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蒋廷锡

相关人物:共 16 位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08—1761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实甫,又字恒轩。
蒋廷锡子。
雍正八年进士。
授编修,累擢内阁学士。
乾隆间历吏部侍郎、湖南巡抚,官至东阁大学士。
善画。
卒谥文恪。
有《恒轩诗钞》。
清诗别裁集
字苍存,江南吴县人。○苍存不事生产,穷居山郭,于吴门族属,犹北阮南阮之分也。然能守于陵之节,读书自好,至今过其故居,疑有清风拂人。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作梅。蒋溥子。善画花卉。乾隆十六年进士。自编修累迁至兵部侍郎。
维基
蒋朾,字作梅,江苏常熟人。
清朝官员、画家。
蒋朾出身常熟蒋氏望族,祖父蒋廷锡、父蒋溥均官至大学士。
乾隆十六年(1751年),蒋朾中式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历升国子监司业、翰林院侍讲、左副都御史,晋兵部右侍郎,转左侍郎。
因病卒于任内。
朝廷赐祭葬。
蒋洲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履轩。
蒋廷锡子。
自主事累擢山西布政使。
乾隆二十二年迁巡抚,移山东。
以在山西向属吏索贿坐诛。
善画花卉。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安徽桐城人,字湘南。贡生。官至东昌知府。有《赤嵌集》,乃康熙四十四年任台湾同知后所作,记土风物产。
晚晴簃诗汇·卷六十二
孙元衡,字湘南,桐城人。贡生,历官东昌知府。有《赤嵌集》、《片石园稿》。
全台诗
孙元衡(?
~?
),字湘南,安徽桐城人。
曾任四川省汉州知府。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编者按:周元文《重修台湾府志》〈秩官〉、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职官〉、余文仪《续修台湾县志》〈政志〉等皆记康熙四十年任。
重修台湾府志》〈职官‧列传〉、《重修福建台湾府志》〈名宦〉、蒋廷锡《清一统志台湾府志》〈名宦〉、鲁鼎梅《重修台湾县志》〈职官‧列传〉、薛志亮《续修台湾县志》〈政志〉、孙尔准《福建通志台湾府志》〈宦绩〉、〈职官〉、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等又记康熙四十二年(1703)任。
依《四川通志》卷三十七〈王朝职官表〉孙元衡任四川汉州知府任期为康熙三十七年至四十四年(1698~1705),《山东通志》卷五十五〈王朝职官表〉孙元衡任山东东昌知府任期为康熙四十八年至五十年(1709~1711)。
〗,迁台湾府海防同知。
会岁旱,令商船悉运米,多者重其赏,否则罚,于是南北客艘云集,米价顿减,民得免饥乏。
尝摄诸罗县篆(康熙四十五至四十七年),兴修文庙,建义学。
署台湾府符,创置学田,以资贫士,严缉捕,以靖地方。
秩满,迁山东东昌府知府。
慈惠爱民,县民建坊立碑以示爱戴。
  孙元衡在台所作诗有《赤嵌集》四卷,诗三百六十篇,王渔洋曾逐篇读过,凡遇佳作,辄作简明中肯之评语。
连横在《台湾诗乘》云:「〈飓风歌〉、〈海吼行〉、(日入行)诸作,健笔凌空,蜚声海上,足为台湾生色。
」其诗作对台湾风俗民情有极深刻的反映,艺术性极高,题材之奇险,在诗史上别具一格,盖得之于台湾山海之助。
