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秦敏树

相关人物:共 2 位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
张仙挟弹知何往,清啸穿林但可闻。
拾得铁丸无处用,为君打散四山云(自注:张四郎常挟弹,视人家有灾疾者,辄以铁丸击散之。)
即事(乾隆辛卯)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常山今报到,雨胜保阳沾
祗此犹泽靳,惭他对景拈。
一心无所措,三白竟虚占(时宪书按月轮布九宫遇三白在下俗称三白落地为多雨之占迩日浓阴频布风辄散之虽月逢三白占验犹虚益深颙盼)
幸见云容布,飞廉作恶嫌。
⑴ 正定总兵张和奏报四月十一日正定密雨沾洒三寸有馀麦垄大田均资润泽似较保定所得为优
① 夫人。故别侍郭孟孙妻。乃我妻母之兄也。无子。育我长女守殡。
夫人有士行,所恨处逆境。
廿载称未亡,治家尤肃整。
子夭妇又醮,孑然形吊影。
六族悉收抚,何曾烦造请。
鸤鸠惠甚均,令仪喧乡井。
谓我妹女婿,视与诸侄等。
殷勤及弱息,摩恤衣煖冷。
永怀平生恩,奚啻田五顷(唐刘弘基病。给诸子田各五顷。馀恣散之亲党。)
凄风吹倻水,忽迫桑榆景。
佳城即旧阡,松槚颇幽屏。
系官阻挽繂,唯有泪浻浻。
顺义县道中作(乾隆丁未) 清 · 弘历
五言律诗
古县经过熟,民情凭览中。
黄衣迎队队,绿坂历芃芃。
(去声)可登秋冀,越殷望雨衷。
清明逢噩兆,云作厌随风(农占清明日不宜有风今岁清明日微阴既而风作旋即开霁有片云厌风散点雨奈晴何之句日来时有雨势而风辄散之益增烦闷)
⑴ 过顺义县万姓夹道迎銮其中黄衣老民多有前岁与千叟宴扶赐杖者随命侍卫等以银牌赐之
草芦栖七日,寇退舁回家。
病势欣方减,兵灾忽又加
省亲辞故里,侍疾到新沙(余闻母病渡江)
赖得神明护,清凉悟进瓜(吾母积受暑热,每日寒热下痢,饮食不思,如是八九日,连服温散之剂,迄无效验。忽思啖枇杷,因进西瓜水半盏,同寓力阻,余不然之。服下发烧遽止,泻痢亦痊。明日遂食粥,从此向愈。)
⑴ 五月十六日,贼至家,余又备受威胁
连环炮阵练成图,奋勇曾经一告无。
原上调鹰垆下醉,就中閒煞黑云都。
按:初,钦差裕谦谓南人柔弱,奏请召募北勇,遣知府舒梦龄等至河南、山东团练之。及裕谦死镇海之难,浙抚刘韵珂奏止之。将军南下,仍主裕谦议,遣员分路召募。韵珂终以为非,谓其人类皆北方无籍游民,势必召之易而散之难也。宁波败后,韵珂持议益坚,急欲逐去之。而将军谓欲备再举之用,且骤遣之,恐或散在闾阎,益多滋扰也,遂留诸绍兴凡三千三百馀人,令副将托金泰、参将刘天保、同知李安中等三十九人分队训练之。越半载,抬枪、连环子母枪、梅花枪均能娴熟,人人谓可一战,然而和议成矣。九月十六、十八等日,给赀咨回原籍,军中愿打前敌者,报明营务处,谓之告奋勇,得胜后可邀头功。
台兵之横,殃及平民;然所惧者有四焉:曰「舆夫也,罗汉脚也,大西门外蔡、郭五大姓也,大南门边担粪人也」。盖四者半孤身无赖,好勇轻生;其党多至千百人,愈集愈多,拚命死斗,兵无如之何也。抑此四者,遇地方有事,收之则为用,散之则为非,当事者尤为加意也。檨仔林在宁南坊〖编者按:「宁南坊」,全卷本作「凝南坊」,误。〗,地旷径多,「罗汉脚」所聚也。
檨仔林边径路分,中藏罗汉脚纷纷。
寄言玉局休相笑,担粪年来亦不群(黄宪作编校)
示盛京五部侍郎(乾隆癸卯)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陪都制度规京国,五部原应各备官
惟一合思鲜咨度(入声一五部各止侍郎),统群当念倍艰难
虽云汉语易清语(今人率以汉语为易而以清语为难),莫尚新观忘旧观
明季末流兹远异(明季陪京设部院诸寺监虽为投开置散之地而树党分门互相攻击甚者托名直言遥制中朝者有之以致言愈纷而政愈乱日引月长以及明亡我朝陪京五部各尽其职从无明末恶习是亦祖宗良法美政足为宪典也),钦哉六计表衣冠。
⑴ 盛京为陪都重地准京制设立五部堂司官而吏部铨考则专统于京师
⑵ 一部之中虽不似京城分各司然亦有郎中员外等官为不少矣
⑶ 承年日久旗人习汉语者多能清语者反少朕甚忧之盛京为国家根本大臣等当董率官吏旗人熟习国语敦尚满洲淳朴旧风毋令沾染汉人习气竞尚侈靡也
吊陶茹二叟 其一 (壬辰) 晚清 · 李慈铭
七言律诗
陶名景松,字贞一。本名家桢,又改名诚,字伯忱。会稽之陶堰村人。其大父,老诸生也。馆余家,课先大夫及世父十馀年。有子某,少颖发能文,未得一衿而殁。其子即贞一也。甫生而孤,其大父亦旋卒。先本生祖父月致米石育之,至十六岁能教童子书始止。贞一喜读书,博综寡要而拙于文。余十馀岁,时时往还,谭艺相乐也。而性僻,僮仆多恶之。年二十馀出游,佐州县幕三十馀年。经乱归,老矣。无妻子,而所蓄书数十箧,皆古籍,亦有珍秘者。一旦入天台山,悉散之。数年不胜穷饿,复归里,益贫,乡人以为迂怪,莫与交者。余季弟彦侨尝客之。余弟卒,益无依。至乙酉冬,竟以困死,年七十馀矣。茹名连,字子芗,山阴之柴下村人,去余家不二里。余自少与之游。喜为诗,工书,师邑之杜徵君尺庄先生。徵君亦重之。顾跅弛不自振,为郡邑官司书记,至老入故总兵绍兴协副将谢永祜幕,旋又辞去,鬻笔札自给。好观剧,贫而不忧,以去年辛卯秋卒,亦七十二矣。余悲两君皆以布衣穷老于世,名字翳如,不见之余文,谁知之者?平生故交,今已殆尽,然相知之早,无如二君者。一为世交,一为邻里,夷峭不同,而潜晦则均。各为一诗以吊之。
门垂绿柳久无春,带草传香得此人。
方谓小同文在手,谁知书簏笔难神。
烟霞竟乏人间食,经籍终为爨下尘。
弹指踞觚掸艺日,卌年回首一沾巾。
共 19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