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陈介祺

相关人物:共 4 位
共 10 首
齐鲁一抔土,周秦几劫灰。
道存残瓦甓,铭识古登台。
金石开新域,交情寄别才。
二斋遗韵在,令我意低回。
金石深交三十年,重披遗墨一潸然。
簠斋不作退楼死,谁是研经室再传。
陈君嗜古广睹闻,示我刘耽之印文。
谓考鲁碑见史晨,县吏刘魏从史君。
修通大沟完廧垣,当时复礼飨在春。
先生弟子九百人,区区末吏午史伦。
得此寸铜名姓芬,其人虽微传乃尊。
我谛视之文逸翩,偏旁大似缪篆云。
耳字叚借易为身,如职作职殷为𣪞。
冘字渻画避触纷,大小员冘足据援
孔耽衡方字半存,合之两美连肩跟。
顾昔姓名多复循,定为鲁吏我疑昏。
洛中雅雅三嘏传,晋陵太守馀韵沿。
有孙耽是知名臣(见《晋书·刘惔传》。),安知此印非所扪。
白笺言事取用烦,亦近琐靡远朴敦
君笑而作含喜嗔,虽云翔实辨亦伸,宁置其后推所先。
我赧不荅走逡巡,我则善疑逊子嫥。
初雪在地梅蕊繁,何日过从有暇閒。
罗列彝釴同扪搎(君得古彝器甚富。),诹古持论殊严宽。
礼乐周孔法申韩,相为救援不欺反。
恐子见谓矜奇偏,聊假此印为龂龂。
⑴ 《史晨碑》「大小员冘」,即此印耽字从冘之證。碑中「刘耽」字亦不作耽也。
⑵ 《孔耽碑》耽字不从冘,见《字源》。
⑶ 《衡方碑》耽字从身。
⑷ 印凡六面,其两面曰「刘耽言事」「刘耽白笺」。
我行净业湖边路,诗龛学士寻诗处。
积水空明野树高,多少苍茫诗外句。
瀛洲亭子阅人世,新旧巢痕满鹓鹭。
谁似先生抱仙骨,一一吟声坠庭树。
当时三上此亭来,蒐讨全唐披四库。
遗文古集尽罗网,食货官方详订注。
陶庐一录渊海藏,要使后生知掌故。
偶然谣咏见根本,始信江河非沮洳。
吾家望瀛有先兆,幸蹋花砖接前步。
赐书虽富读难竟,坐叹神明抛物务。
亭前古柳应笑人,架上春风空活蠹。
闭门却埽时自警,隔舍书声真可妒。
君家屏幛有蓬山(尊甫伟堂师由词林起家。),暂典丝纶盥薇露。
家居略似小西涯(尊居在玉蝀桥之右。),前辈风流待洄溯。
君不见,学士移居似东野,书簏纷纷少家具。
呼杯作画贺新庑,吟社交游半寒素。
滥占青紫亦何贤,不负清华差可慕。
我期与子共勉旃,未须白战空弮把诗铸寿卿得此图,余得学士《移居图》。)
⑴ 先公及第假归,于家塾池上榜曰「望瀛」。
衍庵即衍园,画有南宗禅。
于字寓微尚,庐山之开先。
巨眼老宗伯,位置吴黄间。
我但觉画妙,未暇涉言诠。
自从五年来,不见江南天。
横㡧矮于枕,正好攲眠看。
有时一笑起,著我湘浦船。
是由古情性,化作真云烟。
安得草堂图,翩然来几前。
镫镫證画脉,摩诘定开山
⑴ 册中陈眉公题:曾见卢鸿乙《草堂图》,知摩诘画脉所自来。散为董巨、龙眠、襄阳、胜国四大家,镫镫相传至开先也。
好古为徒万印楼,楼空空付古香留。
别将钟鼎书行楷,古拓新乾翠墨稠。
首推重器毛公鼎,尤喜长铭雁足镫。
幸与先生耽玩味,天将金石以为能。
当代论金石,潘(伯寅侍郎。)寿卿编修。)古癖推。
翰林谁继起,吾子擅清才。
馀艺兼图绘,高斋足鼎罍。
读书期有用,都赵等舆儓。
粲粲盂鼎铭,吴(子苾阁学。)寿卿编修。)考已备。
侍郎精古籀,抉摘无遗义。
我所三摩挲,尤在玟珷字
于古无可徵,请更对以意。
吕伋谥丁公,《说文》作玎谊。
丁癸本殷号,周人始制谥。
偏旁随事增,古盖有斯例。
唐虞及三代,以玉供神事。
大夫有石宝,郊宗详其制。
王公当用玉,疑非起后世。
谥为作主用,加玉所以志。
此乃真古文,千钧一发系。
寄语一孔儒,挢舌莫诧异
⑴ 铭文玟王三见,珷王一见,俱左加玉字。
⑵ 《说文》所引玎公,盖出《左传》「徼福于太公丁公」句。许氏序言所称《左氏传》皆古文,其所见作玎公也。
汉律文多佚,秦量字可扪。
篆留刊诏令,制重壹黎元。
徙木民曾犯,销兵迹岂存。
亡胡先应谶,二世已无孙。
创业兼并始,求仙汗漫言。
斩蛇开继祚,指鹿误童昏。
不尽咸阳火,徒传枳道恩。
用知成一统,未足守中原。
功任铭金石,人犹宝瓦甗。
臣斯词具狱,微管器同论。
鹑首天何醉,狐鸣众早奔。
风难歌驷铁,牧已失乘騵。
偶语人重足,诗书劫一燔。
荒荒看世换,往往为声吞。
异代何馀此,当年用未繁。
斗升藏怨黩,雕镂役精魂。
忾息非嬴氏,奇寒落海村。
千金知不易,吕览等悬门。
共 10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