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北魏道武帝

相关人物:共 90 位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奉和御制读后魏书(三首并注) 其一 (1016年1月26日) 北宋 · 夏竦
五言律诗
伟哉登国世,灵武定戎兵。
拓土能图大,求才实励精。
公侯新爵重,台省旧风清。
自匪谟长世,鸿图岂易成道武奋其灵武,遂启中原。拔擢才识,宪章故实,制爵四等,追录旧臣,启建台省,悉用文士,制作经谟,咸在长世。登国,道武之纪号也。)
环宇记云。按记云魏太祖都之城内诸街有赤阙南面西头曰凤阳门。上有凤二枚。其一飞入漳水。其一仍以锁绊其足。邺人旧歌曰:
凤阳门内天一半。
上有金凤相飞唤。
欲去不去著锁绊
⑴ ○太平寰宇记五十五相州邺县凤阳门。
拓跋姓氏自古贻,谓黄帝后真无谓魏太祖初即帝位用崔宏议自谓黄帝之后说本不经余向作平定准噶尔告成太学碑文云东吴西夷各依其地谬举淳维未为理据拓跋之远溯轩辕与史记谓匈奴为夏禹苗裔何以异哉)
二十馀传雄诸部,据有邺都国号魏
太武道武所钟爱,果作室家善涂塈。
戎轩四出定中外,南北划疆俨朝制。
公卿子弟命入学,疑狱决之以经义。
崇道教而汰沙门,则邻月落教星替。
崔浩既不好老庄,书信谦之(寇)思也未。
⑴ 按魏书拓拔氏之先世居北荒自可汗推寅始南迁二十馀传至太祖据有邺都国号曰魏又再传而至太武考拓拔氏居于北汉当为蒙古部落其推寅之名与蒙古语托音相近至今蒙古谓贵种为僧者为托音即此可见拓拔盖蒙古之一部且拓拔自系蒙古语之图卜谓正及中也其姓氏取义本自正大乃作魏史者谬云北俗谓土谓拓谓后谓跋故以为氏考蒙古语土曰拓素此犹近之至后则曰哈屯并无所谓跋者顾牵引土德递王之说强为传会不亦失诬乎至于议定国号自宜创立嘉名以垂久远当时群臣以启基云代请以代为号乃因崔宏有魏者大名神州之上国云云遂下诏号为魏不知崔宏本汉人其盛称魏地沿曹操受封建国之号或有深义欲贬拓跋皆不可知尔时盖受其愚耳至魏之传世虽历一百七十馀年在南北朝最为长久然其初十六国各自窃据后则分裂东西较辽金之尽据北方与宋人划疆分土者不及远矣
江介多悲风,川广不可越。
畏涂非吾土,游子怆明发。
群山起楚蜀,众水会溟渤。
地险自适然,天衷岂端(名贤本作堑岂虚)设。
凭陵三国际,偃蹇五胡(自注:魏太祖亦尝至瓜步,所谓虏对饮江水,佛狸死卯年云。(注原缺,据名贤本、明抄本补))
非无英雄姿,于此智勇竭。
疑城尚虎踞,虏马馀饮窟。
人谋虽工拙,神物有予夺。
请陈真人朔(名贤本、明抄本作翔),颇事丹浦伐。
风云埽氛埃,雷雨救焚暍。
禹功东渐海,汉使南诮越。
太平自兹始,盛德信贻厥。
⑴ 名贤本、明抄本作始
⑵ 原作雄,据名贤本、明抄本改
⑶ 原作国,据名贤本、明抄本改
⑷ 原作戎,据明抄本、傅校改
火举南征破弱燕,拓开中土奠山川。
功成若更能修德,自可延年度厄年。
秋赋 北宋 · 吴淑
秋日凄凄,百卉具腓。
溽暑阑而清商至,鸿雁来而玄鸟归。
月下清吟,赏袁宏之自适;
吴中归思,伏张翰之知机。
尔其缩内在时,貙膢是祭。
其事言,其性义。
藏帝藉于神仓,命乐正而习吹。
敕司爟而行火令,歌《豳诗》以迎寒气。
白露斯○,寒蝉则鸣;
络纬悲啼,蟋蟀宵征。
于是行肃杀,务收成,既决狱而断刑,亦选将而厉兵。
尔其天地始肃,鹰隼方击,青女降霜,司裘率职。
见一叶而可知,观万物之成实。
其帝少皞,其神蓐收。
当乘《兑》而执矩,推《巽》废而《离》休。
见斗杓之西指,识大火之斯流。
若其取柞楢之火,树槐柘之木,寿星既见于南极,日驭亦行于西陆。
