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顾印愚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4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初不怨诗穷,渊源异复同。
季刚高楚艳,印伯变唐风。
书有千秋种,吟堪万户封。
后生孰沾丐,两地白头翁。
雨中读清寂堂诗呈山公 现当代 · 庞俊
七言律诗
每叹乡间有后师,梦中光绪影离离。
绮怀肯觅王壬父,酒意曾陪顾所持
呼吸湖光端不恶,流传枣本一何迟。
如今屡看蛇肠裂,只费遗山感事诗。
我身江海思归客,一事无成鬓霜积。
纵横百代兴废事,烂漫九陌莺花迹。
攻驹虽然十二闲,长嘶朔风想沙碛。
放归正感圣泽厚,一笑自振翀天翮。
冥冥深雾锁阊阖,习习凉风生肘腋。
故人袭组居汉皋,鸾凤旧侣参游翱。
朝披官牍治万艘,夕偕词人赋离骚。
牙期旷世有同调,气谊直并琴台高。
阳春一曲世罕和,欲换宫徵非吾曹。
暮春花竹秀如绮,浮萍野凫泛芳沚。
清尊引满荷深罚,险韵冥搜多吊诡。
自然奇响答天籁,不用繁音惊里耳。
为君敛手操幽兰,旷野不忧来虎兕。
感事 清 · 许銮
七言律诗
① 陈汉光注:「四首录一。」此诗收于陈汉光《台湾诗录》。
闽峤烽烟半海涯,奇谋何日出褒斜。
王师未渡滹沱水,壮士空椎博浪沙
金革创兴船介甲(作者注:「法所持铁甲船,我国无有。」),火毬飞到炮生花
艰难大局恶乎定,天意终归混一家
⑴ 作者注:「时台疆乞援,久无军应。」
⑵ 作者注:「刘省三爵帅独力尚扼禦。」
⑶ 作者注:「法所用开花炮,极利害。」
⑷ 编者按:「家」,《台湾诗录》误作「定」,今改。
追悼顾印伯即题其遗诗 清末民国初 · 罗惇曧
七言律诗
东坡沈泉雠井痛,顾翁六十未渠衰。
甘贫薄宦缘耽酒,破胆围城翻益诗。
八表同昏悲路阻,一流向尽识公迟。
追思蜀秀哀绵竹,岂独程康失本师
⑴ 翁与绵竹杨锐叔峤齐名,并称杨、顾。吾乡谭叔裕先生督蜀学,刻《蜀秀集》,最称二君。程穆庵师事翁久,谊均父子。翁殁,穆庵宝其遗稿,将梓行之。
窗外丁香玉雪色,窗下两生坐太息。
可怜太息空为尔,舍人县令官秩卑。
朝出空遮御史车,莫归还草相公书。
宗庙神灵三百春,即今将相未无人。
言战言守言迁都,三十六策他则无。
深宫追念前朝痛,根本关中敢轻动。
掷鼠忌器空迟疑,喂虎割肉有尽时。
书生不自有科第,能为家国作么计。
东家翰林尽室避,犹闻慷慨排合议。
① 民国三年甲寅八月廿日日记云:“伯元来,守看题顾生遗墨词,不知其趣也。”
图为程穆庵为其师顾印伯作。印伯,余弟子。叶焕彬误以康有为为我再传弟子,故戏比之。(“图为”数句,《大中华杂志》第二卷第一期《文苑》云:“右调《水龙吟》,为穆安世兄题《岳云闻笛图》,图为其师顾印伯作。余弟子叶焕彬,误以康有为为我再传弟子,故戏比之。”)时久不作诗,偶题二绝句寄去。又于案头得来纸索题者,因检案头易由甫琴思词本,和其第一篇水龙吟韵,以期立成。盖文思不属时,非和韵必无着手处,以此知宋人和韵皆窘迫之极思也。印伯温文大雅,必无无聊之作,见此必怜我知匆匆(《大中华杂志》作“怠怠”。)矣。如张孝达则又无此捷才,而印伯亦师之,弟子不必不如师,康南海又何讳焉。穆庵师谊至笃,印伯如存,待余身后,未必能如穆庵也。或曰余弟子多,印伯弟子少,故不能同。然则三千人,故不及一子贡,此又昌黎师说所未及者,书此以记渊源。甲寅寒露日,闿运记于宣武门西馆,时年八十三(“甲寅”句,《大中华杂志》作:“甲寅寒露日,记于宣武门西馆,时年八十五。”)。
岳云远到南横,尚书旧第风筝碎。
人生逝水,几家诗社,又兴吟事。
西蜀才人,少年潘鬓,暗惊铅泪。
笑诗翁充老,龙钟自喜,浑不管,陈抟睡。

今日法源春醉。
问归魂,可留琼佩。
再传弟子,比康南海,更加憔悴。
来往燕台,驴背驮诗,遗篇不坠。
恨虞渊日薄,黄公垆畔,更无题字。
⑴ 《大中华杂志》载作“醉翁竟老”。
