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石寇觅

相关人物:共 20 位
共 3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砂阜孕奇璞,秀出芙蓉青。
泉深白龙卧,林静玄猿鸣。
伟哉赵孝子,山水钟奇英。
祖父昔遘乱,身殒家亦倾。
时方居襁褓,万死潜孤形。
艰危脱虎口,家众惟有承。
匪依姒氏姑,保抱谁能成。
恩深教仍立,干绝根复萌。
时平还故里,田庐欣再营。
居安心转惕,母氏嗟曷迎。
陟屺望南北,东西邈难凭。
精诚贯金石,一念彻杳冥。
音传思殊乱,指啮神亦惊。
孤衷日皦皦,片影云茕茕。
履经群巘疾,苇泛洪涛轻。
彼苍竞垂悯,默俾之四明。
一朝忽相遇,离思如春冰。
䌽衣照吴越,白发还家庭。
熙熙复皞皞,此乐孰与并。
阳春浩无涘,寸草伸微情。
颖羹奉彼适,羲驭驰莫停。
霜萱萎晨砌,风木悲秋声。
攀慕剧号吁,寤寐瞻仪型。
孝行世所重,几人能力行。
黄泉已埋骨,青史常标名。
天恩锡旌表,里闬生光荣。
寥寥朱康叔,千古堪同称。
作诗告来世,俚语非无徵。
饿的这民饥色。
看看的如蜡渣。
他每都家家上树把这槐芽搯。
他每都村村沿道将榆皮剐。
他每都人人绕户将粮食化。
赵孝云:兄弟。俺如今衣不遮身。食不充口。兀的不穷杀俺也。正末唱:现如今弟兄衣袂不遮身。
可着俺贫寒子母无安下。
我吃的这茶饭有难消化。母亲那肌肤瘦力衰乏。
卜儿云:可怎生孩儿碗𥚃无粥汤。正末云:母亲。你孩儿吃了也。赵孝云:母亲。你看兄弟拿着个空碗儿哩。正末云:哥哥。您兄弟有。唱:量这半杓儿粥都添了有甚那。我转着这空碗儿我着这匙尖儿刮。
我陪着个笑脸儿百般的喜洽。背云:母亲今日吃了这些粥汤。明日吃甚么那。唱:不由我泪不住行儿下。
赵孝子卷 元 · 卢琦
七言律诗
仙居连朝雨雪集,孝子血泪盈衣襟。
层空忽尔露日脚,寸念直可回天心。
何处买山埋白骨,有人作传胜黄金。
顾余无限思亲意,南浦相逢感慨深。
国付重离后,身随十圣仙
北辰移帝座,西日到虞泉
方丈言虚设,华胥事眇然
触鳞曾在宥,偏哭堕髯前
⑴ “国付”二句:指唐宪宗传帝位于唐穆宗后仙驾而去。重离,《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孔颖达疏:“明两作离者,离为日,日为明。”《离》卦为离上离下相重,故以之指太阳。古代又以皇帝喻日,故亦称皇帝为重离。十圣:指唐宪宗之前十代皇帝,即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睿宗李旦、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
⑵ 北辰:指北极星。《论语·为政》:“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尔雅·释天》:“北极谓之北辰。”
⑶ 虞泉:即虞渊,相传为极西之水域,日落其中。《淮南子·天文训》:“日至于虞渊,是为黄昏。”
⑷ 方丈:古代传说中三神山之一。晋王嘉《拾遗记·高辛》:“三壶则海中三山也。一曰方壶,则方丈也;二曰蓬壶,则蓬莱也;三曰瀛壶,则瀛州也。形如壶器。”
⑸ 华胥:《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其国无帅长,自然而已;其民无嗜欲,自然而已。不知乐生,不知恶死,故无夭殇;不知亲己,不知疏物,故无爱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顺,故无利害。都无所爱惜,都无所畏忌。……黄帝既寤,怡然自得。”
