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晋惠帝

相关人物:共 72 位
共 4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大气流天地,动植纷自形。
阳卉耀春华,阴条敷夕荣。
昆虫信微细,于以托生成。
守宫夫何慕,蛮触战奚争。
蚩蚩伏青蕤,跂跂缘紫茎。
促织焉念寒,牵牛不事耕。
蜈蚣性含毒,多足复能行。
庄周齐蝶化,晋惠昧蟆鸣。
玄蝉翳高枝,君子慕其清。
螗蜣溺所嗜,污秽不能灵。
感兹动中怀,变幻焉足凭。
群生各有命,鸿化亦何情。
王嘉《拾遗记》曰:「晋惠帝初,有祖梁国献金苔,其色如金,聚之如卯,投水中则蔓延于波上,光生照日。
上于宫中凿池以置之,常观焉。
外人莫得见也,惟进御嫔䌽,多被其赐与。
置于盘中,则照耀满室,故宫中亦呼为夜明苔」。
仆颇异之,因为斯赋追其美。
词曰:
伊两仪之高厚,育万汇兮纷纭;
嘉金苔之有异,穷古史而未闻。
出于祖梁之国,献诸典午之君。
其为状也,色掩捐山,光分化鹊。
非沃壤之可植,向华池而自皏。
精气所为,众口难铄。
色盘朝日,宁同沈郎之钱;
根覆轻漪,岂羡陈王之阁?
如赐郭釜,难藏陆橐。
萦流荇而细细,缭舒荷而漠漠。
烁堂上之江蓠,沮洲中之杜若。
风团而或谓能铸,浪豋而多虞自跃。
游雷临睨,疑抵燕池之蛙;
出震误观,常歌汉液之鹤。
所谓丽水,非云满堂。
东篱之菊兮,瞻我而失色;
北堂之萱兮,对吾而不芳。
葳蕤颇盛,蔓延弥长。
缉作水衣,海上濯吉光之服;
梳为石发,舟中见黄头之郎。
伊诡异之馀状,非名言之罄量。
宜乎首出庶汇,超兰掩蕙。
将药友以荃交,使蘋舆而藻隶。
虽薙氏之务去兮,不我芟夷;
纵骚人之善咏兮,莫吾拟议。
噫!
昔产遐陬,常依异类,既作贡于大国,遂见珍于中地。
唯皇居之必蓄,依圆海而是置。
自远成美,以少为贵。
非世俗之或睹,岂凡品之能譬。
其或长乐清盻,承光秘邃,翠华黄屋,宵游夕憩。
春霄宫之凤脑,曷聘辉光;
咸阳库之螭鳞,皆从摈弃。
置吾于隆栋之下,则午夜而昕;
升我于文石之前,则重昏而燧。
伟乎哉!
苔之为状也亦以异,苔之为用也亦以至。
然不能方屈轶、效灵蓍,指邪斥佞兮清君之侧,钓深索隐兮决人之疑。
此无所取,又将焉为?
徒能随波澜而上下,与蒲稗而因依。
辉煌禁籞,赐锡壸闱。
悦目兮媪官,侈心兮嫔妃。
南风之荡兮,岂率循于四德;
正度之荒兮,遂旷弛于万机。
是致永熙、永嘉之荡析,刘曜、刘聪之倾逼。
玉辇播迁,金行否塞。
蟠龙踞虎,虽别王于偏方;
封豕长蛇,恣吞噬于中国。
万户蒿榛,千门荆棘。
金苔亦陷于羯胡,深可为之太息。
层城矗青云,弱水回惊湍。
楼台涌金银,苑囿森琅玕。
洞房连曲室,妙伎发哀弹。
群仙寿而康,下土饥且寒。
何不食肉糜,晋惠宁独难。
杨柳几行疏翠,梧桐一叶飘秋。
阴蛩偏响北户,早雁正度南楼。
珠绳转后物华新,此际生贤似有神。
正度上元谈甲子(时岁次甲子),岂同下士守庚申。
庾开近赐春前酒,户辟方填海外尘(是年台湾甫破)
三载司徒年未老,耆英未是会中人。
晋人司马氏,相魏敢专权。
懿师昭不帝,追谥宣景文。
武帝受魏禅,惠帝实童昏。
刘聪害怀悯,由此失中原。
