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洪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僧范 朝代:北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6—555 【介绍】: 北齐僧。平乡人,俗姓李。通儒书,旁及天文筮术。二十九岁闻讲《涅槃经》开悟。出家后,博通诸经。讲经时有神异,僧俗归之如市。卒于邺都东大觉寺。有《华严经疏记》等。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二 弘法科(二)
相州平乡李氏也。幼习群书。至二十三。备通七曜九章。天文地理。卜筮之学。游从者众。抵掌解颐。相与为乐。而年盛貌都。思附法门。烧一指节以自誓。伉俪之义。情欲之念。未尝少动其心。二十九时闻讲涅槃。神开理会。遂师事僧始于邺下。而出家焉。初宗涅槃。俄入林虑山。禀禅诀。未几。从洛下献公。听法华华严。后徙辙光公逮行化齐魏。弘物尤多。旋趾邺都。声誉斯重。故使崔觐注易。咨而取长。宗景造历。求而舍短。大儒徐遵明季宝顶等。愿受菩萨戒。皂白归之如市。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各有疏记。复变疏引经。制为论。以是涅槃大品等。并称论焉。独地持名述。然言行相辅。禛祥屡降。尝于显义寺。为胶州刺史杜弼。讲华严。至六地忽有一雁飞下。自浮图东。顺行入堂。正对高座。伏地若听。席散还顺塔西而出。尔乃鴹逝。又夏讲。雀伏座之西南。终于九旬。 又在济州有鸮来听。讫席便去。其感异类如此。方阐华严。僧或骂曰。是伽斗竟何所解。夜觉有物捶其僧。死复苏。 偶过他寺。值布萨日。意欲闻戒。寺僧升座将竖义。且曰。布萨僧常事耳。竖论法相。不亦可乎。忽见神人雄特。问座上僧曰。今日何日。答曰。布萨日。神即搭之。拽于座下。委顿垂死。次问第一座。搭拽如之。由是自励不敢说欲。乃至疾重。舆而就僧。将终之日。延像入房。下床跪地。惟悔宿触而已。日正午。卒于邺东大觉寺。春秋八十。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续高僧传·卷第八 义解篇四
释僧范。
姓李氏。
平乡人也。
幼游学群书。
年二十三备通流略。
至于七曜九章天竺咒术。
咨无再悟。
徒侣方千指掌解颐誇矜折角。
时人语曰。
相州李洪范。
解彻深义。
邺下张宾生领悟无遗。
斯言诚有旨矣。
兼以年华色美都无伉俪之心。
思附法门烧指而修供养。
年二十九栖迟下邑闻讲涅槃。
辄试一听开悟神府。
理思兼通。
乃知佛经之秘极也。
遂投邺城僧始而出家焉。
初学涅槃经顿尽其致。
又栖心林虑静其浮情。
复向洛下从献公听法华华严。
宗匠前修是非衢术。
后徙辙光师而受道焉。
耽味虑宗岁纪迁贸。
既穷筌相学志无杂。
乃出游开化利安齐魏。
每法筵一举听众千馀。
逮旋趾邺都可谓当时明匠。
遂使崔觐注易咨之取长。
宋景造历求而舍短。
大儒徐遵明李宝顶等。
一对信于言前。
授以菩萨戒法。
五众归之如市。
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各有疏记。
复变疏引经制成为论。
故涅槃大品等并称论焉。
