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操之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气机互流转,万有存一心。
操之失其要,纵浪翻陆沈。
三省有明训,四勿垂规箴。
孔圣固可学,奚必回与参。
翠积祸先贾,鳞潜不厌深。
元公故遥裔,结屋青松林。
芳泉引自洁,纷华宁见侵。
境偏人事静,佔毕疑书淫。
微言探赜外,遗绪犹未寻。
开境集百感,鬓雪纷盈簪。
朴质道所贵,约守良独任。
金貂付销灭,布被留至今。
丰亨鲜常在,转瞬回晴阴。
众所共知者其器小,人鲜能察其理微。
故圣人不从事于俗,老聃贵知我者希。
和其光,同其尘,毋恤骜民之怨;
出乎类,拔乎萃,岂嫌举世之非?
然后睹其操之皓皓,见其德之巍巍已。
古之圣贤,以贱为在人,以贵为在己。
盖审乎内外之分,辨乎荣辱之理。
是以不同誉于流俗,期度越于诸子。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
未遘真赏,虽多亦奚以为;
忽逢知音,有以少为贵矣。
且夫在邦必闻者,斯佞人之行也;
遁世无闷者,惟有德者能之。
如是则茍患乎不立,无忧乎弗知。
遇非其人,则同舟有胡越之异;
得其所谓,虽万世犹旦暮之期。
物固有密不若疏,众不若寡,与其显于常士,孰若称于识者?
尽获下流之誉,我必其辱焉;
一遇忘言之知,吾见其珍也。
譬夫荆山之璞,以非宝见欺;
鲁郊之兽,以不祥获疑。
及夫被旌于卞氏,见赏于仲尼,然后一角之麟,后王明其瑞矣;
连城之璧,历代仰夫温其。
况乎道之精者,可以神交不可以功计;
意之微者,可以心照不可以言谓。
是以知之弥众者,其术弥下;
识之愈希者,其身愈贵。
亦犹巴人之唱,茍下里皆可以继声;
虞《韶》之音,非至人不能以忘味。
岂德与世邈者应必少,技与众同者和必多?
多而易求,斯贱也已;
少则难得,非贵如何?
嗟乎,世之士务于人之知,而不计其不可;
急于己之贵,而不悟其在我。
将市义于比周,而衒名于众夥。
斯人也,乡原之徒欤,道奚由果?
乾坤无息运,此实大道机。
至人握其要,惧与化育违。
纷纶物杂投,操之在几希。
几希争人鬼,内是外则非。
应者不拘方,受者各有归。
寄刘季德 明 · 徐熥
七言律诗
故人踪迹久相违,何事犹然一布衣。
九鲤烟霞归草屩,五羊山水寄金徽。
竹期王子重来看,花向刘郎别后飞。
千里停云情不浅,秋风莫遣雁鸿稀。
亲兰 明 · 苏平
盈盈九畹姿,托根在沅湘。
朱华吐幽艳,煜煜含朝阳。
湛露濯其英,光风扬芬芳。
萧艾非所伍,莸菅讵为行。
媛㜻不自媚,无乃国之香。
泠泠尼父琴,操之为悲伤。
德馨固所重,采以纫荷裳。
允哉亲兰心,佩之期无忘。
愿言慎初服,令闻日以彰。
四箴 其一 视箴 北宋 · 程颐
四言诗
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颜渊问克己复礼之目,夫子曰:四者身之用也”四者身之用也,由乎中而应乎外,制于外所以养其中也。颜渊事斯语,所以进于圣人。后之学圣人者,宜服膺而勿失也。因箴以自警。
心兮本虚,应物无迹。
操之有要,视为之则。
蔽交于前,其中则迁。
制之于外,以安其内。
克己复礼,久而诚矣。
子重望长芦寺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窣堵波寒对水东,坐来初报夕阳钟。
回环桑柘疑无际,咫尺云烟隔几重。
听讲有心陪寂寞,杖藜何日许从容。
主人境界诸缘尽,应笑规规着画龙。
子重游长芦寺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行来思住觉城东,粥饭随缘早晚钟。
安得心田荒万有,便惊眼界失千重。
笑谈喜接真摩诘,衰病休嗟老曼容。
馊饮残羹应不惜,聊分水墨为成龙。
王子重閒轩壁 北宋 · 李之仪
七言律诗
经年问疾漫持想,今日登轩念自空。
不能碌碌遽如许,定应剪剪将无同。
人喧渡口似瓜步,木落沙头疑渚宫。
莫辞眼力遍沙界,回首腊尽还春风。
主人邀我登閒轩,轩前景物祗欠山。
坐来惨澹若不足,引我忽到营丘间。
营丘山水天下知,全齐十二雄一时。
旧游历历如到眼,吾宗笔力穷高低。
峰云岩霭互隐现,老木苍藤纷䌽绚。
珑璁特干势将压,奇崛欲夸人未见。
石磴流泉似幽噎,洞穴纵横乍明灭。
举头楼观俯悬崖,定须六月临飞雪。
行人初踏山前路,款段冲寒怯回顾。
蹇驴亦自乐平地,亸耳徐行方得趣。
日西平远连何处,极目苍茫天欲暮。
行人端是我前身,斗觉精神相会聚。
百年瞬息竟谁真,此老应无一点尘。
主人等是风尘外,岂是閒轩久住人(自注:子重家有閒轩。)
⑴ 原作且,据黄钞、研经楼本、粤本、吴刊改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