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峻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全晋文
僧度姓王,名晞,字玄宗,东莞人,后为僧改名。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九 持志科
姓王氏。始名晞。字玄宗。东莞人也。少孤。天姿秀发。独事母。以孝闻。年十六。求同郡杨德慎女茗华为妻。既纳采矣。而苕华母亡。俄其父又亡。继而晞母亦亡。由是感悟。易名出家。妻移书以承宗奉祀之义劝焉。系之以诗。辞尤悽惋。度不为动。答书与诗。以见其志。而绝之。卒究群经。著毗昙旨归。行世。
高僧传·卷第四 义解一
竺僧度。
姓王。
名晞。
字玄宗。
东莞人也。
虽少出孔微。
而天姿秀发。
至年十六神情爽拔卓尔异人。
性度温和乡邻所羡。
时独与母居。
孝事尽礼。
求同郡杨德慎女。
亦乃衣冠。
家人女字苕华。
容貌端正又善坟籍。
与度同年。
求婚之日即相许焉。
未及成礼。
苕华母亡。
顷之苕华父又亡。
庶母亦卒。
度遂睹世代无常。
忽然感悟。
乃舍俗出家。
改名僧度。
迹抗尘表避地游学。
苕华服毕自惟三从之义无独立之道。
乃与度书。
谓发肤不可伤毁。
宗祀不可顿废。
令其顾世教。
改远志曜翘烁之姿于盛明之世。
远休祖考之灵。
近慰人神之愿。
并赠诗五首。
其一篇曰。
大道自无穷。
天地长且久。
巨石故叵消。
芥子亦难数。
人生一世间。
飘忽若过牖。
荣华岂不茂。
日夕就彫朽。
川上有馀吟。
日斜思鼓缶。
清音可娱耳。
滋味可适口罗纨可饰躯。
华冠可曜首。
安事自剪削。
耽空以害有。
不道妾区区。
但令君恤后。
度答书曰。
夫事君以治一国。
未若弘道以济万邦。
安亲以成一家。
未若弘道以济三界。
发肤不毁俗中之近言耳。
但吾德不及远。
未能兼被。
以此为愧。
然积篑成山。
亦冀从微之著也。
且披袈裟振锡杖。
饮清流咏波若。
虽公王之服八珍之膳铿锵之声炜晔之色。
不与易也。
若能悬契则同期于泥洹矣。
且人心各异。
有若其面。
卿之不乐道。
犹我之不慕俗矣杨氏长别离矣。
万世因缘于今绝矣。
岁聿云暮时不我与。
学道者当以日损为志。
处世者当以及时为务。
卿年德并茂。
宜速有所慕。
莫以道士经心而坐失盛年也。
又报诗五篇。
其一首曰。
机运无停住。
倏忽岁时过。
巨石会当竭。
芥子岂云多。
良由去不息。
故令川上嗟。
不闻荣启期。
皓首发清歌。
布衣可暖身。
谁论饰绫罗。
今世虽云乐。
当奈后生何。
罪福良由己。
宁云己恤他。
度既志怀匪石不可回转。
苕华感悟亦起深信。
度于是专精佛法。
披味群经著毗昙旨归亦行于世。
后不知所终。
时河内又有竺慧超者。
亦行解兼著。
与高士雁门周续之友善。
注胜鬘经焉。
李贵人 朝代:北魏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北魏文成帝妃。
梁国蒙县人。
李峻妹。
姿质美丽。
太武帝南征,先为永昌王拓跋仁所得。
及仁诛,后被送至平城宫,文成帝见而美之,得幸,生献文帝。
拜贵人。
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

人物简介

僧宝正续传·卷第一
