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二【介绍】: 清浙江海盐人,字瑞芳,号尚斋。工书画。嘉庆帝五旬寿,献诗画,赐誊录。后官山东东昌知府。卒年八十余。有《治经堂集》。
朱锦琮,字瑞方,号尚斋,海盐人。议叙知县,历官东昌知府。有《治经堂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二【生卒】:1711—1799 【介绍】: 即爱新觉罗·弘历。清朝皇帝。世宗第四子。雍正十一年封和硕宝亲王。十三年八月嗣位,次年改元乾隆。即位后驱逐在内廷行走之僧道;释放被幽禁之允(胤)禵等,恢复允(胤)禵等宗室身份;又将宗室诸王所属旗人,均改为“公中佐领”,即归皇帝掌握。对汉族知识分子,采用笼络与惩罚并行手段,既于乾隆元年开博学鸿词科,三十八年开《四库全书》馆;又大兴文字狱,前后大案不下数十起,并借修书之便,销毁或窜改大量书籍。对西北方面,平定准噶尔部,消灭大小和卓木势力,解决康、雍以来遗留问题。在位时六次南巡,多次进行镇压土司叛乱、农民起事战争,耗费大量钱财。晚年任用和珅,吏治腐败;陶醉于“十全武功”,自称十全老人,对敢于指斥时弊之官吏,常严加斥责。同时,对各省亏空严重、督抚多不洁身自爱之状,知之甚详。五十八年,接见英国特使马嘎尔尼,拒绝英国所提出之侵略性要求,然并未引起任何警惕之心。六十年,宣布明年禅位皇十五子颙琰。次年正月,举行授受大典,自称太上皇帝,仍掌实权。在位六十年。谥纯皇帝。
高宗纯皇帝,世宗宪皇帝第四子。在位六十年,建元乾隆。内禅尊为太上皇帝。葬裕陵。有《乐善堂全集》、《御制诗》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余集。黄鹤楼志·人物篇
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 即清朝乾隆皇帝。乾隆帝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六十年,期间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其文治武功颇为后世称誉。乾隆帝热衷诗词,据说一生作诗4万多首。乾隆帝虽未曾亲至黄鹤楼,但所作《南苑行宫题仇英黄鹤楼图用崔颢韵兼效其体》谓“高楼江夏今好在,我欲寻之叹路悠”,《黄鹤楼歌题邹一桂画》谓“黄鹤楼高古名迹,向所俯仰徒存思”,表达了切切的向往之情,于此亦可见当年黄鹤楼名声之盛。
人物简介
维基【介绍】: 清顺天通州人,字露仲,号啸笠。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官少詹事。曾侍仁宗及成亲王读。以避权贵归里。工书,学米芾、赵孟頫。有《啸笠山房诗》、《露仲诗文集》。
王大鹤,字子野、一字露仲,号野性、一号啸笠,通州人,进士出身。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八【生卒】:1719—1792 【介绍】: 清江苏上海人,字鸿书,号剑亭,晚号容圃。乾隆二十二年进士。历官刑部主事、国子监司业、陕西道监察御史。五十一年,以劾大学士和珅家人刘全不法等事,革职留任。寻复原官。仁宗杀和珅,乃追赠副都御史。
曹锡宝,字鸿书,号检亭,又号剑亭,上海人。乾隆丁丑进士,改庶吉士,授刑部主事,历官御史,赠左副都御史。维基
曹锡宝(1719年—1792年),字鸿书,一字剑亭,清朝江苏上海人。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出生。乾隆初年,以举人资格考授内阁中书,担任军机处章京。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考中丁丑科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改刑部主事。曾任山东督粮道。官至陕西道监察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锡宝利用和珅陪乾隆到热河避暑的时机,参奏其家丁刘全,指斥其“倚势营私”,此举意在弹劾和珅。吴省兰、吴省钦兄弟闻其事,即向连夜向和珅告密。和珅命刘全消灭所有證据。结果锡宝被“革职留任”。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去世。和珅治罪后,加恩追赠副都御史衔。有子曹江。
人物简介
