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景复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回文诗和溥心畲教授 近现代 · 罗锦堂
七言绝句
明霞晚照小台楼,雁过长空横字秋。
平野连天云望远,轻舟一棹泛人愁。
乍开函、巨刃划崩厓,元气自淋漓。
料解衣盘薄,沈酣墨戏,飒爽英姿。
萧寺钟声才动,策蹇上峨眉。
回首宗周地,禾黍离离。

陵谷何堪变景,怅黏天衰草,去住都迷。
怨王孙归未,凤阙带斜晖。
问谁图、鹊华秋色,寄骚心、不似赵家儿。
长安远,动江湖兴,待进清卮。
心期廿载初相见,托迹烟萝。
把手狂歌。
残照西风感慨多。

丹青妙出天潢裔,谁似鸥波。
肯作鸥波。
如此湖山奈尔何。
敧枕高歌拚饿死,如何不辨冤亲。
故山供养足烟云。
枉怀三绝,无地与埋魂。

曾向燕郊寻旧隐(廿年前曾访心畲于万寿山,专以书画及倚声自遣。),箧中词翰犹新。
相哀莫解趁芳辰。
阳春布泽,歧路一沾巾(传政府颇有意招心畲归,惜其迷不知返耳。)
乔木成灰倚旧墀,庭前又得玉参差。
改柯易叶寻常事,要看青青雨后枝。
记名园翠锦晚春时,海棠半遮天
览王孙宝籍,金猊炉畔,鹦鹉笼前。
弟子伊谁巨擘,人指小山贤。
笔势翩然下,气压幽燕。
我亦初游画苑,祇软红尘里,虚阅云烟。
羡鸳针暗度,惟尔得真传。
想当年、神工相马,行色冠天闲。
才知道、画情诗思,总是相关。
⑴ 余侍梅叟师览画王府,是海棠盛开。
心畲小品 现当代 · 周学藩
七言绝句
画苑高名一代尊,何人不说旧王孙。
十年泉下无消息,剩水残山感仅存。
赠陶先生寿伯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大耋齐眉,拥庭前三玉树;
春风得意,粲笔底万梅花。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陶寿伯(1902——1997),名知奋,又名之芬,号万石,江苏无锡人。自幼诚笃好学,15岁即投苏州名师唐伯谦门下,研习书法、篆刻、镌碑诸艺。23岁师从沪上耆宿沈恩孚,研读《说文》和孔孟之学。25岁时转师艺林宗师赵叔孺,直入赵氏堂奥。后又拜张大千为师。其于绘画、书法、篆刻无不精能,并称“三绝”,画梅被称圣手。于右任评其“刻印推海内巨手,画梅亦为第一”。陶寿伯1950年经香港转赴台湾,与渡海名家于右任、张大千、溥心畲、黄君璧等时相酬唱。其一生勤于艺事,治印作画均逾万数,在海外举办书画展达一百五十余次,为弘扬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遗余力,贡献卓著。
成氏有诗《赠陶寿伯》。
粲笔底万梅花:切其画梅事。粲,鲜明的样子。
笺:赠陶寿伯:
有楼聚万石,有笔写万梅,点染及山水,快雪明岩隈,胸次尘不扰,腕底春能回,兰闺得嘉侣,妙擅簪花才,避乱依海曲,举案颜常开,明岁九州复,一舸归去来。
挽溥先生心畬 现当代 · 成惕轩
对联
词华不让赵吴兴,论志节则尤远过矣;
经学差同秦伏胜,惜年寿未足以副之。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溥心畲(yú)(1896.09.02——1963.11.18),原名爱新觉罗·溥儒,初字仲衡,改字心畲,自号羲皇上人、西山逸士,北京人,满族,为清恭亲王奕欣之孙。曾留学德国,笃嗜诗文、书画,皆有成就。画工山水、兼擅人物、花卉及书法,与张大千有“南张北溥”之誉,又与吴湖帆并称“南吴北溥”。《光宣以来诗坛旁记》云,“近三十年中,清室懿亲,以诗画词章有名于时者,莫如溥贝子儒。……清末未尝知名,入民国后乃显。画宗马夏,直逼宋苑,题咏尤美。人品高洁,今之赵子固也。其诗以近体绝句为尤工。”1963年(癸卯),68岁《华林云叶》手写本两册出版,《慈训纂证》出版。同年11月18日去世。同月28日葬于阳明山之南原。彭醇士为其撰墓表。
成氏有《介夷先生属题西山逸士撰书千字文真迹》。
赵吴兴:赵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又号水晶宫道人、鸥波,中年曾署孟俯。浙江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书法家、画家、诗人。
秦伏胜:伏生。
笺:清代吴重熹挽费念慈联:
八法续吴兴,莲花庄即桃花坞;
一笺传茂苑,葭露诗成薤露歌。
学老于年,君真绣虎才华,多士罕匹;
艺进乎道,谁谓雕虫篆刻,壮夫不为。
注:《楚望楼联语笺注(娄希安)》:江兆申(1925——1996.05.22),字椒原,出生于安徽歙县的书香世家。童年由双亲教导读书习字,并由舅父指导作画。民国三十八年间,渡海赴台后担任中学教师,次年从学于溥心畲先生研习诗文。民国五十四年,在台北市中山堂举办个人书画篆刻作品展览。随着职务需要,江深入古书画研究,精深的传统文人素养,加上本身书画创作的经验,除了能提出精辟的论文以外,也为学术研究与展览立下了相辅相成的先河。在国立故宫博物院任职的二十七年里,先后担任书画处处长、副院长。民国八十五年的五月十二日,在东北沈阳的学术演讲会中,因心肌梗塞而离开人世。
学老于年:指青年人的博学。《宋史·文苑传七·熊克》:“克幼而翘秀,既长,好学善属文,郡博士胡宪器之,曰:‘子学老于年,他日当以文章显。’”
艺进乎道:魏源“技可进乎道,艺可通乎神”。意思是,当某项技艺,达到巅峰后,再进一步前进便接触到了“道”,即天地规律。
雕虫篆刻,壮夫不为:汉扬雄《法言·吾子》:“或问:‘吾子少而好赋?’曰:‘然。童子雕虫篆刻。’俄而曰;‘壮夫不为也。’”南朝梁沉约《答陆厥问声韵书》:“是以子云譬之雕虫篆刻,云壮夫不为。”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