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安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僧慧弼 朝代:陈朝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99 【介绍】: 南朝陈僧。常州宜兴人,俗姓蒋。幼聪颖,时许为王佐才。陈初,于惠殿寺出家,习《成实论》。文帝时,游诸讲肆,精通玄极。宣帝时,敕住长城报德寺,讲《涅槃》、《法华》等经,风动一时。寻诏入京。后归住常州安国寺。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二十二 义解科(二)
生常州宜兴之蒋氏。祖玄略。父元晛。季父元举。皆有名位。弼幼神爽。见者嗟异焉。永定二年。陈室龙兴。武帝躬纡衮冕。为剪周罗。诏上方给三衣什物。仍师事慧殿寺领法师。领盖东南僧望也。始从之受成实。弱冠依宝梁明上弘新实天宫晃公。敷心论。遂精研力究。而六足八犍。四真五聚。若指诸掌。天嘉元年。乃去小务大。学四论于绍隆哲公。阅数旬该贯玄极。然慧解沈郁。词吐抑扬。而名声益重矣。太建十年。诏居长城报德寺。讲涅槃法华。瓶锡盈堂。簪裾满席。禀戒承归者如市。属哲公垂灭。遣使招之。付以曲几麈尾经书等。以托后事。江南内附。因归乡里。缮治陈武所营安国寺而老焉。真观法师为制寺碑。文载别录。开皇十九年正月疾。三月十五日奄尔而化。春秋六十有二矣。窆华阳山。弟子慧方立碑。
续高僧传·卷第九 义解篇五
释慧弼。
姓蒋氏。
常州义兴人也。
祖玄略以忠孝登朝。
父元贶以才华待诏。
咸佩印绶并奏弦歌。
季父元举陈世公功。
庭列鼓钟路横骖驷。
车马之客填阶。
琴啸之宾盈席。
见弼青襟之年神爽。
咸异嗟曰。
此子若逢凤德。
终为王佐之才。
既挺龙颐。
必有封侯之应。
弼情存出俗。
因而答曰。
无为之贵可以娱情。
有待之烦徒劳人耳。
于即蔬素迁迟便思脱躧。
武龙飞大兴元福。
永定二年。
躬行衮冕为剪周罗。
三衣什物一时通给。
乃伏业于惠殿寺领法师为弟子。
领东南竹箭震泽风声。
王族望僧涂香是属。
弼亲承雅训听受成实。
年登弱冠握锥淮海。
值宝梁明上盛弘新实。
天宫晃公又敷心论。
遂穷神追讨务尽教源。
所以六足八揵四真五聚。
明若指掌罔或有遗。
天嘉元年游诸讲肆。
旁求俊烈备见百梁。
悟茅茨之陋。
频涉三休。
恨土阶之鄙。
乃去小从大徙辙旧章。
听绍隆哲公弘持四论。
才经一悟功倍常徒。
研味数旬精通玄极。
是知大智本行。
与日月而齐明。
名称普闻。
将风云而共远。
然其神思沈郁词吐抑扬。
剪万古之盘根。
朗百年之闇室。
浙左饮德更甚江东。
太建十年。
下敕于长城报德寺。
讲涅槃法华。
瓶锡盈堂簪裾满席。
质疑请道接踵成林。
禀戒承归排肩如市。
莫不谓百步之香草或千年之圣人。
爰至哲公将乎大渐。
仍遣使者召还京室。
鸾几麈尾经书义疏。
预是讲仪一皆付嘱。
欲令法轮不断佛种相仍。
弼顶受遗令时满六年。
敷演论经各盈十遍。
传授之美复见伊人。
隋师伐罪陈运受终。
思报地恩言旋故里。
安国寺者陈武所营。
基趾仍存房庑彫坏。
弼蒙犯霜露振锡扬烟。
广率良朋愿言修理。
故得寺宇光华门房俨丽。
故真观法师制寺碑曰。
花塼锦石更累平阶。
夏藻秋莲还庄竦塔。
月临月殿。
粉壁照于金波。
云映云台。
画梁承于玉叶是也。
至于经像缮修钟磬镕范。
其为法利胡可胜言。
以开皇十九年正月。
忽抱气疾便觉弥留。
至三月半午时从化。
春秋六十有三。
窆于华阳之山。
学士慧方陪随岁久。
义解钩深。
堪任传灯。
咸以付嘱。
乃立碑于寺云。
