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光地

相关人物:共 35 位
共 42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
四橘堂歌(戊申) 清 · 郑珍
贵州之橘,以都匀产为最,而郡署内堂后者又最都匀。树凡四,实小于外边,味绝甘,且无核。独左上一株较高大,而蛀亦特甚。向之谀者,以贡大吏,沿为规。近不给,贡包皆买于外冒之矣。旧有堂三间,两厢翼之,橘罗于庭,久颓秽不治。简堂鹿公守匀之三年戊申五月,始葺之。前膺蟒山,后戴东岫,回阑洞疏,唐甓四达。长日人罕,凉阴转阶,雅宜度夏。余适以六月下榻其中,图书森森,多有所获。及今月馀,顾橘子如牛乳矣。皆云已三岁不子,今年特盛。因以「四橘」颜斯堂,复留长句。
鹿公孝子忠臣孙,葺堂在署如在村。
风清日静无喧尘,扫地若镜壁若银。
郑子历落嵚崎人,堂成来作堂上宾。
东头安砚西安樽,终日无人来扣门。
独与四橘同朝昏,一住一月不出闉。
主人喜我乐此堂,举杯相属眉其閍(音旁。)
清夜起舞庭中央,橘兮浇汝各一觥。
汝不遇鹿公,拉杂成枯僵。
连山有乳石有纲,慎勿多子多则殃。
世间值钱是官囊,一文谁肯为鸠方,整废故破百金装。
世事尽如斯,宁有孔与疮。
公乎可师当一觞,吾能不怀三宿桑。
与君同醉秋月光,人间何处不徜徉。
一宾一主四橘叟,乐哉斯堂问谁有。
公曰居者我曰否,十年几客几太守,橘花橘实故依旧。
然则堂非橘有而何哉,请为醉歌告将来,老守作人洵可怀。
树不可使之拜,屋亦不可使之灰。
若忆老夫开堂四十日,集岂不注无欲斋李文贞公辑《无欲斋诗钞》,题事非注不尽晓,余以暇日采谱乘史传,注得十九云。)
翰林厕禁近,不与他曹俱。
士苟与兹选,邈在天之衢。
托业必远大,近文砥廉隅。
风流逝不古,稍与曩者殊。
临轩数教敕,德意多勤劬。
思得方正士,而为之楷模。
先生起闽海,卓立为醇儒。
学必根孔孟,诵法惟唐虞。
鸿笔扛九鼎,高文追三谟。
简直学士院,往哉帝曰俞。
拜官甫三月,略见权与舆。
多士有矜式,斯道相匡扶。
群材受砥石,颇觉改旧趋。
一朝请急去,不慭留须臾。
自言臣有母,年已七十馀。
相隔七千里,被疢困未苏。
啮指心忽痛,果得南来书。
本图罄竭者,以此方寸愚。
方寸今已乱,安逭瘝旷诛。
冀一放臣还,昏晨奉起居。
天高听则卑,疾痛容可呼。
委曲见矜许,不以令甲拘。
仍命虚左待,毋轻议替除。
稽首拜恩命,式遄不俟车。
草跋亦水涉,山川何郁纡。
入门拜阿母,阿母心欢娱。
旧疢霍然已,玉颜益敷愉。
百岁方未央,爱日蔼以舒。
须念主恩厚,还此承明庐。
亟去而亟来,慎勿行趑趄。
来以答侧席,去以慰倚闾。
子臣一无负,忠义两不孤。
伊余缀后陈,送别三叹吁。
岂无吾邱恨,或有温生裾。
此事可以风,名教非区区。
作诗展古义,不用歌骊驹。
皓鹤振脩羽,来从海云碧。
遽以兰陔情,中肠自煎迫。
相别觚棱閒,执手吐胸膈。
独有君亲恩,惭汗动心魄。
畴昔常语我,报恩非一策。
但存区区诚,勿复论形迹。
耕凿为尧民,亦以酬帝泽。
或为渐于磐,或为介于石。
惟此忠与孝,留芬在简籍。
君行侍华发,承欢爱晨夕。
处则为曾闵,出当俪旦奭。
计君还家时,余亦整云翮。
炎风朔雪尽皇舆,孝子忠臣世不如。
青史数行滇海事,丹心千古蜡丸书。
每思慷慨堪流涕,实有声华到索居。
近直迩英常被问,己知吾道未全疏。
南粤何人愤请缨,楼船幕府羽书惊。
终怜萧引空安坐,未许深源有盛名。
生死臣心惟勠力,艰难天意为销兵。
却悲离乱晨昏事,回首当时捧檄情。
题毛公祠(乾隆庚戌)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传诗自是属毛苌,宋代方知有紫阳
幸得赵燕立博士,便云迁就亦中郎
二南原合不称国,十什只当独号王
行馆祠旁供一宿,馀閒考古遂成章。
