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卢谌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7 首
石朴 朝代:后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350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渤海南皮人,字玄真。石苞曾孙。为人谨厚。没于胡。后赵主石勒以与朴同姓,俱出河北,引为宗室,特加优宠,历侍中、司徒,官至司空。石虎时曾屡次进谏。冉闵与石祗交战时,为乱兵所杀。
全晋文·卷三十三
璞字玄真,苞曾孙。
没于胡,石勒引为宗室。
石虎时累迁侍中、拜司徒。
冉闵时迁司空。
襄国之败,与卢谌等俱遇害。
崔悦 朝代:后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赵清河东武城人,字道儒。
以才学称,仕石虎,官至司徒右长史、关内侯。
善书,与范阳卢谌并以博艺著名。
法钟繇,悦法卫瓘,而俱习索靖之草,尽得其妙。
悦传子崔潜,潜传崔玄伯,世不替业。
卢偃 朝代:后燕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十六国时后燕范阳涿人。
卢谌子。
家传书法,尤善草隶。
仕慕容氏为营丘太守,以儒雅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454—501 【介绍】: 北魏范阳涿人,字伯源,小名阳乌。卢度世子。袭侯爵。由主客令历迁秘书监、本州大中正。尝表谏孝文帝立冯后、伐南齐二事。后以持节、安南将军攻南齐之南阳,兵败免官爵。后为徐州京兆王兼长史。以诚信御物,甚得民和。宣武帝景明初除秘书监,卒官。工书法,代京宫殿,多其所题。
全后魏文·卷三十七
渊字伯源,小名阳乌。
范阳涿人。
晋从事中郎谌五世孙。
延兴中,袭父度世爵固安侯,拜主客令,典属国。
迁秘书令、始平王师。
以例降爵为伯。
迁给事黄门侍郎、兼散骑常侍、秘书监、本州大中正。
加使持节、安南将军,兼侍中,拜仪曹尚书。
以考课降守尚书。
出为安南将军。
以兵败,免为民。
起,兼太尉长史,又兼彭城王中军长史,又为京兆王愉徐州长史。
宣武即位,除秘书监。
景明二年卒,谥曰懿。
卢广 朝代:南梁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南朝梁范阳涿人。
自云为晋代卢谌后裔。
少明经,有儒术。
梁武帝天监中归梁,为步兵校尉,兼国子博士。
遍讲《五经》,言论清雅。
与徐勉相好。
后为寻阳太守、武陵王长史。
卒官。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隋唐时僧。瀛州人,俗姓乐。年十六出家,住相州慈润寺。曾事灵裕、明彦、志念等法师,博采众长,精通禅理。戒行清苦。唐太宗贞观中累征不起。卒年九十八。撰有《杂心玄章钞疏》。
新脩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八 摄念科(二)
生瀛州之乐氏。世业蚕渔。而休蚤知自拔。年十六。遇沙门巡里乞食。而感发焉。遂违亲。遁投勖律师出家。时灵裕法师。有重名。方居邺下。开导。勖命从之游。始研华严。至五十馀遍。卒无所入。住渤海。听明彦法师。成实论。无几何。而彦化去。乃受小论迦杂婆沙于志念法师。各数遍。念曰。予于小乘。岁月多矣。今而值子。可虚度乎。乃为休区别部类。著杂心玄章钞疏等。然冥府虽开空宗。尚梗惟识之旨。取悟无方。会裕师入关。与昙迁禅师。尼论师等往来。扬摧摄论。领略义趣。周涉三遍。即造章疏。自尔大小诸藏。统绪可寻矣。然独律部。未遑精阅。