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蔡廷兰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4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蔡侯磊落人,谈笑狎海水。
生长台澎间,往来平如砥。
偶遭飓母妒,为施阳侯技。
经旬犯重险,逾岁滨十死。
问君何所届,云古越裳氏
圣朝书同文,南交慕冠履。
往时唐船至(越南以中国人为唐人,船为唐船。),殊少衿带士。
未暇受铜槃(客船初至,以铜槃为礼。),急命载辋子(即肩舆。)
通言(传语人。)共咋舌,惊定还屈指。
居民闻客来,拥观溢庯市。
帮长闻客来(闽、粤人流寓各设帮长。),引归话乡里。
省堂(省城大吏。)闻客来,遣吏迎倒屣。
殷勤致米钱,款洽具笔纸。
乾坤一腐儒,出入鱼腹里。
有母隔重洋,恸哭门闾倚。
上书报国王,乞早返桑梓。
不愿驾飞鹢,不愿跨赤鲤。
但使北陆遵,差胜南风俟。
鬼门虽云阻,生还庶可企。
感激动大寮,奔走劳胥史。
王曰士纯孝,趣为治行李。
官帖一朝下,客病霍然起。
洒泪辞异域,天涯有知己。
峨峨富春城,王都民所止。
城头列亭障,城下艨艟舣。
观其所施设,武备未为弛。
是日岁除夕,桃符换红紫。
孤镫涕雨零,爆竹声满耳。
萧条万里路,关隘南北峙。
经过伏波祠,铜柱屹未圮。
马流今几户,春草生薏苡。
二女(徵侧、徵贰。)彼何人,江边亦庙祀。
黎氏故宫在,东京风物美。
岂无勾漏海,丹砂不可恃。
蛮触习斗争,虫沙馀壁垒。
置郡与分封,古今非一轨。
谅山(山名。)界华戎,石洞探奇诡。
不敢望家山,关门幸伊迩。
回思鹭岛外,风趁一帆驶。
乡树云可辨,离筵酒初酾。
岂知破冢出,归客自交趾。
邅回涉两粤,忽如磨旋蚁。
登堂再拜母,不忍说悲喜。
远游恐未真,梦境参差似。
曩余未见君,已诵行程纪(君有《海南杂著》三卷。)
闽海正扬波,星槎适奉使。
艰危士之节,忠信神所祉。
春明展良觌,蔼然接窗几。
为我写素扇,环瀛测畺理(以叠摺扇为测海表。)
平生忧患心,画手不能拟。
方今云路辟,金台骋騄駬。
君才信有济,愿与究终始香祖为余弟幼章甲辰分校所得士。)
⑴ 君于丙申岁十月自厦门归澎湖,遭风漂至越南,由陆路归。
送黄忍庐都谏视学山东(甲午) 清 · 翁方纲
七言律诗
霜台久已矢虚公,洙泗抡才更不同。
壁简千年新诏辑,堂开万卷旧家风。
明湖亭槛秋光外,蚕尾山房夕照中。
重访渔洋书库在,娟娟香祖又成丛
⑴ 尊甫昆圃先生于康熙庚寅视学山东,刻《渔洋诗话》。昆圃,渔洋门人也。
渺兹澎湖岛,汪洋当巨浸。
哀哉澎湖民,颠连遭岁祲。
山势若浮鸥,泛泛无庇荫。
其土多斥卤,其宅少荫𢊖。
讨海以为食,刮井以为饮。
薯芋与杂粮,全凭雨漉渗。
贾舶一不通,居民口为噤。
去秋八九月,台飓无乃甚。
鼓浪成咸雨,飞洒等毒鸩。
草根亦枯澜,牛羊先病𦧈
风伯日怒号,波涛苦击揕。
欲渔不敢出,欲籴无由赁。
东邻与西舍,死殇相哭临。
纵有贤司牧,力薄难为任。
驰书飞告急,呼天空哑喑。
吁嗟渤澥中,胡能同席衽(廖振富编校)
⑴ 编者按:「舌」,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作「𦧈」。
⑵ 编者按:「澥」,连横《台湾诗乘》作「海」。
赖有贤司牧,劝民相赈贷。
亟发义仓钱,户口资零碎。
碾米借营仓,平粜付阛阓
劳劳相慰藉,教民且忍耐。
些许奚足恃,家家食海菜。
海菜亦可食,须杂薯与米。
苟无薯与米,食之病且癠。
