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唐彬

相关人物:共 1 位
共 7 首
上河剌史诗允源 元末明初 · 元天锡
七言排律
观夫贤士大夫应时而出。德被生民。功施社稷。勒之金石。书之竹帛。光耀后世。垂之无穷。此人情之所感。今古之所同也。古之为人臣者。分符列郡。旁施政教者多矣。其宽政则鲁恭为中牟令。专以德化而不任刑。波点之为东海守。其理宽大而不细苛。刘宠为会稽守。简除烦苛。郡中大化。龚遂为渤海守。专以文法。一切便宜。崔景真为平章守。人有罪过。但用蒲鞭者是也。其善政则黄霸为颍川守。力行教化。其才长于利人。卫飒为桂阳守。其所施令。莫不合宜。韩延寿为更都守。为天下最。梁彦光为鄱阳守。称为理最。刘广为莒州刺史。善政为第一者是也。其感政则郑弘为准阳守。随车致雨。孟尝为合浦守。去珠复还。戴封为西华令。蝗不入境。刘琨为弘农守。暴虎负子渡河而去。玉皋为重泉令。鸾翔于庭。政称三异者是也。其报政则唐彬为邺县令。道礼齐俗。期月乃成。第五访为新都令。手反化行。邻县归之。宓子贱为单父令。鸣琴不下堂淮而邑理。顾凯之为山阴令。昼夜垂帘。务简事理者是也。其廉政则胡威迁徐州刺史。世尚清洁。勤于政化。刘虞拜幽州牧。弊衣绳履。食无鱼肉。羊续为南阳守。悬鱼杜意。时苗为寿春令。留犊而去者是也。其有劝课农桑则张湛为渔阳守。桑无附枝。麦秀两歧。召信臣为南阳守。躬耕劝课。开通沟渎。赵轨为峡州刺史。灌田五千顷。人赖其利者是也。又有辨狱止讼则玉涣为洛阳令。能断法理。莫不曲尽。周处为广汉守。郡多滞讼。一朝决遣者是也。又复民有歌曰。官有殊政。厥德仁明者。郭贺之守荆州也。昔无襦今五裤者。廉范之守武都也。我有枳棘。岑君伐之。我有蟊贼。岑君遏之。含哺鼓腹。焉知凶灾者。岑熙之守魏郡也。强直自遂。南阳朱季。吏畏其威。民怀其惠者。朱晖之为临淮也。蔽芾甘棠。勿剪勿伐者。召公之化民不忘也。又有陆云之为凌仪令。羊祜之为荆州刺。笋勖之为安阳守。各留遗爱。吏民思之。为立祠碑。第五伦之罢会稽也。父光攀辕相泣。相随数百里。姚元崇之罢荆州也。所乘鞭镫。民皆截留。侯霸之罢临淮也。百姓卧辙不许去。伟哉此徒。赫然德誉。光辉传记。寥寥万古。激砺后人。然各能一艺。远播遗风耳。今我刺史之镇兹邑也。天姿粹敏。风彩轩昂。以秋水之清。冰轮之白。晴雷其令。时雨其恩。绥抚吾民。酌古良牧之政宜于今者。宗而奉之。考诸理国之设称于人者。承而守之。民间旧有不便事理。一皆革去。如其非道。一毫之物。不取于民。或有邦国之须。不得已敛役。则计定日时。榜示于内。牒传于外。咸使闻知。民皆悦从。事无不立。弊无不蠲。二年之间。民不见吏。往日逋逃。趋风慕义。尽还本土。凡使客迎送之费。不抽民户。皆以公钱支应。男有馀粟。女有馀帛。冻馁之患绝矣。因以删除苛法。宣畅和风。其为民吏或有罪过。宽容且慈。不加刑罚。论之以理。导之以德。此其政之宽也。惠均于鳏寡。威振于顽犷。恪勤匪懈。旁施美化。凡所处画。悉皆合宜。务为敏速。事简理最。此其政之善也。大抵食前方丈。厚己薄人。人所同也。公则不然。到任初日。先制公衙供给之事。禁断酒肴。凡百杂冗。一一蠲免。不纳苞苴。身远嫌疑。虽他郡守令所寄之物。终不容私以补官用。朝与夕惟一饭一羹。厨火萧疏。机案凄凉。此其政之庶也。禁察非法。邪佞化为忠直。惩诫顽凶。奸猾变为循良。体狱有阴功。