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卢谌

相关人物:共 7 位
共 4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
璿玑无停运,四序调岁籥。
但见春复秋,岂悟今非昨。
百年等瞬息,石火槁颎若。
北邙有郁柏,东海无大药。
不如爱景光,随时自为乐。
清风动帷幌,华月荡林薄。
洗心镜至清,振衣踞崇崿。
天机存其真,讵因物止作。
可道非常道,希夷契冲漠。
寥阒乾坤晦迹深,月痕不动树阴阴。
著书卦已占阳豫,赠剑人犹忆管涔。
梁甫当年吟葛亮,白登有句讯卢谌
风飘车偈今何世,转烛无忘此夜心。
代谢感时序,迭微叹日月。
憝彼鶗鴂鸣,忍此众芳歇。
林园无鲜蕊,原野飞陨叶。
王孙伤岁暮,志士励穷节。
劲莛矗惊飙,贞松翠霜雪。
昂昂泽中雉,矫矫韝同鷢。
物性不可渝,人宁不如物?
努力崇明义,岂为威武屈(砥砺志节,传出子谅心事。)
送郑录事赴太原 唐 · 张南史
五言律诗
引用典故:卢谌
叹息不相见,红颜今白头。
重为西候别,方起北风愁。
六月胡天冷,双城汾水流。
卢谌即故吏,还复向并州。
我皇以合天为德。
神化为勋。
鄙铭功于彝器。
思播德于乐文。
由是播大章大夏。
表克长克君。
美韶者舜。
惭濩惟殷。
未足方其至美。
而且让其乐云。
于是俗泰时康。
近服远信。
声谐六律。
事从百顺。
乐府爰辟。
宫悬始震。
树干羽而骈罗。
列镛鼓而充牣。
八佾之疾徐无失。
九成之洪杀克慎。
惉懘不生。
子谅咸进。
洋洋元化。
流于筦磬之中。
泱泱大风。
发于丝竹之韵。
观夫崇德之祭也。
郊上帝。
祀方祗。
配祖列位。
崇坛奉牺。
六代明备。
千官肃祇。
殷荐咸若。
嘉肴孔时。
声音上闻。
同韶之尽美。
戬谷下降。
知神之格思。
于时曙色初分。
祥风微扇。
肃肃严配。
阴阴嘉荐。
声明动于皇天。
文物惊于赤县。
至矣哉。
德不崇无以表金石之娱。
乐不作无以表天地之符。
乐作而万方草偃。
德表而八裔风趋。
昔先王之荐也。
或中和罔纪。
铿锵罔假。
徒载考而载击。
非大者而远者。
孰若奋至圣之光。
荐明德之香。
陋咸池于尧帝。
笑舞象于周王。
秦穆之钧天远设。
轩皇之广乐空张。
圣上犹兢自持。
非礼勿动。
郑卫斯斥。
溺音是恐。
客有闻至德之音。
知我皇之所以垂拱。
引用典故:庾楼 卢谌
致斋分直宿南宫,越石卢谌此夜同。
位极班行犹念旧,名题章奏亦从公。
曾驱爪士三边静,新赠髯参六义穷。
竟夕文昌知有月,可怜如在庾楼中。
范阳卢君,道漳以适越,越人悦之,税车休徒,三旬之间,然后饬行李之命。时日南至,登与宾客僚吏,会别于郡斋,骊酒卜夜,夜艾酒酣而不能自己,故咸请诗之,由是探韵而赋,赋不出志,大抵感时伤远,又美卢君择其所从而不惑,□颂征南,有奔走之德焉。
引用典故:一朵红莲 卢谌幄内璆
虎宿方冬至,鸡人积夜筹。
相逢一尊酒,共结两乡愁。
王俭花为府,卢谌幄内璆
明朝更临水,怅望岭南流。
道无象。
天无声。
圣人不有作。
曷以观化成。
由是鼓吹大块。
铿锵元精。
因乎心而式是理本。
形乎器而强为乐名。
以齐五方之俗。
以厚万物之生。
始积中而发外。
率充性而养情。
乐与心冥。
则所谓固天之纵。
心由乐理。
亦得夫自。
明而诚。
至若乐在朝廷。
君臣叶义。
一发而阳唱阴和。
九变而云行雨施。
上以见为君之难。
下以知为臣之不易。
有国者理心以此。
必获仪凤之嘉瑞。
若乃乐在闼阃。
父子静专。
盖取诸无荒而乐。
有节而宣。
和以严济。
爱由敬全。
有家者理心以此。
必返天性于自然。
且夫乐之作也。
一动一息。
心之理也。
惟清。
惟直。
然后在听而必聪。
无入而弗克。
节有序。
观贯珠而匪珠。
声成文。
见五色而无色。
其或惟邪是念。
惟慝是廋。
则虽琴瑟在御。
管弦聿修。
立乐之方既失。
理心之术何求。
亦焉望变淳风之浩浩。
致和气之油油。
徒观其心尚元通。
乐资交畅。
明则赞天地之化育。
幽则索鬼神之情状。
会节有极象之则。
发而时中。
应变无方拟之则。
贞而不谅。
大矣哉。
至乐希夷。
侯其祎而。
听之以思。
固不资于子野。
作必在德。
亦无俟于后夔。
方今敦和统同。
反本复始。
别六律以分听。
纳八风而齐轨。
洪钟虚受。
我则开其直言。
朱弦遗音。
我则戒夫专美。
此吾君之以乐理心也。
宜乎贵为天子。
广居赋(1196年) 南宋 · 杨简
四明杨子家本三江之口,徙居西屿之麓。
绿野横其前,青峦维其外。
东海之水,不惮馀百里之劳遥,崎岖委蛇,日致两潮之勤于其门,输清纳润,曾不少懈。
北山之桃李,方春盛时,相与联比,参红错白,间青厕翠。
组织西蜀之锦,环石鱼之楼而屏之,美于画绘。
南园之竹,栉栉差差,如立万琅玕;
疏疏剪剪,微风过之,萧然如奏天上之乐于碧云之端。
竹之南有水,水之中有荷青圆,有蒲绿纤。
水仙微酣而立,炯若出尘之风度,而隔以云烟。
游鳞戏凉,群群然、圉圉然。
至于芙蓉秋红,菊金布钱,橘梢之黄未垂,而葡萄堆架,拥千万夜光之珠而争先。
虽朔飙之戒寒,烂丹丘于四山,而压冰之梅独出其奇,吐孤芳而盘旋。
玄冥又从而佐之,剪玉镂瑶,雨花其间。
有家如此,亦可谓奇矣,而杨子方悠然而笑曰:吾又有广居焉益奇。
吾所谓广居,非弃此而他之,特前所陈,有目者之所共瞻,有口者之所共言,吾今所叙,有目者之所不睹,有口者虽欲言而无所。
广居之上,天所不覆。
胡为乎天莫之覆也?
