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僧道安

相关人物:共 33 位
共 9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次韵和酬 北宋 · 释契嵩
七言律诗
① 按:和酬杨蟠《约冲晦宿东山禅寺精舍先寄》。
襄阳习子不贪官,欲友幽人拟道安
冒雪履霜临岁杪,攀萝挽翠到云端。
初论浮世惭年老,久对清规苦夜寒。
空感知音何以报,但誇山水富君看。
万夫卬止配高山,德望巍峨履道安
容貌訚訚服乡党,风棱凛凛冠朝端。
凤鸣往格君心正,鹯击曾闻奸胆寒。
不相宅(四库本作八叶相)家长已矣,空教有识涕澜汍。
赋雪 南宋 · 徐集孙
七言律诗
漫天飘瑞压嚣尘,一夜西湖幻出银。
煎入茶铛清肺腑,吟归诗句爽精神。
糁填鹤迹看旋没,封合梅花认不真。
茅舍竹篱犹富贵,长安安得有贫民。
重联句一首 唐 · 皎然
六言诗
清高素非宦侣,疏散从来道流。
今日还轻墨绶,知君意在沧洲(昼)
浮云任从飘荡,寄隐也信沈浮。
不似漳南地僻,道安为我淹留(逵)
远公 唐 · 灵一
远公逢道安,一朝弃儒服。
真机久消歇,世教空拘束。
誓入罗浮中,遂栖庐山曲。
禅经初纂定,佛语新名目。
钵帽绝朝宗,簪裾翻拜伏。
东林多隐士,为我辞荣禄。
琅邪山清风亭 北宋 · 张泽
七言绝句
滁阳承乏多閒暇,时入山中访道安
何处披襟却烦暑,清风亭上久盘还
⑴ 原作风清,据《宋诗纪事补遗》改
⑵ 《舆地纪胜》卷四二《淮南东路·滁州》
伊太素之元风。迨羲轩而寖隐。
虽朴散以成器。暨唐虞而未泯。
淳化日以沦亡。及殷周而殆尽。
唯挺生之尼父。睹浇漓而致悯。
乃修诗书制礼乐以救崩隤。将驱末驾以旋轸。
元元适彼流沙。遗道德于关尹。
信文约而义赜。俾浮竞以返本。
固天运之推迁。虽圣人亦不能扶其颠陨。
五霸既没。七雄交驰。
爰至暴秦。儒残道隳。
皇汉底定。人怀缉熙。
孝文御宇。所向无为。
刑法几措。欢心秉彝。
孝武好夫征伐。亦兼崇于典仪。
虽纯懿未举。而文章载施。
元成懦弱。政教陵迟。
彼苍生息肩之日。在世祖中兴之时。
何孝明之匪德。为祅梦之所眩。
创戎神之祠宇。遵恍惚之妄见。
始涓涓于滥觞。终浩瀚以流羡。
历三国而犹徵。更五胡而大建。
华夏之礼废。边荒之风扇。
沴气悖以兴行。人心飒以倾变。
遂侮君亲。蔑彝宪。
瞢跣贵。簪裾贱。
事竭思以徼福。劣含疑而惧谴。
上发迹于侯王。下无劳于奖劝。
尊赑屃之金狄。列峥嵘之紫殿。
伐千亩之竹。不足纪荒唐寓言。
倾九府之财。焉能充悃款诚愿。
于是宝树琼轩。淩云照日。
鉴锽窈窕。不可谈悉。
越章华之宏壮。罗区宇而比栉。
栋宇以来。未有俦匹。
重贝叶讹谬。轻先王典籍。
钦刑残鄙夫。宴广厦精室。
使白屋终劳。缁门永逸。
自国至家。祈虚丧实。
虔而是者。则绐之以嘉祥。
沮而非者。则欺之以罪疾。
故中智以下。助成其奸宄之术。
可谓至真隐。大伪出。
所以㜸党妖徒。此焉游息。
储不因耕。衣不俟织。
诱施冒货。鲸吞蚕食。
若蛟螭之在水。犹豺豹之附翼。
罔不假小善以外慈。藏深邪而内贼。
岂止一时之封豕。乃为万代之蟊贼。
足使宵人得意而傲睨。上士伤心而悯默。
于戏。天道乎。
人事欤。天道远而难晓。
人事近而可详。虽孽自天启。
亦祅由人彰。斯乃钟刘石之两羯。
偶符姚之二羌。凭胡书之诙谲。
资汉笔以阐扬。道安讨论于河洛。
惠远润色于江湘。图澄挟术以鼓舞。
罗什聚徒以张皇。迹无徵于班马。
理唯窃于老庄。褒蛮陬为中土。
贬诸夏为偏方。务在乎噬儒吞道。
抑帝掩王。夺真宰之柄。
操元化之纲。自古初以逮今。
未有若斯之弊。逆天暴物。
干纪乱常。爰自晋宋。
迄于齐梁。靡不兴之者灭。
废之者昌。竟流遁而不返。
终取悔以危亡者。其故何哉。
盖蓼虫忘辛。习其久玩。
将助其理。反增其乱。
若运穷数极。则君悟臣断。
亿兆不谋而密移。神祇应感而冥赞。
山川为之澄穆。日月为之炳焕。
自然朝思文明。野冀贞观。
譬层冰之坚积。非阳春不能使之剖泮。
当是时也。太上有命。
爰徵万灵。敕司奸以纠慝。
遣执法以详刑。五帝合符。
三皇同征。乃命天将。
总天丁。伐天鼓。
扬天旌。挥金镶。
掷火铃。使列缺。
激迅霆。出昭旷。
入杳冥。捕无影。
搜无声。获妖师。
歼氛兵。正太阶。
埽欃枪。荡遗祅于千载。
流惠泽于八纮。班师下土。
功归上清。然后人伦可以顺化。
神道可以永贞。变讹僻之俗。
为雍熙之氓。伫淳风之克复。
吾乃鼓腹击壤于岩坰。吟咏柏皇与骊连大庭而已矣。
引用典故:道安
相访从吾道,因缘会尔时。
龙盘馀帝宅,花界古人祠。
明月虚空色,青林大小枝。
还将经济学,来问道安
设食香林养大慈,何期得遇道安师
同来白雪岩边坐,正是黄梅雨过时。
山葛覆肌凉未解,冰桃到口味方知。
当前不会无生法,欲下殷签迟又迟。
壮岁联吟得古欢,应时改定受讥弹。
年来自愧无高格,不见弥天释道安
共 9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