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金熙周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行军城道中(1123年) 北宋 · 苏过
七言律诗
北望青山几百重,秋来翠色欲摩空。
犬戎绝漠今无几,鸟道营粮力已穷。
岩谷有田空琐细,旌旗何日卷殷红。
此行岂得功名事,聊欲探奇访葛洪(自注:军城北葛洪山甚奇,是夜宿葛川驿。)
翰林尚书李公子,廿载愚公为国死。
元公之后有贞臣,碧血淋漓光世史(即用高辰四哭观察句)
米家船散故物空,腰扇萧寥出尘滓。
清河舫中多贮藏,签轴纷纶难屈指。
雨窗为我资古欢,亳社劫灰宛在此。
峨峨始宁拨镫书,寒芒尚共衣云紫(文正阁名衣云)
当年椽笔玄又玄,童乌妙悟在免齿(文正著儿易)
三爻吞罢论三案,鸺鹠胆落不可止。
馀事风流寄六书,亦复崛奇难意拟。
何来更有张三画,秋甫真传风雪里。
亡国之谶在命名,陵冬之节善传髓。
摩挲私印亦自佳,不教圣思独擅美(是时私印推锦衣圣思与遗民)
可惜三绝尽无存,残山剩水仅尔尔(予求遗民诗不可得)
从来书画重以人,苟非其人适堪鄙。
此书既属鲁公徒,此画还应所南比。
又况樛仙手泽馀,如彼岑鼎连其趾。
同心臭味托兰荪,故国云烟重桑梓。
主人宝之扬清风,庾元规尘隔千里
⑴ 先赠公尝谐遗民曰君生德祐以前而早署道民其为不祥孰甚坐令我辈同此荼苦满座大笑
牡丹新种得,花小解含情。
薄情苔藓最,偏蚀石间名(「不到岩间久,春来树树花。多君能屏迹,为客惯烹茶。屋挂青山角,桥横绿水涯。山中真宰相,何羡葛川家。」题与人名皆莫辨。)
次韵 清 · 朴来吾
七言律诗
将就宿之际。一行相议曰向日既留葛川葛川之距此不过七八里。则可谓二日濡滞也。今闻前头程限则此去月星村至二十馀里。而民俗浇恶。不可止宿。止宿之所。似莫如灵觉大刹。而月星之于灵觉。亦至数十馀里。而松台在其间。蓝岭塞其南。则其所游观登陟之际。必有日暮路远之患。明日之计。莫若早发促行之为得。愿诸君各自努力焉。初二日。一行晨兴促饭。将与发行之际。忽见远山濛濛。雨下如丝。一行愁郁不可量。有顷雨歇。一行强别林友而发。数日相随之馀。怅怀何极。行过长岱店。玩釜渊见灰岩。而入月星洞口。半日挟水之行。转觉深幽。而历路所见。无非绝胜处也。上舍遂吟四韵。余次曰。
高岑叠嶂接苍苍,湖岭中间作大防。
万壑清流嗽白玉,千林殷叶耀新妆。
莫言前路缘崖险,无恙轻藜得力强。
满腹风烟增浩气,此心如醉复如狂。
次韵 清 · 朴来吾
五言绝句
其洞口石壁上。有潘孝子腆遗墟六字旧刻云云。而石古苔没。字画不甚分明矣。历路访姜君齐协新居。此即雪江渔钓时旧伴也。十年睽违之馀。忽地临门。班荆小话。亦足以慰其索居之怀矣。有顷以同行留待之故。发行至居次里。姜友踵后而来。临别谓余曰明日食后。当复会于迦叶庵中以谢焉。与留约而去。至暮往宿于后坊村慎生应参家。是日行至二十馀里。一行困顿之馀。猝入生面之家。起居酬应。殊觉不便。而应参及其弟应轸迎接颇款。小无生疏之态。盖其两君俱是美少年。眉宇莹然。风味醇雅。极可爱也。廿八日。慎君敦恒告别。而往于慎教官家。一行发向迦叶。本村居刘生弘远及三嘉来寓人李宜馥随之。姜君亦来待于路中矣。行未一里许。休于岩石上。望见其局内。则山川明丽。排布广大。四方界限几十馀里。随行诸君指点而言曰自镇洞以内至葛川洞下。通谓之古县。