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廖仲恺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胡俊章(1836年—1906年),原名多春,字效堂、效山、效三、肇鸿,号笑山、彦升,别号燕笙,晚号驻春老人,汉军正蓝旗人(家族属正蓝旗汉姓满洲旗人),籍奉天铁岭。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工诗,善书,通目录学和校勘学。
乡试榜名多春,后更名俊章。
16岁时中咸丰二年(1852)壬子科顺天乡试举人(时隶正蓝旗汉军德英额佐领下),初任国史馆 (清朝)誊录官,后在京师以诗课授徒二十余年。
光绪二年(1876)丙子恩科进士第三甲,授工部主事,同年改工部郎中,参与编修《钦定工部则例(光绪朝)》。
八年(1882),任户部广西司郎中。
十三年(1887),改任江南道监察御史。
十六年(1890),任广东道监察御史。
十七年(1891),改户科给事中,担任《钦定台规》(清都察院刊本,1892)分校官(总阅官进士延煦 (清朝宗室),分校官同榜进士贵贤)。
十九年(1893),转工科给事中,后任工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四年(1898)戊戌,补授户科掌印给事中。
二十五年(1899),简放陕西延榆绥道(治所在今榆林市)。
二十六年(1900)庚子改陕西粮道(驻西安),同年以病乞休。
从陕西任上退休后,胡俊章去了杭州、苏州,中途在湖北武昌停留访友(可能拜会亲戚、时任湖广总督的张之洞,两人系咸丰二年(1852)壬子顺天乡试同榜;或者亲家、时任武昌府同知的内务府正黄旗汉军杨长坦,即翰林杨钟羲之父;或者诗友、时任湖北巡抚的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住在武昌兰陵街。
他在途中写给好友镶白旗蒙古延清的诗中写道:“今年宦长安,天旱久不雨。
长安十万家,无麦无禾黍。
......因之减粮价,欢欣遍蓬户。
......小寓兰陵街,雨雪滞庭宇。
我欲诘天心,界限太分割。
将雨移长安,绝长短可补。
万民乐丰年,岂止富仓庾”(见延清《庚子都门纪事诗》)。
晚年(1900-1906)就养吴中(苏州),与俞樾、汪鸣銮、陆元鼎、镶白旗满洲恩寿(字艺棠)、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字云伯,号月汀)唱和最久(俞樾癸卯1903年诗注记,“俞与诸君子皆有年世谊”)。
为俞樾的著书校阅。
据俞樾,“[胡效山(胡俊章)]少年时文名颇盛,在都下以授徒为业,门下多贵显者。
今溥玉岑(溥良)尚书即其一也”(引自《春在堂楹联录存(五)》)。
购得阮元《两浙輶轩录》抄本,与俞樾各享一半。
俞樾在1906年《胡效山观察俊章挽词》中写道:“安定先生松柏姿,岁寒标格最堪思。
人钦京国知名早,我恨苏台把臂迟。
……居易方欣交梦得,伯牙何意失钟期”(引自《春在堂诗编》卷二十三)。
另有俞樾写给胡俊章的《俞曲园先生手札》(手稿本)现藏于日本中央图书馆古书资料库(曾由日本诗人会津八一收藏)。
胡俊章在咸丰八年戊午(1858)(?
