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戴逵

相关人物:共 31 位
共 3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 利物科
姓白氏。太和二年。游天台。至剡之沃洲山。爱其幽胜。而卜筑焉。道化既行。玄侣盛集。浙东廉使元相国稹。尝有所施。陆中丞助其完葺。三年而院成。五年而佛事作。然每升座举扬法要。尤为四海所厌服。后终于其寺。侍郎乐天白居易记。太子宾客刘禹锡书。
宋高僧传·卷第二十七 兴福篇第九之二
释寂然。
姓白氏。
不知何许人也。
名节素奇踵四圣种。
故号头陀焉。
大和二年振锡观方。
访天台胜境。
到剡沃洲山者。
在天姥岑之阴对天台华顶赤城。
北望四明。
金庭石鼓山介焉西北。
北有支遁岭。
养马坡放鹤岑次焉。
晋宋已来兹山洞开。
初有罗汉白道猷言。
西域来戾止是山。
次竺法潜支道林居焉。
高人胜士接踵而栖此中。
至于戴逵王羲之郗超孙绰许询游憩其间矣。
见是中景异。
闻名士多居。
如归故乡恋而不能舍去。
既行道化盛集禅徒。
浙东廉使元相国稹闻之。
始为卜筑。
次陆中丞临越知之。
助其完葺。
三年郁成大院。
五年而佛事兴。
然每为往来禅侣谈说心要。
后终于山院。
大和七年时白乐天在河南保釐为记。
刘宾客禹锡书之。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宋抚州临川人,字国材。
深究《易经》,继同乡邹安道解六十四卦而解系辞,与邹氏同以明经荐于乡,名声不相上下。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二
陈祁,字红圃,嘉善人。
历官陕西陕安道
有《清风泾竹枝词》、《商于吟稿》、《新丰吟稿》、《南园杂咏》、《从戎草兰行草》。
释无迹 朝代:后唐

人物简介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姓史氏。朔方人。大中九年。迹十三岁。乃捐俗。依白草院法空大师落发。咸通三年。获进戒于京师之西明寺。既工讲贯。复善琴书。先是恒夫唐公。尝镇朔方。至是待以家僧。为请于两街功德使。隶名西明寺。会诏迎真身于凤翔法门寺。右军副使张思广奏迹充赞导。时上躬御法筵。大悦。宣赉稠厚。光启中。归乡里。以所传于京师。佛顶炽盛光降吉祥道场法。为府帅韩公。结坛脩设。感致瑞应尤多。晋景福中。韩公奏请。住持广福寺。塞垣之求受菩萨戒者。日填拥。梁贞明二年。中书令韩洙奏。署号曰鸿远。同光三年。四月一日。坐逝于丈室。貌如生。观者叹异。中令命布漆以奉。军府从事薛昭。纪其事于碑。
宋高僧传·卷第三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
释无迹。
姓史氏。
朔方人也。
当宣宗御宇佛法中兴。
大中九年年正十三决志舍家。
投白草院法空大师为弟子。
操执密缜拂攘嚣尘。
咸通三年用宾于京室。
得戒度于西明寺矣。
凡于百艺悉愿游焉。
慕定林威能画戴安道能琴。
我则讲贯之馀兼而综习。
先是唐恒夫尝作镇朔方。
后于辇下相遇。
以家僧之礼待焉。
盖知言行相高复能唱导。
闻恒夫白两街功德使。
请隶西明寺。
旋属懿宗皇帝于凤翔法门寺迎真身。
右宣副使张思广。
奏迹充乎赞导。
悦怿上心宣赉稠厚。
光启中传授佛顶炽盛光降诸星宿吉祥道场法归本府。
府帅韩公闻其堪消分野之灾。
乃于鞠场。
结坛修饰。
而多感应。
景福中太尉韩公创修广福寺。
奏迹住持。
皆以律范绳之。
塞垣閒求戒者必请为力生焉。
梁乾化丙子岁中书令韩公洙。
奏署师号曰鸿远欤。
后唐同光三年乙酉岁四月一日坐终于丈室。
筋骨如生风神若在。
蕃汉之人观礼称叹曰。
昔至德中当府龙兴寺有高士辩才坐亡。
遂漆布之。
乾宁元年府帅举奏。
敕谥曰能觉。
今迹师可不异时而同事哉。
中书令韩公命工布漆焉。
庄宗朝军府从事薛昭纪为碑颂德云。
后唐明州国宁寺𧦬光传 释𧦬光。
字登封。
姓吴氏。
永嘉人也。
唐史官左庶子兢之裔孙也。
幼舍家于陶山寺剃度。
居必介然不与常人交杂。
好自标遇慢易缁流。
多作古调诗。
苦僻寡味。
得句时有得色。
长于草隶。
闻陆希声谪宦于豫章。
光往谒之。
陆恬静而傲气居于舟中。
凡多回投刺且不之许接。
一日设方计干谒。
与语数四。
苦祈其草法。
而授其五指拨镫诀。
光书体当见酋健。
转腕回笔非常所知。
乃西上昭宗诏对御榻前书。
赐紫方袍。
后谒华帅韩建。
荐号曰广利。
自华下归故乡。
谒武肃王钱氏。
以客礼延之。
而性畔岸弗惬王情。
乃归甬东终焉。
有文集知音者所贵。
出笔法弟子从瑰。
温州僧正智琮。
皆得墨诀。
有朝贤赠歌诗。
吴内翰融罗江东隐等五十家仅成一集。
时四明太守仰诠素重光高蹈。
躬为丧主理命令葬。
后三年准西域焚之发棺俨若生相。
髭发爪皆长。
茶毗收舍利起小塔焉。
则后唐长兴中也。