天可指,天可语,吾之广居不可指,不可语。
广居之下,地所不载。
胡为乎地莫之载也?
地有所起,有所止,吾之广居无所起,无所止。
广居之东,其东无穷。
胡为乎无穷?
扶桑有名,欲往莫从。
阳精朝升,犹在青冥之中。
青冥有象,有象有穷,无象无穷。
吾广居不可以象言,奚穷?
广居之西,其西无穷。
胡为乎无穷?
昆崙而西,其远益迷。
虽极夫日入焉之涯,道阻且脩,已莫之跻,矧其日外之冥冥,与东则齐。
有涯、有冥冥、有穷;
无涯、无冥冥,无穷。
吾广居不可以涯言,不可以冥冥言,奚穷?
广居之南,沧溟渺漫。
海外有国,国外有水,水之外人莫得而观。
可观者必有所穷,吾广居尚不可得而观,奚穷?
广居之北,沙漠无极。
骨利干近日出之所,北距大海,海又无穷。
海虽大,不逃乎形,有形之物终穷,吾广居不可以形,奚穷?
广居之中,天生其中,地生其中,日月经其中,星辰罗其中,雷霆风雨霜雪变化其中,人与鸟兽虫鱼万汇尽产其中。
然则所谓杨子者居于其中之何所哉?
三江之口乎?
西屿之麓乎?
室乎?
堂乎?
序乎?
塾乎?
石鱼之楼乎?
南园之竹坞乎?
谓不居乎三江之口不可,谓果居乎三江之口,亦不可;
谓不徙乎西屿之麓不可,谓果徙乎西屿之麓亦不可。
堂无中边,室无户牖。
序岂东西,塾非左右。
楼虽可登而难升,坞虽可游而莫有。
大哉乎,广居!
以文宣至圣犹莫知其乡,以洙泗诸侯犹不得其门。
学者愈行而愈远,智者愈言而昏者愈不闻。
壁闼四辟,而宗庙之美、百官之富,非立墙之外者所扪。
是中有不求自有之至乐:宫商日奏,金石日谐,油油而溶溶。
易直子谅,庄敬正中,高明而有融,泰和而粹冲。
世乐有穷,斯乐靡终。
举视听心知之属,不以为有旦暮、有古今、有始终。
而寂然莫之移,洞焉乎空空。
缉熙灵府之光明,混涵圣域之冥濛。
而圆首横目之子方且日持钻坚之锥,力运凿深之锄,进寸而退尺,欲前而倒趋。
嘻嘻,吁吁!
心为灵府。
乐有正声。
感通而调畅之理自得。
䜣合而邪僻之虑不生。
翕如冥契。
混若化成。
孕和平于德宇。
保纯粹于元精。
故先王立极受命。
制民作则。
修匏土革木之器。
备干戚羽旄之饰。
将以悦万人。
康四国。
动荡其心志。
推移于道德。
薰然而煦日以和。
悠尔而跻之寿域。
成文不乱。
知至乐之有融。
从律弗奸。
见王道之甚直。
声之所感。
性罔不悛。
致和易于无象。
禁奸邪于未然。
希夷自适。
郁结攸宣。
苟斯须之不去。
何嗜欲之能迁。
况乎大乐同和。
至音交畅。
听寂寞而何求。
视窅冥而无状。
将欲革骄志以纯仁。
化贪心为贞谅。
在乎思不惑兮心不流。
安至乐兮优而柔。
顺至性之荡荡。
符大道之油油。
纯如皦如。
足养浩然之气。
融融泄泄。
宁抱悄尔之忧。
是知以德音为音。
则合于仁义。
以淫乐为乐。
则比于慢易。
咸濩作而理亦随之。
郑卫兴而时乃殆而。
信至化之所系。
实和乐之攸资。
是以重华明兮箫韶若此。
独夫靡兮颠沛若彼。
忘味兴叹于宣尼。
观风见称于季子。
则知乐之为用也。
不独逞烦手。
欢俚耳。
正心术而导淳源。
非听其铿锵而已。
共 42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