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篆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3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
秋至君曰归,秋风时厉矣。
又记落叶中,僧房送黄子。
子装无长物,寥寥几故纸。
守之胶与漆,以友天下士。
临别磨古墨,远欲追籀史
十指麝煤香,三日桥门底。
自古文字灵,不知谁役使。
手与目相摩,遂尽天地理。
子能固守此,酒行可以起。
荭谷寄孔庙汉碑(戊戌) 清 · 翁方纲
渔洋昔答乐圃赠,盖有宗圣无文礼。
黄初一碑敢抗衡,永寿元嘉极根柢。
未知乐圃毡蜡工,能朴返雕水还醴。
永寿之碑最难拓,细如游丝引迢递。
然其神力千万钧,森乎车服堂阶陛。
皇戏之皇制曰制,二碑创式非恒体。
俗工不识辄失之,吾友论文亦轻诋
建宁碑字下偪趺,譬器有盖乃无底。
往时褚拓最轻虚,图向牛家目徒眯。
今者快扫千载疑,得力初用斛水洗。
农曹辨眼精六书,秦篆汉分祖溯祢。
纂述正是君家事,投赠独使吾颜泚。
近来光怪天不扃,任城郑固碑全启。
张弨释文可共补,卬须好我如兄弟。
金丝诗礼富见闻,更从泰岱搜沂济。
他时谁续金石志,无忘小斋号苏米。
⑴ 《礼器碑》「皇戏」句高出一字,钱辛楣谓是后人妄加。
石鼓歌(辛丑) 清 · 翁方纲
平生慨想韩苏篇,上台北斗光中天。
不知韩公何所歉,尚想少陵与谪仙。
贱子髫龄早释褐,摩挲此已三十年。
熊熊但讶星堕地,历历敢诩胸扪躔。
岐阳之蒐炳经传,韩歌何似称周宣。
其字兼该二篆体,其文俨并二雅编。
王内史书师最早,马定国评语不传。
异哉或疑周即魏,昨秋我辨万与全
前韩(洽。)后顾(绛。)各逞臆,反以古说为拘牵。
后代儒生敢侮圣,何伤日月轮高悬。
朱十作考不识字,误信杨薛诸家笺。
滋阳牛氏作图释,又执拓本讹相沿。
安得众说出一贯,西廊向晓听诵弦。
因进诸生为讲解,十鼓向背东西偏。
丁鼓独方馀椭异,初非一例如鼓圆。
已鼓作臼字完好,庚辛二鼓排倒颠。
围六七尺高二尺,参差阔狭非齐肩。
深山大野气磊落,浑金璞玉殊雕镌。
河图洛书圣人则,龟文马背奇毛旋。
凤凰一羽麟一角,珠贝眩晃龙蜿蜒。
古文奇字大小篆,凡将苍颉相后先。
今也一依许慎旨,仅留什百于九千。
窃因许书考同异,壬鼓雱字殊不然。
三十年中数字泐,惬山已叹岁月迁。
后来剥蚀复何似,幸赖遮护深堂筵。
吾尝手摹旧墨本,𧢲𨽘详审断与连
其馀补正悉依石,非复著录矜从前。
直以横从准量鼎,更莫傅会援斤权。
方今圣人考文字,西清鉴古罗丹铅。
周器琳琅出内府,殿庭宝气陈豆笾。
夫子从周乃素志,古光阶戺相接联。
敬濡缣缯度款识,精神万古来篆烟。
一空籀史金石史,不要铁网珍珠船。
元气淋漓在天地,笔势融结从山川。
古今第一宝刻在,天下第一宫墙边。
循廊再拜三叹息,槐影绿动苔花砖。
⑴ 近日万季野、全谢山皆祖马定国后周之说,窃尝作文正之。
⑵ 甲鼓「角」字下画两开,丙鼓「隮」字下从片、女。