)孟秋二十二岁时的一首书法无题诗写道:“秋风凌古渡,夕日下荒基。
铜雀久飞去,君王安再来。
至今松柏语,犹杂管弦哀。
呜咽漳河水,东流无从回”。
与咸丰六年进士、监察御史钟孟鸿交友,于同治三年甲子(1864)赠书法行书节录《文心雕龙》、楷书节录《小园赋》。
与光绪十五年进士、监察御史杨深秀友善。
光绪十九年(1893),与儿玉瀛、侄玉泽、正白旗宗室恩煦(与玉瀛光绪八年壬午顺天乡试同榜,阖家殉难于庚子国变,其胞兄同治七年(1868年)戊辰科进士宗室恩景)、正蓝旗宗室毓隆(其父进士宗室溥良)及友杨深秀等作诗跋于冀以和的《乐天园山池记》(此园林位于山西介休)。
与儿、侄曾同时作诗跋于友人镶白旗蒙古延清(字子澄)收藏的一幅清代画家张士保于1865年画的《太常仙蝶图》,胡俊章的题诗写道:“容台深处是仙家,绿醉酣红阅岁华。
果与寻常胡蝶异,年年修到见梅花。
飞来两度画堂东,红杏香探及第风。
一任仙衣能变幻,庐山真面在图中”。
为延清的《锦官堂试帖》(1885)作序(胡俊章之子胡玉瀛参校)。
任职工部期间,曾负责监修北京紫禁城城垣修复工程(据《翁文恭公日记》)。
在京长期参加并主持“绚秋诗社”,诗友有内务府镶黄旗汉军杨佳氏宜振(胡俊章师从宜振)、镶白旗满洲索绰罗氏麟魁、大兴范德馨(字桂山,号小岩,同治元年壬戌科进士)、正红旗蒙古萨尔图氏百勤(字铁岩,同治乙丑科进士,妻正蓝旗蒙古玛拉特氏松筠之孙女)、镶白旗满洲彦佳氏玉瓒(胞叔敬和)、镶白旗宗室盛昱、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祖父承龄)等;诗社活动地点有东城法华寺 (北京法华寺街)(据奭良《野棠轩文集》)。
胡俊章在京师授课的学生包括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科进士、正蓝旗宗室溥良(载《顺天乡试同年齿录:光绪元年乙亥恩科》),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榜眼、正蓝旗宗室寿耆(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镶黄旗满洲裕瑚鲁氏奭良(据奭良《野棠轩文集》),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翰林大兴王祖光(字莲孙)之弟王观光(字莲汀)(据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
家族世系《八旗满洲氏族通谱》满洲旗分内的尼堪姓氏(hala)旗人,在康熙朝之前,多任八旗参领、佐领;从康熙朝至乾隆朝,多任内务府御前侍卫、满洲副都统和怡亲王府佐领;在乾隆朝,出文、武科举人;道光朝至光绪朝,连中五位文科进士。

人物简介

黄鹤楼志·人物篇
孙中山(1866—1925) 政治家、革命家。
名文,字逸仙,后化名中山樵。
广东香山(今广东中山)人。
1912年4月辞去民国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应湖北都督黎元洪邀请,偕汪精卫、廖仲恺、胡汉民等乘“江宽号”轮抵达武汉,在汉期间游览了黄鹤楼故址,并在黄鹤楼涌月台前发表公开演讲,后来还将其对武汉的设计规划纳入所著《建国方略》一书。
1928年辛亥首义同仁在蛇山西端南侧建造总理孙中山先生纪念碑,供人瞻仰。

人物简介

维基
卢公辅人称进士薛,字宰和,广东省南海县联星南房人。
清朝及中华民国学者。
卢公辅是广东附生,游学日本毕业。
