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慈禧太后

相关人物:共 76 位
共 76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900 【介绍】: 清宗室。隶正蓝旗,字和年。光绪十五年进士,官编修,历迁至侍讲。溥□立为大阿哥,命宝丰直弘德殿,与高赓恩同授大阿哥读。八国联军入侵,慈禧西逃,宝丰未能随行,饮金死。
维基
宝丰(1850年12月9日—1900年8月16日),道光三十年十一月初七日酉时-光绪二十六年七月二十二日寅时),字和年,爱新觉罗氏。
清朝翰林、宗室正蓝旗第八族载字辈。
官至翰林院侍读学士。
个性喜好读书,有清白高尚的节操。
光绪元年(1875年)乙亥恩科宗室乡试举人。
光绪十五年(1889年)己丑科第三甲第六十七名同进士出身。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六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检讨。
二十四年(1898年),十二月,授翰林院侍讲。
二十五年(1899年),朝廷立溥俊为「大阿哥」,命宝丰入直弘德殿,与高赓恩共同教授大阿哥读书。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三月,转补翰林院侍读学士。
七月,八国联军逼近京师,光绪帝、慈禧太后两宫西狩,宝丰未能随扈西行,愤懑不已,发誓以死殉职。
七月二十二日寅时,自题绝命辞「忠孝节廉,本乎天性。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呜呼宝丰,不失其正」之后,吞金自杀殉国,年五十二岁。
同月追赠太仆寺卿衔,谥文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0—1918 【介绍】: 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
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
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
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
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
旋任外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
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
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
辛亥后寓上海。

人物简介

维基
杨崇伊(1850年—1909年),字莘伯,江苏省苏州府常熟县人。
进士出身。
光绪六年(1880年)庚辰进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考授广西道监察御史,到任第一疏即弹劾康有为、梁启超在京师创设强学会,导致朝廷将其封禁。
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又纠内阁侍读学士文廷式。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杨崇伊密奏慈禧太后:「风闻东洋故相伊藤博文,将专政柄。
伊藤果用,则祖宗所传之天下,不啻拱手让人。
」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八月,丁忧回籍,寄寓扬州,因争抢妓女,被江苏布政使瑞澄参劾,逐回原籍,交地方官严加管束。
后来,杨崇伊之子杨云史为父平反,正值光绪、慈禧先后逝世,事被搁置,最后于民国十一年为杨崇伊平反,并颁发“含谟吐忠”的祠额。
杨家在得到祠额后,重新建造新杨家祠堂,该祠堂直至一九九五年才被常熟地方拆除。
胡青青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溧水人。
林梦环妻。
工书善画,尤精刺绣。
所作尺幅费时经年,精妙绝伦。
三十以后,弃而不作,生平之作,仅八、九幅。
端方曾将其《归雁图》进献慈禧太后,甚得赞赏。
光绪间卒。
阔普通武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阔普通武他塔喇氏,满洲正白旗人,进士出身。
光绪十二年(1886年),参加光绪丙戌科殿试,登进士二甲95名。
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十五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朝实录》记载,光绪二十四年七月二十二日(1898年9月7日),“实授裕禄、李端棻为礼部尚书。
以内阁学士阔普通武为礼部左侍郎。
裁缺通政使司通政使萨廉为礼部右侍郎。
”戊戌变法期间,和康有为一党颇有交往的阔普通武成为支持维新派的重要官员,许多维新派的奏折如《请定立宪开国会折》等等都由阔普通武上奏。
光绪二十四年八月初二日,新任礼部左侍郎阔普通武上奏“敬举通达时务人才”,共4人:候选道陈日翔,刑部主事陈桂芳,兵部员外郎祁师曾,分发知县冯宝琳。
阔普通武称:“以上四员,据奴才所见,均系通达时务之才,用敢据实保荐,且俱在京候选供职。
”当日奉明发谕旨:“阔普通武奏敬举通达时务人才一折。
候选道陈日翔、刑部主事陈桂芳、兵部员外郎祁师曾、分发知县冯宝琳,均著预备召见。
”戊戌变法失败后,阔普通武于光绪二十四年以副都统衔出任西宁办事大臣,实为放逐。
嗣复被慈禧太后“勒令休致”,郁郁而终。