赎帖收书早戒装,到官先为省亲忙。
门生使粤师应笑,为我搜才学海堂。
东坡海市诗石本(癸卯) 清 · 翁方纲
先生一吸大海空,海市原在空光中。
淋漓万象写胸臆,轩辕九奏黄钟宫。
银潢倒泻落苍石,斧凿无物侔神工。
正书结构不草草,更馀怪特掀蛟龙。
直疑琅邪访秦篆,谁以偃笔疑坡翁。
想见凭栏瞰万里,极天翠扫长虹雄。
沙门五岛忽无际,齐州九点谁能穷。
至今公犹此阁上,香烟軿驭来冲融。
偶惊空山诵前语,遥对大海酹一钟。
市出何区以十月,石痕又浅于元丰。
拓本经秋带积藓,画文古瘦如镌铜。
窃忝蓬莱小阁号,笠屐图侧来松风。
秦篆二百廿二字,一石四面北转南。
大夫松下避雨处,终古云气横层嵁。
后来何人陟岱顶,学易老子古所耽。
谱云一百四十六,比于欧宋文无惭。
广川跋或误考据,甲秀帖乃完签函。
吴同春记已半阙,碧霞宫庑留一龛。
北平许君泐名氏,尚猎岱史知穷探。
四十年来石既烬,重儓传刻讹不堪。
吾尝以證绎山石,琅邪之罘相互参。
去年又见会稽篆,申屠駉本青出蓝。
许慎所稽秦篆势,阳冰未许齐骖驔。
琅邪片石虽尚在,已蔽榛莽深烟岚。
此拓今能几家有,宝之勿使囊生蟫。
吾欲仿为刘氏谱,庐山陈释义久谙。
周鼓而下即秦刻,汝帖越帖援两三。
他年买石究端委,从君乞借非馋贪。
北平人傥许再记,汶阳序述宁空谈。
濛濛润气触石出,虹光吐薤如春蚕。
近时嗜篆王与吴,秦碑具拓琅邪无(王虚舟、吴山夫皆未见此。)
七百年前赵家录,不言此石今可摹。
青州进士李文藻,轩髯意气誇吾徒。
自言鹰窠搆危架,不数鹅鼻披榛芜。
仅得十行又半字,持向二钱(坤一、辛楣。)兼赠吾。
尔时惜未段生遇,手量石角穷锱铢。
生也亲挟海客去,时哉春杪未夏初。
天青无云浪不涌,槎枒鸟革苍石肤。
摩挲新阳一斜照,微辨两行五大夫。
赵婴不存杨樛在,李斯那并王戊呼。
迩来樛字讹著录,何况竟石全模糊。
此纸分明画遒劲,画较周鼓分才逾。
始知画肥与体称,体亦周鼓脩加粗。
證以欧阳考岱释,肯执徐郑援申屠。
吾去青州阅一岁,喜得詹事缄频书。
隗状权铭信可准,之推王劭功应符。
之罘片石觅不得,汝州遗刻珍难诬。
梦从文登裹圆石,大海崛起蟠桃株。
岱顶秦篆残拓本(己未) 清 · 翁方纲
秦篆今剩琅邪存,尚逊岱顶雄嶟嶟。
琅邪字八岱十二,行行图谱犹可论。
会稽邹绎字尤钜,彼皆重勒谁手扪。
之罘过肥壮蛟鳄,斤权最细腾鼯鼲。
摹形渐失去渐远,此独河海从昆崙。
依然相斯笔画在,一弯一直穷本根。
秦政不纲篆则古,刘跂所以搜霾昏。
刘君拓在欧宋后,手量石顶肩背臀。
董逌书跋虽考异,甲秀堂帖仍重翻
其石由南转东北,梦蹑参井经躔垣。
吾尝胸罗陟盘磴,松涛夹路排天门。
夜披层云祷神听,冀叩厓壁通真源。
鸾飘凤泊渺何有,如探南岳窜舞奔。
依稀似记隶题语,北平许名失考援。
六十年前石既燬(此刻乾隆庚申六月燬于火。),廿九字势笺徒烦。
中间回环断与续,摹者赝迹争嚣喧。
呜呼此本不易得,籀鼓而后追胚浑。
符书虫篆别八体,爰历博学空芟繁。
说文不独攸省水,相承互證亲与言。
徐家袪妄有伯仲,阳冰衍说其儿孙。
史书大篆久不作,周秦刻释知谁尊。
