而全之者正也。慈不得其正则失子。孝不得其正则失亲。救失之术。存乎善教。昔者三王之教世子也。如周公乃为太傅。如召公乃为太保。如太公乃为太师。左右前后。罔非端士。礼以专其目。乐以一其耳。仁以制其气。义以凝其情。故非僻之心。无自入也。谗慝之口。莫能间也。父子君臣之道。所以全也。汉则不然。世子非三代之贤。保傅无二南之老。左右前后。惟刑馀罪人。目流于靡慢。耳溺于惉滞。气溢于宠渥。情荡于骄奢。于是非僻之心。得以入矣。谗慝之口。得以间矣。父子君臣之道。所以离矣。向使太子师友尊严。左右端肃。虽江充之诈。岂敢以不义而加之耶。向使太子孝德彰闻。仁声茂著。虽武帝之惑。岂遽以大逆而疑之耶。向使太子早服师训。少知教义。岂忍一朝之忿。弃其亲而忘其身耶。由是言之。其所以陷于此者渐矣。殆哉当时之势也。国亡冢嗣。武老昭弱。京师喋血。天下疑动。若无霍光受负图之寄。秉不夺之节。斥昏建明。镇翊鸿业。则必庶孽寻戈。起商参之祸。奸臣乘衅。行羿浞之事。汉家之祀。岂及三七哉。此有社稷者之所宜深戒也。乙亥岁。予经于湖。登兹荒台。望古太息。以为遇夫一物。有可以垂训于世者。秉笔之士。未尝阙焉。乃作铭曰。
人伦大统,天性是宝。
虽曰自然,亦资斧藻。
皇父子,一失其道。
四海为家,不能相保。
荒台岿而,千古之悲。
悔目空断,冤魂不归。
疑生于微,祸积于基。
苟有明义,谁其间之。
嗣维邦本,本动邦危。
于呼后王,鉴兹在兹。
秋风瑟瑟玉露滋,庭前桂树生新枝。
朱櫩噪去乌鹊侣,锦堂抱出麒麟儿。
执手命兰已择日,探丸拜麻当此时。
筵开汤饼杂三雅,满座朱衣正潇洒。
有客能传京兆书,阿翁已走章台马。
男儿倜傥似长文,俨然头角生风云。
当筵况有清都信,不试啼声便识君。
北风连日夕,逆浪驻孤舟。
上水帆皆落,渔家网亦收。
数钱鱼不卖,过渡酒难谋。
二子还留后,愁心挂两头。
挽戴先生安国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尊翁为开国人豪,尚礼独能承戴德;
茂绩念殊方汉使,浮槎曾不让张骞。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作者原注】安国先生,为考试院故院长戴公季陶之令子。公以革命元勋,佐国父暨先总统创立建国规制,而于礼为尤兢兢,尝建问礼亭于试院华林馆侧,广征题咏,播诸士林,复与群彦讨论有关礼制问题,撰有《学礼录》一书行世。盖礼者闲邪定分,为社会之常经,而启后承先,又戴氏之家学也,距今三十八年前,不佞与陈翁天锡、周兄邦道、侍公南京待贤馆中,簪笔余闲,偶闻绪论,历历有如昨日,兹惊悉其哲嗣谢世,石城待复,宝树先零,遥睇孝园,倍增凄惘。安国先生夙任空军要职,年来驻节西德,致力外交工作,梯航互达,樽俎为劳,故特以博望拟之,并惜其才之未竟云。
时间:民国七十三年十二月上旬。
戴安国(?——1984),浙江吴兴人,于德国完成中学,大学学业,通晓德法英三门外语,归国后任教于同济大学,后参军,任二十二兵工厂工程师,交通部民航局首任局长,为我国空军奠基发轫有突出贡献,后在台湾任过“中信局”驻欧代表,曾在空军服役,以中将衔退役。亦曾任中央电影公司董事长等职,1984年11月11日因胃癌在台北去世。