清朝宣统二年(1910年),清政府从留学生中考选进士,由学部会考,卢公辅被录为最优等,钦赏格致科进士。
后来,卢公辅曾任广东高等师范学校教员。
民国二年(1913年),韶州中学堂奉命更名为“广东省立韶州中学校”,此后从民国三年(1914年)到民国七年(1918年),先后由关翰昭、卢公辅、李钧、王伯楠任校长。
1920年,在上海召开了全国教育会联合会第六届年会。
此后,广东省教育会决定成立学校系统研究会,讨论改革学制事宜。
学校系统研究会的会员除了时任广东省教育会会长汪精卫,副会长金曾澄,以及30位广东省教育会评议员外,其余人员由汪精卫会长聘请,“计经聘任者,有小学校以上校长钟荣光、廖冰筠、袁振瀛、袁苞、江鋈、杨永康、何剑吴、陈其瑗、关恩佐、卢公辅、许维翰、张士杰、刘永乙、苏开瑞、李奉藻等,大学及专门学校毕业曾经研究教育者黄希声、韦悫、李应南、温仲良、林云陔、李应林、程天固、陈伯庄、邓月霞、罗有节等,省市县教育人员陈独秀、吴稚晖、陈宗岳、欧华清、冯文车、胡汉民、朱念慈、邓章兴、廖仲恺、许崇清、程祖彝、刘蓉森、余超、何谦伯等。
”后来,卢公辅曾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
他还曾任南海县第一任督学局长。
1922年,卢公辅撰述《信文训蒙义学记》,其中提到:“信文学校者,李君兆基手自规划者也,创始于光绪甲辰,迄今十八年矣。”

人物简介

简介
罗庶丹(1874-1932),原名煅,字树棠,湖南长沙人。
因迁居排山,世称排山先生。
光绪二十八年中举。
时清廷废科举,乃佐其师夏同徘创办广东法政学堂,又秘密参加同盟会活动、黄花岗之役,几罹于难。
民国成立,助广东都督胡汉民司民政。
1913年参加“二次革命”,失败后避走香港,后变易姓名辗转返湘。
1916年,出任湖南省议会秘书,先后兼任湖南商专、长沙师范、福湘中学等校国文、历史教员。
1921年秋,再度赴粤主管实业,与廖仲恺、朱执信等交厚。
次年,陈炯明叛变,返湘专心治学。
1929年,出任湖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1931年秋疾发,居家就医。
次年,逝于长沙寓所。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廖恩焘(1864-1954) 字凤舒,一作凤书,号忏庵、珠海梦余生、忏绮庵主。广东惠阳人。早供职北洋政府,晚居香港。先有《扪虱谈室词》,后成《忏庵词》。
个人简介
廖恩焘(1874-1954),别号凤舒、忏庵。
广东惠阳人。
著名革命家廖仲恺之胞兄。
大半生从事外交,担任过驻古巴、日本、朝鲜等国领事、公使等职务,晚年倾心诗歌创作。
一生著述甚丰,有粤语文学作品《嬉笑集》和《新粤讴解心》,词作《忏庵词》、《忏庵词续集》、《半舫斋诗余》、《扪虱谈室词》和《影树亭词集》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姚彝伯(1894-1969),一作夷白,名公良,号伯子,别署恬翁、一禅、一禅居士,江苏兴化人,辛亥革命的精神先驱--"南社"成员,工诗文辞,诗人,中医学家。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902-1975,广东南海盐步横江村人。
集商人、诗词人、教育家于一身,“商业救国、教育兴邦”是其一生的理想,他的诗词名扬岭南,创办的学校福荫后世。
南海人对黄咏雩的评价是“文著南粤、德养后人”。
廖仲恺先生亲发国民政府嘉奖令,称为“爱国殷商”。
更有“南海诗人”的美誉。
曾创办横江小学,又是石门中学创始人之一。