觉罗奉宽(1722年—1774年),名奉宽、丰宽,字彰民,号栗斋、硕亭,谥文勤,清朝正蓝旗满洲觉罗。清朝官员,同进士出身。乾隆六年辛酉科中举人,七年,登进士,改庶吉士。乾隆十年,授翰林院检讨。乾隆十二年,任贵州乡试副考官,升任翰林院侍讲。乾隆十三年,任日讲起居注官。乾隆十七年,任尚书房行走。后升任翰林院侍读学士、詹事府詹事。乾隆十八年,任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二十年,任盛京工部侍郎。乾隆三十二年,任兵部右侍郎、镶白旗满洲副都统。乾隆三十年,任经筵讲官、上书房师傅。乾隆三十五年,管理武英殿总裁。乾隆三十六年,任殿试读卷官、兼管翰林院掌院学士、教习庶吉士。乾隆三十七年,任会试副考官。嘉庆二年(1797年),加赠太师、礼部尚书衔。曾是嘉庆帝的老师。曾任正蓝旗满洲第三参领第十七佐领(此佐领于雍正八年由镶蓝旗拨隶正蓝旗),继任为其子觉罗麟志(据《钦定八旗通志》)。嘉庆四年,状元姚文田恭撰御制《礼部尚书觉罗奉宽碑文》(载李兆洛《皇朝文典》)。
人物简介
【生卒】:1725—1805 【介绍】: 清陕西韩城人,字伟人,号惺园,别号畏堂、葆淳。乾隆二十六年进士第一,授修撰。官至东阁大学士、军机大臣。嘉庆时以衰病乞休。历事两朝,以刚正忠直著称。卒谥文端。有《葆醇阁集》、《惺园易说》。晚晴簃诗汇·卷九十
王杰,字伟人,号惺园,晚号葆淳,韩城人。乾隆辛巳一甲一名进士,授修撰。官至东阁大学士、太子太傅。赠太子太师,谥文端。有《葆淳阁集》。词学图录
王杰(1725-1805) 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乾隆状元。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任东阁大学士。有《惺园易说》、《葆醇阁集》等。维基
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字伟人,号惺园,一号葆醇。陕西韩城县人。清朝乾隆后期、嘉庆前期名臣,亦为嘉庆皇帝的老师。王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状元。历任内阁学士、刑部侍郎、右都御史、兵部尚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次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嘉庆十年(1805年),王杰去世,享年八十一岁,追赠太子太师,谥号“文端”。
人物简介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本名颙,以避嘉庆帝讳改,字孚若,号菊亭。乾隆三十三年举人。官四川酆都县知县。精音律,有《鹤归来》(演瞿式耜事)等院本,又有《酆都县志》、《秋水阁古文》、《秋水吟》、《四书质疑》。
人物简介
胡高望,字希吕,号昆圃,又号豫堂,仁和人。乾隆辛巳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官至都察院左都御史。谥文恪。维基
胡高望(1730年—1798年),字希吕,号豫堂,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区)人,榜眼。胡高望于乾隆十八年(1753年)乡试中举人。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中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散馆一等。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升翰林院侍读,充日讲起居注官,迁左春坊左庶子。屡任会试同考官,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授翰林院侍读学士。乾隆四十年(1775年)授詹事府詹事、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任工部侍郎,典会试。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充会试同考官。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以内阁学士出任顺天乡试副考官。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以兵部侍郎出任江南乡试主考官,同年又出任江南学政。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提督江苏学政。次年授兵部右侍郎。乾隆六十年(1795年)调吏部右侍郎。嘉庆元年(1796年)充经筵讲官,上书房行走。转任吏部左侍郎。