群鸟由其养羞,司矢以之献箙。
诏司马而治兵,命輶轩而采俗。
若夫寅饯纳日,盛德在金。
吟啸成群,感李陵于塞上;
应接不暇,劳子敬于山阴。
可以修城郭,可以谨门闾。
汉彻淋池之神物,穆满羽陵之蠹书。
望高丘之云,潜通吉梦;
会雕房之弈,自叶祥符。
及夫草木黄落,蛰虫坏户。
见神龙之潜渊,识䌽囊之盛露。
至若金气方劲,清风戒寒。
严霜举侯文之职,飞蝉集朱异之冠。
露始滋于园菊,风已败于丛兰。
则有鹰祭鸟而无差,豺祭兽而靡失。
西宫之钟既撞,萧丘之火自息。
露凝冷以凄清,蝉含风而萧瑟。
若夫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菊有黄华,云见群羊;
木叶微脱,绿草芸黄。
肃清景于素节,循时令于白藏。
若乃云汉灵匹,见于七夕。
阮巷矜绨锦之衣,魏宫怆琉璃之笔。
或张云锦之帷,或履玄琼之舄。
道武则参合分祥,汉帝则猗兰告吉。
层城嬉戏,开襟缝适。
西母则青鸟傍侍,窦后则神光照室。
亦有针穿七孔,灯燃九微。
命五龙之驾,临百子之池。
登舜山而骋望,侍玄圃以裁诗。
晋宣曝书而迫遽,郝隆晒腹而逶迤;
陶安骑龙而遐骛,子乔乘鹤而难追。
若其重阳令辰,时惟九日。
落孟嘉之帽,传长房之术。
白衣王弘之遗,黄菊魏文之锡。
登高飙而为乐,指戏马而爰出。
三隥则山简登跻,九井则仲文游陟。
耽灵运之吟思,讽谢瞻之诗笔。
晋则执经以明道,齐则讲武以应祥。
斯九日之盛集,见前贤之轨迹。
道武圭 宋 · 徐钧
七言绝句
立储去母岂良规,创业英名顾尔为。
事变无穷难预料,身亡又兆国亡基(魏人君)
太师占岁验律管,气来姑洗声犹短。
野人告病三月馀,公堂严斋五日满。
相招祷雨陟南山,出城鞭马追飞伞。
林鸠怒鸣竞逐妇,穴蚁移居自衔卵。
迎路商羊舞若飞,随车少女风不断。
阴升阳交兆已见,神意感通知悯旱。
焚香沥酒洒枯地,草根清流忽盈碗。
兹事旧传或未信,诚祷灵答知非诞。
祠亭丰碑高突兀,岁纪神麚魏所纂。
道武开国始南征,矫首据鞍思胜算。
云间仰见黑龙来,翔戏下山五为伴。
考卜推为受命符,将拜帝休先沐浣。
前瞻雷电塞空山,筑宫岧峣敢辞懒。
鬼神填委焕丹青,草木森严无冗散。
登山层级绕岩峦,趣门一径极平坦。
箫鼓于今几百年,旸雨无愆雩禜罕。
今朝霢霂千里苏,太守忧民罄诚款。
四郊宿麦远青青,土膏脉润天已暖。
明朝牲币躬脩报,岂惮陟降步巘窾。
鲁无禾麦书春秋,须知民事不可缓。
① 按:《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作晁冲之诗,《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作晁说之诗。《永乐大典》收《积善堂诗》共二首,一首五言,一首七言。其中五言诗已见《晁具茨先生诗集》卷一○。此首当为晁说之诗,见《嵩山文集》卷五。
我家得姓自卫史(四库本作始),文王之昭钟厥美。
西京御史府大夫,父慈子忠不惜死。
至今墓上无曲棘,颍川岁时虔庙祀。
中原丧乱厌风尘,南渡不及渡辽水。
晚惟道武揽英雄,辽东之晁同兴起。
世封颍川刺济州,子孙婵媛冠剑伟。
唐有贤良如汉初,名动集贤为学士。
是时海内图书家,一晁未议张与李(自注:三相张,平泉李。)
忠实文华入本朝,三祖百孙同一体。
中祖颍川袭远封,东祖西祖复于济。
自从决策罢兵来,平进不厌百寮底。
即今门户益衰微,揽古怀今情曷已。
上恩坱圠播无垠,宿莽心存春藿靡。
漳州有母行百龄,疏封钿服明光里。
夫人眼力尚针缕,拜恩不易从稚齿。
初惟夫人有子贤,曰此布濩敢不俾。
何劳梦帝血面论,直以微诚动旒扆。
华堂白发喜更新,即看青袍子高第。
