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生卒】:1826—1878 【介绍】: 清河南项城人,字小午。袁甲三子。道光三十年进士。授编修。先后从父及李鸿章镇压捻军。又从左宗棠赴陕,督西征粮饷。官至刑部左侍郎。卒谥文诚。晚晴簃诗汇·卷一五○
袁保恒,字小午,号筱坞,项城人。道光庚戌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官至刑部侍郎。谥文诚。维基
袁保恒(1827年—1878年),字小午,号筱坞。河南项城人。晚清大臣,官至刑部左侍郎。袁甲三之子,袁世凯从父。道光三十年(1850年)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授翰林院编修,后随父袁甲三在安徽随大臣周天爵辨理团练。咸丰九年(1859年)回京供职。咸丰十年(1860年)覆命再回袁甲三军营帮办军务,旋即回京任职至翰林院从四品侍讲学士。同治二年(1863年),袁甲三病殁,朝廷乃命其接统其父淮北所部,多行不法之事。隔数年,遭御史参劾,朝廷命所部由各巡抚衙门接管,降一级,在京候补。同治七年(1868年)西捻张宗禹犯京,袁保恒乃自请效力戎行讨捻。朝廷命赴李鸿章大营委用,不数日,即遭释出,乃又回京候补。隔数月,左宗棠入京觐见,袁保恒又自请效力戎行入陕。左宗棠乃上摺请朝廷奏请其协办陕甘军务,朝廷允准,赐袁保恒二品顶戴,派入陕甘,诫袁保恒于安徽所为,仍无办理军务之权。后经左宗棠保举,出任西征粮台总办,再兼西安制造局总办,最后又取原陕西布政使林寿图而代之,一肩三职。然袁保恒统军之心未亡,先是于刘松山战殁时谎称:「湘,卓二军受此大创,兵额仅存十之五六,请将两军归并。」后又未经左宗棠同意,擅调旧部入陕,私划粮饷与之。此时陕甘战事正酣,左宗棠闻之怒不可遏,连夜拜发两摺,加急送往朝廷。朝廷接摺得知袁保恒私掌军权,急下圣旨痛斥袁保恒,命其不得再轻率行事。左宗棠遂将袁保恒旧部人马打散,派往各军。又密保祝垲代袁保恒行西征粮台总办和西安制造局总办二职。袁保恒正式退出左军幕僚,后官至刑部侍郎。光绪四年(1878年),逝世。谥文诚。
人物简介
【生卒】:1827—? 【介绍】: 清浙江钱塘人,字蘩甫,号韵梅,又号新蘅主人。同治十三年进士,官福建连江、台湾淡水知县。工诗词。历经甲午战后割台等世变,多感伤之音。有《蘩圃集》、《研雅堂诗》、《新蘅词》。晚晴簃诗汇·卷一六六
张景祁,字蘩甫,钱塘人。同治甲戌进士,官连江知县。有《研雅堂诗》。全台诗
张景祁(1827~1891),原名祖钺,字蘩甫、韵梅,号新蘅主人,清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为薛时雨门下士。同治十三年(1874)进士,官福建连江知县。晚岁由福建渡台湾,宦游淡水、基隆等地。张氏工诗词,历经世变,多感伤之音。著有《蘩圃集》、《研雅堂诗文集》及《新蘅词》,并传于世。诗词作品反映甲申(1884)北台战事(中法战争)和甲午(1894)之战。在台诗作,见诸赖子清《台湾诗醇》、吴幅员《台湾诗钞》、彭国栋《广台湾诗乘》、林文龙《台湾诗录拾遗》、陈汉光〈张景祁咏甲申北台战事及其他〉等。维基
张景祁(1827年—?),原名左钺,一作祖钺,字孝威,后自字蘩甫,或作蘩圃,一字韵梅,一作蕴梅,别号新蘅主人,浙江钱塘县人。同治三年(1864年)拔贡,同治十三年(1674年)甲戌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光绪二年(1876年)散馆,选福建武平县知县,坐事落职。台湾布政使邵友濂与其有旧,邀其前赴淡水县任职。光绪十年(1884年)至次年,两度担任淡水县知县,政绩卓著。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清朝割台与日本,张景祁携家内渡。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知福建连江县。民国建立后,与林寿图、郑孝胥等结社唱和。工诗词,有《研雅堂集》、《新蘅词》九卷、《秦淮八咏》等行世。