地持一部独名述也。
然属词繁壮不偶世情。
亦是一家之作。
故可观采。
而言行相辅祥徵屡降。
尝有胶州刺史杜弼。
于邺显义寺请范冬讲。
至华严六地忽有一雁飞下。
从浮图东顺行入堂。
正对高座伏地听法。
讲散徐出还顺塔西尔乃翔游。
又于此寺夏讲。
雀来在座西南伏听终于九旬。
又曾处济州。
亦有一鸮飞来入听讫讲便去。
斯诸祥感众矣。
自非道洽冥符。
何能致此。
尝讲花严。
辄有一僧加毁云。
是乃伽斗。
竟何所解。
当夜有神加打。
死而复苏。
其见闻者皆深敬异。
尝宿他寺意欲闻戒。
有僧升座将欲竖义。
乃曰。
竖论法相深会圣言。
何劳布萨。
僧常闻耳。
忽见一神形高丈馀貌甚雄峻。
来到座前问竖义者。
今是何日。
答曰。
是布萨日。
神即以手拓之曳于座下。
委顿垂死。
次问上座。
拓曳同前。
由是自励。
至终僧事私缘竟无说欲。
乃至疾重舁而就僧。
将终之日延像入房。
下床跪地惟悔宿触而已。
时当正午遗诫而卒于邺东大觉寺。
时春秋八十。
即天保六年三月二日也。
初范背儒入释崇信日增。
寂想空门不缘世务。
口无流略之语。
身绝非法之游。
随得财贿即施门人。
衣食有无未曾宣述。
安忍善恶喜怒不形。
洗秽奉禁终始如一。
而留意华严。
为来报之业。
夜礼千佛为一世常资。
末岁年事既隆。
身力不济。
犹依六时叩头枕上。
自有英悟之量。
罕能继者。
而感通灵异。
则事全难准云。
高僧摘要·化高僧摘要卷四
姓李。
平乡人。
幼学群书。
年二十三。
备通疏略。
至于七曜九章天文筮术。
咨无再悟。
时人语曰相州李洪范。
解彻深义。
邺下张宾生。
领悟无遗。
兼以年华色美。
都无伉俪之心。
思附法门。
烧指而修供养。
年二十九。
栖迟下邑。
闻讲涅槃。
一听开悟。
遂投邺城僧出家焉。
复向洛下。
从献公听法华华严。
后从辙光师受道。
耽味虚宗。
出游开化。
利安齐魏。
每法筵一举。
听众千馀。
逮旋趾邺都。
遂使崔觐注易。
咨之取长。
宗景造历。
求而舍短。
大儒徐遵明。
李宝顶等。
一见信于言前。
受以菩萨戒法。
五众归之如市。
讲华严十地地持维摩胜鬘。
各有疏记。
复变疏引经。
制成为论。
故涅槃大品等。
并称论焉。
地持十部独名述也。
然属词繁壮。
不偶世情。
言行相辅。
祥徵屡降。
常有胶州刺史杜弼。
于邺显义寺。
请范冬讲。
至华严六地。
忽有一雁飞下。
从浮图东。
顺行入堂。
正对高座。
伏地听法。
讲散徐出。
还顺塔西翔逝。
又于此寺夏讲。
雀来在坐。
西南伏听。
终于九旬。
又曾处济州。
亦有一鸟飞来入听。
讫讲便去。
诸祥感众。
道洽冥符。
费穆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77—529 【介绍】: 北魏代人,字朗兴。
费于子。
颇涉书史,好尚功名。
为河阴令,有严明之称。
孝明帝正光中,以辅国将军、假征虏将军率军抗击,大破柔然,斩其帅。
及六镇起事,诏为别将从都督李崇镇压,败投尔朱荣,既而赴朝廷请罪,诏原之。
孝昌中镇压绛蜀平民及阳城李洪起事,迁金紫光禄大夫、正武卫将军。
尔朱荣向洛,遂降,说荣大行诛罚,更树亲党。
累迁卫将军,封赵平郡公。
及元颢内逼,穆降颢。
