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杜绍祁

相关人物:共 12 位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五四
杨浚,字雪沧,侯官人。咸丰壬子举人,官内阁中书。有《冠悔堂诗钞》。
全台诗
杨浚(1830~1890)字雪沧,号健公,又号冠悔道人。
祖籍福建晋江,后迁福建侯官。
咸丰二年(1852)中举,同治四年(1865)任内阁中书,及国史、方略两馆校对官。
杨氏为福建著名藏书家,同治五年(1866)应左宗堂之邀,入福州正谊书局,重刊先贤遗书。
同治八年(1869)游台,受淡水同知陈培桂之聘,纂修《淡水厅志》;并应郑用锡子嗣郑如梁之请,编纂《北郭园全集》,首开清代北台湾文学专著出版之先河。
同治九年(1870)修志完成后离台。
晚年致力讲学,曾任教于漳州丹霞书院、霞文书院,厦门紫阳书院,金门浯江书院。
著有《冠悔堂诗文钞》、《冠悔堂赋钞》、《冠悔堂骈体文钞》、《冠悔堂楹语》、《杨雪沧稿本》。
  兹以泉州图书馆藏之《冠悔堂诗钞》为底本进行编校。
该诗钞收录道光二十七年至光绪十六年(1847~1890)间古今体诗共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卷三己巳(1869)至庚午(1870)共十九首,为杨氏在台之作。
许宗衡于诗集前序文云:「卷中各体均深稳有骨,七言律尤高迈,间有似冬郎玉溪生者,而风格转胜。
盖韵味非常,不可以貌袭也。
七古有逸气略近太白,题魏午庄鹰鹿图一作,又似元遗山,皆非近时率尔为诗者所解。
」由此略可见其诗之风格与特色。
另连横《台湾诗乘》、吴幅员《台湾诗钞》中亦辑有杨浚诗,可作为编校参考。
(施懿琳撰)
清诗别裁集
字瞻衡,江南昆山人。诸生。○瞻衡处困穷,有客欲招之北往,已卜期矣,缘其配病痫不能往,一二年,夫妇并寒饿死。文人之卮,此为尤甚。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林绍唐(?
~?
),字诗宾,号次皋,清淡水厅人,同治十一年(1872)恩贡,曾任《淡水厅志》采访,时衔六品衔训导 。
光绪四年(1877),因传教士租屋布道施药,以及教堂离考棚过近等问题,与当地民众发生纠纷,遂引发「艋舺事件」 ,林绍唐以贡生身份与淡水同知陈星聚、职员黄龙安等上〈三邑公廪〉;光绪十五年(1889),以候选教谕身份偕施士洁等呈请建立沈葆桢、吴赞诚专祠。

人物简介

全台诗
胡应魁(?
~?
),字岳青,江苏丹阳人,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
历任庐州教授、德化知县。
嘉庆元年(1796)十二月调任彰化知县,在任二年,政绩昭昭。
嘉庆八年(1803)迁淡水同知
时海寇蔡牵滋扰,蔓延嘉、彰二邑。
后官军数捷,二邑以安,胡应魁与有力焉。
嘉庆十一年(1806)四月,摄嘉义知县。
及蔡牵遁去,论功归部议叙,嘉庆十二年(1807)回任淡水。
积劳成疾,卒于官〖参考卢锦堂主编《台湾历史人物小传—明清时期》,台北,国家图书馆,2001年;郑喜夫《重修台湾省通志‧职官志‧文职表篇》,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993年。〗。
以下诗作据清修台湾方志所引辑录。
(吴福助撰)

人物简介

晚晴簃诗汇·卷一二五
史密,初名襄龄,字梅叔,号梅裳,济宁人。
嘉庆癸酉拔贡,历官淡水同知
有《史梅叔诗选》。

人物简介

维基
周玺,号琢堂,中国清朝官员,广西临桂县人。
周玺为嘉庆四年(1799年)己未科进士。
道光五年(1825年),接替杜绍祁,担任台湾府海防兼南路理番同知。
道光六年三月(1826年4月)署彰化县知县,四月因闽粤分类械斗被议去职。

人物简介

全台诗
吴性诚(?
~?
),字朴庵,湖北黄安人。
清廪贡生。
遵川楚例捐县丞,来闽候委。
嘉庆十七年 (1812)任澎湖通判,嘉庆二十年 (1815)任凤山县丞,建阿缑书院。
嘉庆二十一年(1816)正月任彰化知县,时值谷贵,群盗起,性诚日夜抚谕,劝平粜,设粥厂,民免流亡。
课士有知人明,所识拔,后皆登第,贫士乡会试,往往资助之。
并改建文昌祠、书院、学署等。
善布施,颇有政声。
以捕盗有功,道光四年(1824)任淡水同知,未几以病告归,到家一月卒。
〖编者按:周玺《彰化县志》〈官秩志‧列传〉、蒋师辙《台湾通志》〈列传‧政绩〉有传。
〗(许俊雅撰)

人物简介

维基
李慎彝(1777年—1855年),字信斋,四川威远人,清朝官员。
李慎彝原名慎修,嘉庆十三年(1808年)中式戊辰科二甲进士。
先后任福建省清流县、沙县与晋江县知县。
道光三年(1823年),李慎彝接替范邦干担任台湾府台湾县知县。
李慎彝立示禁碑禁各胥、役勒索绅衿。
担任淡水同知(今新竹市)时,则准绅士郑用锡及林国华等佥禀,建造竹堑石城、明志书院,重祠祀,兴水利,并开垦竹北祭山与湖山两山区,四年任内,推动三十项重大公共工程建设,将新竹市推动成北台湾政经中心。
道光七年(1827年),辖内番民五社,越界至汉民居地骚乱,有参将建议出兵平乱,李慎彝否决此案,并以安抚为因应。
之后,亦募丁重修汉番廨署,设石碎崙隘,防止原汉纷争等。
次年,因台湾北部三貂角一带宵小时闻,他建置巡逻船队于艋舺。
后台湾县辖内平民祀德政祠。
今苗栗狮头山,为李慎彝观形似狮而命名。
苗栗县志称之与铜锣李家是为宗亲。
道光六年(1826年),他接替苏鏊担任台湾府淡水抚民同知。
道光九年(1829年)升任噶玛兰通判,不久即升任湖北郧阳知府。

人物简介

全台诗
方玉斌(?
~?
),淡水厅人,贡生。
道光十八年(1838),呼应淡水同知娄云之倡议,捐洋一百七十圆共立义渡碑。
曾因营兵滋闹建祠,偕沪尾街文昌祠董事林步云、何淡嘉、陈四铨、陈词裕、张振咏、张世庇、翁种玉、林长安、高时若,贡生林春和、林宗衡、王国良、林炳旂等人请淡水厅移会〖参考《新竹县采访册》〈碑碣〉;《淡新档案初编》,台银文丛第二九五种。
〗,为地方上重要士绅。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陈词裕(?
~?
),监生。
清道光十八年(1838),呼应淡水同知娄云之倡议,捐款立义渡碑。
又曾捐款建新竹义冢。
〖参考《新竹县采访册》〈碑碣〉。
〗(施懿琳撰)

人物简介

全台诗
丁曰健(?
~?
),字述安,号述庵,安徽怀宁人。
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
曾任淡水同知,调嘉义县,后办福建军务。
同治二年(1863)十二月,任台澎兵备道,著有《治台必告录》,今未得见〖参考连横《台湾诗乘》,台银本。〗。
(施懿琳撰)
共 12 首 第 1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