肢体日浮肿,耳目日昏眯。
渐与鬼为邻,救死恐莫递。
况自秋徂春,瓶罍罄如洗。
卖儿无人收,卖女空泣涕。
朝朝望海天,伏地首九稽。
海舟其速来,皇恩尚可徯(廖振富编校)
⑴ 作者注:「蒋怿庵剌史发义仓钱三千串,以济贫民。借碾兵米九百石,以平市价。」
大府闻告急,飞章达天衢。
檄令厦门道,就近携所需。
帑金出厅库,薯丝购海嵎。
剋期渡溟渤,未敢缓须臾。
东海偏作剧,漂泊月有馀。
幸不葬鱼腹,居然到澎湖。
台阳镇道府,早檄大令徐(作者注:「凤山县知县徐必观。」)
沈施二巡检,先后临灾区。
折桅与断舵,倾覆尤堪虞
分投稽户籍,冒险忘捐躯。
援照昔年例,火速开仓储。
监放选绅士,手不假隶胥。
老弱戴皇仁,襁负来于于。
余也心孔亟,思民口可糊。
计尔丁多寡,计尔家有无。
计尔饔飧后,计尔刈穫初。
务使沾实惠,普遍海之隅。
恺泽实汪濊,臣工敢迂拘(廖振富编校)
⑴ 作者注:「兴泉永道驻劄厦门,人呼厦门道。」
⑵ 作者注:「地瓜乾。」
⑶ 作者注:「嘉义大武垄巡检施模。」
⑷ 作者注:「台湾于十一月即委三君勘灾,皆因风色不顺,屡次折回,二月始到。」
蔡生澎湖秀,作歌以当哭。
上言岁凶荒,下言民茕独。
防患思社仓,加赈乞万斛。
悲哉蔡生言,淋浪泪满幅。
读书以致用,进生话款曲。
澎湖蕞尔区,赋税无盈缩。
地种网沪缯,贡饷不及六
生齿日以繁,大化久沐浴。
岁供不加增,官输不加续。
今以廿载粮,充尔万民腹
赈抚有成规,但期免沟渎。
极次分贫穷,岂能恣所欲。
止缘阻海风,来迟心愧恧。
转瞬麦秋至,高粱望成熟。
归告蚩蚩氓,安守毋多渎(廖振富编校)
⑴ 作者注:「澎湖额徵地种网沪缯饷银岁五百九十三两有奇。」
⑵ 作者注:「此次抚恤动饷银九千馀两,较嘉庆十六年三倍,用澎湖十七八年之岁供。」
卓哉蒋刺史,判澎已十年
视民如孙曾,呼之即来前。
心伤澎民苦,双睫涕泪涟。
死者赙以槥,病者医以钱。
廉俸无多入,心馀力苦绵。
尔民共见知,长官亦可怜。
台阳各大吏,闻报心忧煎。
筹款拨拯济,隔海目悬悬。
使者自厦来,两地相周旋。
薯丝十万石,计可尔命全。
乃知社义仓,良法本前贤。
苟无义仓钱,旦夕胡能延。
当日劝输将,吝者犹戋戋。
今既解此意,乐岁共勉旃。
行当白大府,设法谋所先。
仓实议增贮,贡税议暂蠲。
一以抒民力,一以扶民颠(廖振富编校)
⑴ 作者注:「泽庵以知州借补澎湖通判。」
⑵ 编者按:「知」,林豪《澎湖厅志》、连横《台湾诗乘》作「之」。
天灾降有由,由民心所致。
休咎徵洪范,贞祥详礼记。
降吉与降凶,其理明且易。
疠疫及干戈,灾眚无二义。
侧闻濒海民,见海舶失事。
拯物不拯人,乘危抢夺肆。
呼号瞑不援,转因以为利。
上干天心和,降罚垂昭示。
中岂无善良,罚遂及孥稚。
从井或救人,嫂溺尚拯臂。
尔民痛改悔,天心亦欣喜。
适或再遇之,慎勿萌故智。
救人在所急,量财酬高谊。
苍苍有明威,可一不可二。
斯言共记取,切莫视儿戏。
既感覆帱恩,思享升平瑞(廖振富编校)
此藤重荣入画图,我时轺车向南海。
低回使院贝多枝,手泽羊城八十载。
岂知诸公觞咏处,当时尚有深根在。
西轩之兰无复知(见王文简《香祖笔记序》。),石桥槐竹伊谁待。
归途复望蚕尾山,心飞蚕尾双树閒。
朦胧诗思忽成梦,羃䍥小雨迷春烟。
披图彷佛即此境,海王村侧书楼边。
一笑花应识诗客,花数十年诗百年。
新枝转盼又成轴,紫璎珞覆横街圆。
丛丛蒋家径,郁郁兰之孙。
何以充采佩,相与培本根。
大哉天地心,不见风露痕。
伊谁号香祖,必自诗人门。
共 49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