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先谦

相关人物:共 14 位
共 14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1882-1930.12,名敷,字文渠,一字君剑,号钝安,又别署钝根,后省为屯艮。
湖南醴陵北乡旁山人。
幼随父就读。
继入渌江书院、岳麓书院,师事长沙王先谦、同邑吴德襄。
后留学日本弘文学院。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与宁调元、陈家鼎、仇式匡等在上海创办《洞庭波》杂志,与胡适、丁洪海等编辑《兢业旬报》,鼓吹推翻帝制。
后与柳亚子诸人结“南社”,常与宁调元、郑淑容、陈豪生、黄梦邃诗文唱和。
萍、浏、醴起义失败后回醴陵,先后在渌江中学、萍乡中学、正本女校、长沙明德学堂任教五年。
宣统二年(1910)至苏州与张默君编辑江苏《大汉报》。
次年返湘,主编《长沙日报》。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政权,傅常在报刊著文反袁。
民国2年(1913),袁党汤芗铭督湘时被通缉,幸友人刘镜心掩护脱险归醴,重在王仙教学,并著有《环中集》。
5年,袁败汤遁,程潜督师入湘。
傅出主《长沙日报》,因抨击北洋军阀,报馆被毁。
7年,醴城遭北兵劫掠一空,傅赴上海请赈,与湘绅聂其杰、彭兆璜、袁家普等创设湖南善后协会,为《湖南日报》、《天问周刊》撰稿,并参予编写《醴陵兵燹纪略》,声讨张敬尧祸湘罪行。
9年,张被逐出湖南,傅回醴陵,在县城创办醴泉小学,主编《醴陵旬报》、《通俗报》。
后历任湖南省参议员、省长署秘书、湖南通俗教育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第三十五军参议,沅江县县长、安微省民政厅秘书、省棉税局局长等职。
13年任醴陵模范窑业工场总经理,参与倡修渌江石拱桥,被推为主修。
19年12月病逝,葬于西山。

人物简介

简介
刘宗向(1879.11.20-1951.8.27),字寅先,别号盅园,晚年又号补过生,长沙宁乡县人。
1898年应试被黜;1904年在明德中学旁听,同年应岁试取第一,考入京师大学堂;1908年毕业,得官内阁中书,旋调学部,并任山西大学史地教授。
1911年回湘,决心从事教育工作,不久被推为长郡中学校董,并在湖南高等学堂、中路师范等校教授西洋史,并兼任教育会主办的杂志《湖南教育》编辑;1913年,与黎锦熙、杨怀中、陈天倪等创办宏文书社,编印中学国文课本,此后兼任《通俗日报》主笔;同年冬,吴雁舟任湖南高等师范校长,聘先生主持教务,一年后接替校长之职;1920年,该校停办,入湖南大学中文系授课;1921年,与人创办私立含光女子中学,担任董事长兼教国文,继之又办附属小学;1936年,湖南成立文献委员会,准备编省志,由黎锦熙主持其事,聘先生为委员,负责人物志工作;1937年,辞去湖大课务,将含光女中迁往湘乡,1944年迁往安化;稍后,受聘兼任民国大学教授讲授元曲,与张天翼、张舜徽诸先生共事;抗战胜利后,将含光女中迁返长沙;解放后,又主持购买稻谷仓葵园旧宅为永久校舍,不久,因受聘为省文史馆馆员,辞去校务,出游京沪一带稍事休息。
1951年,返湘不久,竟以中风不起。
主修《宁乡县志》、《岳麓志•形胜篇》,著有《青云集》《文天祥》《刘木屏传》京剧本,以及《毛诗学讲义》《国学提要》《国学鏖金《国史述要》《历朝世系表》《五刑考》《艺文粗述》《志例丛话》《传经堂随笔》《补过轩文钞》等,惜多散失。
能为蝇头小楷,尤工小篆。
先娶宁乡郭氏,有贤称;后娶傅氏,长于文学,亦以教学为生,后先生十年而殁。
子元吉,任教明德中学。

人物简介

维基
苏舆(1874年—1914年),字嘉端,号厚庵,又号闲斋,晚号更生。
湖南平江县钟洞乡烟舟村(今童市镇)人。
中国近代学者,晚清翰林。
苏舆幼年随父苏渊泉读书,光绪十三年应童子试,补县学生,得到时为湖南学使候补官张亨嘉的赏识。
光绪十六年游学麓山,入长沙湘水校经堂肄习,老师见苏舆才华横溢、气宇轩昂,将他介绍给著名的湘绅领袖、学界泰斗王先谦,成为王氏得意门生。
王先谦一见苏舆就说:“此伟器也,吾学有传人矣。
”晚岁学问日进,王先谦倾服之至,曾赠诗有“温故知新是我师”及“天为斯文留绝学”之句。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选拔贡。
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恩科进士第94名。
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春出游日本东京,参观学校,询访日本邮政、电信行政实况,停留数月而归。
同年,纳资为分省补用道,经邮传部尚书陈璧奏请内用,补邮传部郎中,至清廷被推翻时去职。
民国成立后,苏与新政不合,留恋旧朝,心怀悒郁,肺病加剧,次年病逝于原籍。
著作有《翼教丛编》、《春秋繁露义证》、《校定晏子春秋》等。

人物简介

维基
叶德辉(1864年—1927年4月11日),字焕彬,一字渔水,号郋园,一号直山,自署朱亭山民、丽廔主人。
因出过天花又称叶麻子。
湖南湘潭人,籍贯江苏吴县(今苏州市)。
为清末至中华民国初期的著名学者,也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守旧派——“翼教派”的领袖。
叶德辉的父亲叶雨村于太平天国时从江苏吴县迁居湖南长沙经商,为了应考科举,叶家捐银200两取得湘潭县籍。
叶家世居于坡子街,具有很大的影响力。
据《申报》在1913年报导,坡子街为叶氏父子营业的地方,叶父任本街团总。
父殁,族人推举叶德辉接替,并任全城商团团长。
叶德辉八岁入学,学习《四书》、《说文解字》、《资治通鉴》等古学。
十七岁就读岳麓书院,光绪十一年(1885年)中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中进士,同年五月,以主事分部学习,授吏部主事,但他到任不久,便以乞养为名,要求开缺回籍,从此不再任官。
叶德辉曾与他的太老师王先谦一起反对维新变法,赞成复辟君主制。
1915年8月,当筹安会发起讨论改变国体,叶德辉即在湖南长沙组织筹安会分会,鼓吹恢复帝制。
1927年4月11日,湖南农工商学各界团体在长沙召开「农民协会公审大会」,以「封建馀孽、豪绅领袖」的罪名,将叶在浏城桥门外的识字岭枪决。
然认为,叶德辉是由受共产党控制的国民党湖南省党部授权成立特别法庭判处死刑的。
其子叶尚农写给日人松崎柔甫的信(刊桥川时雄编「文字同盟」第5号)道出其父死因:
共 14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