颢以河阴酷滥事起于穆,杀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唐僧。吴兴人。俗姓谢,字清昼。谢灵运十世孙。幼入道,肄业湖州杼山,与陆羽同居妙喜寺,为莫逆之交。颜真卿为刺史,集文士撰《韵海镜源》,皎然预其论著,至是声价藉甚。李端在匡狱,依止称门生。一时名公,俱相友善。登戒于灵隐。文章隽丽,当时号为释门伟器。贞元中卒。有《诗式》及集。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生卒】:720?—798前 字清昼,晚年以字行,俗姓谢,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自称谢灵运十世孙,实为谢安十二世孙。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出家于润州江宁县长干寺,七载登戒于常州福业寺。天宝后期曾漫游各地名山,安史之乱后定居湖州,与历任州县长吏、过往士大夫及江南隐士词客交游唱酬不绝。曾与刘长卿、李季兰、陆羽、朱巨川、阎伯均、灵澈、刘禹锡、孟郊、陆长源、韦应物等人唱酬。其唱酬活动之最著称者在大历八年至十二年(773-777),颜真卿时刺湖州,召集包括皎然在内共32位文人修撰韵编类书《韵海镜源》,并以颜、皎为中心,形成一个多达95人之联唱诗人群,其唱和作品结集为《吴兴集》10卷。受其师守真影响,皎然对律宗、天台宗、密宗、南北禅宗兼收并蓄,自大历后期起则日益倾心于南宗禅。生平事迹见《宋高僧传》本传,今人贾晋华有《皎然年谱》。文章清丽,诗名甚著,并长于诗歌理论。有《昼上人集》(又题《皎然集》、《杼山集》)10卷,于頔编于贞元八年,今存。另著有论诗著作《诗式》5卷,今存;《诗议》(一作《诗评》)3卷,今存1卷。又有《儒释交游传》、《内典类聚》40卷、《号呶子》10卷、《茶诀》1篇,今皆不传。《全唐诗》存诗7卷,另收其所参与联句诗22首,《全唐诗续拾》补2首。
唐诗大辞典 修订本
福州(今属福建)人。五代时闽僧。嗣雪峰义存。后住福州长生山,世称长生和尚。《祖堂集》卷一〇、《景德传灯录》卷一八有传,《祖堂集》存其诗偈2首,《全唐诗续拾》据之收入。
唐诗汇评
皎然(约720-约800),俗姓谢,晚年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早年勤学,出入经史百家,中年暮神仙。玄宗时,曾访名山,游长安,千王侯。后隐庙霅溪,皈依佛教。从杭州灵隐寺僧守直受戒。复居湖州杼山妙喜寺,与陆羽、吴季德、李㟧、皇甫曾、崔子向等交游。颜真卿守湖州,修《韵海镋源》,皎然亦襄其事。历任湖州刺史如崔论、卢幼平、陆长源、于頔等,俱与之交游唱和。工诗、著述甚多,与清江并称“会稽二清”。贞元五年(789),撰成《诗式》五卷,乃唐代较系统之诗论专著,今存。八年,集贤院征其文集,刺史于頔编其诗文十卷,纳之。有《杼山集》(一名《皎然集》)十卷行世。《全唐诗》编诗七卷。
全唐文·卷九百十七
清昼字皎然。俗姓谢氏。宋灵运十世孙。住吴兴兴国寺。有诗名。与刺史颜真卿诸名士酬唱。预撰韵海镜源。贞元中。敕写其文集入秘阁。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 持志科
字如昼。
吴兴长城人。
姓谢氏。
康乐侯灵运十世孙也。
幼负异材。
不为世俗所羁绊。
遂削染。
登具于灵隐戒坛。
复依守真律师。
究毗尼学。
儒编老什。
靡弗臻其极。
