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
胡应魁(?~?),字岳青,江苏丹阳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历任庐州教授、德化知县。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调任彰化知县,在任二年,政绩昭昭。嘉庆八年(1803)迁淡水同知。时海寇蔡牵滋扰,蔓延嘉、彰二邑。后官军数捷,二邑以安,胡应魁与有力焉。嘉庆十一年(1806)四月,摄嘉义知县。及蔡牵遁去,论功归部议叙,嘉庆十二年(1807)回任淡水。积劳成疾,卒于官〖参考卢锦堂主编《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郑喜夫《重修台湾省通志‧职官志‧文职表篇》,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周玺,号琢堂,中国清朝官员,广西临桂县人。周玺为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进士。道光五年(1825年),接替杜绍祁,担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道光六年三月(1826年4月)署彰化县知县,四月因闽粤分类械斗被议去职。
人物简介
李慎彝(1777年—1855年),字信斋,四川威远人,清朝官员。李慎彝原名慎修,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式戊辰科二甲进士。先后任福建省清流县、沙县与晋江县知县。道光三年(1823年),李慎彝接替范邦干担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李慎彝立示禁碑禁各胥、役勒索绅衿。担任淡水同知(今新竹市)时,则准绅士郑用锡及林国华等佥禀,建造竹堑石城、明志书院,重祠祀,兴水利,并开垦竹北祭山与湖山两山区,四年任内,推动三十项重大公共工程建设,将新竹市推动成北台湾政经中心。道光七年(1827年),辖内番民五社,越界至汉民居地骚乱,有参将建议出兵平乱,李慎彝否决此案,并以安抚为因应。之后,亦募丁重修汉番廨署,设石碎崙隘,防止原汉纷争等。次年,因台湾北部三貂角一带宵小时闻,他建置巡逻船队于艋舺。后台湾县辖内平民祀德政祠。今苗栗狮头山,为李慎彝观形似狮而命名。苗栗县志称之与铜锣李家是为宗亲。道光六年(1826年),他接替苏鏊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道光九年(1829年)升任噶玛兰通判,不久即升任湖北郧阳知府。
人物简介
人物简介
方玉斌(?~?),淡水厅人,贡生。道光十八年(1838),呼应淡水同知娄云之倡议,捐洋一百七十圆共立义渡碑。曾因营兵滋闹建祠,偕沪尾街文昌祠董事林步云、何淡嘉、陈四铨、陈词裕、张振咏、张世庇、翁种玉、林长安、高时若,贡生林春和、林宗衡、王国良、林炳旂等人请淡水厅移会〖参考《新竹县采访册》〈碑碣〉;《淡新档案初编》,台银文丛第二九五种。〗,为地方上重要士绅。(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许超英(?~?),字志清,淡水厅竹堑人。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候选教谕。广交游,任侠刚直,行事公正,不畏权势。有所得,辄散济穷民。因垦户「金广福」奉准开垦竹堑城东南榛莽之区,附近民坟被害甚多,许超英纠合绅董、铺户联名佥禀淡水同知张启?,勘明各处冢墓界址,遂获准立宪禁碑于城内鼓楼下,世有「许举人不畏事」之誉。许氏不只笔利如刀,诗亦豪放,以下乃据《新竹文献》所刊〈许超英诗〉、赖子清《台海诗珠》、陈汉光《台湾诗录》、苏子建《堑城诗荟》所收许超英诗作辑录。〖参考王松《台阳诗话》,台银本。〈许超英诗〉,《竹县文献》第十六期,1954。〗(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粤公网安备44010402003275粤ICP备17077571号关于本站联系我们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