而乃若居次后坊仓村峄川等村。即古县中小地名也。自古名人硕士相继辈出。而若言其最著则峄阳桐溪两先生。皆出于峄川。父子趾美。流芳百世。则此莫非地灵之所钟。而及其后孙移居仓村之后。未及五世。逆亮出焉。子孙诛夷。家室灭亡。是何地之相去。不过一舍之间。而吉凶回往之数。若是其速欤。是未可知也。因小憩而起。转行至涧边盘石上。石面极其平稳。上可坐数十人。一行爱其石精白光洁。相与偶坐休息之际。俯见涧流。混浊泥滓。乱源而下。一行怪问之。本村同行对曰此洞上有铁店人淘沙处也。上舍因吟一绝。余次曰。
沧浪可濯足,寸胶岂止河。
可惜金猿水,其源本清波。
次韵 清 · 朴来吾
五言绝句
刘生谓余曰君知此台本名之义乎。台之以愁送为名者。盖出于罗济时使价送别之日。而后人因以锡名者也。古来流传之言如是。而至于退溪先生。改以搜胜。葛川林先生闻之。欲其台名之因旧。寄短律一绝。其末联云人将去处春将去。不独愁春愁送君。前贤诗语。流传为千古美谈。而幸今吾辈之会。适在此台之上。则可不说此以赠君乎。余曰唯唯。凡此游赏之行。不访胜处古迹而行。则此不过虚游妄赏也。况此名台之胜。甲于南土。而又有先辈吟弄之迹。则今日来赏者。孰不欲闻其详乎。余尝于本州志有所瞥看。而年久不记矣。今也得君而开我蒙。始知今日之行。非虚亦非妄也。岂非幸欤。于时峡风甚高。寒气逼人。不可久坐。遂相与下来。休于盘石上。临清流观游鱼。亦一胜赏也。台之傍面刻藏酒岬三字。抑未知何人所刻。而命名之义亦奚取于斯欤。意者台底石面空罅。足为数三人留饮之所。故古之好事者取而刻之欤。傍面又有数行刻字。而苔没不分明也。台左路上有新建书院。其名曰龟渊。尹汝初言此即乡贤成石谷,慎乐水两公奉安所云。院宇及门楼。俱极侈丽。楼前岩石上。刻浴沂岩咏归亭数字。皆新刻字画也。半日游咏之际。诸君之互相唱酬。非止一二。而皆忘了不记。只得其草藁中所录者而誊写焉。是可欠也。余次曰。
吸景心如醉,抽诗腹若虚。
午天随柳兴,较此问何如。
西涧小楼次韵 清 · 朴来吾
七言绝句
遂别近处诸君而发。将向葛川。过石门见狮岩。溯流而上。历路风光。随处可观。暮入洞口。休于小亭下矣。适遇文叔外从林生某。与之同入焉。路上敬式葛川瞻慕堂两先生闾。俱是以孝旌也。而兄弟同板。尤为百世之所瞻仰。因入西涧小楼。此即葛川兄弟所居之地。而其后子孙仍旧址藏修者也。楼下有方塘。塘隅植数种花草。虽非春物向荣之时。而其幽閒之趣。亦可想也。上舍吟一绝曰。余次其韵曰。
方塘秋色上芙蕖,倚槛清襟水月虚。
楼外闾旌双美具,家传孝子百年墟。
卅年孝子山中老,一片精魂石上逢。
不是李源真性在,葛川何处觅圆公
⑴ 三生石,在天竺。按:李源,京洛人。父恺,死禄山之难,源悲泣哀毁,终身不仕不娶,居惠林寺三十年,未尝一日忘其父也。
每岁三馀之工。辄课一帙之书。机务虽繁。莫或间旷。近来经史子集之有选。选必开印。盖为嘉惠于来许。兼欲资益于自强。用是孜孜。不知为疲。乃命银台,玉署诸臣与豹直骑省者。考校经书句读。儤宿禁中。亦既劳止。际此奎选讲制。兼夜责程。而宫雪开花。座烛分莲。仿煖炉会故事。紫衣擎传。满架殽醽。带以联韵诗句。(直提学李晚秀,检校待教沈象奎,承旨李鼎揆,洪仁浩,申耆,李勉兢,李肇源,金启洛,史官洪致荣,李毅采,尹命烈,卜台镇,马思人,金景焕,金珍恪,金初燮,金良倜,兵曹参议李尚度,参知丁若镛,前承旨李翼晋,玉堂赵弘镇,尹序东,尹悌东,洪秀晚,郑来百,金熙采,郑东干,尹益烈,抄启文臣金近淳,权晙,李存秀,徐俊辅,曹锡中,李勉升,柳台佐,洪乐浚,柳远鸣,金熙洛,宋冕载,申绚,姜浚钦,洪命周,黄基天,李东万,金履载,金熙周,金处岩,李英发,洪奭周,吏曹佐郎李明孚,兵曹正郎吕骏永,闵命赫,佐郎金秀臣,奉常判官李东埴)