尤工著述。
辞章俊丽。
吟咏尤造微赜。
与会稽灵彻钱塘道标齐名。
故时谚曰。
越之彻洞冰雪。
杭之标摩云霄。
霅之昼能清秀。
中年遍访禅席。
南能北秀之指。
皆所参扣。
贞元初。
居东溪草堂。
叹曰。
使虽有仲尼之博识。
胥臣之多闻。
终朝目前矜道侈义。
适足以自挠性真。
岂若孤松片云。
蒲团相对。
无言而意得。
至静而神谐者哉。
于是作文谢遣笔砚。
遁居杼峰。
五年五月。
会前御史中丞李洪
自河北负谴。
再移守吴兴。
一见语合。
请益宗乘大略。
异日汎论及诗。
皎命门人出藁一卷以视。
且言近日废置之故。
惊曰。
向尝读沈约品藻。
慧休翰林。
庾信诗箴。
三子所论。
殊不及此宜益自力。
以鼓舞天下。
而乃中辍。
以弃其成可乎。
每夜施鬼神食。
旧居京之兴国寺。
军吏沈钊德清人。
暮乘马抵骆驼桥。
月色如练。
见数人盛衣冠立。
钊问其故。
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皎公。
脩斋召我耳。
长城赳卒钱沛。
泊舟吕山南。
见数百人。
持食负帛。
笑语而过。
问之则曰。
赴皎公斋归。
后终于抒峰。
皎平生所交游士大夫。
则有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甫曾梁肃薛逢吕渭杨达陆羽。
其制作。
则有号呶子十卷。
内典类聚四十卷。
儒释交游传。
外有韵海二十卷。
盖相国于公頔。
鲁公颜真卿所脩。
而皎寔裨其行云。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九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一
释皎然。
名昼。
姓谢氏。
长城人。
康乐侯十世孙也。
幼负异才性与道合。
初脱羁绊渐加削染。
登戒于灵隐戒坛守直律师边听毗尼道。
特所留心于篇什中。
吟咏情性。
所谓造其微矣。
文章俊丽。
当时号为释门伟器哉。
后博访名山。
法席罕不登听者。
然其兼攻并进。
子史经书各臻其极。
凡所游历京师则公相敦重。
诸郡则邦伯所钦。
莫非始以诗句牵劝令入佛智。
行化之意本。
在乎兹。
及中年谒诸禅祖了心地法门。
与武丘山元浩会稽灵澈为道交。
故时谚曰。
之昼能清秀。
贞元初居于东溪草堂。
欲屏息诗道非禅者之意。
而自诲之曰。
借使有宣尼之博识胥臣之多闻。
终朝目前矜道侈义。
适足以扰我真性。
岂若孤松片云禅座相对无言而道合至静而性同哉。
吾将入杼峰与松云为偶所著诗式及诸文笔并寝而不纪。
因顾笔砚曰。
我疲尔役尔困我愚。
数十年间。
了无所得。
况汝是外物何累于人哉。
住既无心去亦无我。
将放汝各归本性。
使物自物不关于予。
岂不乐乎。
遂命弟子黜焉。
至五年五月会前御史中丞李洪自河北负谴再移为湖守。
初相见未交一言。
恍若神合。
素知公精于佛理。
因请益焉。
先问宗源次及心印。
公笑而后答。
他日言及诗式。
具陈以宿昔之志。
公曰不然。
固命门人检出草本。
一览而叹曰。
早年曾见沈约品藻慧休翰林庾信诗箴。
三子所论殊不及此。
奈何学小乘褊见以宿志为辞邪遂举邑中辞人吴季德。
梁常侍均之后。
其文有家风。
予器而重之。
昼以陆鸿渐为莫逆之交。
相国于公頔颜鲁公真卿。
命裨赞韵海二十馀卷。
好为五杂徂篇。
用意奇险实不忝江南谢之远裔矣。
昼清净其志高迈其心。