尊翁:对人之父的敬称。
戴德:(生卒年不详),字延君。春秋宋国君主宋戴公的二十二世孙,西汉时期梁国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人,家族显赫。曾任信都王(刘嚣)太傅。汉代礼学家,今文礼学“大戴学”的开创者,代表作《大戴礼记》。此处切姓。
浮槎曾不让张骞:博望槎典。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杜少陵六》引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张华《博物志》:汉武帝令张骞穷河源,乘槎经月而去,至一处,见城郭如官府,室内有一女织,又见一丈夫牵牛饮河,骞问云:‘此是何处?’答曰:‘可问严君平。’织女取榰机石与骞而还。”张骞曾封博望侯。后因以指张骞乘槎至天宫事。
华林馆:1930年成立国民政府考试院,次年在废址上陆续建立了明志楼、衡鉴楼、公明堂、宁远楼、待贤馆、华林馆等建筑。
闲邪:防止邪恶。
定分:确定名分。 《荀子·非十二子》:“终日言成文典,及紃(循)察之,则倜然无所归宿,不可以经国定分。”
陈天锡:见【寿联58.寿陈先生迟庄琴楼两昆仲】。
周邦道:见【挽联229.挽周邦道先生之妻杨夫人】。
簪笔:古代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
哲嗣:旧称人之子为哲嗣,即令嗣之意。
石城:石头城的省称,指南京。
孝园:戴季陶号孝园居士。
驻节:旧指高级官员驻在外地执行公务。
梯航:梯与船,登山航海之具。也指登山与航海。,也指水陆交通。樽俎:尊俎,酒杯与盛肉之器,皆宴会上用品。后多泛指外交谈判为折冲尊俎。 出自《晏子春秋·杂》上:“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其晏子之谓也。可谓折冲矣!”《战国策·齐》苏秦说齐闵王曰:“...千丈之城,拔之尊俎之间;百尺之冲,折之衽席之上。”
博望:指博望侯张骞。
笺:成氏联语中,博望侯张骞,浮槎,灵槎常用切受者出使或出国事。
题澄怀园十友图(丙辰) 清 · 祁寯藻
此图道光二十三年滨州杜文正公属江阴吴君俊所作也。澄怀园在禁园东如意门外,雍正三年赐内廷翰林居之。桐城张文和公以康熙间赐书「澄怀」二字名园。园庐凡十馀区,皆环水南向。百馀年间屡经修葺改移,独近光楼岿然尚存。中央一区,老屋三间,具翚飞状,盖亦旧址。十友者,文正公(道光癸未进士)与平湖徐惺庵士芬(嘉庆己卯进士)、黄县贾筠堂桢(道光丙戌进士)、吴县吴崧甫钟骏、萧山朱桐轩凤标(俱壬辰进士)、武进丁诵荪嘉葆(戊戌进士),同直上书房;钱塘戴鹿床熙(壬辰进士)、泾县张筱浦芾、昆明何根云桂清(俱乙未进士)及寯藻(嘉庆甲戌进士),同直南书房。其步石而前者,崧甫也;近光楼下倚石垂钓者,筱浦也;旁坐石床者,根云也;隔荷桥倚树立者,筠堂也;离立者,诵荪也;对面持卷雅步,若笑而迎者,文正公也;前轩罗书册坐而抚膝者,寯藻也;对坐展卷者,惺庵也;重冈逶迤,凉翠沦漪,小艇载书,纵篙所之,二客翛然若语若思,右则桐轩,左则鹿床也。