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蒋蘅

共 5 首
壬寅乙巳两成图,甲午文孙手再摹。
五十三年过荏苒,去来今相渐模糊。
殁留高致骑船屋,生拜清衔乞鉴湖。
万点曹休思祖泪,一回开看一喑呜。
杜陵蒋翁腕力豪,拜官国子禄未叨。
幼把中郎写经笔,老避山阴题扇桥。
病妇求翁书便面,天保六章付贤媛。
莫教陨凤致儿鳏,但愿生孙比翁健。
翁旋考终遗墨在,妇得延年二十载。
摺叠常愁屋漏侵,开看每惧钗痕改。
妇身安得兼九如,可怜辛苦将两雏。
十五于归五十卒,仲子刲肉娘不苏。
捧翁遗箑思娘语,百遍题诗泪成雨。
梁园宾客哭声多,一卷南陔倩谁补。
哀哀我亦桓山禽,怕听啼乌屋上音。
难分启笥张敷痛,漫慰黄泉伏枕心。
熹平妙迹久漂零,广政遗文曙后星
天与圣朝成盛事,白头一手写全经。
⑴ 孟蜀石经访求数十年近始得见左传三百馀字残本
黄庭遗教墨花翻,那似群经道更尊。
草笑老人真计拙,金籯几个到儿孙。
《西涯图》,文衡山为长沙李文正作也。文正致仕后,于正德九年与文宗严太仆、乔白岩礼部昆弟为慈恩之游,赋诗四章,感旧纪事,属太仆侄衡山写图。大小凡二图成,而文正已捐馆。此其小幅也,与文正诗卷连装,乔跋详记颠末,时白岩已为大司马矣。后有康熙年间仁和汤西涯右曾跋并次韵诗。咸丰六年八月,润臣侍读持以示余。余复从侍读假观诗龛居士《存素堂文集》,记文正居阯、别业、祠墓甚详。其《西涯考》多采取汤跋。又跋,蒋湘帆影摹西涯诗帖及西涯跋诗,并云于苏斋睹石田《移竹图》,又得文待诏《西涯图》摹本,盖即从此图临摹者。十二月,侍读复以苏斋属石门方兰士薰之友陈默斋所摹西涯《别业图》并朱野云鹤年补摹成斋《竹舫图》(陈璚,字玉汝,长洲人,官南京都衡史,西涯门人。)合卷见示。翁诗有「岂执衡山卷似无」之句,盖亦未见文迹也。侍读获此二妙,可谓翰墨奇缘矣。
慈恩寺接西涯西,西涯门外沙筑堤。
停云一片照积水,至今烟树犹凄迷。
怀麓老人老安归,案无鱼菜田无畦。
惟有门生数来就,寻秋时复尊酒携。
酒酣得句晚钟外,层楼秋色不可梯。
瑶琴三弄意未足,曲终一奏神尤悽。
岂惟钓游感今昔,亦因时事伤羁栖。
南山猛虎谁敢射,湘江鹧鸪空自啼。
当时赋诗寓鹤叹,更藉妙绘留鸿泥。
图成人去客悲慨,潭柳不闻班马嘶。
孙叔衣冠子孙落,晏婴市宅尘土低。
祗馀卷尾数行跋,珍若截肪十袭缇。
文章领袖擅前代,杨李大名先后齐。
即论篇翰见风操,湖州画待坡公题。
后来西厓尚倾慕,诗笔双绝超凡蹊。
凤阁家藏有夙好,袖出万顷青玻瓈。
方朱两本并落手,墨缘直欲誇覃溪。
对山偃蹇茶陵病,史论自公堪互稽。
我从诗龛證诗境,豁如银海遭金鎞。
石田移竹虽未见,拙老油素无烦赍(蒋湘帆衡以油纸影摹文正诗。)
峥嵘乡思忽满眼,白岩遗墨曾攀跻
⑴ 乔庄简宇,吾乡先辈,今平定、盂、寿、乐平山中多白岩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