焉得卫宏考并注,更订马史施于昆。
寥寥𡙇画二千载,古苔尚想风雨痕。
小指圆镌石笋迹,洪钟劲弩鲲鹏骞。
近人论篆岂识此,但取细瘦撑篱樊。
吾闻右军法秦篆,古今书势称鲁璠。
安得此本拓千纸,窗光日日摹朝暾。
以为篆师定圭臬,何减爻画寻羲轩。
庚庚挂壁棱起立,墨涛响荅云吐吞。
茶烟袅缕一元气,蜃涌大海山厓村。
⑴ 《甲秀堂帖》所存字与刘斯立谱合,而广川所记字数有异。
书礼器碑后(癸亥) 清 · 翁方纲
小欧阳著仇绋书,郙阁颂字摹本殊。
寥寥千年著于录,谁见当日亲操觚。
衡方碑忆访汶上,末行小字平原朱。
番阳误入采石例,岂识书者来门徒。
古人质实不矜炫,偶然附见文之馀。
汤盘孔鼎照万古,安阳货币伊谁摹。
岐鼓于今媲雅颂,籀史果孰稽韩苏。
煌煌孔庭戟门刻,永寿礼器森畴图。
其文及阴并两侧,其芒戴斗躔千珠。
力或兼钧勒奔马,纤逾丝发轻黍铢。
方圆准概倏百变,劲为卓立妍为纡。
兑戈垂矢不一手,瓦原玉兆知有无。
奇哉果著七人作,山阳金乡师曜奴。
亦以小字附石后,势与阴侧相盘拿。
最奇补书更雄肆,砮机石镞金仆𨬟。
但未某行某也系,使我再拜增踟蹰。
后来李潮韩蔡辈,一波一策能尔如。
焉得鸾回势耸处,直到鸟迹神来初。
自古神工不留诀,后世仿像徒虚诬。
昌黎漫尔笑姿媚,重离何自开佃渔。
尔日讲堂经待勒,诸方篆未喧鸿都。
兰台漆书敢私臆,蔡侯麻纸但树肤。
侧想金丝殿庭际,钟磬柤豆笾禁𡔦(即「壶」字。)
署名得职此碑末,何啻坛阙给扫除。
熹平项题我亲剔,紫云武阙唐拓俱。
更上彝器款识补,远矣东序西房储。
千秋仰止向往处,低佪礼器以此乎。
逴㣆之思传亿载,日日赞诵追华胥。
我借杨君旧残拓,适从钱子钞全碑。
此碑全者已中断,想见𡙇月循圆规。
昔闻六础仅存二,其四梁宋踪莫知。
前秋我作县斋记,徒发董刻鸿堂嗤。
董藏宋贉双秘笈,莫云卿跋森鼎彝。
我见摹本色飞动,何至董家扪籥为。
北海平生烜赫迹,灵岩岳麓差近之。
陕石云麾格已逊,太原摹手神傥追。
今观篆题逸人笔,尚难令问阳冰期。
熊熊烛天剑芒拭,耿耿贯月长虹披。
灵昌一泄万古气(灵昌郡太守李邕文并书。),范阳谁并八体奇。
日下远稽籀史鼓,天然一例臼础支。
础从良乡辇京邑,谁信孙顾虚词欺
王京兆携四础去,何独留二滋然疑。
今见上横又础半,四础之说谁访咨。
唐拓中间本泐损,亦若欧楷摹邕师。
我今作图正如此,二邕扁换三邕宜
琳琅金薤䍐著录,苔花镜面交陆离。
镌成陷壁配府学,凛若宥坐圆非欹。
胡子助我伐山石,选工补𡙇穷豪釐。
钱子江南又开璞,拟作巨幅兼完亏。
慎取鸿堂前辙鉴,他日会合双𧣴持。
千川印轮真影在,九皋听唳神来驰。
要乞瓯香写照手,貇出衣带横江时
⑴ 孙退谷、顾宁人皆未考黎瑶石《古墨斋记》,而以为宛平令掘地得之者,误也。
⑵ 昔与钱梅溪考订蔡中郎石经,因绘汉讲堂壁丈尺为图。而予为《化度寺碑》作图,以「二邕」名斋,今又为北海此碑作图,故云「三邕」也。
⑶ 相传恽南田以此碑旧本缝入绵衣,以防失坠。
共 38 首上一页 第 3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