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苻健

相关人物:共 23 位
共 2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8—385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国君。
略阳临渭人,氐族,一名文玉,字永固。
苻雄子。
博学多才,有经世志。
初为东海王,苻健入关拜龙骧将军。
东晋穆帝升平元年,杀苻生自立,去帝号,称大秦天王,改元永兴。
重用王猛等人掌机要,参国事,抑制豪酋,强化王权,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提创儒学,整饬军政。
先后攻灭前燕、前凉、代国,威服诸邻国,统一北方大部,并夺东晋之益州。
建元十九年征调步骑九十万南攻东晋,于淝水为东晋军所败。
各族首领乘机叛而自立。
建元二十一年为后秦姚苌擒杀。
在位二十七年,前秦由是瓦解。
全晋文
坚(一名文玉),字永固,健弟雄之第二子。健入关,拜龙骧将军,以晋升平元年杀苻生,僭称大秦天王,在位二十九年,改元三,永兴、甘露、建元。以晋太元十年为姚苌所执,缢之新平佛寺,谥曰庄烈天王,苻丕僭号,改谥曰世祖宣昭皇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35—357 【介绍】: 十六国时前秦主。
略阳临渭人,氐族,字长生。
苻健子。
幼而无赖,及长力举千钧,雄勇好杀。
晋将桓温来攻,生单马入阵,搴旗斩将者前后十数。
死嗣位,荒耽淫虐,杀戮无道。
宗室大臣,被杀几尽。
后欲杀苻坚,谋泄,坚废之为越王,俄而杀之。
在位二年。
全晋文
生字长生,健第三子,以晋永和十一年僭即皇帝位,改元寿光,在位三年,为苻坚等所杀,谥曰厉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25 【介绍】: 十六国时夏国君。本姓刘,字屈孑。匈奴族铁弗部人。初仕后秦姚兴,镇朔方。东晋安帝义熙三年叛兴,自称大夏天王、大单于,建元龙升。义熙九年,改姓赫连,改元凤翔,发民夫十万,筑统万城。义熙十三年,东晋灭后秦,刘裕还军东归。勃勃乘此攻占关中。十四年,入长安,称帝改元昌武。在位十九年。卒谥武烈。
全晋文
勃勃字屈孑,匈奴右贤王去卑之后,姚兴以为骁骑将军,加奉车都尉,迁安远将军,封阳川侯,进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镇朔方。
以晋义熙三年僭称天王大单于,国号大夏,十四年僭即皇帝位。
至宋元嘉二年死,在位十九年,改元四,龙升、凤翔、昌武、真兴,谥曰武烈皇帝,庙号世祖。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弘法科
生范氏。
豫州人也。
年十二。
为儒。
深明诗礼。
十六为沙门。
以解义称。
从什公游。
为一时流辈所推。
还建邺。
止东安寺。
宋高祖礼遇特异。
方伐长安。
载与俱。
行。
及文帝嗣位。
尤所钦敬。
初帝于法未甚信崇。
元嘉十二年。
京尹萧摹之请制民间建寺铸像。
帝谓侍中何尚之。
吏部羊玄保曰。
朕少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因果之事。
昧然未究。
所以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信敬故耳。
范泰谢灵运尝言。
六经法度。
本在济世。
必求妙道。
当以佛经指南。
比见颜延之析达性论。
宗炳难黑白论。
其说汪洋。
大明至理。
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民。
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因出摹之所上疏曰。
卿等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
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横目之俗。
多不敬信。
以臣庸陋。
独有愚勤。
寔惧缺薄。
上玷大法。
更蒙奖论。
重有愧耳。
然前代群英。
则不负明诏矣。
渡江而来。
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郗起王坦之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
及亡高祖兄弟。
王元琳昆季。
范汪孙绰张玄殷凯。
或宰辅冠冕。
或人伦羽仪。
或置情人天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皆倒心归依。
其间比对。
如兰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钟。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较谈便尔。
若悉举者。
夷夏汉魏。
奇杰辈出。
不可胜数。
慧远法师云。
释迦之化。