《赤嵌集》版本有(一)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的台湾文献丛刊第10种《赤嵌集》,1958年;(二)台湾中华书局,《台湾先贤诗集》,1971年;(三)成文出版社,连雅堂编《台湾诗荟》,1977年复刊;(四)大通书局《台湾文献史料丛刊》,1984年;(五)台湾省文献委员会,《台湾历史丛刊》,1984年;(六)博爱出版社,《台湾方志集成‧清代篇》。
本书若干诗作收入沈德潜《清诗别裁集》、《重修台湾府志》、《续修台湾府志》、《重修凤山县志》、《凤山县采访册》、《澎湖纪略》、《澎湖厅志》所收。
其中(二)、(四)、(五)、(六)悉根据台银本,兹亦据台银本为底本,其馀诸本为校勘参考。
(许俊雅撰)
清诗别裁集
字湘南,江南桐城人。官台湾郡丞。有《赤嵌集》。
赤崁集·蒋序
诗之为道难言矣。非独作诗难,即读诗亦难。余非诗人也,而喜读诗。忆自总角之年,窃览前人诗集,而于昌黎之奇堀、长公之豪宕,谓其笔力才气诚足千古,然非后人所宜学。继而读晚近之诗,心折于两公,始知其本自风骚、出入汉魏,固非浅近卑靡者之所能学也。因益涵泳咀寻,朝濡夕染,如见两公之为人而得其诗之妙。其间岭海诸作,奥博奇畅,尤流连不能舍。意者人与地相值,其灵秀有互相发者欤! 今读孙子赤崁集四卷,为文三百有六十篇,多官台湾时所作;标新领异,得未曾有。夫台湾一郡之越在闽海也,赖圣天子威灵神武,辟鸿濛未启之天地,收职方未隶之版图。诗人所至,阅历岁时,目览耳闻,皆归篇什,使其山川、人物、饮食、方隅以及草木、禽鱼无不吐其灵异而发其光华。仰见我朝之功德炳炳烺烺,涵盖于日出之乡、昭垂于经史之外,呜乎盛矣! 孙子虽不世才,亦资天地自然之感触,台湾胜事,待以表章。而当日潮州、惠州犹在疆域之内,向使起两公于今日,置两公于海外,其才情之奔放,当亦不过如是而已矣。假令孙子早入中秘,容与鸾坡,鼓吹休明,岂乏惊人之句,顾安能令读者之骇心动魄、往复低徊、骎骎乎与韩、苏两公较短絜长如是?是孙子今日之得有是诗,则孙子之幸也!余今日之得读是诗,则亦余之幸也夫! 岁在屠维亦奋若季秋下浣,虞山友人雨亭蒋陈锡撰。
赤崁集·张序
赤崁集者,湘南使君宦台湾而作;其地有赤崁城,因取以名集。夫台湾孤悬岛屿,原在禹贡职方之外,历代声教所不及。明季天启间,始有倭奴、荷兰屯处,商贩颇聚。继为郑成功遁踞,流亡渐集。数十年来,不过为群盗逋逃之薮。及康熙二十二年,乃入版图。针路万里,计程以更。凡山川、风俗、民物皆典策所未载,前圣所未闻。岁己丑,使君来守东郡,出是集命实校阅,恍如乘风破浪,越澎湖、渡鹿耳,睹乍辟之乾坤,耳目为之一新,不祇可以侈一统无外之胜,抑以广天下后世之闻见,使之多识鸟、兽、草、木之名也。然风雅所咏,如鸠、鹊、麟、麇以及细草、夭虫,不过十五国之土产,人得而知,非若集中之蕃草、黎花、海鸟、蛮兽,率尔雅、山海经所遗,管夷吾、张茂先之所问而失对者也。因悟作诗之道,每以所遇进,其得之游览之助者正自不少。 实初读使君华岳诸什,清寒奇峭,已叹为诗中绝境。再读片石园稿,巉刻之中,加以苍老,殆又进一境。今读兹集,字字天风吹来,无迹可寻,不知是何境界也。且其诗咏山川则指示要害,咏风俗则意在移易,咏民物则志弘胞与,诗歌而通于政事矣,此又作者之旨也。 梁邹张实居撰。
赤崁集·书赤嵌集后
闽越当五代之季,文明始盛。台湾又际穷海,诸蕃错处,昭代始隶版籍;以故山川风土,不载前史。俗以劲悍相尚,官斯土者,非得廉敏果毅之才填抚而绥辑之,则不易以治。至若求文章于政事之外,盖数十年来,往往而鲜也。湘南先生以广汉报最迁台之郡丞,迄任三年,兵民怡熙,政调化洽。公事之暇,形诸咏歌,遴其粹者犹赢数百首。今年获依先生于东郡幕下,尝取所著赤嵌集读之,呼吸风雷,震荡心目。要其异才天授,囊括万有,而所见云垂海立,适以发抒胸中之奇,宜乎诗篇之雄,横绝古今,信足方杜、韩而驾苏、陆也!刻既竣,谨志简末,以附不朽。 愚甥婿杭州赵沈埙拜识。