复习四分于洪律师。一坐席间。经三十馀遍。而冈测涯涘。顾谓其徒曰。予于经论如彼。于律如此。岂非理可虚求。事难通会乎。砺律师。见其暮年尤勤至。尝曰。法师大德犹尔疲劳。休曰。吾忆吾始脱尘樊。遂获陶铸。敢斯须离邪。所居寺凡四翻秽。武德间。刘黑闼叛。休率弟子二十人。守相州及天策府。以曹公徐世绩。领兵讨诛。又能出私积。继餫饷。𡨥平。曹公为闻。上诏贼所发地。除相州依旧外。其馀州郡僧尼。止留三十人。贞观九年。诏入京师。固辞。寿九十有八矣。住乡里之慈润寺。门人昙元灵范克诏其业。 元高洁慕禅悦。隐林虑山。 范居弘福寺。振名京邑。 休康健至今。上伐辽。亲幸其室云。
续高僧传·卷第十五 义解篇十一
释慧休。
姓乐氏。
瀛州人也。
世居海滨。
以蚕渔为业。
而生知离恶深惟罪报。
常思出济无缘拔足。
或累叹通宵晨或忘餐。
近逾信宿。
虽愤气填胸。
无免斯厄。
十六遇相州沙门巡里行化谈三世之循扰述八苦之交侵。
雅会夙怀。
背世情决乃违亲背俗。
投勖律师而出家焉。
勖导以义方礼逾天属。
又闻灵裕法师震名西壤。
行解所归。
现居邺下。
命休从学。
休天机秀举惟道居心。
乃背负华严远游京邺。
一闻裕讲蓥动身心不略昏明幽求体性。
而章句无昧至理未融。
展转陶埏五十馀遍研讽文理转加昏漠。
试以所解遍问诸师。
皆虑涉重关返启其致。
乃悟曰。
斯固上圣之至理也。
岂下凡而抑度哉。
且搏听众师。
沐心法海耳。
乃往渤海从明彦法师听成实论。
先出章抄品藻异同。
慧满冲情解律法友。
以彦公化世受染馀流。
从志念法师受学小论。
加杂婆沙各闻数遍。
穷其本支晓其固执。
解既清迥行寔贞严。
念曰。
余讲小乘岁序多矣。
今乃值子谅不虚延。
休即著杂心玄章抄疏。
各区别部类条贯攸归。
文教才出初寻重敬。
频当元宰讲授相续。
幽致既举慧烛天悬。
故使驰名冀都击响河渭。
抱帙横经肩排日谒。
结疑怀签踵接登堂。
皆总为书绅永开冥府。
故于立破诸教。
探隐洞明。
虽学冠空宗。
而梗情尘境。
欲通惟识之旨。
取悟无方。
会裕师入关因便预从。
遇昙迁禅师及尼论师等讲扬摄论。
每举一会馀驾停轮。
词吐既新。
领拔弥悉周涉三遍即造疏章。
神会幽陈广疏听视。
自大小诸藏并统关键。
惟有律部未遑精阅。
昔以戒禁随事可用缘求。
案读即了未劳师授。
曾披一卷持犯茫然。
方悔先议更弘神府。
乃负律提瓶。
从洪律师听采四分。
一经讲肆三十馀遍。
日渐其致终未极言。
顾诸学徒曰。
余听涉多矣。
至于经论一遍入神。
今游律部逾增逾闇。
岂非理可虚求事难通会乎。
而敬慎三业懔课六时。
纤尘或阻即申忏洗。
目见大小讲匠知名者多。
奉法自修实罕联类。
尝听砺公讲律。
砺曰。
法师大德。
暮年如何犹勤律部。
休曰。
余忆出家之始。
从虎口中来。
即奉投戒法。
岂以老朽而可斯须离耶。
恨吾不得常闻耳。
其清慎之高。
率此例也。
又屡经寇荡荒荐相仍。
寺众僧厨亟经宿触。
故从隋末终至唐初。
四度翻秽获资净供。
致使四方嘉会。
休有功焉。
暨武德年内。
刘闼贼兴。
魏相诸州并遭残戮。
忽一日警急。
官民小大弃城逃隐。
休在云门闻有斯事。
乃率学士二十馀人。
东赴相州了无人物。
便牢城自固。
四远道俗承休城内方来归附。
当斯时也人各藏身。
而休挺节存国守城引众。
可谓乱世知人者矣。
其年不久。
天策陈兵。
远临贼境。
军实无委。
并出当机。
休既处僧端预明利害集众告曰。
官军静乱须有逢迎。
僧食众物义当先送。
再和大众并无从者。
休惧被后罚必可乘权。
独诣军门具陈来意。
于时曹公徐世绩。
引劳赏悦。
仍令部从随休至寺。
任付粮粒。
及平殄后。
曹公为奏具述休功。
登即下敕入贼。
诸州见有僧尼。
止留三十。
相州一境特宜依定以事验人。
休量难准。
又荒乱之后律法不行。
并用铜盂身御俗服同诸流俗。
休恐法灭于事。
躬自经营立样造坏。
依法施熏遂成好𭽽。
遍送受持。
今大行用并是休功缉遗绪也。
又僧库火起。
时当中夜。
忽有人告。
