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阎敬铭

相关人物:共 8 位
共 8 首
卫荣光 朝代:晚清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90 【介绍】: 清河南新乡人,字静澜。咸丰二年进士。授编修。九年从多隆阿镇压太平军,转战鄂、皖。同治间在豫、鲁各地镇压捻军。光绪初官至山西巡抚。
维基
卫荣光(1826年—1892年),字静澜,河南新乡人。
咸丰二年壬子科进士,官至山西巡抚。
卫荣光为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举人。
咸丰二年(1852年)中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咸丰九年(1859年),经湖北巡抚胡林翼奏调,随荆州将军多隆阿攻剿黄州各郡的太平军,并转战入安徽,克复太湖、潜山。
胡林翼逝世后,还京供职,途径新乡县时,恰逢捻军从山东入境,便与新乡县知县丁士选共同守城。
同治元年(1862年),入京师,补翰林院侍讲。
次年,擢为侍讲学士,同年授予济东泰武临道,代理山东盐运使、按察使。
同治四年(1865年),山东巡抚阎敬铭委任其督办河防,围剿捻军赖文光、张总愚所部。
同治六年(1867年),卸盐运使职,仍兼任按察使。
不久,因父忧归。
同治十二年(1873年),起用为江安粮道,署按察使。
光绪元年(1875年),授安徽按察使,迁浙江布政使。
又因母忧退职,守丧结束,授山西巡抚。
光绪八年(1882年),调至江苏。
光绪九年,卫荣光参与修建宁波炮台。
光绪十二年(1886年),调浙江巡抚,再调山西。
因病乞休。
1892年卒于家乡。
孙家穆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孙家穆,安徽寿州人。
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
官户部云南司主事。
光绪八年(1882年),云南巡抚杜瑞联报销军费,由崔尊彝和永昌知府潘英章前往北京向太常寺卿周瑞清、王文韶和景廉打通关节,孙家穆索贿十三万两,此时阎敬铭上任户部尚书,孙家穆知其清廉,最后以八万多两了结。
是年六月,御史陈启泰奏参周瑞清受贿,朝廷立即派刑部尚书麟书、潘祖荫确切查明,八月二十四日,江西道监察御史洪良品又奏称云南报销案,户部索贿八万两,后来王文韶、李鸿藻承认接受过“炭敬”。
惇亲王奕誴主张严查“炭敬”、“节敬”、“别敬”、“赠敬”等变相贿赂,邓承修、张佩纶、盛昱等连上奏折表示支持,但翁同龢等表示反对,最后,慈禧太后对此不予追究,仅将王文韶、景廉、奎润、董恂降二级调用,孙家穆与周瑞清革职、赔赃。

人物简介

维基
阎乃竹,字成叔,陕西省同州府朝邑县(今属大荔县)人。
光绪九年(1883年),参加癸未科殿试,登进士二甲85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二年四月,散馆,俱著以部属用。
任礼部主事,出为山西候补道。
曾任陕西商务总会总理。
阎敬铭
延清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延清(1846年—1917年),字子澄、紫丞,号小恬、梓臣、铁君,自号巴里客,晚号搁笔老人,巴哩克氏,汉姓柏氏,京口驻防蒙古镶白旗人。
清朝官员,进士出身。
工诗。
于道光二十六年(1846)出生于江苏镇江。
同治十二年癸酉举人,十三年甲戌(1874)进士。
初任工部主事,先后任职于工部都水司、屯田司、宝源局印等,官至工部郎中;光绪三十年(1904)迁翰林院侍读学士,后任内阁侍读学士;三十四年(1908),为钦差专使往喀尔喀蒙古车臣汗部祭奠喀尔喀扎萨克多罗郡王博尔济吉特氏蕴端多尔济(父桑斋多尔济,庶母生母汉军旗吴氏,嫡母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爱新觉罗氏,祖父多尔济塞布腾,祖母怡贤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养父雍正帝胤禛)。
宣统二年(1910),派充文职六班大臣。
任职工部期间,与诗友、正蓝旗汉军进士胡俊章成为同事。
延清的诗才最早受到时任江苏学政、工部侍郎的内务府镶黄旗汉军进士宜振的重视,延清初次来京时住在宜振家中,正是在那里与宜振的学生胡俊章相识,延清与胡俊章的表兄正红旗汉军保昌 (同治进士)进士同榜。