禅师名清源。豫章新建邓氏子。依洪岩僧处信。得度具戒。参武泉常云居舜泐潭月三大士。颇见咨揖。然疑未决。晚依积翠南禅师。一日闻举洞山。初见云门因缘。不觉失笑。南问。何为而笑。师曰。笑黄面浙子怜儿不觉丑耳。自是容为侍者。阅七年咨参决择。道眼高妙。绝出人表。丛林称之。以比南院。守廓南公去世。师开法西山惠严。迁南康清隐。力法自将。不与诸方斗铺席。衲子以枯淡。多望崖而去之。坐是单丁。住山十馀年。初南州高士潘延之问道于积翠。与师定交为方外友。至是迎归西山。未几洪帅命居大宁。一时衲子贤士夫从之问道。坌集其室。师说法简易。期人于悟而后已。尝示众曰。寒风激水成冰。杲日照冰成水。冰水本自无情。各各应时而至。世间万物皆然。不用强生拟议。又曰。先师初事栖贤寔。泐潭澄历二十年。宗门奇奥。经论要妙。莫不贯穿。及因云峰以见慈明。则一字无用。遂设三关语。以验天下禅者。而禅者如叶公𦘕龙龙现即怖。或问三关语。学者每难透何也。师曰。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大智如文殊师利。欲问空三佛义。即遭摈出。以其自堕艰难。故起现行耳。寻以高年。不任主事。退闲。自号潜庵。诸刹争迎致供养。且依以为重。故居无定。方建炎三年八月五日。示寂于城阴之章江。住世九十有八。安居七十八夏。方未寂时。齿堕而复生。发薙而燔之。悉为舍利。及是烬馀。尤不胜数。塔于惠严之东阿。师莫年德高望重。以深诚勉人。以善从之。化者甚盛。有僧执侍十有二年。于道未有所契。及将出世。师曰。汝侍吾徒费岁月。傥嗣法不应以世情自昧。其人遂嗣翠岩机焉。其主法有体。类如此。
补续高僧传·杂科篇
清源。
号潜庵。
洪州新建邓氏子。
世力田。
幼超卓。
短小精悍。
去依洪崖法智为童子。
年二十一。
落发受具戒。
时武泉尝。
宝峰月。
云居舜。
道价压丛林。
师游三老间。
皆蒙器许。
而疑终未决。
后亲见黄龙南公。
凡入室。
令坐于傍。
与云庵同造积翠。
师为侍者七年。
南公殁。
隐迹西山。
西山有慧严院。
僧死。
屋无像设露坐。
师见而叹曰。
古人斫山开基致无为。
有忍怀不举哉。
乃求居。
以修完之。
不五年而殿阁崇成。
百具鼎新。
即弃去。
游庐山。
南康太守徐公。
闻师名。
延居南山清隐寺。
寺在大江之北。
面揖庐山。
师门风孤峻。
学者皆望崖而退。
以故单丁住山。
十有八年。
晨香夕灯。
升堂说法。
如临千众。
而丛林所服玩者莫不具。
时时钁地处置。
尝云。
先师初事栖贤諟。
泐潭澄。
更二十年。
宗门奇奥。
经论要妙。
莫不贯穿。
及因文悦以见慈明。
则一字无用。
设三关以验天下禅者。
而禅者如叶公画龙。
龙见即怖。
众生为解碍。
菩萨未离觉。
大智如文殊师利。
欲问空王佛义。
即遭摈出。
以其堕艰难。
故起现行耳。
有僧。
依师住十二年学。
令住净众寺。
辞行。
师谓曰。
汝虽在此费岁月。
实不识吾家事。
倘嗣法。
当不以世俗欺诳为心。
其人乃嗣翠岩机焉。
南昌隐君子潘延之。
与为方外友。
迎师归西山。
而州郡文争。
命居天宁。
衲子方云趋座下。
一时名士。
抠衣问道。
师以目疾。
隐居龙兴寺房。
户外之履亦满。
上蓝忠公。
法侄也。
延师居寺之东堂。
事之如其师。
师年八十而丧明。
学者益亲附之。
有欲板其语要流通。
师投拒曰。
若吾语。
深契佛祖。
从今百日间复明。
则副汝请。
如期果愈。
先是觉范洪公。
證狱太原。
拴缚在旅邸。
人讳见之。
师独冒雨步至。
抚慰为死诀。
明年南归复见师。
师轩渠笑曰。
吾不意乃复见子。
故觉范序之曰。
呜呼。
佛法䆮远。
坏衣瓦器之人。
亦有侈欲。
为人师者。
争慕华构便软煖。
公独举颓坏而新之。
争欲致弟子。
不问智愚。
欲出门下。
而公独精粗之。
争欲坐八达衢头。
以自卖其道。
而公独居荒远。
以自珍之
争好势利恶丑。
而公独犯众恶。
自信而力行之。
每谓弟子曰。
无事外之理。
理外之事。
观其措置。
岂其真然之者耶。
师终时几百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