人物简介
龚显曾(1841年—1885年8月22日),字毓沂,号咏樵,福建晋江县人,清代文人。祖父龚维琳。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生,幼时能提腕作大字,咸丰九年与许祖汸、陈棨仁、黄梧阳等文人雅士组织桐阴吟社,刊印《桐阴吟社甲乙编诗集》。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数年后退隐家居,主讲于清源书院。自幼即嗜书如命,未尝一日废书。工于骈文。好金石之学,和同邑的杨浚、陈棨仁常在一起摩挲鼎彝、搜剔碑刻。他曾说:“每见一古刻必喜而走告,互相考證。”光绪九年(1883年),法越战事起,团练大臣林寿图奏请为襄办。光绪十一年(1885年),积劳成疾,七月十四日卒。著有《薇花吟馆诗存》、《亦园脞读》、《 金艺文志补录》、《龚显曾丛抄》等。
人物简介
冯煦,字梦华,号蒿庵,金坛人。光绪丙戌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官至安徽巡抚。词学图录
清名家词·第十卷·蒿盦词冯煦(1843-1927) 字梦华,号蒿庵、蒿隐。江苏金坛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编修。历官凤阳知府、山西按察使、四川按察使、安徽布政使、安徽巡抚。宣统元年(1909)以事罢官。起为查赈大臣,理江淮水灾救济事。入民国,在沪为寓公,以遗老终。出薛时雨、林寿图之门,诗词并工,尤负词名,得涩意,幽咽怨断。编有《宋六十一家词选》。有《蒿庵类稿》、《蒙香室词》、《蒿庵词话》。
1842-1927,原名冯熙,字梦华,号蒿庵,晚号蒿叟、蒿隐。江苏金坛五叶人。少好词赋,有江南才子之称。光绪八年(1882)举人,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历官安徽凤府知府、四川按察使和安徽巡抚。辛亥革命后,寓居上海,以遗老自居。曾创立义赈协会,承办江淮赈务,参与纂修《江南通志》。冯煦工诗、词、骈文,尤以词名,著有《蒿庵类稿》等。蒿盦词·序
始君年弱冠,客游淮安之桃源,居处寥寂,间为词自娱。岁莫返棹,出而相示,肇麟心窃好之。已肇麟读书北村,偶有所作,录稿就正。时君方共亡友毛子次米更倡叠和,因为肇麟辨析唐五代两宋之流别,风尚之出入,期惟正轨是循,举从来粗犷纤秾与体之若俳若诡苟焉取悦一世之耳目者,屏绝刬除,相引为严戒。词于蓻事,虽微之微者,而源流正变之故,要非漫无所持择也。岁丁卯,次米下世,逾年,君移家金坛,独旅居苏镇间。又一年,相见于江宁,江宁江山雄伟,其城北诸峰,又至窅邃,为自昔幽人窟宅。年少健步,春秋佳日,辄相与披榛莽,穷巉岩,求六朝以来故迹所在,及曩时名贤之游躅,有所兴发,则咸寓诸词。又越一年,肇麟去客嘉定,属遭离人事,仆仆鲜宁趾,虽时聚首,而游兴亦少衰减矣。同光之交,君连岁入蜀,所至恒多忧时怀远之作。丁丑中夏,乃复同居冶城之飞霞阁,阁踞山巅,与钟阜石城相峙,頫睨尘阓如越世。云烟朝夕,瑰奇变幻,千端万态,雠斠之隙晷,益相与研精声律,商榷同异,纵览古今作者升降而折衷于大雅。每登台舒啸,或就斗室煮茗,促膝夜话,致足乐也。嗟乎,自吾两人先后去江宁北度,而谭谐之欢,几几不可复得。津门距都才两日程,相别三载,未获一执手劳问。君今年五十,肇麟亦四十有六,盖自总角而弱冠,而壮,而强,而逮五十之年,吾二人之踪迹,数离数合,且迹疏而心愈亲者,未尝不一一见之所为词也。抑君于学无不通,平生所撰造诗古文辞,若骈四俪六之作,属草殆已逾尺,而君雅不以自名,惟孜孜焉究心天下之大计,以备当代翌日之用,宜于词弥无取焉。然而少小所习,长大有不能忘,薄技且然,矧足以写性情之郁伊,而藉著友生聚散之迹者哉。若夫君词之工,则明者能自会之,固无俟肇麟之区区私论也。 光绪壬辰冬十有一月,宝应成肇麟。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