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浑

相关人物:共 10 位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① 己巳五月,历阳张令梦臣采县境陈迹十题,要余同赋
龙骧乘上游,锐气吞敌境。
风便趋吴京,收功在俄顷。
平生负雄图,晚岁方获骋。
何必传鼎彝,江山与之永。
贺人生子 其一 南宋 · 王大烈
七言律诗
蚌胎未老出明珠,或表高门庆有馀。
我病阻为汤饼客,人言的是凤凰雏。
硗硗头角奇男子,衮衮公侯大丈夫。
寄语王浑防跨灶,阿戎清赏只须臾。
月团不遣贡脩门,却寄书痴闭户孙。
若把焦(原误作蕉)坑分品第,浚功端合逊王浑
前扬帆,后执柁,南人仓皇北人坐。
桡居前,楫居左,岸军愁呼水军卧。
城门开,降帆来,七万骑,全军回。
当时若听王浑指,北兵安得飞至此(王浚率舟师直抵建业吴人曰北来诸军乃飞渡江也诏浚至秣陵受王浑节度遣信令浚暂过计事浚举帆直指报曰风利不得泊也)
吴蜀山河蔓草莱,感时词客重悲哀。
楼船万里益州下,铁锁千寻建业开①。
滚滚江流依日转,摇摇帆影自天来。
当年浑浚堪一笑②,自有当阳上将材③。
【校注】 (1)楼船二句:《晋书·王浚传》载王浚为广汉太守,“夜梦悬三刀于卧屋梁上,须臾又益一刀。浚惊觉,意甚恶之。主簿李毅再拜贺曰:‘三刀为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临益州乎!’及贼张弘杀益州刺史皇甫晏,果迁浚为益州刺史。……武帝谋伐吴,诏浚修舟舰。浚乃作大船连舫,方百二十步,受二千余人;以木为城,起楼橹,开四出门,其上皆得驰马来往。……吴人于江险碛要害之处,并以铁锁横截之”。刘禹锡《西塞山怀古》即咏其事:“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2)浑浚:指王浑与王浚。《晋书·王浑传》载,王浑领豫州刺史,大举伐吴,率师出横江,吴人大震,孙皓送印节诣降。“既而王浚破石头,降孙皓,威名益震;明日始济江,登建业宫,酾酒高会,自以先据江上,破皓中军,案甲不进,致在王浚之后,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后奏浚不受节制及其他罪状,为时人所讥。 (3)当阳上将材:《三国志·蜀书·张飞传》:“曹公之荆州,先主奔江南,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坂,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嗔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 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当阳:《读史方舆纪要·湖广安陆府·荆门州》: “当阳县,汉县,属南郡,后汉因之。建安十三年,曹操下荆州,先主将其众,过襄阳南至当阳,为操所迫处也。” 诗咏怀古迹,叙晋破吴之事。首联以昔日吴蜀山河,今日草莱蔓芜发叹;颔联叙晋吴之战,楼船万里,铁锁千寻,大江为之生色;颈、尾两联慨叹时异事非,江流依旧,千秋功过,留待后人评说。
山色逗奇秀,云光澹冲融。
斯游日成趣,幽杳焉可穷。
乐意鱼鸟适,旷怀猿鹤通。
读书长松下,斸药林薮中。
体倦时一息,闭关保玄冲
于焉谢簪绂,即尔徂春冬。
羽客衒豪素,挥洒写清风。
何当解尘鞅,岁晏远相从。
旄头百丈雄,帅节青云高。
戏奇本偏将,枉使牙纛豪。
朝官走相谒,投笔尽班超。
阘茸大藩吏,转面还相朝。
帐前别将军,出入带弓刀。
位尊命乃重,深拱日逍遥。
计从再起踬,意气凌嵩乔。
军中日佳气,楼阁出蜃蛟。
陋哉诸侯壁,日饮投河醪。
艰难事版筑,曾不得嫖姚。
日暮落旗门,中军夜寂寥。
明镫乱银烛,帐底曳红绡。
赳赳王浑邪,书至愿属僚。
输诚又夜郎,景附不待招。
龙鳞与凤翼,翕曶尽金貂。
亦有穷途士,来归薮逋逃。
趋承片语合,薰沐不崇朝。
果怀左车策,同建卫霍劳。
大功方筑第,安论百石椒。
哀哉上东门,长啸凌冲飙。
纤儿生白眼,感叹过津桥。
余少嗜狗马,慕周孝侯之为人。既潜心坟典,出谒前辈,年逾弱冠,又慕明卢公象升之出身科第,忠于行间,乃卒不如志。今年腊已暮矣,于剡中得友人储香岩书,招余往义兴相墓。余慨然许之,盖欲藉以誓二君子之墓以毕吾志于牖下也。慷慨之心,侯与公之神灵鉴诸。
力不敌南山虎、长桥蛟,书生之笔一鸡毛。
手不杀梁王彤、齐万年,立功报怨心荒然。
人生立志亦有命,戴渊作劫将军横。
平原岂是用才人,不过葫芦道名姓。
天遣亡吴不用公,几教里老将公衅。
竖子王浑岂得知,古谓楚材用于晋。
将军少小名父子,名重身轻不知死。
读尽人间风土书(侯著《风土记》尚存。),何愁七万梁山氏。
不独南塘祖士少,胡床客识平原笑。
士怪公卿不荐贤,荐贤也得朝廷要。
华亭之鹤心感伤,一样将门子,彼祥此不祥
卅篇默语在巾箱
平生不羡将军字,从此挽弓不用强。
⑴ 案:三国时孙皓封国山,时周处为太常。
⑵ 侯为吴名将周鲂之子,步兵校尉宾少之孙,与陆氏皆三世为将,而侯以善终云。
⑶ 侯有《默语》三十篇,见《晋史》。
兹郡古下蔡,山水天险巇。
自昔遭世屯,往往寻戈矛。
城戍错众星,旧址埋榛莱。
此砖纪泰始,晋武吞吴时。
陈骞与王浑,相继守边陲。
想其逞雄㨿,墉堑纷峨巍。
浮云一俯仰,去我千年馀。
遗烈赖有此,泥土亦复奇。
今时器苦窳,金石无贞姿。
尚哉古之人,抟埴能尔为。
况乎古人心,久之固不亏。
攻治俪书策,古光同照眉。
岂无荆山璆,熟媚非我思。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