人物简介

清诗别裁集
字季雅,江南长洲人。
○季雅少年诗,以“日籴桃花米五升,秋声只在豆花棚”得名,犹徐昌谷“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也。
后一变奇古,骎骎升大雅之堂,朱竹垞先生极推赏之,有“吴人狂,郑生独狷;吴人诗靡,郑生独刚”之语。
蒋文肃亦奇其才,然不欲因此求进,其品亦有可观。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47—1697 【介绍】: 清江南常熟人,字文宁,号湘源,一号雪坡,又号海粟居士。工画山水。见王翚独步一时,自度不及,乃改画竹,久之,所学大就。工诗,格高调逸。有《海粟集》、《柳南随笔》。
清诗别裁集
字文宁,江南常熟人。
著有《海粟集》。
蒋文肃题其集中云:“不作廊庙歌,云是骚人词,写出肝胆语,愿得知己知,不得知己知,甘受他人嗤。
”观此赠言,其诗可知矣。
其人亦可知矣。
刘藜青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刘藜青,河南省怀庆府修武县人,同进士出身。
光绪十八年(1892年)壬辰科三甲174名进士。
同年五月,仍任湖南道员。
工山水花卉,远学徐熙、王渊、吕纪、恽南田、蒋廷锡等,多描绘山禽水鸟、四季花木、溪渚坡石等传统题材。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1—1723后 【介绍】: 清福建闽县人,字则震,号省斋。康熙九年进士,授编修。假归,耿精忠叛,胁以官,未受事而归。与李光地合进蜡丸,以福建虚实密报朝廷。光地独揽其功,精忠败,擢学士,梦雷下狱,戍尚阳堡。十余年释还。康熙四十年与修《汇编》,后赐名《古今图书集成》,任总裁。雍正初追论“从逆”之罪,谪戍黑龙江,卒于戍所。有《松鹤山房集》、《闲止书堂集》。
晚晴簃诗汇·卷三十六
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侯官人。康熙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有《省斋遗稿》。
维基
陈梦雷(1650年—1741年—陈梦雷),字则震,号省斋,因康熙帝赐联「松高枝叶茂,鹤老羽毛新。
」故晚号松鹤老人。
福建侯官县(今属福州市)人。
清朝学者,康熙九年进士,「读书五十载」、「涉猎万馀卷」,康熙四十年(1701年)受康熙帝委托,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历四年半而成。
康熙九年(1670年)考中庚戌科二甲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
康熙十二年(1673年)回乡省亲,恰逢三藩之乱爆发,陷于耿精忠叛军之中。
陈梦雷原与李光地为同省籍同榜的好友,陈遂与李光地合署一道上疏,透过福建籍的大臣富鸿基,向朝廷说明情况,表示忠心,不料李光地删去陈之名,单独以蜡丸上疏求功。
康熙十五年(1676年)九月,清兵由仙霞关入福建,耿精忠投降。
李光地青云直上,康熙十七年(1678年),陈梦雷受耿党徐鸿弼的诬告,误会为「行贼伪命」的陈昉,被控「附逆」罪逮捕入狱论斩。
陈梦雷入狱后,曾一再要求李光地为他作證辨诬,但李光地一直保持沉默;直到康熙十九年(1680年),他才为陈梦雷「代具一疏」,但对陈梦雷在福州密图内应及同谋请兵之事,一语不及。
陈梦雷自是憎恨李光地,七月写《告都城隍文》,骂他是「欺君负友」之徒,还写了《与李安溪绝交书》(又称《与李光地绝交书》):“夫忘德不酬,视危不救,鄙士类然,无足深责;乃若悔从前之妄,护已往之尤,忌共事之分功,肆下石以灭口,君子可逝不可陷,其谁能堪此也?
