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以南

相关人物:共 5 位
共 5 首
陈基成 朝代:清末至民国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基成(1858~1932)〖参考其弟基六〈哭胞兄基成先生〉诗云:「海外灵光殿,人间野史亭。
天催双鬓白,鬼妒一衿青。
影忽分鸿雁,原愁过鹡鸰。
吹埙何处去,丹旐叹飘零。
」「世世为兄弟,来生可有缘。
昔称三列宿,今剩一臞仙。
花萼楼无色,池塘草不鲜。
眉山风雨夜,肠断对床眠。
」此诗收于《诗报》第三十七号,1932年6月15日;杨基础〈挽陈茂才基成先生〉:「鳌峰物望久推崇,少日怀才入泮宫。
汉学兴隆凭鼓吹,艺林拔帜建奇功。
」同刊《诗报》第三十七号,1932年6月15日。
据此推知其卒年当在1932年。
〗,台中牛骂头(今台中清水)人。
清光绪年间县学庠生。
为陈锡金(1867~1935,字基六)之兄,时人并称为陈家二难〖参考洪以南〈廿四日赴陈世科君午宴于福建会馆〉、〈同夜又赴陈世望君之宴于富春亭〉以陈世科、陈世望称「陈家好二难」,因之当时亦有称陈基成、陈基六兄弟为「陈家二难」。
〗。
改隶后曾任牛骂头区街庄长数年,后因对公务极度投入,积劳成疾,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辞职〖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台中近信」,1901年4月26日,第三版。
〗。
目前所见作品不多,兹据《江濒轩唱和集》、《台湾日日新报》、《台南新报》辑录。
杜子言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杜子言(1865~1913),讳逢时,号兰州,又号浣花翁后。
淡水新庄人。
文章与行书俱佳,亦擅楷书,蜚声台北,惜屡试不第。
改隶后从事于总督府秘书课,后担任书记。
明治四十一年(1908)兼总督府国语学校嘱托,任习字教师,声名大噪,前来求字者不可胜数。
〖参考刘克明〈杜子言先生小传〉,收于《台湾教育会杂志》第一百三十七号,「杂录」栏,1913年9月1日。
〗当时市中商店匾额多出其手,有习字帖多种行世。
明治四十三年(1910)与仕绅黄渊源、新庄街庄长林明怡等倡「兴兴会」,募集当地公学校毕业生、半途退学者及有志诸商工业家七十馀人,每晚自下午七点至九点于新庄公学校研究各科目,对地方学风有所助益。
〖参见《汉文台湾日日新报》,「杂报」栏,「兴兴学会」,1910年4月30日,第五版。
〗大正二年(1913)七月三日因病而逝。
目前所见诗作极少,而以书法著称,与洪以南、郑鸿猷并称「日治初期三大书家」。

