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桥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2 首
道无形相。心离文字。非言无以导引。故诸法生于假名。非智无以调伏。故大音传于密教。茫茫五浊。客尘覆之。根识相缘。生灭相随。世王有为之牢狱。二乘求慧而著空。十地见性而弗了。微我智印侯谁司南。故如来以大悲自定之慧力。示总持无畏之秘藏。云覆世界。雷震偫有。净除我垢。令入法性。设字根本。假文以筌意也。足声齿舌。因音以见法也。以十四音。摄一切智。虽入无漏。而不舍有为。即色以證空也。奉之者。恶趣固可使关闭。黑业必为之清净。况胜缘乎。初太保韩国苗公以两朝秉钧。所积廪赐。顾命宗子家老曰。丧祭之馀。以庀功德。于是我相国颍川公将演成公宏誓之果也。是以树因此幢。韩公生代天工。德本植焉。殁无鬼责。惠牙滋焉。而颍川公犹兴哀于绝弦之地。将乞灵于无我之法。庶俾法雨。雨公身田。故琢真石。以刊微言。仰之赞之。如揭日月。呜呼。墨点之界有极。铁围之山有坏。惟梵音与法印。等空虚而无穷。则公之前际。畴可弥度。其辞曰。
六趣轮转,根尘相刃。
死生变化,如响如瞬。
何用拯溺,总持秘印。
道罔不在,宏之者人。
乃经灵幢,公子之因。
赞持大力,启迪迷津。
天魔遁形,地狱开门。
拔箭解缚,如日破昏。
韩公善根,与石长存。
忆旧游(甲子(民国十三年)) 清末民国初 · 徐树铮
西山纪游图,翁君克斋作于己未秋。同游者毕节周澍园培艺,湘阴左南荪念恒,仁和朱去非是,新城王法生孟戌。图后留题者:桐城姚伯纲纪,吴砚山瑡,铅山胡诗卢朝梁,吴县王书衡式通,皆曾预西北之役者也。图成余将有题,以事未果,遂积数岁。今春克斋南游,携此图自随,既索儿子审交题字。余适见之,临风展视,谛审同人踪迹,知诗卢物故,馀皆散走四方,且谋衣食。书衡年辈最长,闻方落拓京师,贫不自聊。而余揽镜徘徊,亦不觉渐星两鬓矣。枨触昔游,率题此解归之。甲子六月树铮并识。
正疏帘挂午,曲沼通凉,倦客江南。
梦远龙沙雪,带霜蹄十万,酒褪春衫。
故人旧同游处,青绿满生缣。
问莺老西湖,云迷渭水,幽恨能添。

停骖。
送斜照,认碎玉泉流,潭柘精蓝。
对影空凝睇,料禅香诗鬓,轻付尘淹。
蓟门几丛烟树,飞雨暗花龛。
怕细语天风,惊回怨鹤秋睡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