走往观之。
赖始发焰。
救而获免。
退问告由了无知者。
良以道通幽显。
屡动祯祥。
贞观九年。
频敕徵召令入京师。
并固辞以疾无预荣问。
至今十九年中。
春秋九十有八。
见住慈润爽健如前。
四众怀蒲柳之慕犹执卷咨谋。
乃力倦而告曰。
吾学功多矣。
每有经律。
虽听二三十遍文旨乃镜。
犹恨少功。
欲兼异部。
未遑多涉耳。
今之后学则不同之。
薄知文句宗致眇然。
即预师范更无通观。
所以终夜长慨有耿于怀。
致有穷括教源莫知由序。
此法灭在人矣。
今暮年开道意在成器。
斯犹砥砺合其刃耳。
安能炉锤其朴耶。
所以引化席端直陈纲要。
而奉禁守道抑在天然。
挫拉形心逾衰逾笃。
衣服率然趣便盖体。
襆悬壁上尺绢不居。
所得外利即回讲众。
补绽衣服不劳人助。
见着麻鞋经今三十馀年。
虽有断坏缀而蹈涉。
暂有泥雨徒跣而行。
有问其故。
答云。
泥软易履。
不损信施耳。
又寒不加火热不依凉。
瓶水若冻裹之草束。
受具已来𭽽无他洗。
入夏已去不啖菜蔬。
旋绕往还执帚先扫。
存护物命宁有过之。
凡斯众行前后一揆。
余以亲展徽音。
奉兹景行。
犹恨标其大抵。
事略文繁以为轻约耳。
弟子昙元。
高洁僧也。
经论及律并曾披导。
偏重清行不妄衣食。
寺虽结净犹怀尘点。
常乞食自资。
今托静林虑宝山。
志道辞世。
门人灵范。
学通休涉慧悟少之。
敕召弘福。
时扬摄论。
今居宗树业。
振名京邑。
又休以年学高远。
今上重之。
因事辽左亲幸其室。
叙故陈道弥会帝心。
故又续其绩。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元明间庐州府巢县人,字子章。元末从余阙治经,阙屡称之。朱元璋起江淮,奎归之,从事幕府。朱文正为大督开府南昌,命奎参其军事。后文正未得封赏,态度失常,得罪太祖,奎连累坐诛。有《望云集》。
钦定四库全书·望云集·提要
望云集》五卷,明郭奎撰。
奎字子章,巢县人。
早从元余阙学,慷慨有志节。
朱文正开大都督府于南昌,尝参其军事。
后文正得罪,奎亦坐诛。
明史·文苑传》附见《王冕传》中。
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
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
七言古体,时近李白。
五言律体,纯为唐调。
七言律体,稍杂宋音。
绝句则在唐宋之间。
元末明初,可云挺出。
赵汸、宋濂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五卷之末,附短札三篇。
案嘉靖辛夘吴廷翰重刋是集,但称五言古诗三十七、词歌曲十三、五七言律百有九、排律杂诗四十四,不言有文。
岂后人得其手稿附入耶。
集中送《陈克明归茶陵诗》,瑚琏字押入平韵,盖古人三声之法。
古诗《上山采蘼芜》,以“素”、“馀”、“故”同押。
刘琨《赠卢谌诗》以“璆”、“叟”同押。
盖即其例,非落韵也。
钦定四库全书·望云集·原序
昔者,子朱子说诗,于性情之道,风雅之用,备矣。然未尝不以体制音节为言。他日评汉魏以来至近代词章,各极所长,权度甚精,而独谓古五言不可轻变。盖述作有体,变复之际,昔人所难。虽大儒先生不敢忽也。汸游临川时,尝以此说质于雍虞公,且问所以为合作者。公曰:三百篇而后,有汉魏六朝。朱子尝有取焉。然其为体不一,大抵世有治乱,人品风俗不同,极其才情则淫伤而无节,尚词藻则绮靡而失真,善学者慎之可也。余独爱阴何徐庾氏作,音和而庄,思约而正,华不至靡,约不至陋,浅而不浮,深而能著。其音清以醇,其节舒以亮,有承平之遗风焉。然后知杜少陵所以称诵不置者,盖在于此。大历元和而后知者鲜矣。暇日观公诗稿,试以此说求之,颇得去取大意。往来江湖间,每论诸能诗者,或唯唯或否否,唯武威余公所赋乃若一以公言为师,无复他有,出入而高雅浑厚,自非齐梁间作者可及。岂禁苑从游时,尝论及于斯耶。