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原。
齐俗亦为要务。
窃味此言。
有契至理。
若使家家持戒。
则一国息刑。
故佛图澄适赵。
而使二石减暴。
罗什在秦。
苻健损虐。
神道助教。
昭然可观。
不可诬也。
而摹之所请。
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其意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伪难分。
去取未易耳。
至如土木之工。
虽若糜费。
然植福报恩。
未易顿绝。
臣比斟酌。
进退未安。
今日面奉德音。
实用欣抃。
羊玄保进曰。
此谈盖天人之学。
岂臣昧陋。
所宜与闻。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无取于此耳。
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贵仁德则兵气销。
傥以孙吴为志。
动期吞并。
亦将无取于尧舜之道。
岂特释教而已哉。
帝悦曰。
释门之有卿。
如孔门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自是崇敬教乘。
颜延之著离识论。
先以其检上帝。
帝命严辩之。
酬酢终日。
帝笑曰。
公等殆不愧支许也。
东海何承天问严。
佛国用何历。
严曰。
天竺夏至之日。
方中无影。
盖天之中也。
五行用土色尚黄。
数以五。
八寸为尺。
十两当汉十二两。
以建辰之月为岁首。
讨覈分至。
推较薄蚀。
顾步光影。
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
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措词。
后波利国人来。
果同严说。
帝诏任豫受焉。
严与慧观谢灵运。
详定涅槃经。
梦神诃之曰。
涅槃尊经。
何以辄加斟酌。
严惕然而觉。
欲尽收前本。
时识者曰。
此欲戒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
宜即于详定时。
见梦也。
严以为然。
后又梦神告曰。
君以佛经之力。
必当见佛。
元嘉二十年殁。
寿八十一。
高僧传·卷第七 义解四
释慧严。
姓范。
豫州人。
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
十六出家。
又精鍊佛理。
迄甫立年学洞群籍。
风声四远化洽殊邦。
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
访正音义多所异闻。
后还京师止东安寺。
宋高祖素所知重。
高祖后伐长安。
要与同行。
严曰。
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
贫道事外之人。
不敢闻命。
帝苦要之。
遂行。
及文帝在位。
情好尤密。
每见弘赞问佛法。
先是帝未甚崇信。
至元嘉十二年京尹萧摹之上启请制起寺及铸像。
帝乃与侍中何尚之吏部郎中羊玄保等议之。
谓尚之曰。
朕少来读经不多。
比日弥复无暇。
三世因果未辩厝怀。
而复不敢立异者。
正以卿辈时秀率所敬信故也。
范泰谢灵运常言。
六经典文本在济俗为治。
必求灵性真奥。
岂得不以佛经为指南耶。
近见颜迎之推达性论宗炳难白黑论。
明佛汪汪尤为名理并足开奖人意。
若使率土之滨皆敦此化。
则朕坐致太平。
夫复何事。
近萧摹之请制。
未全经通。
即以相示。
委卿增损。
必有以遏戒浮淫无伤弘奖者。
乃当著令耳。
尚之对曰。
悠悠之徒多不信法。
以臣庸蔽独秉愚勤。
惧以阙薄贻点大教。
今乃更荷褒拂非所敢当。
至如前代群英则不负明诏矣。
中朝已远难复尽知。
度江以来则王导周顗庾亮王濛谢尚郤超王坦王恭王谧郭文谢敷戴逵许询及亡高祖兄弟王元琳昆季范汪孙绰张玄殷顗。
或宰辅之冠盖。
或人伦之羽仪。
或置情天人之际。
或抗迹烟霞之表。
并禀志归依厝心崇信。
其间比对则兰护开潜渊遁崇邃。
皆亚迹黄中。
或不测人也。
近世道俗敷谈便尔。
若当备举夷夏爰逮汉魏。
奇才异德胡可胜言。
慧远法师尝云。
释氏之化无所不可。
适道固自教源。
济俗亦为要务。
窃寻此说有契理奥。
何者若使家家持戒则一国息刑。
故佛澄适赵二石减暴。
灵塔放光苻健损虐。
故神道助教有自来矣。
而萧摹所启亦不谓全非。
但伤蠹道俗者。
本在无行僧尼。
而情貌难分祛取未易。
金铜土木虽縻费滋深。
必福业所寄复难得顿绝。
臣比思为斟酌进退难安。
今日亲奉德音实亦深用夷泰。
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
岂臣所宜预。
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
孙吴尽吞并之计。
将无取于此耶。
帝曰。
此非战国之具。
良如卿言。
尚之曰。
夫礼隐逸则战士怠。
贵仁德则兵气衰。
若以孙吴为志。
苟在吞噬。
亦无取尧舜之道。
岂唯释教而已耶。
帝悦曰。
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
所谓恶言不入于耳。
