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蔡碧吟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2 首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蔡国琳(1843~1909),字玉屏,号春岩、遗种叟。
福建省泉州府晋江县人。
祖父名福,字锦宗,生员。
父名懋亭,字汝博,号观澜,廪生,候补州同,俱显正。
当时以三世儒学之家,全台靡不艳称。
国琳九岁能诗,咸丰八年(1858)十六岁入泮,同治二年(1865)廿三岁补廪生。
同治十三年(1874)偕宜兰进士杨士芳、台南举人王蓝玉等人禀请当局修建延平郡王祠。
光绪八年(1882)中举,与林纾同榜。
光绪十六年(1890)以乡试第三名授国史馆校尉,遇缺即用。
归籍返台先后担任澎湖文石书院、台南蓬壶书院山长,并补用育婴堂及恤嫠局主事。
光绪十九年(1893)受命纂修《台湾通志》采访。
乙未(1895)之役,携眷内渡,旋归台南延平郡王祠设帐授徒。
明治廿九年(1896)受台南县知事矶贝静藏之聘,编纂《台南县志》,又担任「扬文会」台南支会长。
  明治卅年(1897)蔡国琳偕许南英、陈瘦云重振「浪吟诗社」,明治卅九年(1906)又与连横、赵云石等人筹组「南社」,并且荣膺首任社长。
蔡氏培育赖文安、罗秀惠、林湘沅等门生。
娶妻颜氏,独生女蔡碧吟克绍箕裘,书诗俱佳,有「赤崁女史」之称;纳妾吴氏,产一子,名鹭生。
蔡氏生平博学多才,诗文清新,为台人推崇,著有《丛桂斋诗钞》四卷,藏于家,未刊。
连横评:「〈秋日谒延平郡王祠〉一首,可谓集中杰作。
……又有〈秋荷〉四首,用王渔洋秋柳韵,措辞宛转,寄兴遥深,足与阮亭抗手,诚集中之佳作也。
」〖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北:台湾省文献会,1950。
〗笔者检索卢嘉兴〈记前清举人蔡国琳与女蔡碧吟〉、许丙丁〈五十年来南社的社员与诗〉两文,以及《松鹤遐龄集》、《药烟集》、《稗海槎程》、《台阳诗话》、《台湾诗乘》所录蔡氏遗诗,编次于后。
(杨永智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罗秀惠(1865~1943),字蔚村,号蕉麓,别署花花世界生。
台南人,师事举人蔡国琳,光绪年间取中举人。
乙未之际,曾与举人汪春源等人上书谏阻割台,后避居北京。
未几,返台定居安平,曾任《台澎新报》、《台湾日日新报》编辑。
明治三十二年(1899)台南师范学校成立后,应聘为教务嘱托,教授汉文、习字,明治三十五年(1902)因病辞职。
曾向日总督提出「治台十策」,并授与绅章;后以迷恋名妓王香禅之故,遭收回。
为台南「南社」、「酉山吟社」社员,后亦参加台北「瀛社」,擅行草书,亦能左书。
大正四年(1915),与王香禅离异,入赘「赤嵌女史」蔡碧吟家。
性喜挥霍,因家产散尽,遂以卖字为生。
大正十四年(1925)一月,由于基隆颜国年之捐助,创《台北黎华新报》社,任发行人,除刊载梨园艺文外,兼及小说、诗文、随笔。
昭和三年(1928)八月曾开「蕉麓千书会」任人求书,墨迹流传甚广。
昭和十年(1935)十一月以「奎社书道会」名义举办全岛书画展于台北永乐町,民国六十五年(1976)被台南市政府誉为「清代台南府城十大书家之一」。
〖参考许雪姬《台湾历史辞典》,台北:远流出版社,2004年5月;张子文等《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暨日据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3年12月。
〗罗秀惠诗不主一格,唯多艳体之作。
今罗氏作品乃据《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台湾诗荟》、《台湾诗醇》、《台湾诗钞》、《台湾诗录》、《三六九小报》、《孔教报》、《风月报》等辑录编校。
(江宝钗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