抑所见之偶同也。自是每恨不得全稿观之,兵兴以来,此事姑置。岁辛丑春正月初,与淮南郭公子章遇于星源,子章尝游余公之门者也。因论公平居崇尚选学,于后来变体一无取焉。而五七言近体,每欲弃绝不为。公大节既立,而诗文皆散逸罕存矣。闻者相与太息,于是乃得子章所赋曰《望云集》者,与一二友朋共吟讽焉。古五言远宗魏晋,得其高风远韵,不杂后人一语。近体亦质厚微婉,足以达其志气所存。信乎渊源之有自也,又可见余公居常教人悉本朱子,至其斧藻盛时,陶写幽抱,独与虞公相表里,而不必他人之已同,斯其所以为合作者,与以子章之才能守师法而不变,亦可谓贤矣。友人有请而传之者,乃述所闻书于卷端,庶观者知所自来也。或曰郭公志士也,今四海横流,生民涂炭,起管夷吾舅犯先轸,诸人相与属櫜,鞬执鞭弭,以救之犹恐不及,顾相与论歌诗之源,制作之体,无乃非公意乎。虽然,吾闻子章少无宦情,尝欲泛大江上三峡,徜徉蜀汉之间,览诸山川之奇秀,吊昔人经营遗迹,求严君平岷峨之墟,咨访大人先生之流,相与上下。其议论然后大发于诗,遭乱志勿遂也。语曰在朝言朝,在野言野,使子章据功名之会,真有以自见于当时而诵其诗者。考论师友渊源与其高蹈之志而传之,不亦可乎。新安赵汸序。 《望云集》者,郭君子章所作之诗也。子章尝从青阳先生学治经,而性尤嗜诗。自黄初以降,诸名家多嚅哜其芳腴,故剔句锼辞,趣味隽永。而韵度婉微,青阳亟称其能。曾未几何,戈甲抢攘,二亲与弟昆咸亡。子章只影飘零于江湖间,进退无依,遂仗剑从军,艰难险阻,莫不备尝。凡世道之污,隆时序之,推移人事之变,更每触之于目。必有感于心,感久辄悲,悲不能已,乃悉假诗以写之。通名其集曰《望云》。望云志思亲也。余常取而观之,何其情思之萦纡,音节之激烈哉。譬犹秋风刁骚,霜月凄白,孤臣畸士,恸哭于山泽苍凉之间。而闻者莫不陨涕焉。哀思之切,何其一至此乎。在昔先王之世,四方乂宁,民各保其室家,颂声洋溢播之郊庙。及其衰也,政赋日逼,士困于行,役而不能归,至有陟屺岵以望其父母与诸弟者。说者谓其思之切而哀之至,况子章兵难相仍,非特行役之劳而已。亲没家燬,非特不能归而已,宜其情之所触有不能自已也。夫以子章之才之美,不生于太平无事之日,以颂清庙閟宫之盛,顾独驰骋于变风之末。呜呼!其命也耶,其命也耶。虽然,否与泰相为循环者也。今天已厌乱,戈甲将向息矣。子章方宣嘉猷以著劳烈,其必吐和平之音,以鸣天下之盛耶。子章名奎,淮南人,金华宋濂序。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
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朱文正开大都督府节镇江西太祖命奎参谋文正得罪坐诛有望云集
明诗纪事·甲签·卷二十一
奎字子章,以字行,巢县人。明初朱文正开府南昌,奎以儒士为参谋。文正得罪,坐不谏诛。有《望云集》五卷。 (《四库总目》:奎当干戈扰攘之际,仗剑从军,备尝险阻,苍凉激楚,一发于诗。五言古体原本汉、魏,颇得遗意;七言古体,时近李白;五言律体,纯为唐调;七言律体,稍杂宋音,绝句则在唐、宋之间。元末明初可云挺出。赵汸、宋廉皆为之序,推崇甚至,良不诬矣! 《诗谈》:郭掾史子章兴洽情真,固是逸才,如「落日平淮树,春潮带皖城」,「东邻茅屋新烟起,南涧石桥春水生」,此例佳甚。 田按:参谋诗天才挺拔,俊逸不凡,郁塞磊落之气,时露毫端。如《亡家》云;「杖策邓生犹未遇,亡家韩信定谁依?淩风欲便乘槎去,天上秋虹跨海飞。」《富池江口夜泊》云:「华发青灯共一船,闻一鸡独起看龙泉,风云未遂平生志惭愧周瑜长十年。」「草昧英雄望列侯,梦中三十六春秋。功名总被儒冠误,两岸猿啼夜愁。」《南康除夜》云:「十年客泪不曾乾,丘陇成行骨肉残。为报淮南兄与弟,紫髯憔悴未为官。」甚赋《感土不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