光绪元年(1875)至光绪二年(1876)间,与延松岩(内务府正白旗汉军、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忠恪公杜氏延茂,阖家殉难于庚子国难)、崇仲蟾(内务府镶黄旗汉军杨佳氏崇光,其父进士宜振)、李钟豫(字毓如,别号了然,编写京剧剧本《龙马姻缘》又名《南安关》)等人组织“七曲诗社”,相互酬唱。
据俞樾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十一月初九给延清的信函,那年春季延清曾托付时就养苏州的友人胡俊章转交给俞樾自己的新作,而俞樾在阅读后欣然回赠延清自己的两卷新诗稿(该信函载《俞樾函札辑证》,2014)。
光绪三十四年(1908),加入都门诗社“著裙吟社”。
收藏印有:锦官堂藏书印,铁君(铁君)。
曾收藏清画家张士保的《太常仙蝶图》(1865)(友正蓝旗汉军进士胡俊章,门生苏州府候补知府胡玉瀛等跋)。
为画家王荫昌的《慕槐仰梧书屋第二图》题跋(户部尚书阎敬铭嘱画,曾国藩题引首,题跋者还有镶白旗满洲景星 (清朝)、易顺鼎、镶黄旗满洲奭良(父词人承龄)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6 【介绍】: 清满洲镶红旗人,费莫氏,字孔修。道光二年进士,授编修,官至军机大臣、武英殿大学士。咸丰初曾密陈破除满汉畛域之见,荐举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军。
维基
文庆(?
—1856年),字孔修,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清朝官僚,道光、咸丰两朝军机大臣。
道光二年(1822)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
历官礼部、吏部、户部侍郎,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库伦办事大臣,内务府大臣,军机大臣,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
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事,朝廷先后派钦差大臣赛尚阿、讷尔经额,均告失败。
文庆言:“当重用汉臣,彼多从田间来,知民疾苦,熟谙情伪。
岂若吾辈未出国门、懵然于大计者乎?
”常密请破除满汉畛域之见,不拘资格以用人。
汉臣曾国藩初任军事,屡战失利,忌者沮抑之。
独文庆言曾能杀贼,终当建非常之功。
文庆屡密荐胡林翼,由贵州道员一年之间提拔至湖北巡抚,凡所奏请,无不从者。
文庆又荐袁甲三、骆秉章之才。
当时阎敬铭刚任户部主事,文庆深知其才略当,采用其议,非所司者亦咨之。
大清得诸汉臣以戡定大难。
文庆死后,端华、肃顺渐进用事,皆敬惮其严正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20—1886 【介绍】: 清贵州平远人,字稚璜。咸丰三年进士。母丧里居,募兵镇压苗教起事。同治年间历任山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先后辅助僧格林沁、李鸿章镇压东西捻军。其杀太监安德海事,尤著人口。光绪初官至四川总督。在任十年,劾墨吏,改盐法,建机器局。卒于官。有《十五弗斋诗存、文存》。谥文诚。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丁宝桢,字稚璜,贵州平远人。咸丰癸丑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四川总督,太子少保。赠太子太保,谥文诚。有《十五弗斋诗存》。
维基
丁宝桢(1821年5月29日—1886年4月21日),乡试榜名及谱名琼选,官章名宝桢,字稚璜,号稚璜,又号佩之,行三,贵州平远州(今织金县)牛场镇人。
洋务运动重要成员,官至四川总督。
咸丰三年(1853年)以孝廉入选大挑一等,分发浙江试用知县,同年中进士,选庶吉士。
因母丧回籍,适逢遵义杨隆喜起事,主动变卖家产,募集死士八百,组织乡勇,保卫乡里。