帝自是信心乃立。
始致意佛经。
及见严观诸僧。
辄论道义理。
时颜延之著离识观及论检。
帝命严辩其同异。
往复终日。
帝笑曰。
公等今日无愧支许。
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
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
乃问严。
佛国将用何历。
严云。
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
所谓天中。
于五行土德色尚黄。
数尚五。
八寸为一尺。
十两当此土十二两。
建辰之月为岁首。
及讨覈分至推校薄蚀。
顾步光影其法甚详。
宿度年纪咸有条例。
承天无所厝难。
后婆利国人来。
果同严说。
帝敕任豫受焉。
大涅槃经初至宋土。
文言致善。
而品数疏简。
初学难以措怀。
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
依泥洹本加之品目。
文有过质颇亦治改。
始有数本流行。
严乃梦见一人形状极伟。
厉声谓严曰。
涅槃尊经何以轻加斟酌。
严觉已惕然。
乃更集僧欲收前本。
时识者咸云。
此盖欲诫厉后人耳。
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
严以为然。
顷之又梦神人告曰。
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
严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
春秋八十有一矣。
帝诏曰。
严法师器识渊远学道之匠。
奄尔迁神痛悼于怀。
可给钱五万布五十匹。
严弟子法智。
幼有神理。
年二十四往江陵值雅公讲。
便论议数番。
雅厝通无地。
雅顾眄四众曰。
小子斐然成章。
智笑曰。
乃变风变雅作矣。
于是声布楚郢誉洽京吴。
善成实及大小品。
高僧摘要·法高僧摘要卷二
姓范。豫州人。年十二为诸生。博晓诗书。十六出家。又糟练佛理。迄甫立年。学洞群籍。闻什公在关。复从受学。访正音义。多所异闻。后还京师。止东安寺。宋高祖素所知重。高祖后伐长安。要与仝行。严曰。檀越此行。虽伐罪吊民。贫道事外之人。不敢闻命。帝苦要之遂行。及文帝在位。情好尤密。每见弘赞问佛法。羊玄保进曰。此谈盖天人之际。岂臣所宜预。窃恐秦楚论强兵之术。孙吴尽吞并之计。将无取于此。帝曰。此非战国之具。良如卿言。何尚之曰。夫礼隐逸。则战士怠。贵仁德。则兵气衰。若以孙吴为志。苟在吞噬。亦无取尧舜之道。岂惟释教而已耶。帝悦曰。释门有卿。亦犹孔氏之有季路。所谓恶言不入于耳。帝自是信心乃立。始致意佛经。及见严与诸僧论道义。时颜延之著离识。及论检。帝命严辩其仝异。往复终日。帝笑曰。公等今日。无愧支许。严后著无生灭论。及老子略注等。东海何承天。以博物著名。乃问严。佛国行用何历。严云。天竺夏至之日。方中无影。所谓天中。于五行。土德。色尚黄。数尚五。八寸为一尺。十两当此土十二两。建辰之月为岁首。及讨覈分至。推挍薄蚀。顾步光影。其法甚详。宿度年纪。咸有条例。承天无所厝难。后婆利国人来。果仝严说。初大涅槃经。品数疏简。初学难以厝怌。严乃共慧观。谢灵运等。依泥洹本。加之品目。梦见一人。形状极伟。厉声谓严曰。涅槃尊经。何以趣加斟酌。严觉已惕然。乃更集僧。欲收前本。时识者咸云。此盖欲诫厉后人耳。若必不应者。何容即时方梦。严以为然。顷之又梦神人告曰。君以弘经之力。必当见佛也。以宋元嘉二十年。卒于东安寺。春秋八十有一。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金东平人,字文孺,号黄山。世宗大定二十二年进士。终礼部郎中。性冲淡,工篆书,时人以比党怀英,称“党赵”。有《黄山集》。
中州集
沨,字文孺,第进士。
明昌末终于礼部郎中。
性冲澹,学道有得。
黄山其自号也。
閒閒赵公云,黄山正书体兼颜苏,行草备诸家体,超放又似杨凝式。
当处黄鲁直苏才翁伯仲间。
党承旨篆阳冰以来一人而巳,而以黄山配之。
至今人谓之党赵。
有黄山集行于世。
凉陉云:峨峨景明宫,五云涌蓬莱。
山空白昼永,野旷清风来。
放远亭云:晴日未消千嶂雪,暖风先放一川花。
青天低处是平野,白鸟去边明落霞。
秦村道中云:桃花都被风吹却,杨柳似将烟染成。
其馀多称此。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989—1052 【介绍】: 宋苏州吴县人,字希文。真宗大中祥符八年进士。历秘阁校理、右司谏、权知开封府。仁宗景祐三年,上《百官图》论用人是非,忤吕夷简,出知饶、润、越三州。康定元年,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改环庆路经略安抚、缘边招讨使,守边数年,负防御西夏重任。庆历三年,入为枢密副使,进参知政事。上十事疏,推行新政,为夏竦等中伤,罢政,出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官终户部侍郎、知青州。卒谥文正。工诗文及词,晚年所作《岳阳楼记》,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为世所传诵。有《范文正公集》。