⑹ 触鳞:谓触犯皇帝之怒。《韩非子·说难》:“夫龙之为虫也柔,可狎而骑也。然其喉下有逆鳞径尺,若人有婴之者,则必杀人。人主亦有逆鳞,说者能无婴人主之逆鳞,则几矣。”在宥:《庄子·在宥》:“闻在宥天下,不闻治天下。”郭象注:“宥使自在则治,治之则乱也。”成玄英疏:“宥,宽也;在,自在也。……《寓言》云:闻诸贤圣任物自在宽宥,即天下清谧。”此指宽宥。
⑺ 堕髯:指宪宗仙逝而去。参下文“鼎湖弓”。
天宝遗馀事,元和盛圣功。
二凶枭帐下,三叛斩都中
始服沙陁虏,方吞逻逤戎
狼星如要射,犹有鼎湖弓
⑴ “天宝”句:指唐玄宗天宝年间,朝政紊乱,最终导致安史之乱,自此藩镇跋扈不臣。
⑵ 杨惠琳,李师道传首京师,刘辟、李锜、吴元济腰斩都市
⑶ (沙陀、突厥,自元和初,始通中国)。(逻逤:唐时吐蕃之都城,故阯在今西藏自治区拉萨市。此借指吐蕃)
⑷ 狼星:星名。《史记·天官书》:“其东有大星曰狼,狼角变色,多盗贼。”
⑸ 鼎湖弓:《史记·封禅书》(卷二八):“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髯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髯,龙髯拔堕,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胡髯号,故后世因名其处曰鼎湖,其弓曰乌号。”
月落禁垣西,星攒晓仗齐。
风传宫漏苦,云拂羽仪低。
路隘车千两,桥危马万蹄。
共嗟封石检,不为报功泥(功泥:参卷2《谕宝二首》注。)
⑴ 宫漏:古代宫中计时之器具,用铜壶滴漏,故称宫漏。
⑵ 两:计算车乘之单位,后作“辆”。《诗·召南·鹊巢》:“之子于归,百两御之。”毛传:“百两,百乘也。”孔颖达疏:“《风俗通》以为车有两轮,马有四匹,故车称两,马称匹。”
⑶ 石检:古代封禅时,置于封禅坛方石旁用以封玉检之石条。《后汉书·祭祀志上》:“建武三十二年正月……议封禅所使用,有司奏当用方石再累置坛中,皆方五尺,厚一尺,用玉牒书藏方石……又用石检十枚,列于石旁,东西各三,南北各二,皆长三尺,广一尺,厚七寸……检用金缕五周,以水银和金以为泥。”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真容赞(844年8月) 唐 · 李德裕
四言诗
仁圣文武至神大孝皇帝御极之五载。气应天和。德感人心。朝廷四方。咸一于正。以精荡祲。以道胜残。故得风雨时若。螽螟岁息。销蓬孛为休气。驱戎狄为怀人。北荒坚昆。重译而至。厥有窘伐凭阻。弄兵陆梁。韦顾既伐。夙沙自缚。武功既成。休德昭明。前古未闻百王莫致之事。皆葳蕤于图谍矣。皇上以为大禹叙九畴。敬五事。岂不曰貌恭则庄。视明则正。予欲作绘傅照。审其仪形。且夫圣人潜心于天。以通神明。先定其神。而万物理矣。昔之访具茨。期姑射。在此而已矣。况乎广成之戒抱一。元元之去多欲。予所贵道。良谓是矣。岂眩夫系风之言。奇彼淖冰之术。从偓佺之所珍。遗尧舜之令名也哉。于是图轻素。写良金。拟鉴形于止水。若凝视于清镜。五彩既彰。穆穆皇皇。居列仙之馆。近元祖之光。盖以昭燕翼之谋。显丕承之德矣。臣闻古之至圣。必有奇相。是以黄熊之瑞。应于龙体。赤精之符。协于图表。颀然而长。文王所以王天下也。体貌多奇。汉高所以威海内也。然则绘事之微。极于惟肖。至于天光晬清。日华明润。非可图也。庶彷佛焉。末臣奉诏。敢飏言曰。