元秘塔者。大法师端甫灵骨之所归也。于戏。为丈夫者。在家则张仁义礼乐。辅天子以扶世导俗。出家则运慈悲定慧。佐如来以阐教利生。舍此无以为丈夫也。背此无以为达道也。和尚其出家之雄乎。天水赵氏。世为秦人。初母张夫人梦梵僧谓曰。当生贵子。即出囊中舍利使吞之。及诞。所梦僧白昼入其室。摩其顶曰。必当大宏法教。言讫而灭。既成人。高颡深目。大颐方口。长六尺五寸。其音如钟。夫将欲荷如来之菩提。凿生灵之耳目。固必有殊祥奇表欤。始十岁。依崇福寺道悟禅师为沙弥。十七正度为比邱。隶安国寺。具威仪于西明寺照律师。禀持犯于崇福寺升律师。传唯识大义于安国寺素法师。通涅槃大旨于福林寺崟法师。复梦梵僧以舍利满琉璃器使吞之。且曰。三藏大教。尽贮汝腹矣。自是经律论无敌于天下。囊括川注。逢原委会。滔滔然莫能知其畔岸矣。夫将欲伐株杌于情田。雨甘露于法种者。固必有勇智宏辩欤。无何。谒文殊于清凉。众圣皆现。演大经于太原。倾都毕会。德宗皇帝闻其名徵之。一见大悦。常出入禁中。与儒道议论。赐紫方袍。岁时锡施。异于他等。复诏侍皇太子于东朝。顺宗皇帝深仰其风。亲之若昆弟。相与卧起。恩礼特隆。宪宗皇帝数幸其寺。待之若宾友。常承顾问。注纳偏厚。而和尚符彩超迈。词理响捷。迎合上旨。皆契真乘。虽造次应对。未尝不以阐扬为务。繇是天子益知佛为大圣人。其教有大不思议事。当是时。朝廷方削平区夏。缚吴斡蜀。潴蔡荡郓。而天子端拱无事。诏和尚率缁属迎真骨于灵山。开法场于秘殿。为人请福。亲奉香灯。既而刑不残。兵不黩。赤子无愁声。苍海无惊浪。盖参用真宗以毗大政之明效也。夫将欲显大不思议之道。辅大有为之君。固必有冥符元契欤。掌内殿法仪。录左街僧事。以摽表净众者。凡一十年。讲涅槃唯识经论。位处当仁。传授宗主。以开诱道俗者。凡一百六十座。运三密于瑜伽。契无生于悉地。日持诸部十馀万遍。指净土为息肩之地。严金经为报法之恩。前后供施数十百万。悉以崇饰殿宇。穷极雕绘。而方丈匡床。静虑自得。贵臣盛族。皆所依慕。豪侠工贾。莫不瞻向。荐金宝以致诚。仰端严而礼足。日有千数。不可殚书。而和尚即众生以观佛。离四相以修善。心下如地。坦无邱陵。王公舆台。皆以诚接。议者以为成就常不轻行者。唯和尚而已。夫将欲驾横海之大航。拯迷途于彼岸者。固必有奇功妙道欤。以开成元年六月一日。西向右胁而灭。当暑而尊容若生。竟夕而异香犹郁。其年七月六日。迁于长乐之南原。遗命茶毗。得舍利三百馀粒。方炽而神光月皎。既烬而灵骨珠圆。赐谥大达。塔曰元秘。俗寿六十七。僧腊四十八。门弟子比邱比邱尼约千馀辈。或讲论元言。或纪纲大寺。修禅秉律。分作人师。五十其徒。皆为达者。呜呼。和尚果出家之雄乎。不然。何至德殊祥如此其盛也。承袭弟子义均自政正言等。克荷先业。虔守遗风。大惧徽猷有时堙没。而閤门使刘公。法缘最深。道契弥固。亦以为请。愿播清尘。休尝游其藩。备其事。随喜赞叹。盖无愧辞。铭曰。
贤劫千佛,第四能仁。
哀我生灵,出经破尘。
教网高张,孰辩孰分。
有大法师,如从亲闻。
经律论藏,戒定慧学。
深浅同源,先后相觉。
异宗偏义,孰正孰駮。
有大法师,为作霜雹。
趣真则滞,涉伪则流。
象狂猿轻,钩槛莫收。
柅制刀断,尚生疮疣。
有大法师,绝念而游。
巨唐启运,大雄垂教。
千载冥符,三乘迭耀。
宠重恩顾,显阐赞导。
有大法师,逢时感召。
空门正辟,法宇方开。
峥嵘栋梁,一旦而摧。
水月镜像,无心去来。
徒令后学,瞻仰徘徊。
满地蛙声叫咯吱,累他郑重问官私。
童心自有天真处,莫道官家便是痴(虫鸟啼声有时甚为迫切,蛙为尤甚,真令人有所为何来之感,但俗或不觉耳。案惠帝已非童年,兹但取其有孩子气也。)
共 48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