人物简介

全台诗
王人俊(1866~1918),名承烈,号采甫,以号行世。
清淡水艋舺(今台北市万华)人。
光绪十七年(1891)淡水县生员,游泮后拟赴秋试,适逢乙未割台之变,未成行。
于是绝意仕途,閒居寄情诗酒,并设塾授课。
明治四十二年(1909)春,与林湘沅、谢汝铨、洪以南诸贤,倡设台北「瀛社」,为该社中坚社员。
生平致力吟咏,直抒胸臆,诗风平易流畅,时以诙谐笔调,反映现实生活。
乡里父兄素重其品德,门生几达千人,台湾作家王诗琅亦曾从其学。
王人俊著作虽丰,惜遭兵燹而散失〖参考邱秀堂《鲲海粹编。
台北七君子诗存》,台北:台湾史迹研究中心,1980年;廖一瑾(雪兰)《台湾诗史》,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9;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
〗。
2004年厦门大学出版《台湾文献汇刊》收录其《杂文诗辑钞》〖编者按:《杂文诗辑钞》原题〈台北艋舺秀才〉,为王采甫辑钞,杨莲福整理。
以下所收王人俊诗三首系杨莲福所藏《杂文诗辑钞》,收录于《台湾文献汇刊》第四辑第十一册丁,陈支平主编,九州出版社、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年。
〗,乃王人俊辑钞前人诗文佳作,属于王氏之作极少。
生平诗作大多发表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日日新报》,并收录于《咏李烈姬诗集》、《剑潭馀光》、《寿星集》、《环镜楼唱和集》、《东宁击钵吟前集》、《网溪诗集》、《台湾诗录》、《台海诗珠》、邱秀堂所辑《鲲海粹编。
台北七君子诗存》,今即据此辑录编校。
(蔡美端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欧阳朝煌(1869~1934),一名兆璜、珧璜,字莲槎,福建晋江县人。
苦读自励,性耽吟咏,然屡试未售。
明治三十七年(1904)渡台,寓居艋舺,与人合营三吉锡箔厂于土地后街。
明治四十一年(1908)曾师事王受福,嗣后为维护汉文化,先后参与「瀛社」(1909)、「高山文社」(1922)活动。
明治四十四年(1911),与林抟秋捐监福州,官章「欧阳钧」。
大正年间,与洪以南、谢汝铨组织「瀛社」的次级吟会「婆娑会」,复与人合夥开「南华锡箔厂」。
昭和七年(1932)左右归里,为晋江蚶江小学义务教师。
昭和九年(1934)卒,年六十七。
其作品主要刊载于《汉文台湾日日新报》与《台湾日日新报》,兹据以辑录编校。
〖王受福有诗〈赠门徒欧阳朝煌〉:「隔别三年始再来,多情如汝又多才。
扬名海外光吾邑,一望扶桑老眼开。
」参考《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艺苑」栏,1911年8月9日,第一版;唐羽《基隆颜氏家乘》,台北:基隆颜氏家乘纂修小组,1997年12月;林正三《瀛社社史之整理纂修与研究》,九十三年度台北市政府文化局艺文补助文学类研究计画,2005年4月。〗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谢汝铨(1871~1953),字雪渔,号奎府楼主,晚署奎府楼老人。
台湾县东安坊(今台南市)人,日治后,迁居台北。
年十五从台南举人蔡国琳学,光绪十八年(1892)取中秀才。
乙未之际,曾协助许南英办理团练。
改隶后,力习日文,乃首位以秀才身份入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者。
明治三十四年(1901)自国语学校国语部毕业,任职台湾总督府学务课,参与编辑《日台会话辞典》。
不久,转任警察官吏练习所台语教师。
明治三十八年(1905)入《台湾日日新报》担任汉文记者,并任马尼拉《公理报》,与《昭和新报》、《风月报》等主编。
明治四十二年(1909)与洪以南等倡设台北「瀛社」,为北台第一大诗社,并于洪氏去世后继任第二任社长。
战后曾担任台湾省通志馆顾问。
平生所作诗文有《奎府楼吟草》三卷、《诗海慈航》二卷、《周易略说》等,多发表于报章杂志。
〖参考《台湾日日新报》,「岛政」栏,国语卒业,1901年4月5日,第三版;刘篁村〈稻江见闻录〉,《台北文物》第二卷第三期,1953年11月;郑明珠〈谢雪渔小说《樱花梦》研究〉,东海大学中文所硕论,2009年6月。
〗王国璠认为谢氏诗:「词尚浅白,且多写实;尤以感旧、寄怀之作,更存台湾近代关系人物之事迹,以人存史,颇具文献价值。
」《奎府楼诗草》及《蓬莱角楼诗存》两诗集曾于日治时期刊行,民国八十一年(1992)龙文出版社将二者合印,总名为《雪渔诗集》。
另有〈蓬莱角楼诗话〉、〈奎府楼诗话〉不定期刊载于《风月报》,未见刊行本。
今谢氏诗作辑录自龙文版《雪渔诗集》、《台湾日日新报》、《汉文台湾日日新报》、《台湾时报》、《诗报》、《东宁击钵吟前后集》、《风月报》、《崇圣道德报》等诗集报刊,依时间先后排序编校。
(黄美娥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