唐运中兴,天授大君。
轩耀其武,尧焕其文。
北伐猃狁,朔漠销氛。
西伏坚昆,稽首称臣。
祲生壶关,盗起河汾。
沈机先物,雄断解纷。
克定偫慝,竟全大勋。
八表既宁,万机益勤。
爰命彩绘,载模天真。
昆阆仙岑,峻极秋旻。
蓬瀛白日,光照清晨。
涵育如天,尊严若神。
辉赫絪缊,为龙为云。
圣作物睹,祯祥以臻。
宣光孕灵,虞熙载甄。
政建中和,金声玉振。
太阶既平,庙器乃陈。
化下以德,持盈以仁。
四渎宗海,众星拱辰。
亿万斯年,藻朗日新。
幽州纪圣功碑铭(845年) 唐 · 李德裕
四言诗
幽州卢龙军帅检校尚书右仆射张公仲武。往年修献捷之礼。今岁有铭勋之请。二者君子韪之。岂不以诸侯有四夷之功。献其戎捷。春秋旧典也。宗周纳肃慎之贡。铭于楛矢。天子令德也。斯可以为元侯表。可以为后世法。圣上嘉其动而中礼。乃命宰臣采其元功。传于惇史。臣德裕乃敢飏言曰。夫兵者。所以除暴害也。爱人则恶其为害。禁暴则恶其为乱。虽睿智不杀。化之以神。至德允怀。招之以礼。然书有猾夏之戒。传有修刑之训。虞舜四罪。乃成大功。文王一怒。以至无侮。非德教之助欤。仁圣文武章天成功神德明道大孝皇帝熙我文典。焕乎光明。极象外之微。臻于至道。鼓天下之动。致于中和。虑必钩深。退而藏密。故能神机独照。伐未兆之谋。威光远震。制不羁之虏。当其时也。烽燧迭警。羽书狎至。人心大摇。偫师沮气。皇帝以轩后之威神。汉高之大略。光武之雄断。魏祖之机权。合而用之。以定王业。此议臣所以不敢望于清光也。倬哉。天地应而品物生。君臣应而功业成。故龙跃而云从。鹤鸣而子和。方叔伐猃狁。蛮荆来威。安远击车师。西域振服。宜有良将。殿于朔边。张公礼阅战器。书成传癖。张仲孝友。子孺塞泉。流落不偶。光景未耀。明主雅闻奇志。持印而拜将军。遥推赤心。筑坛而命元帅。拔自雄武。授之蓟门。果能精诚奋发。策虑偪臆。千里献筹。一心忧国。则知龙颜善将。任人杰而不疑。日角好谋。叹敌国而强意。回鹘者。本北狄之裔也。或曰獯狁。或曰山戎。五帝所不能臣。三王所不能制。前史载之详矣。暨薛延陁之败也。酋帅吐迷度率众款塞。太宗幸灵武纳降。立回鹘部落。置瀚海都督。因我封殖。遂雄北方。代宗之戡内难也。叶护以射雕之士。亲护戎旌。亦由羌髳率师以翼周。北貊枭骑以助汉。既殄大憝。乃畴厥庸。特拜叶护司空。岁赐缯二万疋。厥后饰宗女以配之。立宫室以居之。其在京师也。瑶祠云构。甲第棋布。栋宇轮焕。衣冠缟素。交利者风偃。挟邪者景附。其翎侯贵种。则被我文绘。带我金犀。悦和音。厌珍膳。蝎蠹上国。百有馀年。既而桀骜无亲。天命不佑。僭侈极欲。神道恶盈。本国荐饥。畜产耗半。黠戛斯蹙因利乘便。遂焚龙庭。区落萧条。阴燐青荧。今之乌介可汗。亡逃失国。窃号沙漠。非我册命。自为假王。其来也。羡漫阴山。睥睨高阙。元塞之下。氛雾蔽天。质贵主以前驱。依大国而求援。或丐我米糒。救其饥人。或邀我甲兵。复其故地。外虽柔服。内有桀心。因行人致辞。徵呼韩故事。愿居光禄塞。急保受降城。其下有二部。曰赤心宰相那颉啜特勒。赤心者。天性忿鸷。戎马尤盛。初与名王嗢没斯首谋内附。俄而负力怙气。潜图厉阶。为嗢没斯所绐。诱以俱谒可汗。戮于帐下。其众大溃。东逼渔阳。上乃赐公玺书。授以方略。公以室韦悍亟之兵。近我边鄙。俾其侦逻。且禦内侵。寻以徵役不供。为虏所败。由是介马数万。连亘幽陵。伏精甲于松樠。布穹庐于碛卤。散若飞鸟。止如长云。火燎于原。不可向迩。公激义气以虹贯。发精诚而石开。奇计兵权。密授髦俊。乃命介弟仲至与裨将游奉寰王如清左敌万李君庆张自荣高守素李志操。率锐兵三万。建旆而前。介冑雪照。