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竺道潜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释亡名 朝代:东晋

人物简介

海东高僧传·卷第一
释亡名。
句高丽人也。
志道依仁。
守真据德。
人不知而不愠。
考钟于内。
在邦必闻。
霈然有馀。
厥闻旁驰。
晋支遁法师贻书云。
上座竺法深
中州刘公之弟子。
体性贞峙。
道俗纶综。
往在京邑。
维持法纲。
内外具瞻。
弘道之匠也。
遁公中朝重望。
其所与寄声交好。
必宏材巨擘。
而况外国之士。
非其胜人。
宁有若斯之报耶。
且佛教既从晋行乎海东。
则宋齐之间。
应有豪杰之辈与时则奋。
而无载籍。
悲夫。
然彼宋人朱灵期(或作虚)使自高丽。
还失济于洲上得杯渡之钵。
又齐时高丽未达佛生之事。
问高僧法上。
上以周昭之瑞为答。
则高人烈士。
西笑于中国。
䛦取纲要者固不少矣。
时无良史罗缕厥绪为恨耳。
赞曰。
古者三韩鼎峙。
开国称王。
彼佛声光蔑有其兆。
及感应道交。
贤德聿来。
以赴机叩。
易曰。
感而遂通。
天下之故。
顺道有之矣。
始予躬诣所谓兴国兴福。
因有缀文记事之志。
无缘以发之。
今谬承景命。
乃以顺道为传首云(此赞当在顺道传下)。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四 感通科
史失其氏族。善讲法华。与王导孔敷友善。兴宁中还江左。止于始宁之保山。弟子常百馀。供事观世音像。咸安二年。忽患心气。夜梦一人破腹洗肠。觉即愈。太元五年殁。诏塔之。弟子昙爽庐于旁。因建寺。名新亭精舍。
名僧传抄
沙门昙宗寺记云。
惠义不知何许人。
年九岁。
竺法深
法义问曰。
仁利是君子所行。
孔丘何故罕言。
深答曰。
缘物鲜能行。
故希言之耳。
年十三。
伏膺道门。
修治戒行。
标秀之称。
与日而升。
好大乘学。
尤精法华。
住瓦官寺。
王导孔敷并通风契。
后居始宁之保山。
徒众四十馀人。
皆是高胜道士。
领会玄微。
四时不替。
咸安二年。
遇笃病。
针石不差。
唯专念观世音。
久忽梦。
一沙门出其肠胃。
去其垢疾。
清水洗濯。
还内肠中。
既窹豁然顿愈。
晋孝武即位。
以其名德延出京华。
常所师咨。
供给甚厚。
春秋七十四。
太元五年卒。
帝以钱十万。
买新亭岗为墓。
起塔三层。
时有释普随释惠鉴升卒中居于临海。
并有德素(云云)。
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一
竺法义。未详何许人。年十三遇深公便问。仁利是君子所行。孔丘何故罕言。深曰。物鲜能行是故罕言。深见其幼而颖悟。劝令出家。于是栖志法门从深受学。游刃众典尤善法华。后辞深出京。复大开讲席。王导孔敷并承风敬友。至晋兴宁中。更还江左憩于始宁之保山。受业弟子常有百馀。至咸安二年。忽感心气疾病。常存念观音。乃梦见一人破腹洗肠。觉便病愈。傅亮每云。吾先君与义公游处。每闻说观音神异莫不大小肃然。晋宁康三年孝武皇帝遣使徵请出都讲说。晋太元五年卒于都。春秋七十有四矣。帝以钱十万买新亭岗为墓。起塔三级。义弟子昙爽。于墓所立寺。因名新亭精舍。后宋孝武南下伐凶。銮旆至止式宫此寺。及登禅复幸禅堂。因为开拓。改曰中兴。故元嘉末童谣云。钱唐出天子。乃禅堂之谓。故中兴禅房犹有龙飞殿焉。今之天安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