人物简介

维基
李端遇字小岩,号青渠散人,山东安丘人。
清朝官员。
李端遇是同治二年(1863年)癸亥恩科进士。
留京历任吏部考功司主事、员外郎、郎中等职务。
后来,升任光禄寺少卿、鸿胪寺正卿、太仆寺正卿、通政使司通政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工部侍郎兼钱法堂事务。
李端遇多次出任考官。
光绪二十一年三月《马关条约》签订后,光绪二十一年闰五月十三日,光绪帝发布保举人才的明发上谕。
该旨下达后,保举人才的奏折纷至。
其中,光绪二十三年九月初六日,通政使安徽学政李端遇保直隶候补道钱奎元。
清朝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京师义和团正兴盛,慈禧太后命李端遇和国子监祭酒王懿荣充京师团练大臣。
清廷颁布了宣战诏书之后,李端遇奉慈禧太后之命“统带义和团,会五城稽查,参与京城防守事宜”。
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初六日,奉命兼署吏部右侍郎。
八国联军攻占天津后,李端遇等人急奏:“天津失守,系倭人装扮拳民,夜赚城门,京城重地,不可不予为防备。
”庚子事变结束后,李端遇不得志,翌年逝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云南昆明人,字素筠。
陈瑞妻,早寡。
工书善画。
光绪间入宫供奉绘事,为西太后嘉赏,特赐三品服。
内监称为缪先生。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852—1900 【介绍】: 清浙江义乌人,字蓉生,号鼎甫。光绪二年进士。官至监察御史。法越事起,屡次上书主战。因劾李莲英,降职,乞归。主讲广雅书院。学通宋汉,以致用为归。有《无邪堂答问》、《汉书管见》、《佩弦斋诗文杂著》。
维基
朱一新(1846年—1894年),字蓉生,号鼎甫。
浙江义乌毛店镇朱店人。
清朝官员、学者,进士出身。
朱一新生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十一月初五。
同治七年(1868年)朱一新就读于金华丽正书院。
同治八年,他在杭州西湖孤山诂经精舍肄业,在该精舍曾师从俞樾。
同治九年(1870年)参加乡试,中举人,到北京捐资任职内阁中书舍人,著《汉书管见》,编纂《京师坊巷志》。
光绪二年(1876年)恩科,朱一新中进士,殿试二甲,朝考一等,授翰林院庶吉士。
光绪三年散馆,改列一等,升翰林院编修。
光绪十一年(1885年)秋,朱一新被简放湖北乡试副考官,回京后受慈禧太后破例召见。
光绪十一年冬,任陕西道监察御史。
光绪十二年因上《豫防宦寺流弊疏》而遭贬为六部主事候补,遂以母病为由请准回乡。
回乡后,受两广总督张之洞邀请,任广东肇庆端溪书院主讲,遂于光绪十三年(1887年)到达广东,次年到达肇庆。
光绪十五年(1889年),朱一新移任广州广雅书院山长。
光绪十六年(1890年),康有为移居广州后,朱一新与其有过学术讨论。
朱一新在学术上主张汉、宋兼并。
光绪二十年朱一新去世。
其遗著于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秋由其胞弟朱怀新主持编纂刻印,成分订16册之《拙盦丛稿》。
光绪二十三年十二月,广东学政恽彦彬奏请将朱一新宣付史馆立传,并赏卿衔。
光绪二十四年十二月,礼部议奏照定章加五品衔,获得批准。
宣统元年六月,两广总督张人骏奏请恢复朱一新原职原衔,取消之前的降调处分。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六五
瞿鸿禨,字子玖,号止庵,善化人。同治辛未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外务部尚书协办大学士。谥文慎。有《瞿文慎公诗选》。
维基
瞿鸿禨(1853年—1918年),字子玖,号止庵,湖南省长沙府善化县人,清末大臣。
瞿鸿禨生于清文宗咸丰癸丑年(1853年)六月十五日。
穆宗同治九年(1870年)庚午科举人,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选庶吉士,授翰林院编修。
德宗光绪元年(1875年),大考名列第一,擢为侍讲学士。
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升内阁学士,先后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
中日甲午战争时,曾上四路进兵之策。
庚子年曾随两宫西狩,出任工部尚书。
返京后任军机大臣、政务大臣。
请以策论试士,开经济特科。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改为外务部、任首任尚书,秉承慈禧太后意旨,屡献求和之策,深得赏识。
赏黄马褂,加太子太保。
“新政”中,有些政府机构以“兴学、通商、劝工”为名,借端巧取。
他请求降旨禁革苛派,任民间自办。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授协办大学士,参与策划预备立宪,任议改官制大臣。
三十三年(1907年),岑春煊入朝留掌邮传部,利用杨翠喜案,秘密上疏弹劾庆亲王奕劻。
因瞿平时善用岑春煊,与袁世凯互相倾轧,遭奕劻嫉恨。
又因平时对慈禧太后直言,被侍讲学士恽毓鼎弹劾为“揽权恣纵”,遂被罢官归故乡长沙。
辛亥革命湖南起义后,赴上海避难,民国七年(1918年)病逝于上海。
废帝溥仪追谥文慎。
赵东阶 朝代:清末民国初

人物简介

维基
赵东阶(1853年—1931年),清朝文人,书法家。
字跻堂,号金犊,河南汜水县方顶村(现属郑州市上街区)人。
清朝通议大夫翰林院编修侍讲。
父亲赵璧是清道光年间的举人,曾任商水县教谕6年,被升迁为知县但未及赴任。
赵东阶7岁时父亲病故,母亲禹氏教导有方,赵东阶刻苦读书,20多岁考上了秀才,光绪十四年(1888年)考中举人,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考中了进士二甲四十一名,选翰林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编纂国史。。
光绪二十九年四月,散馆,授翰林院编修。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外逃,当时赵东阶史馆值班,别人劝其逃亡,赵东阶说“做史官就应该守在馆,与史馆共存亡”,没有离去,八国联军撤出北京后才请假回家探亲。
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成功,清朝灭亡,赵东阶遂回原籍。
民国元年(1912年)应邀到登封嵩阳书院和大金店王家讲学,后归隐五云山北麓核桃冲。
与前清法部左丞魏联奎等人结九老学社,为了方便汜水县的人士到河南开封办事,赵东阶与魏联奎等倡议募捐修建开封汜水会馆,建房60多间,亲自书写碑文讲述始末,1928年汜水县重修县志,共同推举赵东阶为总编,此时赵东阶已经76岁高龄,经过1年的努力县志修成,亲自作序,而在县志上却没有一条记录自己的功劳和事迹。
1931年,赵东阶逝世,享年79岁。
赵东阶一生淡泊名利,对理学很有研究,对慎独修善特别下功夫,楷书大家,当时荥、巩、汜诸县有许多书法及碑刻留传。
与当时的开封翰林院编修牛东藩,洛阳的翰林院编修检校林东郊被称为戊戌进士科河南省的“一案三东”,一生有文集三卷。
纂有《汜水县志》。
共 76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