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象靖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物欲交攻互诱知,勿旗须早解重围。
要从主一勤持养,莫遣游军久未归。
试向鸢鱼探隐显,须将存省验危微。
男儿事业斯为贵,势利区区不足希。
疏慵当日受知深,遗绪将期共讨寻。
万事已成千古迹,一身何托百年心。
怜吾白首同沟瘠,羡子青年惜寸阴。
有意如今追旧好,膏肓傥可荷相针。
重重歧路去逾深,趋向当从脚下寻。
俯仰宁教随俗态,行藏要不愧吾心。
登高且莫轻移足,畏影须知去处阴。
但得随时存戒惧,凛然常似劄肤针。
铃斋日晏簿书填,胡叫谁将吉语传。
龙榜姓名吾弟是,蟾宫步武至亲联。
花山五凤飞何盛,雨谷孤兰色更鲜。
家运亦通邦运泰,惧心还起喜心边。
昔者闻君名,今又识君面。
君面温如玉,使我长企羡。
为官无高卑,职事在所先。
忠原旧都会,民俗多态变。
忠恕苟能推,恩信自周遍。
他日掘桑卒,庶于君所见。
谁云多病故人疏,诸友冲寒强策驴。
多谢慇勤来问我,愧无鸡黍暂留车。
陶山圣学十图疏,夫子尝云报国于。
今日九条疏上语,江湖忧爱亦何如。
高堂留好客,明月上东林。
稳把当宵兴,细论隔岁心。
灯前谁韵畅,笔下我怀深。
独恨风情少,不曾送好音。
走马之东支旁落。逶迤行数里馀。襟两水而止者曰石门山。谷之张两翼而戌削弯抱者曰读书洞。石之穹隆而蹲踞于谷口者曰丈人石。岩之蜿蜒而横卧于水边者曰卧龙岩。近案之青小只么而横于膝前者曰青玉案。龙虎之出于本身而围若屏障者曰白云屏。水之过山前而清冷漱石者曰鸣琴涧。台之临水上而高截清夐者曰栖霞台。就其中择地处高朗。面势平衍而筑室者曰书室。总六间。东西为房而各一间有半。中为板房而间数亦如之。南则半间者三之。而楹外退尺许。栏之以槛而堂之。可容学子十数人。堂之南数十武。有泉出于山足。夏寒而冬暖。名曰温冷泉。泉傍有数亩地可以凿池。凿则欲种莲。当名曰净莲塘。堂之左右。欲缭以周墙。墙内筑阶。西则种竹。名曰此君坞。东则种菊。名曰逸友坛。局势稍宽。若植以佳木杂卉。则可以寄经纶怡心目。而筑室属耳。妆点空疏。盖未遑也。登堂而望之。鹤鴐诸峰。张拱而南峙。朝云浮绿。列侍而东秀。清风明月。不邀而自至。朝霞暮烟。日媚于眼前。此其景致之大略也。筑室者谁。三洞四五姓也。居之者谁。四五姓之子弟也。借室之一隅而自请为教主者。八友翁也。岁辛丑之秋七月既望。书此将请记于大山先生座下。
儿郎新唱举梁讴,斋就岩西七月秋。
地占高寒偏爽垲,谷包林薮更深幽。
松间拾翠露常滴,山下出泉涓欲流。
月夜苏仙遗世志,兴来思复溯沧洲。
李大山 清 · 赵普阳
七言律诗
完人从古似公稀,真正工夫入细微。
进退艰贞虚伫地,薰陶德业作成几。
生民无禄哲人萎,君子有终吾道非。
岩散荒凉皋比撤,龙门谁复理瑶徽。
共 35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