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鲁迅

相关人物:共 21 位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二十世纪诗词文献汇编
郁达夫(1895~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浙江富阳人。
7岁入私塾受启蒙教育。
1911年起开始创作旧体诗,并向报刊投稿。
1921年参与发起成立创造社,1922年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经济部。
回国后参加编辑《创造》季刊、《创造周报》等刊物。
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
1930年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3年初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
1945年在苏门答腊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郁达夫一生著述甚富。
1928年起,陆续自编《达夫全集》出版,其后还有《达夫自选集》、《屐痕处处》、《达夫日记》、《达夫游记》、《閒书》、《郁达夫诗词抄》、《郁达夫文集》,以及《达夫所译短篇集》等。
词学图录
郁达夫(1896-1945) 原名郁文,别署江南一布衣、春江吊徒。浙江富阳人。曾任教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广州中山大学。后被日军杀害。有《郁达夫诗词钞》。

人物简介

简介
浙江绍兴人。
原名周櫆寿,又名周奎绶,后改名周作人,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
鲁迅(周树人)之弟,周建人之兄。
中国现代著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周振甫(1911-2000) 浙江平湖人。
学者、古典诗词、文论专家、编辑家。
1931年入无锡国学专修学校,从钱基博先生学。
1932年入上海开明书店任《辞通》校对,后任编辑。
1951年开明书店与青年出版社合并,成立中国青年出版社,任该社编辑。
1971年借调到中华书局,参加《明史》点校工作。
1975年正式调入中华书局,任文学编辑室编辑、编审。
有《严复思想评述》、《毛主席诗词浅释》、《鲁迅诗歌注》、《文心雕龙注释》、《文心雕龙今译》、《李商隐选集》、《诗词例话》、《文章例话》、《小说例话》、《文论散记》、《文哲散记》、《中国修辞学史》、《中国文章学史》、《周振甫学术文化随笔》、《周易译注》、《诗经译注》、《周振甫文集》。

人物简介

词学图录
邵章(1872-1953) 字伯絅,一作伯褧,号倬庵,又署崇伯。
浙江仁和人。
光绪二十九年进士。
留学日本。
1925年曾经办鲁迅控告章士钊对其非法免职案。
与郑文焯、张尔田、夏孙桐、邵瑞彭等交往。
善书,当年北京城门上之榜书出其手。
有《云淙琴趣》等。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900-1946.3,乳名灶辉,又名洪熙(鸿熙?
),安徽绩溪人。
幼年人蒙堂馆,1908年赴潜阜读书后入安徽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1年入北京大 学预科。
北大毕业后,在陶行知创办的教育改进社主编教育杂志,上海大东书局任总编辑,与鲁迅筹办《语丝》月刊,系重要撰稿人。
1928年任暨南大学校长秘 书兼文学系教授,抗战后任成都大学教授,南社和左翼作家联盟成员。
著作甚丰,有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诗集、学术著作、少儿读物、译作和古籍整理等20多 部,为现代作家和翻译家。
有《看月楼词草》、《磨刀集》。
看月楼词草·小序
虽然不过是“而立”之年,自己总觉得颓唐得很,人老,心也老了。但我得感谢海边的少女,她换却了我的衰老的心:“人老了,我到听见世有不老的灵药。至于心 老了,我却没有听见有甚么医心的圣品,教我将甚么来告诉你呢?哦,我想到了,我家里的弟妹们,他们都有幼嫩的心,我想剜下来装在你的胸中好不好?只不过他 们都是木呆的蠢物,抵不过你的玲珑。” 是的,我的心的确换过了,但换的不是她弟妹的心,而是她自己的心。然而,这是悲惨的,拿旁人的眼泪,来换自己的欢笑,毕竟是不应该的事。我的悲哀和烦恼,都只有寄托在我的伤感的词中,大多数的词,只在这样可怜而又浪漫的心情中写下的。 本来是不值得留稿的,写过也就丢了,但现在不知为了何故,却把剩下的集成一册,而且付刊了。曙天的诗也附在卷末,表示我的抱歉与罪恶。然而,天下的人尽可放心,我们俩,仍旧是相爱的。 感谢柳亚子先生,教正了我一些谬误。 衣萍。一九三二·四·二十于法租界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刘斯奋,1944年生,广东中山人。
1967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
广东省文联第五届主席,中国文联第六届全委。
著有《陈寅恪晚年诗文及其他》、《苏曼殊诗笺注》、《黄节诗选》、《周邦彦词选》、《姜夔张炎词选》,编著《唐宋诗词彩图辞典》、《岭南三家诗选》(与周锡䪖合作)等。
长篇历史小说《白门柳》三部曲:《夕阳芳草》、《秋露危城》、《鸡鸣风雨》分别穫广东省第二、四、六届鲁迅文学奖,第一、二部穫中国作协第四届茅盾文学奖。
蝠堂诗词钞
余髫龄习诗至今,所作大备于是,录之以存心迹,工拙所不计者。乙酉秋,余弟斯翰试为作评点。因复邀陈永正、梁守中、周锡䪖诸先生续评之,以增声价。数君与余订交于总角之年,灯下展读,得无鸿爪雪泥,白驹过隙之感乎! 斯奋并记于蝠堂
郭文斌 朝代:当代