嘉庆二年(1797年)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嘉庆三年(1798年)卒,年六十八。嘉庆五年(1800年)嘉庆帝御诏称其“久值上书房,又曾在南书房行走,均属勤慎。”赐祭葬,谥文恪。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八十【生卒】:1731—1807 【介绍】: 清顺天大兴人,字石君,号南厓。乾隆十三年进士。通经学,与兄朱筠并负时誉。乾隆帝重其学行,累擢侍讲学士,直上书房,授嘉庆帝学。嘉庆间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卒谥文正。有《知足斋集》等。
朱圭,字石君,号南厓,晚号盘陀老人,大兴人。乾隆戊辰进士,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晋太子太傅。赠太傅,谥文正。有《知足斋集》。全台诗
朱圭(?~?),字石君,号南崖。陕西大兴人。清乾隆十三年 (1748)进士,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福建提督学正,官至礼仁阁大学士。著有《知足斋文集》。 现存诗作见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仅〈孙武水索题渡海图鹿鹿久未报适将有台湾之行即书以赠行〉一首。又载于林豪《澎湖厅志》〈艺文〉及陈汉光《台湾诗录》两处。(江宝钗撰)词学图录
朱圭(1731-1806) 字石君,号南崖,晚号盘陀老人。顺天大兴(今北京)人。筠弟。乾隆进士,官大学士,晋太傅,谥文正。工隶书,包世臣称其真书逸品上。有《知足斋集》、《瓯钵罗室书画过目考》等。维基
朱圭(1731年2月18日—1807年1月13日),字石君,顺天府大兴县(今北京市)人,学者。官至体仁阁大学士。嘉庆帝的师傅。是自唐朝科举制施行以来,最年轻的进士(实岁17,虚岁18)。
人物简介
【生卒】:?—1814 【介绍】: 清山西兴县人,字茂园。乾隆二十二年进士。授江苏新阳知县。历河南河北道、江南淮徐道。以治河有声,擢江苏按察使,兼河务,寻署江南河道都督。嘉庆间官至河东河道总督。治河以束水攻沙为主。维基
康基田(1732年—1813年),字茂园,山西省兴县人。清朝官员,善治水,曾任河东河道总督、江南河道总督等职。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进士,授江苏新阳县知县,调昭文县。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迁广东潮州府通判。以抓获盗贼之功,晋同知,累迁河南河北道,调江南淮徐道,以治河而有声。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擢江苏按察使,重点管理河务,次年,迁江宁布政使,仍兼河务。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署江南河道总督,不久回任。同年六月,在睢南防汛有功。次年护理安徽巡抚,因高邮粮胥伪造印串,巡抚闵鹗元被严厉斥责,基田则被褫顶戴,又因陈奏不实,革职逮问,遣戍伊犁。仅隔数月,朝廷即准许其赎罪,任南河同知。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仍授淮徐道。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因力守丰汛曲家庄堤防,得到高宗特诏褒奖。擢江苏按察使,调山东,仍兼理黄河、运河事务。嘉庆元年(1796年),南河丰汛河溢,康基田前往治理,迁布政使。次年春擢江苏巡抚。秋季,黄和在砀山杨家坝决口,康基田奉命驰往巡视,山东曹县黄和亦决口,又前往堵筑。授河东河道总督,调南河总督。嘉庆三年(1797年),因曹县河工不力被褫顶戴花翎。不久,命专任下游挑河事,辗转奔忙。嘉庆五年(1799年)正月,因坝工失火被革职,留工效力。康基田对待下属一向严厉,带领将卒守堤,动辄以军法从事,下属多有怨言。但仁宗知其性刚守洁,又以知州用,补江苏太仓州知州。累擢广东布政使,调江西,又调江宁。嘉庆十一年(1806年),因贵州铅船迟滞,又被降调,授户部郎中。嘉庆十三年(1808年),随同协办大学士长麟、戴衢亨巡查南河,加道衔,赐花翎,又加太仆寺少卿职衔,稽核南河重要工程钱粮。嘉庆十六年(1811年),康基田以年过八旬乞休,仁宗批准,命其来京养老。嘉庆十八年(1813年),重与鹿鸣宴。赐三品卿衔。同年病卒。《清史稿》有传。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