金华经说耀奎章,粉署书声及玉堂(御制。)
虎观鸿儒叨地分,龙图豹直惹天香(臣晚秀。)
读于中秘琅函钜,处以西清宝扁煌(臣象奎。)
迹忝银台惭右列,衔兼药院效先尝(臣鼎揆。)
期门章句追皇汉,学士瀛洲轶盛唐(臣仁浩。)
三夜不眠闻禁漏,六仙多暇对经床(臣耆。)
奎躔宋运千年届,絺绣虞廷五色彰(臣勉兢。)
是日仙班邻凤省,自天恩命暨龙骧(臣肇源。)
梁园雪晚诗催𥳑,唐馆宵分帙阅缃(臣启洛。)
圣代笙镛方日闻,近臣冠佩喜齐跄(臣尚度。)
筹传阊阖金鱼静,铃动罘罳苑鸟翔(臣翼晋。)
绣梓共添宫线永,燃藜每到院钟镗(臣若镛。)
研丹炳若心酬报,纷白惭无命对扬(臣弘镇。)
十日翻经臣职忝,三馀典学圣谟洋(臣序东。)
连宵幸备金銮直,趁晓同趋玉佩锵(臣悌东。)
莲炬光摇分院路,梅房香绽傍宫墙(臣秀晚。)
紫衣催召恩逾渥,青琐联班学愧荒(臣来百。)
琼轴炜煌攀宝什,黄封潋滟霈荣光(臣熙采。)
共将耿耿西垣烛,满挹深深北斗觞(臣东干。)
暖气苏回南至后,耿光依近上清傍(臣益烈。)
曾书几讲修齐治,虞曲重赓喜起康(臣近淳。)
龙扆端临治有象,兕觥齐献寿无疆(臣晙。)
欣逢岂乐依鱼藻,敢道思皇集凤冈(臣存秀。)
文教均沾三物育,圣工争颂寸阴长(臣俊辅。)
瀼瀼夜露沾浮白,济济朝绅响水苍(臣锡中。)
宴赴钓鱼稽宋阁,诗登呦鹿迈周庠(臣勉升。)
极知眇末归陶铸,肯忽斯须勉敬庄(臣台佐。)
秩秩肆筵同佩芾,孜孜攻业寓囊箱(臣乐浚。)
工专绛帙仍三昧,节届黄钟又一阳(臣远鸣。)
云气蓬壶看尺五,雪华梧掖过寻常(臣熙洛。)
芜词自幸赓宸韵,䌽线何由补衮裳(臣冕载。)
小子誉成周棫化,家人礼异卫筵张(臣绚。)
右文瀛阁回仙李,毓庆姬家颂邑姜(臣浚钦。)
艺苑翱翔人共得,春台造化物皆昌(臣命周。)
幸为待诏金门朔,岂曰能诗太史黄(臣基天。)
宛是青帷双日直,翻成白战八叉场(臣东万。)
精微理蕴搜濂洛,灏噩文宗溯帝皇(臣履载。)
斯世幸看回古俗,真儒谁是佐明王(臣熙周。)
蒐英日辟图书府,跻治风行礼义乡(臣处岩。)
肃穆威仪瞻御座,便蕃宠锡耀村庄(臣英发。)
菁莪圣化重重运,葵藿微诚滚滚庆(臣奭周。)
雨露沾唇倾白兽,文章遍体愧丹凰(臣骏永。)
辉山瑞彩非昆玉,协律希音忆嶰篁(臣明孚。)
遮莫管蠡窥象纬,敢将瓦缶和鸾簧(臣东埴。)
奖劳恩遍擎珍错,识喜诗成溢锦囊(臣命赫。)
真气已惊奎藻降,小春先贺雪花飏(臣秀臣。)
省中校字羞萤爝,格外沾恩耸鹭行(臣致荣。)
重入脩门非梦想,偏蒙圣泽际辰良(臣台镇。)
才惭考阅三坟蠹,身幸追随五总羊(臣思人。)
醉以琼浆观厥德,擎来宝轴世其藏(臣景焕。)
恩荣此夜知何极,句读当年愧未详(臣珍恪。)
天覆无私收一艺,年丰为瑞颂千仓(臣初燮。)
今宵倍觉奎华朗,此事将看汗竹芳(臣良倜。)
职摄起居犹僭越,书探丘索奈繁穰(臣毅采。)
光华日月三清界,五十四人拜激昂(臣命烈。)
言下有全岭,眉端无一官。
已于趋向得,投笈乐斋间。
共 3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