戈矛林植。命以义殉。壮由师直。声隆隆而未泄。欲逐逐而不食。戢以听命。严而有威。公曰。险道倾仄。且驰且射。胡兵所以无敌也。致之平原。勒以方陈。我师可以逞志也。于是据于莽平。环以武刚。首尾蛇伸。左右翼张。轻骑既合。奇锋横骛。如摧枯株。如搏畜兔。摄詟者弗取。陆梁者皆仆。虏王侯贵人。计以千数。然后尽众服听。悉数系累。谷静山空。靡有孑遗。橐驼駃騠。风泽而散。旃墙罽幕。布野毕收。马牛几至于谷量。虏血殆同于川决。径路宝刀。祭天金人。奇货珍器。不可殚论。乃命从事李周瞳驰传上奏。又命牙门将周从玘继献戎俘。皇帝受而劳之。偫臣毕贺。昔长平七征。骠骑六举。窦宪合氐羌之众。陈汤揽城郭之兵。或生灵减耗。士马物故。或邀功救罪。矫命专征。然犹告类上帝。荐功清庙。顾视二汉。不其恧欤。以公威动蛮貊。功在漏刻。因命为东面招抚回鹘使。先是奚契丹皆有虏使。监护其国。责以岁遗。且为汉谍。自回鹘啸聚。靡不鸱张。公命裨将石公绪等谕意两部。戮回鹘八百人。虽介子讨罪于龟兹。班超行诛于鄯部。未足俦也。回鹘又遣宣门将军等四十七人诡辞结欢。潜伺边隙。公密赂其下。尽得阴谋。且欲驰入五原。尽驱杂虏。公逗留其使。缓彼师期。竟得人病马瘏。缩衄而退。挫锐解纷。繄公善计。今鸟介自绝皇泽。莫敢近边。并丁令以图安。依康居而求活。尽徙馀种。屈意黑车。寄托远遁。流离饥冻。黑车亦倚其威重。迫胁诸戎。造谋藉兵。解仇交质。自谓约赍深入。汉将取而未期。渡幕轻留。王师往而不利。公以壮猷远驭。长计羁縻。不媮避嫌之便。终尽致敌之术。将时动而得隽。岂岁数而胜微。矧乎明主仗将帅为爪牙。视戎狄为鼠彘。方猎猛敌。不玩细娱。非周宣无以成召虎之勋。非汉宣无以听营平之计。勖哉上将。光我中兴。公前后受降三万人。特勒二人。可汗姊一人。都督外宰相四人。其他侯王骑将。不可备载。王褒以日逐归德。称为人瑞。班固以稽落荡寇。大振天声。孰若天子神武。百蛮振慑。乘其蹙困。临以兵锋。刈单于之旗。纳休屠之附。非万里之伐。无三年之勤。巍乎成功。辉焯后代。宜刻金石。以扬鸿休。铭曰。
太和之初,赤气宵兴。
开成之末,彤云暮凝。
异鸟南来,胡灭之徵。
北夷飙扫,厥国土崩。
逼迫迁徙,震我边鄙。
长蛇去穴,奔鲸失水。
上都蓟门,兵连千里。
曾不畏天,犹为骄子。
丐我边谷,邀我王师。
假我一城,建彼幡旗。
归计强汉,郅支嫚词。
狼顾朔野,伏莽见羸。
雁门之北,羌戎杂处。
濈濈偫羊,茫茫大卤。
纵其枭骑,惊我牧圉
暴若豺狼,疾如风雨。
皇赫斯怒,羽檄徵兵。
谋而泉默,断乃雷声。
沉机变化,动若神明。
沙漠之外,虏无隐情。
渔阳突骑,燕歌壮气。
赳赳元戎,耽耽虎视。
金鼓誓众,干旄蔽地。
爰命介弟,属之大事。
翩翩飞将,董我三军。
禀兄之制,代帅之勤。
威略火烈,胡马星分。
戈回白日,剑薄浮云。
天街之北,旄头已落。
绝辔之野,蚩尤未缚。
俾我元侯,恢宏远略。
取彼单于,系之徽索。
阴山寝烽,亭徼櫜弓
万里昆夷,九译而通。
蛮夷既同,天子之功。
儒臣篆美,刊石垂鸿。
赵孝陆录绩题夜纺授经图(丁卯) 清末至民国 · 陈宝琛
读书贵大义,母教养以蒙。
先入圣贤言,终身得所宗。
赵子早掌制,望实曹司隆。
不远元规尘,归卧北窗风。
未忘儿时味,为图拟钱洪。
两贤生全盛,扬显随遭逢。
而子际桑海,偕隐黄(梨洲)(二曲)同。
拳拳教忠训,养志亦已丰。
图成阅五稘,徵题及衰翁。
因思试院夜,官烛同摇红(庚戌试士礼部,君与襄校。)
遗羹我不逮,戏䌽君犹童。
永言树背萱,视此岁寒松。
共 30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