神明扶佑。决讼至公正。民庶得宜。毒民害物者绝于四境。此亦报其政也。劝课农桑则土地尽辟。风雨顺时。飞蝗不入。人不失时。去其凶秽。霜又延降。五谷丰熟。此亦感其政世。然则所谓宽政善政廉政报政感政。公于一己俱已备焉。吾于一眼悉得见之。于乎。当国步多艰之际。深念圣明君之忧勤。抚我残封。操持劲义。尽忠竭力。贤劳庶务。使吾残民咸得苏息。其为惠爱。曷胜言哉。由是政声传闻于庙堂。以至士庶。中外迩遐皆称叹美。方知盛誉光辉青史。传万古而不朽也。公之德行。又有古人所未及者。扬历班行。每当要地。提按四道。采访二方。再执兵权。树立大功。出入中外十年之间。一国重权。皆归掌握。立成之节。表于朝端。与大人相国观风一时。为郡一时。人皆曰。如此荣宠。三韩千载。一家而已。虽使照天蜡烛。水精灯笼。复生于世。岂敢与公当也哉。仆亦化下一愚民也。涵泳恩泽者久矣。将欲颂德。操管所窥。有何益于褒青赞白乎。然默默而不传。则后之人焉能尽知今日之美论哉。因成二十四句一章。以示吾侪二三之子庶有感于将来者。谨写其诗奉呈机下。(刘随为成都通判。严明通达。人谓之水精灯笼。田元均凡有政讼。问之尽情。人谓之照天蜡烛。)
利见龙飞第廿年,喜予方遇使君贤。
恩波浩浩涵千里,寿域熙熙咏二天。
成俗化人诚尽美,孝家忠国亦俱全。
乘时号令晴雷殷,冠世功名白日悬。
囹圄久空闲木索,闾阎再活足财钱。
煌煌一邑风还变,赫赫三韩道已传。
拄笏朝朝山气爽,鸣琴夜夜月华圆。
于民心重徵租绝,父老谈高颂德连。
政价罕今尤罕古,义声无后更无前。
龙楼凤阁应催竉,兽穴禽栖总得便。
我欲立碑官路畔,吏当卧辙野亭边。
韦弦薤水犹多事,燕坐棠阴自寂然。
① 《诗纪》云。一作城。
《隋书》曰:万寿为滕穆王文学。坐衣冠不整。配防江南。宇文述召典军书。郁郁不得志。为五言诗寄京邑知友。盛为当时之所吟诵。
贾谊长沙国,屈平湘水滨。
南瘴疠地,从来多(隋书作三。)逐臣。
粤余非巧宦(文苑作官。),少小拙谋身。
欲飞无假翼,思鸣不值晨。
如何载笔士,翻作负戈人。
飘飖(隋书作飘飘。)如木偶,叶置同刍狗。
失路乃西浮,非狂亦东走
晚岁出函关,方春度京口。
石城临虎(隋书作兽。)据,天津望牛斗。
牛斗盛妖氛,枭獍已成群。
郤超初入暮,王粲始从军。
裹粮楚山际,披(文苑作被。)甲吴江汶。
吴江一浩荡,楚山何纠纷。
惊波上溅日,乔木下临云。
系越恒资辩,喻蜀几飞文。
鲁连唯救患,吾彦不争勋(文苑作唐彬不竞勤。注云。《晋书》唐彬知孙皓将至。迟留以示不竞。今隋书作吾彦不争勋。接吾彦乃降将。无不争功事。未详。)
(文苑作羁。)游岁月久,归思常搔首。
非关不树萱,岂为无杯酒。
数载辞乡县,三秋别亲友。
壮志后风云,衰鬓先蒲柳。
心绪乱如丝,空怀畴昔时。
昔时游帝里,弱岁逢知己。
旅食南馆中,飞盖西园里。
河间本好书,东平唯爱士。
英辩接天人,清言洞名理
凤池时寓直,麟阁常游止。
胜地盛宾僚,丽景相携招。
舟泛昆明水,骑指渭津桥。
祓除临灞岸,供帐出东郊。
宜城酝始熟,阳翟曲新调。
绕树乌啼夜,ず麦雉飞朝。
细尘梁下落,长袖掌中娇。
欢娱三乐至,怀抱百忧销。
梦想犹如昨,寻思久寂寥。
一朝牵世网,万里逐波潮。
回轮常自转,悬旆(文苑误作旅。)不堪摇。
登高视衿带,乡关白云外。
回首望孤城,愁人益不平。
华亭宵鹤唳,幽谷早莺鸣。
断绝心难续,惝恍魂屡惊。
