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王文治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5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吴门金纤纤擅吟咏,适陈竹士茂才有虎山唱和诗,甫及年馀,而纤纤物化,竹士欲作“虎山寻梦图”以寄意,忽得陆定子画幅,若预为留赠者,翰墨因缘,信非偶然也。王梦楼先生为之跋并索题。
淡烟疏雨惜春阴。
佳话记联吟。
虎山桥畔来游路,一丝柳、一寸愁心。
镜里良缘难再,画中幽梦还寻。

百年遗迹到而今。
天意付知音。
佩环归处瑶池远,有空闺、也感人琴。
何况多情潘令,泪痕应渍青襟。
梦楼听雨,算相思初种,豆红南国。
平日自誇年少气,倒拔倚天长戟。
为雨全销,且毋多酌,酒涴罗裙惜。
鬓边花笑,背灯偷晕黄色。

谁料墨水楼台,重相逢处,不比那宵寂。
扇影衣香纷四座,中有目成情极。
侬也肠回,卿还胆怯,聒耳筝琶笛。
人前回避,暗中松钗微击。
竹密烟深一径虚,桐阴如幄复阶除。
庭前时有窥帘鸟,池内应无避钓鱼。
南浦潮随明月上,西林钟带夕阳疏。
人閒莫漫愁烦热,好共临流此卜居。
何必东篱采,山房菊已开。
无端诗思发,有约故人来。
冷艳依黄叶,幽香上绿苔。
白头怜晚节,勤护晓霜催。
焦山腴秀压金山,江娥江上堆云鬟。
寺里有山山有寺,一台二妙谁能删。
中流容与云霞现,船头俯仰江山面。
及停江时不见山,寺门缭绕青山甸。
入寺寻幽众妙多,楼台倒影江心波。
鱼龙跃浪吞青壁,赑屃凌霄挂碧萝。
偶过枯木堂,忽见名士迹(作者注:「王文治、曾燠等。」)
四面新诗碑,一庭古法石。
山中最古是焦先,瓜庐虽渺有云烟。
登峰寻得三诏洞,访胜漫结六朝缘。
瘗鹤铭,鼋獭窟(作者注:「江中小岛。」),出水入水旋浮没。
亭前鹤魄不可招,江上鼍风飘忽忽。
⑴ 编者按:「寺门」,《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事车」。
⑵ 编者按:「访」,《洪弃生先生全集》误作「坊」。
苏州城内访古 清末民国初 · 洪繻
湖里归来城里游,乐桥前后酒家楼。
专诸巷近要离远,偏是吴侬爱虎邱。
钱圃韩桥燹火经,荷塘柳岸尚青青。
南园已作空王地,赖有沧浪子美亭。
临顿桥边衢路长,驱车更访古沧浪。
锦衣大树将军尽,留得钱家鼎甲坊(作者注:「钱棨三元坊。」)
胜地茶花当武源,吟诗想像到梅村。
梦楼(作者注:「王文治多联字。」)去后无人问,惟我来寻拙政园。
倪迂遗迹北城隈,巷近潘家路几回。
狮子林中太湖石,玲珑无数玉峰颓。
两岸人家夹绮罗,湔裙碧水市门过。
下塘街畔桃花舫,更比山塘画桨多。
⑴ 编者按:「乐」,《台湾诗荟》作「皋」。
⑵ 作者注:「广陵王?。」
⑶ 作者注:「蕲王。」
⑷ 编者按:「经」,《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误作「径」,据《台湾诗荟》、《洪弃生先生全集》改。
⑸ 编者按:「问」,《洪弃生先生遗书‧寄鹤斋诗词集‧八州诗草》作「询」,据《台湾诗荟》改。
甘露寺感旧呈梦楼主人 其一 (1779年八月十四日) 清 · 袁枚
七言律诗
己未冬,予乞假归娶,路过京口,值商宝意前辈为郡中司马,命公子某陪游甘露寺,今四十年矣。中秋前一日,王梦楼侍讲招饮此间,追忆前游,悽然有作。
记得当年此地经,雪花寒重锦袍轻。
酒边绿鬓初垂影,山上苍松半未生。
卌载韶光春易过,一条狭磴老难行。
凭阑暗转衷肠事,江水无情浪有声。
未踏金鳌顶上行,中华戒外早知名(君先到琉球,后中探花。)
出疆海水横身过,入梦宫花绕笔生。
才子中年多学道,仙人家法爱吹笙。
骚坛旗帜张多少,我觉王维是正声。
代写吟笺代整装,多君处处作津梁。
高霞得月方成彩,幽草无风敢自香。
李翰文枯奏音乐,浪仙诗就献空王。
关心手撰钧天曲,歌到云璈第几章。
木天署裹老诗翁,曾绾仙符碧海东。
要把江山付词客,特教公子伴花骢。
西州宾从人重到,北海琴尊事已空。
难得多情王太守,开筵重与醉西风。
共 156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