守丧结束,正逢苗族、白莲教反清运动兴起,巡抚蒋霨远奏请将其留军,特旨授编修,增募至四千人,收复平越、独山诸城。
咸丰四年(1854年)至六年(1856年)间参与镇压平远、独山等地白莲教和苗族举事。
咸丰十年(1860年)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
同治二年(1863年),擢升山东按察使,次年迁任布政使,奉僧格林沁命进攻白莲教起义军宋景诗,并参与镇压捻军。
僧格林沁在曹州阵亡后,宝桢受到牵连,得朝廷恩旨以留任。
山东巡抚阎敬铭欣赏其才能,于是乞休,举荐丁宝桢接替自己成为巡抚。
宝桢因镇压捻军数次被嘉奖,加太子少保。
同治八年(1869年),因慈禧太后的宠宦安德海私自出巡,违反祖制,于是丁宝贞把安德海的违法行为上奏慈安太后,得慈安太后支持后将其就地正法于济南,得名于时。
宝桢颇力进洋务运动,光绪元年(1875年)成立山东机器局。
光绪二年(1876年),宝桢署理四川总督,创设四川机器局。
维修都江堰,改革盐法,筹划西南边防。
但任内也因顾忌后任山东巡抚文格查到自己任内的把柄,因此虽然知道到任前四川发生的“东乡血案”,但并未秉公处理,最后因曾任四川学政的张之洞上奏慈禧重查冤案,最后丁宝桢被控犯渎职包庇罪,交刑部议处,从一品也降为四品。
光绪十二年四月二十一日(1886年4月21日),丁宝桢病逝于任上,享寿六十六岁。
追赠太子太保,谥文诚,并在山东、四川、贵州建祠祭祀。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景耀月(1881-1944),字太招,别署大招、帝召、瑞星、秋绿、秋陆。
山西芮城人。
18岁中秀才,20岁中举人。
受书于阎敬铭,被誉为大器天成。
有较厚实的国学基础,清光绪二十九年考中举人。
后留学日本,得法学士学位,并参加了同盟会。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举为议长。
草拟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并参与制定《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2年任南京政法大学校长。
1937年秋创立夏学会,进行抗日活动。
崇文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崇文,字艺堂、毅堂,季氏,满洲正蓝旗人。
道光丙午举人,咸丰庚申进士。
根据《南皮县志》记载:“平生性刚直,才气过人。
青少年时,除读书外,凡天文、地理、兵法、杂学,以及外国语言文字,无不钻研。
诗文有奇气,笔力劲健。
与张之洞相友善,朝夕过从,议论上下古今,所学益进。
道光二十六年(1846)乡试中举,咸丰十年(1860)恩科会试。
张之洞看过他的文稿大为叹服。
榜发,中第五名进士。
殿试结束,授户部主事(正六品一衔)。
时值南方太平天国起义,胜保为经略,支援被太平军围困的怀庆府,闻崇文名,邀请为幕下。
同治二年,胜保骄恣日盛,清兵被太平军击败。
胜保被英桂、德兴阿等人参奏,揭发他“侵饷肥己”,清廷降旨逮问。
季崇文回归故里。
后,李鸿章过沧州,季崇文前去拜会,与李纵淡当世要务、战守策略,李不能用。
阎敬铭(军机行走)知道后,叹说:“此英雄不遇时也!”同治十年(1871)派充伊犁将军荣金的随员。
先,已派去十六员,至土尔扈特庙台西,俱被俄“卡伦”骑兵虏去,随后,崇文到,从者仅三十余骑,他整建队伍,执钦命大旗,扶着銮铃慢慢通过,令兵卒齐呼:“乌拉!”高唱蒙古歌。
俄人疑大军至,匿不敢出,遂脱险。
至期收回伊犁。
归,补本部主事,加四品衔,赏戴蓝翎。
累迁国子监司业、右春坊右庶子。
历任皆有新议奏疏,均关经国大计。
帝、后之争起,光绪屡次召对,颇重用。
后因误弹劾张之万被罢官。
崇文精书法,笔力雄健,直逼颜鲁公。
晚年,遁入佛门,精通妙缔,深悟内典。
后人称其“季四疯子”。
”季崇文早年,任侠好义,意气风发,人有危急,奋力援救,贫穷者乞借,倾囊相予无吝色。
而视豪势,则很蔑视,父、兄常以勇猛伤生,抗直易招祸戒之,到底不能改其性。
狼儿口碧霞元君庙,有古钟约重500斤,崇文力能搬起,行数步,神色不改。
其赴伊犁,自谓:系平生壮游。
到处留诗题字。
兄崇庆有诗咏之: “多少健儿争棒砚,墨花飞到大宛西。
”是记其伊犁之行事实的。
著作有《蕉雨山房诗文集》四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