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黄之隽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石翁曾绣自然裳,付授甘泉永勿忘。
我亦荷衣更芰制,摩挲襟襼浥馀芳。
岿岿石翁,霜松雪柏。
冶春之姿,非我阡陌。
大涤洞天,时雨沾益。
虽复桃李,亦生骨力。
书带环之,懋昭明德。
不言成蹊,同岑一脉。
函杖之阴,女贞所宅。
接叶交柯,寒芒正色。
按:千叶绯桃题曰不言成蹊非由色媚
三皇之世,四时皆春。
手握皇极,以运元神。
挽季以来,漓而不淳。
玉树凋伤,满目荆榛。
汲汲石翁,弥缝使淳。
元会运世,洞玑所甄。
阿谁连枝,阳九不焚。
两族并芳,曰惟夫人。
按:红白长春题曰两族并芳四时皆春(诗十章章八句韵其中或不尽为画发但就夫人之意参会石斋先生之生平而申之以论其世可也乾隆癸亥重九后七日)
瑟斋(丙申) 清 · 翁方纲
五言排律
洁鲜斯武毅,严密即矜庄。
师训应承李(临川作铭。),盟言合记黄𢈪堂作记。)
宽惟水火济,疏譬网罗张。
顾諟千筹虑,轻安一草堂。
勿谖淇澳竹,时督下江粮。
所至皆铭座,于躬备道光。
俨思虽戒慎,笑貌本温良。
动叶朱弦直,中含玉瓒香。
书绅澹秋佩,诗箧付冬郎(帧有公子侍侧。)
五十箴如此,斯须去未尝。
闲阶对盆石,挂壁只琴囊。
若作心斋看,循墙即仞墙。
题王中丞恕瑟斋图遗像(壬午) 清 · 钱载
五言律诗
五十师蘧瑗,磋磨诵武公。
李铭黄记在(中丞座主李临川寄以铭,同年黄中允𢈪堂为之记。),夜寐夙兴中。
江国遗民老,巴山落照空。
长安值贤子,有斐见家风。
放翁诗境字,好庵勒石三。
武溪浯溪龙隐岩,作作芒采垂天南。
浯溪之刻访不得,韶阳桂阳轴双墨。
日日苏斋拜石缘,不负药洲题石客。
药洲石米韶石苏,塞破横街两椽宅。
昔因山阴陆,得识莆田方。
今者因方又识米,复扁陆迹于其旁。
先后回环孰主客,百千灯一诗境光。
陆书再摹那不足,米像记向金山熟。
好庵老子招手来,伴我萧寥竹间屋。
若论息壤即西江,傥许同盟到山谷。
是日双鹤来庭阴,和答响出空山琴。
放翁此题无古今,庐山高高江水深,是谁写此槎枒磊落之素襟。
韶江江月仍在此,𢈪堂底用浯溪寻(近日黄𢈪堂亦以「诗境」名斋。)
苏斋诗境歌(丁卯) 清 · 翁方纲
放翁镜湖诗境字,墨捲长风郁奇恣。
是日好庵看落笔,湖云横起飞空翠。
此境奚关桂永韶,趋庭亦弗追韩潮(方好庵,崧卿子。)
何况华亭拾香屑,四唐金粉掩六朝黄石牧号诗境。)
风骚陶谢尚不近,镜湖放笔谁畦畛。
轩轩万古伫一襟,试叩精微来返本。
所以陆扁斋题苏,镜湖肯执眉山乎。
乌云红日非梦幻,侧峰横岭皆匡庐。
只有研屏对煮茗,山入楼窗青倒影。
淡烟香篆白豪光,拈出苏斋是诗境。
又题诗境石本(丁卯) 清 · 翁方纲
𢈪堂诗境其堂𢈪,得非手剔窊尊乎。
我访窊尊字不得,独此韶桂双石俱。
桂则再拓韶五至,好庵何啻亲手摹。
绝胜壁间三丈拓,廿八载忆方伯谟
此书当时为孚若,心造太始无古初。
三千量到材百五,象网赤水真玄珠。
此书此老自道耳,好庵行笈会得无。
青山到处誓盟此,幅幅团扇轩眉须。
后六百年挂我壁,苍然诗老来镜湖。
指与现前真实义,江海浩荡云烟驱。
智者禅参对说偈,敬叔札讯同舟车
那及紫帽山中客,复见十载濡墨如(嘉定丙子又在书后十年。)
屠希笔试秃管扫,锡山僧饷味笋枯。
傅十八官订稧日,想临欧楷新编蒲
电光倏转十丁卯,十八官楷拜宝苏。
惠我诗翁法乳滴,诗境方是苏斋图。
⑴ 放翁斋壁挂《砥柱铭》。尔时放翁得石刻,皆莆阳方楷监装。
⑵ 金华智者寺八札、桂林杜敬叔札皆放翁书,同挂于壁。
⑶ 放翁诗《简傅汉孺》及《屠希笔》、「锡山笋枯」,皆开禧丁卯岁。
梡革以为鞠,断木以为棋。
犹不可无法,而况乎学为。
古称在三义,所重厥惟师。
传道与解惑,舍此其焉资。
分谊一以定,服事终不移。
如何倾盖间,轻以名相施。
周生贤哲裔,卓荦负奇姿。
抠衣登吾堂,再拜起何迟。
我惊嘿内惭,欲应拙言词。
长安十二门,丹毂交加驰。
岂无吹嘘者,寒谷生春熙。
掉头逝不返,顾此穷且羸。
得非生所慕,其在于道而。
吾少不自重,干禄思逢时。
常羞尺寸获,恐致丘山隳。
晚节始追悔,蹉跎抱深悲。
彊勉贾馀勇,此意未知衰。
多生不吾弃,感激动心脾。
为学所大戒,在随俗习非。
立志苟卓然,奚患建竖卑。
神圣为奥㝔,善信为堂基。
切问为津梁,勤学为阶梯。
吾闻之前人,敬奉等蓍龟。
今何以益生,请诵此语贻。
生如汗血驹,蹀躞千里蹄。
历块同一瞬,万古羡权奇。
吾老困伏枥,兀硉筋骨疲。
卧听鼓鼙鸣,昂首还长嘶。
师友虽已邈,风义谅可追。
敩学恒得半,期生为予规。
六籍方洋洋,庶几可乐饥。
郊外(己酉) 清 · 黎简
五言律诗
五月盛野色,绿芜村气凉。
渡河山乱翠,映日雨悬光。
游倦诗才约,年丰物泽昌。
云沙此郊外,空阔度吾堂
共 33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