按:古有二南无国风之名宋程大昌诗议首论之天下岂有周南之国召南之国亦岂有王统天下而谓之国之理(如诗云王国克生正谓文王尚未王天下为周一国之义耳)至豳乃追王之义或称其先王之国尚可牵强然礼表记见国风之文乃汉儒所作其所引我躬不阅乃邶风非周召王豳也向曾为国风正讹辟其妄并详稽古说加以论断矣兹以东巡道经毛苌故里采风之馀三复诗教辄有所见不能已于言夫诗先春秋而删者也春秋尊王故于每年之春首揭以王公羊传云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诗之王即春秋之王也孔子作春秋尊王如此而于删诗顾以王列于国且入于卫之后郑之前有是理乎孔子生于鲁父母之邦故为颂鲁非王之诸侯乎孰谓孔子尊鲁而反卑王乎诗十馀国编比后先解经家多曲说孔颖达谓王爵仍存不可过于后诸侯故次于卫夫卫王臣也不可后他国独可后卫乎名分所在可少抑不可过抑是五十步之笑百步耳欧阳修谓卫王以世爵比也王之爵受之天卫之爵受之王曷可比也张载谓若非以卫分之则王无异于正风也风之正变读其诗者自知之何待分且雅正变之间复以何者分之乎曹稡中谓天下无王而寄元于鲁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孔子鲁人春秋鲁史鲁人修鲁史书鲁元理也王讵可寄若如所言则是春秋继诗乃曹魏九锡之文赵宋袖中之诏也侮圣言滋甚惟王应麟谓襄二十九年季札观乐为之歌王孔子至哀十一年始自卫反鲁降王于国风非孔子也差为有据盖孔子之删诗因其旧次耳我皇祖钦定诗经传说汇纂备引诸家之说而以朱子所言十五国风次序恐未必有意置于篇末圣见超卓已微示折衷可以钻仰窥测矣其时李光地亲承圣教亦有王号犹在谁则降之之说韪矣予以为王宜列于二南之后十一国之前周之兴而南也格被遍于武夫女子其迁而东也忧思结于行役之大夫盛衰之介如此与夏书之由甘誓而五子之歌商书由高宗肜日而西伯戡黎周书由君牙囧命而吕刑文侯之命同一意俾读者憬然而悟惕然而思在上者念政教之施当端本善源在下者凛风俗之化当则古称先一序次间俯仰兴废致此之由兢兢慎守始以见诗教之大也中庸曰非天子不考文予见及此为毛郑以来说经家所未有亦考文之一不难移置篇第颁谕学官改而行之顾经文传习已久不可更易唐明皇跻月令为礼记篇首予素所深鄙即曩时定麈角解改时宪而不改戴记之义也然诵圣言正大分所关系非浅鲜因于诗发其端而覼识于后以谂天下后世之说诗者
⑴ 汉唐以来于毛传诗序俱无异词至宋朱子作集传于是后儒方宗紫阳之说
⑵ 朱子谓毛苌始引诗序入经自齐鲁韩三家之传绝而毛说独行读者有所不通则为之委曲迁就云云然朱子虽别自立说而亦有拘而过当之处如郑风自缁衣以下惟六篇与旧说相仿馀十五篇泥于郑声淫一语悉以淫奔斥之而置实事于不问殊失诵诗尚论之义且所谓郑声淫者以其声近于淫靡非谓诗之以人言者无不属之淫奔也如风雨之思君子子衿之刺学校废扬之水之闵无臣将仲子之刺庄公山有扶苏诸篇之刺忽此皆有实事可稽讵得概以淫奔目之乎向题七十二候虹始见诗触类及此辩之颇详然自宋以后虽皆宗朱子而毛说行之已久尚有典型虎贲中郎之思谁则无之
⑶ 古有二南而无国风之名其不应称国已见向所著国风正讹至平王东迁以后王号犹存孰从而降之为国以是知朱子集传为十五国之风者非是
咏和阗玉云龙瓮(乾隆己酉)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云固无知龙有知,昌黎说著(去声)互相资。
所凭依乃所自为(去声),语易简中语实奇。
玩象本因坎与震,量材遂命琢兮追。
安溪申注取类广,遇合君臣道可思。
按:昌黎杂说谓龙嘘气成云即乘是气以神其灵其所凭依乃其所自为语简而实奇李光地评此条以为寄托至深取类至广大而言之至于君臣之遇合皆是云云可谓能发昌黎之蕴而为君者于用人之际不可不深思惕虑矣
过苏桥(乾隆甲寅) 清 · 弘历
七言律诗
略彴每过必有吟,不鲜(平声)屡见语犹谌。
桥燕堤越苏家述,汉诏唐书睿藻临(苏祠旁碑亭恭泐熙四皇祖御临唐大宗书汉文帝劝农诏乃康十一年阅河时赐前抚臣李光地因恭摹刻石是间前岁偶值歉收幸去年即获上稔然民气是否全复犹为缱念恭瞻御临巡甸省耕益切劭农之意)
政以巡方合称古,暇因即景便筹今。
民间元气复乎否,前岁食艰尚切心。
⑴ 河北岸有苏洵祠相传桥为洵建但洵止食文安主簿禄并未任事向曾辨其传讹惟是此处苏桥与浙之苏堤均因重其人而膻芗其地故是桥虽属博会亦足以风示后人耳
苏桥杂咏 其二 (乾隆癸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碑亭赑屃泐宸章(苏祠旁碑亭恭泐四十皇祖御临唐太宗书汉文帝劝农诏是康熙一年阅河时赐前抚臣李光地摹刻),每过屏营敬读详。
绨几问谁副洒笔,祗宜唐汉两文皇。
闽川名士古来稀,此士如何困布衣。
漫道东坡失李廌,终看永叔拔刘煇。
文章鉴赏归前辈,人物权衡转一机。
应有高才知向学,榕村星火掩荆扉。
⑴ 唐黄璞作《闽川名士传》,凡列五十馀人。
共 42 首上一页 第 4 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