寿斝千场日未央,膝下曾玄扶且倚。
中眷有孙不能鸣,东眷孙文刊烨炜。
⑴ 《永乐大典》卷七二四二作让
⑵ 自注:文庄公会韩、范等五帅,罢西师,遂参大政。
拓跋圭之先世居朔野,自晋悯建兴三年诏进猗卢爵为代王,开国所自始也。及孝武之世,秦苻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之北,其孙圭依母走依贺纳,不数年而即位。乘慕容之衰,南取并州,东举幽、冀,称魏,僭号,遂命朝野束发加帽,分尚书诸曹,置五经博士,命郡县大索书籍。圭虽戎狄,而进乎中国,岂飞鸮食桑椹而音始改,习渐使然;抑厉人取夜火而视所生中情自逼邪?明元绍绪,寇盗群起,乃能歼渠散胁以安内,筑塞修边以攘外,其规模益远矣。太武继之,摧赫连,取统万,枭蒲洪,开关中,吞辽羯,臣燕冯,虏沮渠,并河右,高车稽颡,蠕蠕匿形。奈何哉雄心不已,思造瓜步饮江湖以疗渴,竟至六州皆赤地而无馀。宋之遭掠不可胜,魏之死伤亦过半。国人皆尤,宗爱逞逆,吾犹恨佛狸之不死于卯而死于辰也。所幸文武镇静,中外复宁。献文清刚,付托有子。及孝文亲政,乐善好贤,情如饥渴。移风易俗,雅慕中原。禁胡服而断北语,定族姓而改元氏。亲祠孔子,广立四门。自左衽以来,文治之盛未有至于斯者,可以为文矣!惜乎宣武弗负,孝明幼冲,胡后宣淫,毒主开衅;于是尔朱荣兴晋阳之甲,挥鞭伊雒。母后幼主殒首河阴,公卿百官濡血马足。虽孝庄勇决,手刃贼臣,而轻兵叩宫,祸不旋踵。节闵幽酖于门下,孝武奔死于长安,孝静立于高欢,为澄所殴,为洋所残。文帝立于宇文,至钦而废,至廓而禅。东西分裂,相继皆亡。虽天厌夷德,假手齐周,以授命隋、唐;然而传主十四,历年百六,风声文物,斑斑可考。以视宋、齐、梁、陈朝倾暮夺,未能望其肩背也。予读《北史》而重慨夫夷狄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信夫。
胡人左辫安能脱,羊质豺心空苟活。
魏圭束帽始吞华,分曹置学何超越。
明元平盗复防边,大武雄材谁敢越。
兖豫幽雍入并包,自淮逾汉供彼捋。
佛狸未应卯年谣,春燕无家总林末。
天道何曾遂果无,槊贯婴儿还自剟。
浚弘相继北南休,孝文出类文风豁。
迁乔出谷岂徒然,以夏更夷如洗抹。
文治终难久属夷,夷运百年应易拨。
宣武閒居失搆堂,孝明冲子漫嗟咄。
杨白花已河阴沉,尔朱荣向雒阳喝。
庄闵逾年禄永终,东西自此名分割。
东雒长柯寄六浑,西安大柄繇黑獭。
堪怜孝武入长安,辞汤得火徒蹩躠。
东静及身遇高洋,西文再传终拓跋。
吁嗟元魏洵狄豪,百五十龄天乃夺。
君看齐周二纪馀,接瞬中原归我挞(拓跋氏自晋悯帝诏进猗卢爵代王,及符坚击代,什翼犍奔阴山北,其孙圭至安帝戊戌僭号,为太祖道武帝。清河王绍弑之。子齐王嗣诛绍,为太宗明元帝。子焘立,为世祖太武帝。中常侍宗爱弑之。太子晃先一岁卒,孙浚立,为高宗文成帝。子弘立,为显祖献文帝。传子宏,称太上皇帝。又五年,太后弑之,宏改姓元氏,为高祖孝文帝。子恪立,为世祖宣武帝。子诩立,为肃宗孝明帝。胡太后弑之,立临洮王世子钊。尔朱荣杀后及钊,立献文孙长乐王子攸,为敬宗孝庄帝。尔朱兆弑之,立长广王晔,一年,尔朱世隆废之。立广平王恭,为节闵帝。高欢灭尔朱,并酖节闵,立孝庄孙平阳王脩,为孝武帝。奔长安,就宇文泰,为泰所酖。欢立孝文子清河世子善见,为孝静帝,号东魏。己巳,高洋弑之。泰立孝文孙南阳王宝炬,为文帝。子钦立,泰废之,立文帝第四子廓,为恭帝。丙子,禅于周,宇文护弑之。)
共 14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