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靳辅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7 首
五督臣五首 其三 故大学士兼江南河道总督高斌(高斌初为内务府司员雍正四年任苏州织造六年迁广东布政使寻调浙江江苏及河南九年授河南副总河十年春调两淮盐政是冬兼江宁织造十一年春皇考命其就近学习河务十二年春署江南总河余即位后令实授河督乾隆六年调直𨽻总督十年擢吏部尚书十二年夏授大学士十三年闰七月以大学士兼管江南总河十八年以河员应追核减之项听其迟延又淮水决邵伯二闸罢职留工自效二十年卒于工念其为宣力旧臣扬历年久予内大臣衔廿二年南巡复念高斌为总河时颇著劳绩如毛城铺所以分泄黄流于徐州设水志必至七尺始开后人不用其法遂致黄弱沙淤隐贻河患至三滚坝泄洪湖盛涨高斌坚持堵闭下河亦屡丰其功在民生自不可泯虽张家马路及运河二闸不免果于自信贻误而瑕瑜自不相掩本朝河臣虽不及靳辅较之齐苏勒嵇曾筠殆有过之因命与靳辅等三臣同列河壖祠祀复原职高斌存心忠厚且以理学自居人颇方正其办河务实能体国抒诚不涉虚伪食报宜不爽乃其子高恒既以任盐政时受商人贿伏法其孙高朴往驻叶尔羌贪黩藐法勾通奸商盗卖私玉赃逾钜万且𣲖累回人几致激变实非情理所应有因即于回疆立寘大辟犹不足以蔽辜高斌后人不宜若此余虽悯高斌实不能废法曲贷也其在纶扉禾久而治河之绩彰彰可考因于督臣中致念云)(乾隆己亥) 清 · 弘历
本朝善治河,靳辅齐苏勒。
斌实可比靳,弗徒保工急。
至其于齐也,有过无不及
惟是闭三坝,白信过于力。
下河曾受福,异涨害亦迫
用此抵以罪,劝惩国之则。
然终谅其心,与祠复原职。
壬午复南巡,清口亲定式。
预拆东西坝,频年已受益
昨秋黄河决,洪湖涨因逼。
无已徐启坝,未至冲溃棘
使斌而有知,应叹初未识。
⑴ 齐苏勒惟以保守堤工为务其于为民大局初不计也
⑵ 高斌力主堵闭三坝下河固受其利然狃于成见虽遇清水盛涨亦执而不变癸酉秋洪湖异涨其自高堰五坝泄下之水高宝两湖至不能容高斌仍不肯启放车逻南关等坝致洪流冲突溃决堤岸不特下河被灾甚重即濒运河之高宝各州县亦胥受其患则咎有攸归因治高斌之罪
⑶ 壬午南巡阅视清口因于高堰五坝定水志如清水比志增长一尺则拆清口东西坝十丈视其增长尺寸随时展拆两坝俾宣泄有资为釜底抽薪之计及水减退仍按志以次镶筑酌留口门二三十丈自定水志以后河臣如法展拓清口连岁有收下河受益
⑷ 昨秋豫省黄河漫溢归入淮河势甚浩瀚计洪湖必不能容纳因先事绸缪传谕萨载以次展拓清口并于各闸坝酌启泄水萨载遵旨尽展清口东西两坝六十丈又先启山旴智信两坝复启仁义礼三坝并将南关车逻昭关各坝同时开放运河两岸始保无虞虽下河不免稍被偏灾然减下之水较之冲决势缓故为患不至太甚且豫筹赈恤民皆安堵惜高斌当日未能见及展拓清口及启放闸坝致有癸酉之失也
阅淮安石堤四叠前韵(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禹行水无事,率并归之海。
后世喜用智,患多劳更倍。
然而今古殊,亦难怪沿改。
土堤易以石,实在辛未载
亦惟救弊耳,何有泥乘橇。
法遵皇祖垂,议鄙安东委
靳辅及高斌,慎守颇具楷(本朝善治河者首推靳辅恪遵十里皇祖指示机宜开运中河以避百八黄河湍悍之险又大挑运河陈经理河工事宜八疏劳绩茂著高斌才虽不及靳辅而办理河务亦能尽心如毛城铺所以分泄黄流于徐州设水志必至七尺始开至三滚坝泄洪湖盛涨高斌坚持堵闭下河屡丰其功自不可泯)
癸酉赖以安,甲午竟致殆
亟命堵筑之,已成可中罢。
廿日竟合龙,飞报心为恺。
惟时吁天佑,往事忆犹骇。