民初担任广州粮食商会会长,1928年任广州米糠发行同业公会主席,1929年晋升为广州总商会委员。
1932年起,担任广东商会联合会首任主席。
1933年亲自主持创建广州商科学校。
1947年,他被任命为广州爱育善堂管理委员会主任委员,不受薪,全权管理爱育善堂的工作。
1938年,广州沦陷前夕,举家逃难到香港。
天蚃词·郑彼岸序
南海黄子芋园《天蚃词》四卷:卷一曰《横江集》,自己巳至甲申所作;卷二曰《芋园集》,自己卯至辛卯所作;前两集诗词一百二十阕,新会朱庸斋为之选录者;卷三曰《海日集》,自己亥至丙午历年剩稿;卷四曰《怀古集》,则补录北游怀古之作。后两集得词若干阕,赣县罗雨山为之续抄,并注其怀古词焉。庸斋跋曰:“命意既远,托体尤高,每于瑰丽芳馨之间而尽幽窈沈郁之致。于赵宋诸家,取精用宏。大抵体制法度,宗尚清真,骨格神致,肖乎白石,积健行气,来自稼轩,丽泽辞华,取于梅溪,而感物兴怀,则发乎自己。至于金石史地考据亦能以词出之,尤别开蹊径。其造诣之卓异,固共睹矣”。雨山序其《怀古集》曰:“千数百年来,怀古佳什,未易多观,其难可知。芋园深于词,今又为人之所难为,得怀古词二十七首,言约而旨远,可作词史观,信乎其可传也”。朱跋、罗序所论甚允。芋园既以词集见示,并属予序,予老拙,不娴于词,更何言哉。夫诗有六义,毛诗所载,多劳人思妇发愤怨悱之辞,其义尚矣。昔人谓作诗宜以经史为根柢,上符诗义,词者诗之余也,义一而已。今天蚃之词,枕经葄史,笔意俱化。寓风雅之比兴,摘骚辩之香艳,珠辉玉振,云锩霞舒,合婉约豪放为一手,未尝规摹求肖乎古人,而自开面目,气骨秀健,体大思深,雄睨古今,建词坛之旗鼓,足以张吾军而夺帅矣。芋园守真履道,博雅好游,游必有诗、有词。芋园诗稿,兹已裒然成书十卷。顺德简竹居征君尝评其诗曰:“甚何诗义”。今其词亦何独不然乎。曩岁尝游燕赵齐鲁吴楚,咏怀古迹之词,前后合得五六十阕,予拟约雨山分别录出,庚为之注,或四集全注,刊印流布,以讯同文。此诚如朱罗论列,真实不虚,且以见芋园文行兼懿,固当信今而传后。奈何才丰遇啬,徒以诗词鸣其抑塞。而岁月不居,亦垂垂老去,未克展其抱负,大用于世,为可惜也。集中倡酬诸人多予亡友,逝者如斯。予乃得与芋园比邻閒居,白头晤对。时复长吟浩歌,抚时感事,宛闻山阳之笛,雍门之琴也。人世交游荣瘁聚散生死歌哭,如梦如幻,回顾文字相知,日以寥寂。然则芋与嘤鸣之求,与何能已于言耶。读《天蚃词》者,茹嚼工商,俯仰今昔,凡山川郡国,夷险废兴之迹,宇宙事物动静变化之情,一一呈露,使人忧生念乱,眷怀身世,哀乐无端,不觉低徊击节,唏嘘慨叹而不禁,将有倚歌而和之者。贞元绝读之交,斯文未丧,诗义犹存,此亦兴观群怨之微旨也欤。岁次己酉夏五月,中山郑云鹗彼岸。时年九十又一。
天蚃词·罗雨山序
南海黄子芋园尝语余曰:“古人之词多矣,顾怀古之作甚少。余欲以余闲补其阕,为词家辟一溪径”。余曰:谅哉。夫诗显而词隐,怀古者,指事寄意,寓其感叹,又隐之又隐也。较体物之工于雕缋,而比兴又其至也。然必有胸襟意志,又熟于掌故,熔铸经史,若自己出,况又有声律缚之,不其难乎。若荆公之金陵怀古,东坡之赤壁怀古,稼轩之北固亭怀古,陈同父、岳亦斋之登多景楼,以逮朱竹垞之度居庸关,谒张子房祠,诸作皆是也。千数百年来,怀古佳什,不易多觏,则其难也益可知矣。芋园深于词,既为《天蚃词》若干卷,新会朱庸斋为之选录。跋谓“壮采奇思,取材甚富”者,芋园固足以当之。今又为人之所难为,得怀古词二十七首,而余为之注。芋园暮齿流离,忧思绵邈,登眺山川,眷怀兴废,言约而旨远,可作词史观。读者玩索而得之,当低徊击节,信乎其可传也。赣州罗雨山迂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