浮名薄利所不能啖。
唯事林峦与道者游。
故终身无惰色。
又兴冥斋盖循燋面然故事施鬼神食也。
昼旧居州兴国寺。
起意自捐衣囊施之。
尝有军吏沈钊。
本德清人也。
夕从州出乘马到骆驼桥。
月色皎如。
见数人盛饰衣冠。
钊怪问之。
如何到此。
曰项王祠东兴国寺然公修冥斋。
在兹伺耳。
钊翌日往覆。
果是鬼物矣。
又长城赳胥钱沛。
行役泊舟吕山南。
见数十百人得非提食器负束帛怡然语笑而过。
问其故云。
赴然师斋来。
时颜鲁公为刺郡。
早事交游而加崇重焉。
以贞元年终山寺。
有集十卷。
于頔序集。
贞元八年正月敕写其文集入于秘阁。
天下荣之。
观其文也亹亹而不厌。
合律乎清壮。
亦一代伟才焉。
昼生常与韦应物卢幼平吴季德李萼皇。
甫曾梁肃崔子向薛逢吕渭杨逵。
或簪组。
或布衣。
与之交结必高吟乐道。
道其同者则然始定交哉。
故著儒释交游传及内典类聚共四十卷号呶子十卷。
时贵流布。
元和四年太守范传正会稽释灵澈。
同过旧院。
就影堂伤悼弥久。
遗题曰。
道安已返无何乡慧远来过旧草堂。
余亦当时及门者。
共吟佳句一焚香。
其遗德后贤所慕者相继有焉。
又唐黄州大石山释福琳。
姓元氏。
荆州人也。
父为襄阳判司。
素崇释氏。
琳幼好佛门恒循检操。
早知割爱。
就玄静寺谦著师下剃染登满足法已。
躬礼荷泽祖师乃契真心。
后至黄陂剪茅营舍。
终成大院安集四方禅侣。
琳终时年八十二。
兴元二年四月入塔。

作品评论

权德舆《送灵澈上人庐山回归沃州序》
吴兴长老昼公,撰六义之精英,首冠方外。
于顾《释皎然抒山集序》
有唐吴兴开士释皎然,字清昼,即康乐之十世孙,得诗人之奥旨,传乃祖之菁华,江南词人,莫不楷范。极于缘情绮靡,故辞多芳泽:师古兴制,故律尚清壮。其发明之理,则深契真如,又不可得而思议也。
因话录
吴兴僧昼,字皎然,工律诗。尝谒韦苏州,恐诗体不合,乃于舟中抒思,作古体十数篇为贽。韦公全不称赏。昼极捻。明日,写其旧制献之。韦公吟咏,大加叹咏,因语昼云:“师几失声名。何不但以所工见投,而猥希老夫之意?人各有所得,非卒能致。”昼大伏其鉴别之精。
唐语林
楚僧灵一,律行高洁,而能为诗。吴僧皎然,一名昼一,工篇什,著《诗评》三卷。及卒。德宗遣使取其遗文。中世文僧,二人首出。
沧浪诗话
释皎然之诗,伤唐诸僧之上。
对床夜语
唐僧诗,除皎然、灵澈三两辈外,馀者率皆衰败不可救,盖气宇不宏而见闻不广也。
唐才子传
(皎然)外学超然,诗兴闲适,居第一流、第二流不过也。
《唐诗品》
皎师卧深山壑,思绕沧州,游从既胜,兴致复远。其诗深窥色相,骋其才力,在诸衲间,一公之外,卓非等等。然禅悟未彻,机锋犹近。
唐诗归
钟云:僧诗有僧诗气习,僧而必不作僧诗,便有不作僧诗气习。皎然清淳淹远,当于诗中求之,不当于憎中求之。
李维桢《汪文宏诗序》
皎然不能为唐初盛诗,而谈诗得唐初盛法,时代所限,难以自超。
唐音癸签
皎然《抒山集》清机逸响,闲淡自如,读之觉别有异味,在咀嚼之表,当由雅慕曲江,取则不远尔。
《诗辩坻》
皎然精于诗法,而己作不能称,较之清江气骨,故应却步。
《唐七律隽》
皎公诗婉隽,不特为诗僧冠,可与文房、仲文并辔中原。
《东目馆诗见》
皎然兴高词瞻,各体皆备,诗僧中豪者也。昔人评永师书有冷斋饭气。昼诗不然,知非菜肚阿师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