人物简介

维基
徐九章,字思健,又字经纬,直隶河间府景州人。
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己酉科直隶乡试举人,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进士,授户部主事,榷江西九江钞关,晋郎中,四十七年五月知河南彰德府,调任山东青州府知府,天启六年六月升江西副使,备兵池州(徽安道),十月改山东海右道副使,崇祯初,官至湖广参政。
县西门里有“簪缨济美坊”、“叠荷国章坊”为徐伸、徐九章立。
墓在城东北河圈村。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二
富斌,字筠圃,满洲旗人。
历官陕西陕安道
有《纪梦吟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浙江太平人,字师观。戴豪弟。正德六年进士。入翰林,由庶吉士拜兵科给事中。屡劾奏光禄卿冯兰不职,竟谪兰。武宗议南巡,百官伏阙哭谏,大理少卿吴堂喝令勿哭,颙又劾之。著有《倦歌集》、《筠溪杂稿》。
维基
戴颙(约377—441),戴逵次子,字仲若。
戴颙,字师观,浙江台州府太平县(今温岭市)人,军灶籍。
正德五年(1510年)庚午科浙江乡试第一名(解元),正德六年(1511年)会试联捷第三十七名,殿试登三甲第八名进士。
选翰林院庶吉士,历官兵科给事中。
劾奏光禄寺卿冯兰不称职,冯兰因此谪官。
武宗欲南巡,百官伏阙哭谏,大理寺少卿吴堂喝令勿哭,戴颙又上章弹劾,直声鹊起。
卒于官。
有《倦歌集》、《筠溪杂稿》。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李羲钧,字稚和,任丘人。
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陕西陕安道
有《无近名斋诗稿》。

人物简介

简介
字霖川,吴铺杨家坝(今孝感市云梦县吴铺镇杨坝村)人,由附贡援例任郫州、乾州(今乾县)直隶州知州,砖坪厅(今岚皋县)通知,佛坪厅(今佛坪囊县)通判,兴安府、西安府知府,升署陕安道
咸丰初年,四川兰二顺饥民起义军入陕,上司派杨协理汉中府事。
他到任后,屡经力战,平息饥民之乱;召集流亡。
贷金发粟,恢复生产,垦荒耕种。
杨纽事躬亲,胡须皆白,巡抚刘蓉专折奏其事,称光澍“起疮痍之民”,“如家人父子,代谋其家室”,并说:“汉南半壁有杨守在,吾无忧矣。
”遂升杨为陕安道道台。
杨在汉中6年,修河堤,治水患,深得民心。
后调任陕西首府西安府知府,积劳成疾,卒于任上。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上元人,原名其盛,字茂垣,又字新甫。
道光二十五年进士,官编修。
咸丰中转御史,历至刑科掌印给事中。
同治间官至陕安道,劝民自禁鸦片。
卒于官。
有《自乐堂遗文》。
共 31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