人物简介

简介
郭文斌,1966年生于宁夏西吉县,先后就读于固原师范、宁夏教育学院中文系、鲁迅文学院。
任宁夏作协主席,宁夏文联兼职副主席,银川市文联主席,《黄河文学》主编,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中国作家协会第九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李汝伦(1930—2010),吉林扶馀人。
字怀仙,号种瓜得豆庐主人、得其所斋斋长。
诗人、杂文家。
1953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57年后长期被逐乡间劳动。
曾任广东作协刊物《作品》编辑、副主编,《当代诗词》主编,《中华诗词》编委。
从事古典文学研究、新诗、散文、杂文、评论、随笔写作。
出版著作有古典文学研究《杜诗论稿》;评论集《种瓜得豆集》;诗词集《性灵草》、《紫玉箫集》(获广东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紫玉箫二集》;杂文集《和三个小猢狲对话》(获第五届鲁迅文学奖)、《李汝伦杂文选粹》、《李汝伦作品选粹》、《旧瓶 新酒 辩护词——当代诗词研究论文集》及散文、杂文合集《蜂蝶无缘》等。
1981年创办并主编解放后第一家专门诗词刊物《当代诗词》,以品质高、选稿严、坚持法眼、公心、铁面而享誉,刊物发行国内外,颇有影响。
其成就得文艺界前辈周谷城、程千帆等人的高度评价。
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作协理事,曾任广东作协文学创作研究室副主任、杂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
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
拨乱反正后,吾国第一份诗词专业刊物《当代诗词》即由李老创办。
李老评诗,主公心、法眼、铁面,又主持“李杜杯诗词大奖赛”,奖掖后进,不遗馀力,可谓当代诗坛广大教化主。
自八十年代起,二十馀载,致力于当代诗词理论之建树,有《为诗词形式一辩》、《诗词格律的四大美人》、《八十载沈冤案要翻——关于“学衡派”》等具重大影响力的论文行世。
近日萃成《犁破荒原》一著,这是他冲破历史的重重藩篱,从事振兴诗词活动和发展的诗词写作的近三十年的记录。
书中有他一系列开拓性的文章和讲话,他以振聋发聩的声音开始了他开拓性的诗词活动历程;有理论辩难,深刻有力且寓文采和讽刺的笔墨,批判和击溃了数十年否定诗词的各种有害观点。
今日青年咸知传统诗体之粹美,李老为诗词正名之功,实不可没。
李老诗以识见为主,而参以老杜悲悯之笔,成《紫玉箫集》、《紫玉箫二集》二种,早成当代诗坛经典文本。

人物简介

简介
陕西省澄城县人,197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0年7月参加工作,大专学历(1985年陕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历任陕西省委研究室主任、陕西省委副秘书长、中央政策研究室文化组组长,青海省副省长、国家文物局副局长、文化部副部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现任故宫研究院院长。
1983年开始鲁迅研究与文学创作。
2001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著有诗词集《雪泥集》、《陟高集》,鲁迅研究专著《文化批判与国民性改造》、《鲁迅与宗教文化》。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赖少其(1915年-2000年),广东普宁市人,斋号,木石斋。
他独创的“以白压黑”技法,成为新徽派版画的主要创始人。
解放后,历任华东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国板画家协会副主席,上海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术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安徽省政协副主席等。
赖少其先生是杰出的革命文艺战士,更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艺术大师。
他长期兼任省美协、省书协主席,并为历届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美协和书协常务理事、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
1996年被授予鲁迅版画奖。
共 21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