全宋诗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吴县(今江苏苏州)人。
幼孤,母改嫁长山朱姓,遂名朱说,入仕后始还姓更名。
真宗大中祥符八年(一○一五)进士。
仁宗朝仕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曾主持“庆历新政”,提出明黜陟、抑侥倖、精贡举等十事。
历知睦、苏、饶、润、越、永兴、延、耀、庆、邠、邓、杭、青等州军。
皇祐四年,改知颍州,赴任途中病故,年六十四。
谥文正。
著有《范文正公集》,有北宋刊本,范文正公集》二十卷,《四部丛刊》景明翻元刊本增别集四卷。
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范仲淹诗,以《四部丛刊》本为底本。
校以宋本、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简称四库本)。
别集中重出诗两首,已予删除。
另辑得之集外诗编为第六卷。
词学图录
范仲淹(989-1052) 字希文。其先邠人,后徙苏州吴县。庆历间授参知政事,卒谥文正。有《范文正公集》,有词一卷,见《彊村丛书》。
全宋文·卷三六七
范仲淹(九八九——一○五二),字希文,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生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举大中祥符八年进士,为广德军司理参军,改亳州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名。历秘阁校理、右司谏、知睦州、苏州、权知开封府。直言立朝,屡遭贬黜。历知饶、润、越州,进龙图阁直学士,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兼知延州,降知耀州,改庆州,迁环庆路经略安抚使,改陕西安抚经略招讨使,与韩琦、文彦博等俱为陕西名帅。庆历三年,除枢密副使,寻拜参知政事。针对北宋建立以来形成的积弊,主持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庆历新政」。五年,罢政,以资政殿学士知邠州,兼陕西四路安抚使,改知邓、杭、青、颍诸州。皇祐四年卒,谥文正。著有文集二十卷、别集四卷、奏议十七卷、政府论事二卷、尺牍五卷。《宋史》卷三一四有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孙鹏初,本名羽侯,号湘山,湖南华容人,晚明文学家。
鹏初少就读于家塾,十五岁至县城儒学门读书,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焦竑榜进士,选庶吉士,历官礼、兵二科给事中,万历二十三年冬,明神宗因“兵部考选军政,中有副千户者不宜擅署四品职”,被贬逐。
后里居著书,曾提议修《儒藏》。
汤显祖称:“公之所以为文也,盖江汉洞庭为水,渊钜足以滋演文貌;而鹑首祝融为火,雄精足以显发神明。
然则公之文为必传,传而必久。
李(梦阳)、何(景明)七子之间,有以处公矣。
”著有《遂初堂集》十卷。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约525 【介绍】: 北魏东清河鄃人,字彦鸾。崔光侄。少博综经史。孝文帝末任彭城王国左常侍。宣武帝景明三年,迁员外郎,奉命撰起居注,迁给事中。以儒学才明,参议定律令于尚书上省。孝明帝正光元年,受命修孝文、宣武二朝起居注。五年,奉命修辑国史。孝昌初,任给事黄门侍郎,寻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有《十六国春秋》。
全后魏文·卷二十五
鸿,字彦鸾,光弟敬友之子。
太和末,为彭城王国左常侍。
景明中,迁员外郎、兼尚书虞曹郎中,典起居注。
迁给事中,兼祠部郎,转尚书都兵郎中。
永平初,为镇南邢鸾行台长史。
徙三公郎中,加轻车将军。
迁员外散骑常侍。
延昌末,加中坚将军,迁中散大夫、高阳王友、司徒长史。
正光初,加前将军。
高祖世宗《起居注》。
孝昌初,拜给事黄门侍郎,加散骑常侍、齐州大中正。
卒,赠镇东将军、度支尚书、青州刺史。
有《十六国春秋》一百二卷。

人物简介

全晋文
擢仕石虎,为镇远将军,苻健入关,奔张重华,为征东大将军。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83—515 【介绍】: 即元恪。北魏皇帝。鲜卑族。孝文帝次子。即位初,由大臣赞辅。年十六亲政,宠用外戚高肇,剪除宗室。在位时,与南朝梁连年战争,互有胜负,取得梁寿春、义阳等城。正始三年,俘杨绍先,灭氐王杨氏。崇信佛教,曾亲为诸僧及朝臣讲《维摩诘经》。境内共建寺庙一万三千余座。在位十六年,庙号世宗。
全后魏文·卷八
帝讳恪,孝文帝第二子。
太和二十一年立为皇太子,二十三年四月即位。
改元四:景明、正始、永平、延昌。
在位十六年。
谥曰宣武皇帝,庙号世宗。
共 2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