僧普旷 朝代:北周至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548—620 【介绍】: 隋僧。岐州扶风人,俗姓樊。七岁出家,居山为沙弥十五年。受戒后,乞食人间二十余年。时过讲席,听论开解,遂造精诣。后住樊川。北周毁佛时,曾往帝廷陈理,不从,遂还俗。武帝时,曾为通道观学正。复入仕,为岐山从事。隋时复为僧,居兴善寺。炀帝大业末,为僧纲。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六 护教科(二)
俗姓樊氏。
扶风人。
七岁依上圆禅师出家。
为沙弥。
居山饵柏。
一十五载。
日夕看诵勤至。
进具后。
行头陀法。
乞食人间。
栖林宿冢。
二十馀载。
后游聚落讲席。
听其议论。
即升高座以讲。
皆新奇颖拔。
而听者莫不悦服。
方周武龙潜。
每抗河辨。
尝居樊川。
人有索其首者。
旷引刀将刎。
其人止之。
又从索耳。
刖慧之无难色。
周建德间。
将废二教。
关中五众不安。
旷躬诣帝廷陈谏。
弗听。
退而遂混俗焉。
帝置通道观。
以存李宗。
仍养学士三百人于内。
选佛道奇材充之。
旷以义理精通。
任居学正。
项之罢。
复擢任岐山从事。
毡裘纱帽。
鬓垂帽外。
帽系颔下。
以为常。
公事判断如流。
稍繁剧。
竟去曰。
我本道人。
谁能堪此。
隋祖相周。
先立菩萨僧百二十人。
其相不剃剪。
而冠服如俗礼。
并访求前日之有声者。
为之。
旷寔当其一焉。
俄悉仍旧。
居兴善寺一日道士。
共移通道观钟于玄都观曰已得旨矣。
旷率其属。
争之曰。
我学正也。
宜得钟。
道士相观散去。
炀帝在御。
诏居禅定寺。
大业末。
诏任僧纲。
武德三年三月卒于慈门寺。
春秋七十三。
遗命舍身。
不须茔垄。
弟子拾萃馀骸。
塔于终南龙池峰。
续高僧传·卷第十一 义解篇七
释普旷。俗姓樊氏。扶风𮟿人也。七岁出家。依止圆禅师而为沙弥。居山饵柏一十五载。诵读经教日夕相连。及进大戒便行头陀。乞食人间栖投林蒙二十馀载。刚梗严毅卓荦不群。言议酬捷孤然天挺。后游聚落采拾遗文因过讲席听其馀论。素未开解闻即宪章。便搆心曲陈论高座。发言新奇卒难解释。皆叹其俊锐莫肯前驱。每与周武对扬三宝。析理开神。有声朝典。佛法正隆未劳听解。遂往樊川头陀自静。夜宿寒林。人有索其首者。旷引刀将刎。乞者止之。又从索耳便刵而惠之。建德之年将坏二教。关中五众骚扰不安。旷闻之躬往帝庭广陈至理。不纳其言。退而私业。于斯时也寺塔湮废投命莫从。远造则力竭难通。近从则心轻易徙。遂因其俗位消息其中。武帝虽灭二教意存李术。便更置通道观学士三百人。并选佛道两宗奇才俊迈者充之。旷理义精通时共佥举。任居学正剖断时秀为诸生先。不久废观。听士随才赋任。旷力怯躬耕糇粒无委。寄禄登庸复任岐山从事。奉遵旧约不黩情染衣。故毡装倨傲临官剃发留须。头戴纱帽缨其咽颔。用为常轨。有事判约笔断如流。务涉繁拥者。便云我本道人不闲俗网。周国上下咸委其仪度也。顾旷通博任其处世。隋氏将兴菩萨僧立。相如朝服不同剃剪。员置百二十人。并括前法牙角不涅尘俗者。旷识悟闻达当其一焉。寻复废之。大法昌显并预出家同居兴善。果敢雄敏众所先之。隋文以通道观钟赐玄都观。黄巾一族同共移来将达前所。旷率其法属径往争之。立理既平便又刵耳。道士望风索然自散。乃悬于国寺声震百里。隋高晏驾禅定郁兴。乃召居之。大业末年又登纲任。大唐启运别奉诏书。曩积芳猷日别相见。武德三年三月卒于慈门寺。春秋七十三。遗告舍身山路不须茔垄。弟子捃萃馀骨。起塔于终南龙池之峰。树铭旌德。于今存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