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确

相关人物:共 6 位
共 6 首
傅文龙 朝代:

人物简介

维基
傅文龙(1597年—1634年),字见卿,号潜庵(潜初),福建泉州府南安县人。
天启元年辛酉(1621年)福建乡试九十七名举人,天启二年(1622年)联捷壬戌科会试二百七十五名,三甲二名进士,时年二十五。
通政司观政,初授大理评事,丁忧归。
崇祯三年补原职,四年考选,五年擢河南道监察御史,巡视京仓,甚得大体。
六年出为陕西西安道佥事,崇祯七年(1634)迁河南道参议,请假回乡,行至九江病卒,年三十八。
陆清源 朝代:明末清初

人物简介

维基
陆清源(1604年—1645年),字嗣白,号岫青,浙江嘉兴府平湖县人。
陕西提学副使陆光祚曾孙。
崇祯六年(1633年)癸酉科浙江乡试第十四名举人,崇祯七年(1634年)联捷甲戌科进士,授广东增城县知县,邻邑从化、龙门山菁险恶,剧寇啸聚盘古洞,三省合兵剿之不克,制府张镜心集属吏问计,清原独曰:「寇据山谷,兵聚则散,兵散则聚,不若抚之,宜可解。
」巡按李云鸿是其议,委摄从化、龙门、东莞诸篆,耑任抚字,清原先揭示祸福,一日单骑抵贼巢,贼出不意,皆震慑请命。
许以不杀,按籍散遣,境内获安。
十五年壬午(1642年)召对,陈时政十事,上嘉纳之。
擢云南道御史,浙西白粮北运累民,疏请官解,著为令。
巡按福建,道经淮安,疏言史可法兵单,根本重地恐不支,今援师云集,宜悉留淮上,听可法调用。
不报。
时张献忠已陷湖广,波及江西,福建与江西接壤,贼寇蜂起,行部至漳州,贼梁良众万余攻城,清原计擒内奸辛泗等斩之,简骁勇七百人,从间道击之,擒其副帅李寅,贼乃退。
十七年甲申,京师不守,清原捐俸备甲仗,募兵三千勤王,请身讨贼,疏上,为马士英所格。
乙酉赴命,在途闻金陵陷,恸曰:「某不获从倪(元璐)、范(景文)诸臣殉先帝者,以奉简书在外也。
今已矣,天下事无可为!
清原故闽吏,当还求死所耳!
」乃间道入闽,从唐王朱聿键授都御史,上疏言闽越唇齿,宜亟饷越。
即命清原渡岭犒师。
时马士英拥兵窜越闽,以其失君丧国,褫其名。
士英遂激众劫饷,投敕印于江,麾其将赵体元刃及清原,五指俱断,幽禁舟中。
清军渡钱塘,马士英先一日遁逃,兵马大溃,营弁沈起龙、毛有备强迫清原带领逃亡,清原曰:「浙江失,福建必不能守,去将安之?
」遂投江死,年四十有二。
乾隆四十一年追谥忠节。
李天植《挽岫青诗》:「御史真人杰,艰危洵备尝。
酬知惟血性,嫉恶有刚肠。
不惧李希烈,宁殊张睢阳。
英魂告知己,千载识遗芳。」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一
咸,初名斌,字二完,后字尔恒,觉非其别号也,平湖乍浦人。
工举子业。
好诗,读书于陈山,潜心易学,著有《易说》,李潜夫为作万松台读易图说。
性倜傥,不拘小节。
工临池,笔力遒劲。
又善奕。
家贫,薄游金陵,上湖湘,有卜居半山之志,不果而卒。
有《觉非草》、《金陵游草》、《忘机杜诗选》。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二
端,字正始,别号云外,平湖人。
又称云王居士,中年弃举子业学剑好兵家言时方多事乃撰车战图等书走南都干当事卒不用翻然东归开圃种菊喜为诗将死属其子以处士表墓龙湫山人为立传

人物简介

槜李诗系·卷二十四
中琛,字献臣,平湖人,中柱弟。
少有文名,晚偕李潜夫、马允培两先生作方外游。
有《抱一轩吟稿》。

人物简介

简介
琉球人,字熙臣,称目取真亲云上,官至正议大夫。
曾于康熙二十七年(1688)随琉球使团赴闽游历,读书习礼七年。
回国后多次奉王命担任久米村讲解师。
其汉诗文集《翠云楼诗笺小启》分为诗歌与尺牍两部分,收诗32 首,尺牍5 通。
诗歌多写与人交游酬唱、赠行送别及思乡怀人。
该集前有竺天植、陈允溥所作序文。
其中,竺天植为周新命、程顺则等琉球诗人业师,自是对其了解颇多,序称“问字于余。
三年于兹,见闻既广,落笔沉酣”,言周氏“造于古也必矣”。
陈允溥序文则誉其诗“雍容而典雅,和易而入人”“彬彬有中州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