图长一丈,高尺馀,楼馆、花木、水石诸胜,略具大概,盖仿《澄怀八友》而作。《八友图》石刻拓本,昔曾见之。又按,汉阳叶云素先生《谹林馆诗集》附记,乾隆丙子岁,漳浦蔡文恭公以少司寇乞养将归,图其同直七人:介休梁少詹事锡玙、钱塘周学士玉章、会稽周学士长发、武进程少司马景伊、安州陈副都御史德华、无锡张编修泰开、长白少司马观保,为《澄怀八友图》。徽州汪文端公作记,武进刘文定公仿少陵体作歌。越九年甲申,图中人惟无锡张公仍内直,其七人或迁或归。至是陆续入直,又得七人,则星斋陈公、海住金公、文园李公、抱经卢公、金圃谢公、敬堂倪公、晓园汪公也。据记,则澄怀八友似有后图,未之见也。图成于癸卯之秋,时寯藻兼直枢廷,移居双桥僧寺,同直诸公时复过从,曾和文正诗有「空惭少陵句,归院柳边迷」之句,盖忆澄怀旧居也。当时同人官职未及叙记。今筠堂已跻端揆,桐轩掌司农,根云开府浙江,筱浦中丞再起督军皖南,鹿床以少司马告归,而惺庵、崧甫两侍郎,诵荪庶子,俱归道山。壬子岁,文正公以勘办山东、江南赈务,终于旅次。功在天壤,名在国史,至今望之,已如古大臣矣。而寯藻亦以老病,蒙恩致仕。追念十馀年前,名园胜侣绘图之乐,恍如梦境。披卷枨触,能不慨然?昔武进刘公以漳浦作图,缱怀石交,推一膜之爱以联之,是道德文章所维系而不可已。今文正公作斯图,以纪一时盛会,而寯藻以同年同直,亦遂获附骥尾,以传于后。且乐观我公椿庭期颐寿考之庆,公子昆弟接武济美,文章勋业正未有艾,则揽斯图也,见性情之真,增气谊之重,岂第步趋前辈风流,为翰林主人添一故事已哉?寯藻既为叙其颠末,复长歌以咏叹之,质之继园枢密少司空、云巢少宗伯,以为有所感焉可也,以为有所忻慕焉亦可也。咸丰六年岁次丙辰中秋日,致仕大学士寿阳祁寯藻记。
玉堂金殿蓬莱仙,端揆今居百寮先。
坐论馀暇来三天,静观独契图书渊(武英殿大学士贾公。)
司农亦掌九府权,海漕既集思丰年。
安得耕凿销戈鋋,从容鴹步花八砖(户部尚书朱公。)
越中开府南斋贤,高才硕画心力专,保障且及邻境边(浙江巡抚何公。)
皖南使者名并传,昔抚豫章城守坚,公望定卜恩再迁
烟波钓徒书画船,孤山野鹤飞翩翩,岂知旧巢阿阁巅(前兵部侍郎戴公。)
手汲修绠心寒泉,学能经世书待编
六书理董群经研,仙骨信有灵山缘
乘槎一去竟不旋,黔西一客尤堪怜(故庶子、贵州学政丁公。)
伟哉师道尊讲筵,录图授学帝所虔。
功成名立终乾乾,馀事活民万亿千。
我公虽归家庆延,灵椿春秋逾彭篯,玉树竞茂芝兰骈。
披图光霁清且妍,池馆仿佛开碧鲜(尝为文正书「碧鲜馆」额。)
众宾笑语衣袂联,妙绘直追百年前(太师文正公。)
公子访旧城南偏,袖出一丈横波烟。
䜱䜪亭叟老病孱,洗眼谛观不能眠。
江湖浩渺心旌悬,小园雨迹青苔穿。
东阳诗客曾随肩,画外题字犹拳拳
吴生写照秋月圆,对影须发惊萧然,作歌惭附八友篇(寯藻。)
⑴ 前江西巡抚、今督办皖南军务张公。
⑵ 故侍郎、顺天学政徐公。讲求西北水利,余曾为《孚井》诗纪其事。
⑶ 故侍郎、浙江学政吴公。有《游雁荡图》。
⑷ 沈朗亭侍郎为题卷首,朗翁亦两书房旧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