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洪繻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7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勾容道中望茅山(发表于1924年)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① 作者注:「甲子(1924)九月二十五夜。」
云中三茅君,向我若(编者按:「若」,《洪弃生先生全集》作「如」。)招手。
凌虚接太清,下作神仙薮。
劳山虽云高,不如茅峰(编者按:「峰」,《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海」。)陡。
峰峰滋白云,勾曲比岣嵝。
至今华阳洞,洞天极深黝。
山中陶隐居(编者按:「居」,《洪弃生先生全集》作「君」。),长(编者按:「长」,《洪弃生先生全集》作「原」。)是烟霞叟。
惜哉符颂书,致诸萧公右。
灵山生药材,时为上方受。
少挂神武冠,老遗天子友。
宰相杂神仙,茅君其许否。
赤城云霞起层峤,采石青山最佳峭。
中有锦袍谪仙居,外有韎韐将军庙(作者注:「彭、杨、李诸祠。」)
临江作步如虹悬,长江渺渺波浸天。
群峰插岸相后先(编者按:「后先」,《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又作「澄鲜」。),艨艟衔尾舳舻旋。
青绿云山挂眼前,此时此景谁能迁。
所恨兵来多渡此,战争间续三千年。
东吴南朝迄南宋,常开平又奋戈船。
毓麟堂下馀废垒,然犀渚上生寒烟。
此时采石黯无色,迄今何幸留清妍。
彭杨水师靖湖海,采石江边祠堂在。
何如长庚捉月亭,魂魄山川(编者按:「山川」,《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又作「千秋」。)长不改。
尝闻萧尺木,曾画李白楼。
匡庐衡岳落素壁,东岱西蜀连云浮(作者注:「二句并画中景。」)
此景足助青山色,此画青山留不得。
惟馀赭岸蘸横江(编者按:「江」,《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水」。),永与青山障采石。
我来无事溯江行,一棹长风万里轻。
船头已向蟂矶去,船后才从牛渚经。
何当待月清秋夜,
⑴ 作者注:「码头也。」
⑵ 编者按:「岸」,《台湾诗荟》作「岩」。
(编者按:「洪」,《洪弃生先生全集》作「湫」。)流一带浸长空,车路(编者按:「路」,《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港」。)西行水向东。
落叶(编者按:「落叶」,《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台湾诗荟》均作「叶叶」,据《洪弃生先生全集》改。)满江红日下,白帆如雪帆江风。
千片云帆港面开,隔江山望晋王台。
滁河渡口舟如水,应有人歌桃叶来。
⑴ 编者按:「望」,《台湾诗荟》作「下」。
呜呼,横槊奸雄骨已朽,铜雀虽存亦何有。
残瓴断甋更灰尘,文人好奇空宝守。
高台当日幸不倾,汉廷刀笔无公卿。
文举祢衡何处去,鹦鹉洲前恨不平。
老瞒空负文学名,祸人家国一老兵。
遗台废址堪作唾(作者注:「米元章有唾砚事。」),鸲之鹆之辱眼睛。
吾家所好玉带生,不然五凤年砖亦怡情。
名人遗爱虽赝(编者按:「赝」,《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膺」。)鼎,把玩犹胜饕餮觥。
闻说瓦出漳河底,百不一真欺墨史。
奸雄作伪无不为,后人一砚胡复尔。
当年作赋开邺宫,七子献颂争趋风。
岂知汉家成瓦碎,铜人露泣当涂中。
此砚流传良有数,奸人艳事非细故。
临漳不见铜雀基,石工夜发高陵墓。
北望裕溪口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① 作者注:「即古濡须口。」又:「三月十六夜。」
东吴赤壁后,濡须亦恶战。
力争到淮南,始可固江甸。
水陆攻(编者按:「攻」,《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改」。)合肥,此口成急漩。
远江烟霭中,一望青如淀。
下有濡须水,上有濡须山。
巢湖出何处,还入窦湖间。
隔水对两军,夹水立两坞。
(编者按:「春」,《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青」。)水方生时,曹公去宜早。
猘子孙仲谋,以(编者按:「以」,《洪弃生先生全集》作「川」。)江为深沟。
濡须争战后,更到皖水头。
隔江有名山,佛狸(编者按:「佛狸」,《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山偏」。)曾驻马。
饮马可渡江,天堑阻山下(编者按:「阻山下」,《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不能阻」。)
汤汤限南北,长江终古泻。
一朝王气终,隋师盈陈野。
美人传艳声,至竟亡陈社。
江上晋王冈,曾此受降者。
(编者按:「异」,《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台湾诗荟》均作「六」,据《洪弃生先生全集》改。)代送青山,一井贻黄瓦。
(编者按:「抱」,《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台湾诗荟》又作「坐」。)膝张丽华,细腰同一把。
