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查清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3 首

人物简介

维基
包凤起(?
—1650年代),字际霞,河南南阳府南阳县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包凤起是天启七年(1627年)举人,崇祯元年(1628年)联捷进士,授户部主事。
供饷到边疆,他亲自分发;事发后,剩馀资金都回归公帑。
朝廷商量崇文门剩馀输入大府事例,让他转吏部,但没有事例援引,因此移官职方司。
其时承平日久,禁军士兵大多被阉党偷偷霸占,包凤起大力查清,淘汰假冒和虚报的几万人,以个月省下粮饷六万多。
都城多盗贼,他亲自为巡查缉捕,不久升为协职方司事,惟他谢绝请托,嫌弃交际,被贬谪重庆检校,在吏部尚书、兵部尚书奔走下很快恢复原官;包凤起在职方司任官六年,每次有大计,都力排众议,亲身任用,人才都奋勇争先。
李瘦子率众数万,计划谋夺湖广,窥视南京,他决定肃清李瘦子,外任武昌副使;到任后,微服轻舟进入贼人巢穴,侦查虚实,带领军队剿灭李瘦子,斩杀敌寇万馀人,于是乱事平定。
当时张献忠投降,要求给与襄阳一地驻军,声称让部下的家人寄居谷城而入城据守,分兵屯驻四周郊外。
余应桂上疏请求监军,包凤起独自骑马到张献忠营内,互相结交。
崇祯九年(1636年)朝廷大赦,命他带著二万两金到军前招抚,他上表「抚地、抚资、抚人」三事,但当事者不听从。
十二年(1639年)五月,张献忠在谷城再次反叛,襄阳府戒严,他改到荆南,登城巡江,风雨不改;患上寒湿肌肉委缩依然带病做事。
适逢土寇阎文简乘乱聚众闹事,他乘轿带病镇压重兵,不久因病归归。
朝廷再起用他为潼关参政,派遣侦察,严密防禦;宣府的吕大器上疏推荐他,调任徽宁,但旧病复发告归。
南阳失守,他带同父母到南京。
隆武帝继位,以包凤起在潜邸旧恩,召任武选郎中,依附何吾驺,擢升兵部右侍郎、副都御史,巡抚应安;金堡上疏争论,隆武帝不听。
福京沦陷,他在永历五年(1651年)归乡,授徒以自给自足,几年后去世。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介绍】: 明庐州府六安人,字絅卿。崇祯十年进士。官福建道御史,有能声。后以疾归,隐于九公山。有《九公山房集》、《尚书家训》。
维基
郝锦(?
—17世纪),字絅卿,号于庵,庐州府六安州人,明朝、南明政治人物。
郝锦在崇祯六年(1633年)中举人,次年(1634年)流寇突然来到六安,他和千总张国正誓死守城;至十年(1637年)他成进士,获授丰城知县。
丰城是省内交付粮赋最多的县份,他查清包揽,裁设陋习,用馀暇修缮城隍储粮,但在本年未能取足赋税,自署催科政拙卸任。
之后他补任新建,施政一如既往,并惩治放肆的宗室;张献忠攻打袁州、吉安,他安抚士民,连夜调派兵食应对,人心因此安稳。
弘光年间郝锦迁任福建道监察御史,上疏说:「各勋镇在村落搜索粮食,尤其是刘泽清,扫荡民舍最猖狂。
」又请求利用官买私赂,使用盈馀协助公务,以纾解民困,又弹劾胡麒生,正直得诤臣风骨。
南京失陷,他在九公山隐居,不接受朝总督马国柱荐任,有《九公山房集》、《易问》、《毛诗偶释》、《尚书家训》等著作,书法《九公山房帖》流传。

人物简介

维基
吴允中(16世纪—17世纪),字百含,号见陶,山东兖州府曹州人。
吴允中是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的举人,二十六年(1598年)成进士,获授永城县知县,未任,丁继母忧归。
起补商丘县知县,河决后疏通河道,并修筑堤坝、赈济人民。
未满任,因父丧去职。
再起授杞县知县,清除冗员,改革小滩兑军为官运,军民都感激他;之后他升任监察御史,屡次上陈封事不避权要,四十年(1612年)十月负责巡按宣大兼视学政,在当地检验武备、查清军饷、节省开支,边疆政事为之一新;检阅士兵大公无私,又视察地利引入桑乾河水,开辟怀来土地数十万亩。
代王朱鼐钧废长子朱鼎莎、立幼子朱鼎渭,朝廷为此事而纷乱,吴允中辩是非,令代藩安宁;四十三年巡按江西,四十七年巡按湖广,不久他巡视南城兼管厂库,免除慈圣宫冗费以万计,竣工后获特赐银币,四十七年(1619年)六月升江西按察司副使,泰昌元年(1620年)十二月因病上疏致政回乡。
白莲教民起事,他严管城守,捐出粮饷派兵平乱,天启二年(1622年)七月任陕西按察司副使,三年(1623年)三月升南京光禄寺少卿,不久去世,入祀乡贤祠。
他在商丘时著有《易知录》、《钱粮考》,晋御史台后有疏《草宪秦中》、《条约宗禄议》等作品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