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许自俊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山西猗氏人。万历二十年进士。授襄阳推官。入为御史,力排东林诸子,尚书孙丕扬恶其所为,出之为宁夏副使,引疾不赴。天启中,魏忠贤起应甲代杨涟为左副都御史。赴任途中连上十三疏,亟诋东林党人,指李三才为党魁。后为南京右都御史,被劾削职。
维基
乔应甲(1559年—1627年),字汝俊,号儆我,山西猗氏县人,同进士出身。
万历十六年(1588年)举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登进士,授襄阳府推官,万历三十年(1602年)升为四川道监察御史。
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第二次妖书案兴起,辱骂首辅沈一贯,署名「四川道御史乔应甲书」。
应甲被万历帝拿问,应甲回复:如果是自己写的,何必签名陷害自己?
万历认为有道理,将他释放。
沈一贯想乘机斗争东林党吏部侍郎郭正域,遭到应甲反对,沈一贯怒将其调为淮扬巡按。
在淮扬巡按间,发觉漕运总督李三才贪财,加以揭露,得罪东林党人。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调浙江道御史。
次年,东林党争,东林党人在京察想要斗争应甲,应甲获得吏部萧宣化救援,脱身。
后丁忧两次,家居十馀年,万历四十三年(1615年)朝廷召以太常寺少卿,应甲不就。
家居期间,出家财协助地方农耕治水。
天启四年(1624)起官,任南京都察院副都御史协理院事,弹劾许多东林党人,次年以御史大夫巡抚陕西,杖杀贪赃枉法的国舅曹应祥,并招安许多因饥荒造反的流寇,深受爱戴,李闯经过其乡,称之为「清白吏」。
天启六年(1626年)升为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又遭到党争,应甲致仕,次年病卒于家,崇祯年间东林党人以搜捕阉党的名义,捉拿其子孙。
但上述有关所谓李自成认为乔应甲是清白吏的记载存有争议,如《明实录》就记载乔应甲与冯铨交结,并借这关系到处周旋卖友,在陕西巡抚任内「贪声大著」、「岁迹多端」、「言清行浊」、「闻者欲呕」等。
崇祯长编》也记载有百姓被抢劫而向乔应甲请求捕贼,乔应甲竟反向失主索取千金,致使百姓被抢劫的皆不敢言,盗贼因而充斥横行。
有关恶行,地方志也有相似的记载。
后来经他治下也发生了王二起义。
顾四明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顾四明,号孝泉,山东济南府利津县仁义乡人。
天性至孝,为诸生贫甚,爨下恒日不举火,公菽水承欢,怡如也。
手书不释卷,登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甲午科山东乡试举人,二十三年(1595年)联捷乙未科进士。
初授保定府清苑县知县,贞介寡合,加意惠民,绝勾摄之使,减厨传之供,坐是不得志于上官,求改云间(松江府)司授。
敦名节,课经艺,学有义租数百石,按籍悉散诸贫生,毫不为染。
忽闻亲恙,即弃官乞归。
上司与人士坚留之,弗得,为拟终养例得允。
亲没,后补应天府教授,迁国子博士,擢户部主事,三十七年己酉监兑苏松。
苏松有贮存未解银四十余万两,例充使者私囊,公悉摘疏其弊,归诸公帑。
晋郎中,四十年出任吉安府知府。
与诸生讲论文义,奖拔后进。
会值大计,公举天下清廉第一,立应超擢,而公复移疾以归。
居里中,杜门不谒有司。
山必徒步,或乘一驴,携一苍头自随,乡人遇之,不知其为仕宦也。
至邑有大利害,必力白当道,得请乃已。
后报推河南提学副使,而公已卒,未究其用,人咸悼之。
公善相人,慎许可,初有子女数人,求亲者概弗应,显贵者或颔之,公曰:结姻须质直如吾友济川者乃可耳。
济川盖宪副魏公裔孙也,以方正重于时,因为子委禽焉。
既而魏君生子弥月,公一见奇之,曰:他日必为伟器。
复以女妻之,乃公子夭而女甫结缡,亦亡魏子冒,继登科甲,人固推公之先识,而天之报施抑何爽哉。
迄今称先达清白吏,必以公为首云。
黄建中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扬州府兴化人,字良辅。万历二十六年进士。官至南京户科给事中,遇事敢言。有《留垣疏草》。
维基
黄建中,字艮甫,南直隶扬州府兴化县军籍,江西瑞州府新昌县人。
万历十年(1582年)壬午科应天乡试举人,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戊戌科进士,平生廉介刚正,守法无私。
及居言路,弹劾不避权贵。
初授南阳府推官,甫下车,立寘一狯掾于法,奸吏震慑。
属县令密馈以金,杖其使,令即解绶去。
丁艰归,服阕,补金华府推官,如治南阳方略。
擢南户科给事中,疏湖册科弊五条上之,得俞旨意,著为令。
复革汰湖役,饩节省缮修诸费,积四万馀两,归朝廷。
未几,摄兵科,寻摄六科,有御史以白金千两致建中家,闻之,驰书戒子,令勉为清白吏子孙,趣还之。
在垣知无不言,同官多侧目。
当是时朋党议起,东林如李三才、浙如方从哲、齐如赵焕等各持门户交斗,言路多唯阿其间。
建中独挺然孤立,期以一身正朝廷,上疏分别三才、从哲、焕及孙丕扬、秦聚奎诸人邪正是非,皆引大义,慷慨披陈,绝去依附。
边事兴,经略熊廷弼有边才,中朝党人忌其不附己也,群挤之。
建中抗疏力言廷弼才可任,群臣不当以私斗误国事。
众益忌之。
会内计,南科官年例当二人,其一以贿嘱免,竟罢建中归。
随起大理寺评事,转礼部主事,未至官卒,年六十。
著有《留垣谏草》藏于家。
长子黄珙,崇祯八年贡士,癸未廷试,擢县令第一,遭闯难,间关归里,闭门著述,有《北征集》、《水阁孤吟》若干卷。
珙子黄升,康熙丙辰成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