桃叶歌声哀,玉树歌声冶。
迎接过江来,桃根亦难舍。
一望瓜步空(编者按:「瓜步空」,《洪弃生先生全集》作「仙城中」。),谁将金粉写。
山水尚依依,无愁有泪洒
⑴ 编者按:「贻」,《台湾诗荟》误作「辱」。
⑵ 编者按:「山水尚依依,无愁有泪洒」,《台湾诗荟》无此二句。
过池州见山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淼茫东泻又西还(作者注:「音旋。」),曙色朝霞远浦间。
江上青峰都已过,不知何处九华山。
一岸烟(编者按:「烟」,《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炬」。)波一岸山,五松九子贵池间。
江南此地多山水,恨不维舟一往还。
帝京篇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环山负海金汤城,蓊葱佳气连五陵。
阊阖天扉洞然訇,冕旒玉璪真人升。
真人旄钺森崒嵂,虎贲貂蝉侍从出。
屏藩贡使(编者按:「使」,《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披晞集》、洪小如所藏抄本、《寄鹤斋诗矕》均误作「士」,据《台阳诗话》改。)竞拜呼,帷幄重臣参密勿。
甲仗千群出校场,星躔雾旆过长杨。
铁驷神军铜鼓队,佽飞骑士羽林郎。
平生不到帝京路,想见帝京磐石固。
阿房五丈绣旗风,金人十二铜盘露。
帝京崔巍不可名,海若山灵为拱护。
控制寰中朝四夷,隆隆王气曾几时。
校猎犹存票骑部,宿卫犹用阴山儿。
犹忆将军逾雪岭,犹闻戈舰下昆池。
岂道盛衰争一瞬,周游无复穆王骏。
穆王一去昆崙邱,昭王不复汉水舟。
九鼎重轻得轻问,观兵直望周京留。
伊昔太平称全盛,胡越天骄奉吾令。
绝域殊方文教敷,远海重洋玉帛聘。
吾王有道九译通,重熙累洽闾阎庆。
旧事去今未百年,谁知强弱等天渊。
万里神州一线延,东西烽燧生狼烟。
无复铭功上耆连,无复扬威上楼船。
泥马铜驼足痛心,令人悲想云台贤。
可怜肉食无远图,欲施西学为典模。
击祖生渡江楫,惟画王郎召鬼符。
翎飘孔雀项东珠,朝衣衮衮工步趋。
马前呼驺后除道,时平意气凌千夫。
去年妖氛风鹤警,争欲还山全首领。
老成不去运奇谋,割地求和称存郢。
吁嗟燕云壮士多,大风起兮今奈何。
长安落日无望处,京城如漆高峨峨。
⑴ 编者按:「冕」,《台阳诗话》误作「冤」。
⑵ 编者按:「夷」,《台阳诗话》误作「彝」。
⑶ 编者按:「阴山」,《台阳诗话》误作「山阴」。
⑷ 编者按:「望」,《台阳诗话》作「向」。
⑸ 编者按:「闾」,《台阳诗话》误作「累」。
⑹ 编者按:「欲施西学」,《台阳诗话》误作「不施实学」。
⑺ 编者按:「不」,《台阳诗话》作「谁」。
泛太湖宿洞庭出石湖(发表于1922年)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① 作者注:「壬戌(1922)八月初七夕作。」编者按:《台湾诗荟》题作〈泛太湖往返〉。
远棹出胥江,旷漭无涯涘。
胥口复胥山,缥缈太湖嘴
遥遥七十峰,一瞥失岿嶬。
既入太湖中,长天拍一水
夜宿莫釐巅,高蹑灵威履。
朝来看包山,林屋何俶诡。
泛湖犹泛海,俯仰天尺咫
及归向横泾,夹岸平如砥。
流水若流虬,连舟若连蚁。
曲折出洞庭,行行几十里。
石桥过几重,犹见洞庭尾。
回望石姥公,相送雨云里。
无限西南峰,露顶不及趾。
我欲认太湖,微茫何处是。
飘忽岂蓬莱,变幻成海市。
万岛列星躔,中流分峡峙
犬吠水声中,鸟啼林波底。
凫浮浦溆多,鱼簖占洲沚。
人家渺霭青,村树蒙茸紫。
村家贴水平,水面炊烟起。
帆片贴水飞,远望叶叶耳。
欲问橘柚林,苍苍见葭苇。
大船行何迟,小舟去如驶。
出港入石湖,山遥水瀰瀰。
无山有湖天,月澄雨未止。
一棹绕胥门,满城(编者按:「城」,《洪弃生先生全集》作「载」。)灯如绮。
⑴ 编者按:「远棹出胥江,旷漭无涯涘。胥口复胥山,缥缈太湖嘴」,《台湾诗荟》作「昨日过太湖,天低拍一水」。又:「湖」,《台湾诗荟》误作「潮」。
⑵ 编者按:「既入太湖中,长天拍一水」,《台湾诗荟》无此二句。
⑶ 作者注:「洞名。」
⑷ 编者按:「泛湖犹泛海,俯仰天尺咫」,《台湾诗荟》无此二句。
⑸ 编者按:「无限西南峰,露顶不及趾。我欲认太湖,微茫何处是。飘忽岂蓬莱,变幻成海市。万岛列星躔,中流分峡峙」,《台湾诗荟》无此八句。
⑹ 编者按:「村」,《台湾诗荟》作「岸」。
⑺ 编者按:「苍苍」,《台湾诗荟》作「微茫」。
自太湖洞庭回棹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灯火烟波认有无,天低月(编者按:「月」,《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水」。)暗两模糊。
洞庭一棹姑苏返,夜半吟诗过太湖。
微月(编者按:「月」,《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雨」。)笼云夜不开,湖烟无际水无埃。
一灯远自中流见,知是姑苏城里来。
夜里波心又几桥,松陵不见客吹箫(作者注:「姜白石事。」)
八枝急棹灯船过,我自湖光一叶(编者按:「叶」,《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夜」。)摇。
玉雪坡南月露东,石湖故迹水浮空。
诗人亭榭词人路,无限烟波送小红。
尧峰远映水中央,曲港湾湾见水乡。
满岸人家满船火,石湖过后过横塘。
偃月成桥水作油,一城灯火认苏州。
摇船夜入姑苏市,宛在屏风镜里游。
⑴ 编者按:「姑苏」,《台湾诗荟》作「苏州」。
共 7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