群纪通家好,邹鲁故乡情。
值南飞雁,时能访希生
⑴ 文苑作原。注云。隋书作平。《诗纪》云。一作原。
⑵ 文苑云。一作东。
⑶ 文苑作策。注云。隋书作少。
⑷ 文苑作谁言。注云。隋书作如何。《诗纪》云。一作谁言。
⑸ 文苑作欢娱承帝子。注云。隋书作清言洞名理。《诗纪》云。一作欢娱承帝子。
⑹ 文苑作流连三雅至。注云。隋书作欢娱三乐至。《诗纪》云。一作流连三雅至。
⑺ 文苑作独如。注云。隋书作犹如。
⑻ 文苑作山川想。注云。隋书作登高视。《诗纪》云。一作山川想。
⑼ 文苑作亟。注云。隋书作幽。《诗纪》云。一作函。
⑽ 文苑作契。注云。隋书作好。《诗纪》云。一作契。
⑾ 文苑作傥。注云。隋书作若。《诗纪》云。一作倘。
⑿ 文苑作希。注云。隋书作能。《诗纪》云。一作希。
⒀ ○隋书七十六。文苑英华二百四十八。《诗纪》百二十五。
英英永兴,华德素行。
以文富国,以道佐命。
天下既定,为唐儒宗
东观石渠,始生古风。
秉精绎思,假道书圃。
驱驰百代,出入三古。
问羲皇心,听尧舜语。
归来帝侧,献可替否。
帝告永兴,与鸿硕之伦。
阐六籍三坟,建乐章礼文。
先师是宗,于廓辟雍。
辟雍沈沈,天子所临。
或弦或歌,讲古述今。
其从八千,缨弁森森。
獩貊羌髳,咸咏德音。
羽林孤儿,亦垂青衿。
洋洋声教,无远不暨。
日月所临,皆成文字。
郁开古始,扫荡浇季。
实我偫儒,成太宗之志。
英英永兴,宜曰文懿(公谥)
进贤哗玉青云侣,十二阳秋閟城府。
飞鸣众里何少多,根垡道旁诚李苦。
肃然注仰耋浮图,珍重谁家木居士。
袖章陈列有伦叙,终更右移聊改步。
贝多小品老耽伽,高屋帽檐持论古。
丹青简素写真行,茗酝鲞腒频草具。
俸清不足赈贫交,雨潦涉旬鱼跃釜。
时书檄尾文昌台,月曳敝裾槐棘府。
昔贤浩歌金马门,或亦箪瓢松菊主。
空空自笑两端竭,志愿不应惟阿堵。
初平兄弟羝眠所,山下逍遥返民(粤雅堂本作农)亩。
大道安知利与荣,唐彬何人高此举。
方朔神仙姿,退之文章伯。
早孤鞠于嫂,恩义颇逾格。
一为唐儒宗,一执汉廷戟。
非叔嫂弗传,美懿照史册。
吾友胡法曹,簪缨世奕奕。
有嫂甘孺人,廿二砺金石。
贞孝传乡闾,许身作松柏。
媪翁后先逝,法曹尚孩赤。
谁肩怙恃任,嫂有父母责。
返柩葬以礼,一一苦心画。
手扶阀阅门,俾衍读书脉。
辛勤四十载,式髡两髦白。
法曹既生子,举以奉兄祏。
可怜劬劳恩,如抚叔畴昔。
乃循旌门典,朝野美巾帼。
法曹一举述,其词每诚迫。
驻景宏都丹,修仪伏波帻。
王圭第五访,敬礼出肝膈。
今年夏之季,节寿六旬积。
堂陈邶鄘诗,人拜礼宗席。
山光高峨峨,静永岁千百。
谨援法曹语,作颂美非溢。
答仁表贤友 元末明初 · 唐桂芳
我学二之中,寸寸不得上。
十年慕道心,望洋空惆怅。
刻楮不胜劳,射工辄抱恙。
至今衰迟姿,白发成老状。
早交槐堂仙,家世出忠壮。
相传好诗章,未读已倾仰。
犹思西湖游,千金购朱舫。
荷盘擎露珠,风侧泻银浪。
惜无杜陵狂,顾欲铲群嶂。
欲问当时踪,奈少大父行。
青楼插酒旗,处处贷新酿。
一曲一疋绫,吴歈发高唱。
可怜干戈区,将军坐武帐。
滔滔日夜流,谁为百川障。
莫怪痴儿痴,恁使放翁放。
如何唐儒宗,呶呶作辩谤。
登高摘水花,永怀唐儒宗
若识真古意,何须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