⑴ 淮安西北人烟辏集旧虽有土堤难资保障辛未南巡过淮亟命改建石堤敕河臣高斌等勘佔建筑及癸酉河淮并涨淮城幸赖石堤得全
⑵ 淮安府境当河淮交会又为运道咽喉关系𦂳要前明督漕侍郎吴桂芳建议黄河冲决骎骎欲夺安东入海安东众流汇围其势垂陷不如弃之以拯全淮时虽未行然其论迂谬可鄙我朝定鼎以来口以皇祖六次南巡遍历河干睿谟广运首辟海导黄注海次辟清口闭六坝筑高堰以障淮敌黄改运中河以避洪流之险挑直黄河各险工使水直行刷沙又疏浚引河增修闸坝堤工区尽精详具载治河方略中河臣遵守规制黄淮底绩由是淮南黎庶咸登衽席
⑶ 癸酉河淮并涨幸石堤保护淮城藉以安全至甲午八月外河南岸老坝口漫溢大溜全注决口淮安板闸一带俱被水淹当饬赶𦂳堵筑自九月初八日开工至廿八日合龙城市居民迁归乐业两旬功蒇实荷天佑神助
君不见黄河决汴自胜朝,国初卅载鼋鼍骄。
百川手障回狂涛,赖有伯益逢唐尧。
入疏前后如沃焦,中河创辟通千艘。
当其未就群诼谣,尾翘羽翛音哓哓。
贾鲁被议印川投,自古骏烈无逍遥。
再踬再奋被众挠,战谤战胜东海潮。
鱼龙步游汴泗郊,黄流几作锅金销。
河底日隆堤日高,黄河果是上天涛靳文襄督两河也。)
赐总河高斌(乾隆庚申)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禹功万古仰平成,疏浚随时赖俊英。
淮浦建牙资保障,黄流奏绩久澄清。
息机早是无穿凿,顺性犹然矢朴诚。
潘靳嘉猷编简在(明潘季驯本朝靳辅皆能治河者),千秋惟尔继贤声。
阅接筑高堰堤工(乾隆甲辰)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砖工不若石工坚,改筑曾教庚子年
培厚加高一律巩,卫民代赈两谋全。
亦云救弊补偏耳,恒念有孚勿问焉
固堰可重堤不可,当年圣训实昭然。
按:高家堰为黄淮关键淮扬各府藉资保障恭阅皇祖实录康熙三十一年十一月工部议覆靳辅高家堰加筑小堤一疏皇祖谕曰承受洪泽湖大水全惟高家堰是赖将高家堰之堤筑之使其益坚则可其外筑一小堤有何益哉倘高家堰之堤冲决则一小堤能禦之乎此皆靳辅执其向时意见而行之也先是二十六年靳辅请于高家堰外另筑重堤特命廷臣会同地方大吏履勘又下九卿详议罢其事兹复请加筑小堤仍即曩时重堤之见胶执于中是以圣训委曲申谕祗宜固高堰捍障淮湖不宜加筑重堤也继复命大学士张玉书刑部尚书图讷二人察视加脩高家堰工以期永远坚固雍正八年皇考以治河之道必须保固高堰堤工使清水力能敌黄发户部帑金一百万两将堤工险要单薄处加脩石工为永远之计余昨庚子南巡饬督臣萨载将三堡六堡旧有砖工改石补高培厚凡皆推阐圣谟历巡指示坚筑高堰之训谕以期金堤巩固淮扬数郡得保安全因阅高堰接筑堤工谨识如右
⑴ 庚子南巡回跸阅高家堰工据萨载请将三堡六堡等卑矮砖工加高余以砖工不若石工经久因命改建石工不惜多费帑金分年脩筑以资巩固兹一律加高培厚改筑完整既以卫民兼因代赈濒河州县庶冀永远安澜云
⑵ 易益卦有孚惠心勿问元吉向尝释勿问谓加惠于民不问其感德与弗感德以视历来释经者谓加惠于民不问可知为元吉之解较为切实
清江纪水 其四 清 · 王昙
七言律诗
莫把天心看渺茫,台城有意饿萧皇
既凭一梦收侯景,何忍三军灌寿阳。
是堰安危梁武帝,此湖功罪靳文襄
分明要借清黄会,岂有清河长借黄。
⑴ 淮堰之筑,梁武帝误听降人王足之谋,灌魏军寿阳三百馀里,后又不修,以致三百里鱼龙万怪,毒害生灵,何啻万万。
数历朝宰辅,无此勋猷,自督两广督两江督两湖而入赞纶扉,学业事功,当代群称新建伯;
救大局忧危,实兼创守,合图文襄靳文襄左文襄之同心经世,易名赐谥,哭公泪堕岘山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