……向使与年兄非同年、同里、同官,议论不相投,性情不相信,未必决裂至此!
回思十载襟期,恍如下梦,人生不幸,宁有是哉?”。
后经刑部尚书徐乾学的援助,改流放奉天府尚阳堡。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康熙皇帝东巡,得以放还,侍奉皇三子诚亲王胤祉读书。
陈梦雷把书斋改为「松鹤山房」,自称「松鹤老人」。
后陈虽屡次弹劾李光地,但因李权势显赫,终不了了之。
在这段优游的岁月里,康熙四十年十月开始编纂《图书汇编》一书,陈梦雷根据「协一堂」藏书和自己家藏典籍一万五千馀卷,进行分类编辑,经过五年(1701年-1705年)「目营手检,无间晨夕」,到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五月,编成《古今图书集成》。
全书一万卷,目录四十卷,共一亿六千万字。
全书分历象、方舆、明论、博物、理学、经济等六编,每编再分若干典,共三十六典,每典又分若干部,总计6109部。
内容繁多,分类明晰,康熙四十五年四月完成初稿,康熙御览后改赐书名《古今图书集成》。
但一直搁置,直到雍正帝即位,命蒋廷锡重修,并删去陈梦雷的名字。
1934年中华书局影印本才将陈梦雷的名字署上。
张廷玉评价说:「自有书契以来,以一书贯串古今,包罗万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图书集成》者。
」陈梦雷在《松鹤山房集》卷二「进汇编启」提到这部大书「凡在六合之内,钜细毕举,其在十三经、二十一史者,只字不遗;其在稗史集者,亦只删一二」。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康熙帝逝世,诚亲王胤祉失势,陈因曾侍读胤祉,雍正元年(1723年)一月,陈梦雷和两个儿子再次被雍正帝发配黑龙江,这时他已是高龄七十四的老人了,又顽强地度过十八年的岁月。
乾隆六年(1741年),病逝于戍所,终年九十二岁。
汤祖祥 朝代: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充闾。
康熙间以国子监生充铜版馆纂修《古今图书集成》。
善画花卉,师法蒋廷锡,赋色妍净,折枝小帧尤佳。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653—1721 【介绍】: 清江苏常熟人,字文孙,号雨亭。康熙二十四年进士。任陕西富平知县,仓粮不足赈灾之用,售家乡田产以继之。后为河南按察使,治南阳白莲教案,杀首脑一人,余均不问。官至云贵总督。奉命运军粮入藏,病死途中。
维基
蒋陈锡(1653年—1721年),字文孙,号雨亭。
江南常熟县人,清朝官员。
官至云贵总督,被革职。
蒋陈锡为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二甲第二名进士。
授陕西富平县知县,尽力赈灾。
擢礼部主客司主事,迁员外郎。
经河道总督张鹏翮推荐,辅助两淮河务。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授直隶天津道。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升河南按察使,打击盗贼。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迁山东布政使,不久升任山东巡抚,政绩卓著,多有建言。
康熙五十五年(1716年),擢升云贵总督。
都统武格、将军噶尔弼率师入西藏,称从云南运粮艰难,疏请从四川补给。
四川总督年羹尧奏称,云南、四川均有兵事,四川军粮不足以供应。
朝廷于是责成蒋陈锡与巡抚甘国璧速运。
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朝廷降诏谴责云南筹济不力,贻误军机,蒋陈锡与甘国璧均被夺职,并自费运米入藏。
次年,卒于途中。
雍正元年(1723年),山东巡抚黄炳言举报蒋陈锡在其巡抚任内,贪污捐谷羡馀银二百多万两,随后朝廷追查。
其弟蒋廷锡澄清陈始末,诏免赔偿半数。
共 1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