春月(814年) 中唐 · 元稹
春月虽至明,终有霭霭光。
不似秋冬色,逼人寒带霜。
纤粉澹虚壁,轻烟笼半床。
分晖间林影,馀照上虹梁
病久尘事隔,夜闲清兴长。
拥抱(一作袍)颠倒领(颠倒领:适情任意,不整衣裳。),步屣东西厢。
风柳结柔援,露梅飘暗香。
雪含樱绽蕊,珠蹙桃缀房。
杳杳有馀思,行行安可忘。
四邻非旧识,无以话中肠
南有居士俨,默坐调心王
款关一问讯,为我披衣裳。
延我入深竹,暖我于小堂。
视身琉璃莹,谕指芭蕉黄
复有比丘溢,早传龙树方
口中秘丹诀,肘后悬青囊
锡杖虽独振(锡杖:僧人所持之禅杖,梵名Khakhara,取锡锡作声之义。其杖端有一铁卷,中段用木,下安铁纂,振时作声。《得道梯橙锡杖经》:“是锡杖者,名为智杖,亦名德杖。”),刀圭期共尝(刀圭:量药之器具,此代指药物。)
未知仙近远,已觉神轻翔
夜久魂耿耿,月明露苍苍。
悲哉沈眠士,宁见兹夕良。
⑴ 虹梁:高架而拱曲之屋梁。《文选·班固〈西都赋〉》:“因环材而究奇,抗应龙之虹梁。”李善注:“应龙虹梁,梁形如龙,而曲如虹也。”
⑵ (一作楥)。(援:篱笆。清桂馥《札朴·览古·援》:“援,《集韵》作楥,篱也。”)
⑶ 居士俨:疑指陈俨。元稹《赠孝甫见赠十首》之八:“巷南唯有陈居士,时学文殊一问来。”“居士俨”与“陈居士”俱与元稹相识于江陵,住处相同,身份相同,疑为一人。居士,梵语grhapati之意译,原指古印度吠舍种姓工商业中之商人,因信佛教者颇多,故佛教用以称呼在家佛教徒之受过“三归”、“五戒”者。俨,蜀本、卢本作“岩”。
⑷ 心王:佛教认为,心为人身之主宰,一切精神现象之主体,故云。《涅盘经》卷一:“是身如城……手足以为却敌楼橹,目为窍孔,头为殿堂,心王居中。”
⑸ 款关:叩门。关,门。此谓己闻风来访。
⑹ “视身”句:《佛说长阿含经》卷一:“又告比丘诸佛常法。毗婆尸菩萨从兜率天降神母胎,专念不乱,母身安隐,无众恼患,智慧增益。母自观胎,见菩萨身诸根具足,如紫磨金,无有瑕秽。犹如有目之士观净琉璃,内外清澈,无众障翳。诸比丘,此是诸佛常法。尔时,世尊而说偈,言如净琉璃珠,其明如日月。仁尊处母胎,其母无恼患。智慧为增益,观胎如金像。母怀妊安乐,此诸佛常法。”
⑺ “喻指”句:用“芭蕉”宣扬佛教之教义。佛教徒常以芭蕉比喻身体之易灭,人生之短暂。《涅盘经》:“譬如芭蕉,生实则枯。一切众生,身亦如是。”谕指:阐明旨意。指通旨。
⑻ 比丘:梵语Bhiksu之音译,意为乞士,以上从诸佛乞法、下就俗众乞食而得名,为佛教出家“五众”之一,指已受具足戒之男性,即和尚。
⑼ 龙树:古印度高僧,释迦灭后七百年出生于南天竺,为马鸣菩萨弟子迦毗摩罗尊者之弟子。其母于树下生之,因字阿周陀那(树名);以龙成其道,故以龙配字,号曰龙树。
⑽ 丹诀:原指炼丹成仙之秘诀,此借指佛教成佛之要诀。
⑾ “肘后”句:《晋书·葛洪传》(卷七二):“自号抱朴子,因以名书。其馀所著……《肘后要急方》四卷。”后因以“肘后方”喻指仙方。青囊:原指古代医家与术数家盛放书籍及卜具之口袋。《晋书·郭璞传》:“有郭公者,客居河东,精于卜筮,璞从之受业。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此借指佛教典籍。
⑿ 神:原作“人”,据蜀本、杨本、董本、全诗及文意改。
题岳云闻笛图(癸丑)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律诗
并逝陈徐与应刘(时杨味春、顾印伯、朱芷青前后并逝。),风流邺下古今愁。
才人落魄江湖暮,弟子招魂天地秋。
上表通天宁有路,索琴顾影久无俦(谓叔峤。)
黄公垆畔悽回首,十载南冠共楚囚。
穆庵属题所持遗像(癸丑) 清末至民国 · 陈衍
七言绝句
深杯健啖面团团,往日文潜本肉山。
谁识骤逢惊老瘦,去年见汝苦辛还。
共 4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