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朱筠

相关人物:共 13 位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6—1809 【介绍】: 清江苏阳湖人,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乾隆五十五年进士。授编修。嘉庆四年,上书军机王大臣言事,极论时弊。免死戍伊犁。次年,诏以“罪亮吉后,言事者日少”,释还。自号更生居士,居家十年而卒。少时诗与黄景仁齐名,交谊亦笃,时号洪黄。景仁家贫,客死汾州,亮吉亲赴山西,为经纪丧事。文工骈体,与孔广森并肩。学术长于舆地,而论人口增加过速之害,实为近代人口学说之先驱。有《春秋左传诂》、《卷施阁集》、《更生斋集》等。
晚晴簃诗汇·卷一○八
洪亮吉,原名礼吉,字稚存,号北江,阳湖人。乾隆庚戌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有《卷葹阁》、《附鲒轩》、《更生斋》等集。
词学图录
洪亮吉(1746-1809) 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居士,初名莲,字华峰,中更名礼吉,字君直。江苏阳湖(今常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进士。授编修,督贵州学政。嘉庆四年(1799)上书陈时政之弊,触仁宗,流放伊犁。次年赦归。主洋川、梅花书院讲席。为乾嘉学派著名学者,著述甚富。兼工辞章,诗与黄景仁、孙星衍号"洪黄"或"洪孙"。骈文为一时翘楚,具兼人之勇,有万殊之体,与胡天游、袁枚并称三大家。词清疏俊爽,自具面貌。有《洪北江诗文集》、《更生斋诗馀》。
维基
洪亮吉(1746年10月17日—1809年6月24日),字君直,一字稚存,号北江,晚号更生,祖籍安徽省徽州府歙县,寄籍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庚戌恩科榜眼。
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学者、文学家,曾发表人口学说。
洪亮吉原名莲,字华峰。
乾隆三十七年改名礼吉,乾隆四十六年参加礼部会试春闱时,改名为亮吉。
因祖父洪寀入赘而寄籍江苏省常州府阳湖县。
洪亮吉六岁父亲洪翘去世,家贫,寡母蒋氏携洪亮吉和弟弟洪霭吉,以及三个女儿投靠娘家。
洪亮吉刻苦读书,身材高大,喜欢穿红色衣服。
洪亮吉一直住在蒋家,设塾任教。
乾隆三十三年(1768)与大舅蒋树诚之女结婚。
洪亮吉以词章考据闻名,尤其擅长舆地。
与诗人黄景仁、学者孙星衍友善,并得袁枚、蒋士铨的赏识。
工骈文,与汪中并称。
乾隆三十四年(1769)洪亮吉中秀才。
乾隆三十五年和乾隆三十六年两次参加江南乡试,均未中。
于是与好友黄景仁同往安徽太平府,作安徽学政朱筠的幕府校文。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洪亮吉得知母亲病故,从浙江绍兴赶回家中,途中大哭落入河中,幸而得救。
他守丧三年,教学童为生,租住在常州白马三司徒巷,贫困度日。
乾隆四十四年(1779)夏,洪亮吉赴京,在四库全书馆参加江南进呈图书的校对工作。
第二年,洪亮吉参加顺天乡试,中举人。
又一年,应春闱落榜。
遂前往西安,充陕西巡抚毕沅幕府,协助编写《续资治通鉴》,并参与编撰《淳化县志》、《长武县志》、《澄城县志》。
同幕有汪中、戴震、王念孙、邵晋涵。
后来在河南作幕府,校刊书籍,编写《固始县志》、《登封县志》、《怀庆县志》。
1783年,黄景仁在山西运城病重,托付身后事给洪亮吉。
洪亮吉从陕西七百里奔丧,千里扶柩回乡安葬。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49—1783 【介绍】: 清江苏武进人,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
诸生,与同乡洪亮吉知交。
从邵齐焘问学。
出游皖、赣、湘一带,又受安徽学政朱筠邀,入其幕府。
最后自京师往陕西,至解州病卒。
诗负盛名。
有《两当轩集》。
晚晴簃诗汇·卷九十八
黄景仁,字汉镛,一字仲则,武进人。诸生,官县丞。有《两当轩集》。
词学图录
黄景仁(1749-1783) 字仲则,一字汉镛,号鹿菲子。
江苏武进人。
清监生。
家贫游四方,入安徽学政朱筠幕。
乾隆四十一年(1776)高宗东巡召试,列二等,陕西巡抚毕沅爱其才,助其纳资为县丞。
将补官,遇债主催逼,抱病赴西安,卒于山西运使沈业富署中。
其诗与洪亮吉齐名称"洪黄",为清中叶最具代表性诗人,任其天之自然,称其心之欲出,乾坤清气,独往独来。
词小令情辞兼胜,长调颇多楚声。
又精书艺,工篆刻。
有《两当轩集》、《竹眠词》。
两当轩集·自叙
景仁四岁而孤,鲜伯仲,家壁立,太夫人督之读。
稍长,从塾师授制艺,心块然不知其可好。
先是,应试无韵语,老生宿儒,鲜谈及五字学者。
旧藏一二古今诗集,束置高阁,尘寸许积,窃取翻视,不甚解。
偶以为可解,则栩栩自得曰:「可好者在是矣。
」间一为之,人且笑姗,且以其好作幽苦语,益唾弃之,而好益甚也。
岁丙戌,常熟邵先生齐焘主讲龙城书院,矜其苦吟无师,且末学,循循诱之。
景仁亦感所知遇,遂守弗去。
三年,公卒,益无有知之者,乃为浪游。
由武林而四明,观海;溯钱塘,登黄山;复经豫章,泛湘水,登衡岳,观日出;浮洞庭,由大江以归。
是游凡三年,积诗若干首。
中渐于嘉兴郑先生虎文、定兴王先生太岳之教。
家益贫,出为负米游,客太平知府沈既堂先生业富。
时大兴朱先生筠督学安庆,招入幕,从游三年,尽观江上诸山水,得诗若干首。
体赢疲役,年甫二十七耳,气喘喘然有若不能举其躯者。
自念乡所游处,举凡可喜可愕之境,悉于是乎寄。
恐贫病漂泊,脱有遗失,因检所积,十存其二三,聊命故人编次之。
夫幼之所作,稍长辄悔,后之视今,何独不然?
辄为数语,以自策励,且述辛苦。
时乾隆乙未季春月之十一日。
(录入:春灯馆)
悔存诗钞·叙
今年夏,闻黄君仲则殁于解州,其冬,运使沈公钞寄其诗来,俾予编次。
既而洪君稚存所为仲则行状,称其诗可传者凡二千首。
今是钞仅千首,予又删其半,存五百首而已,又不知尚有可传之作若干首落何处也。
予既惜其诗不尽钞,而于所钞乃从严删者,何哉?
予初识仲则于吾里朱竹君学使坐上,读其诗大奇之,自此仲则时以其诗来质,其信予之笃,出于中心之诚。
予今是钞,如见仲则,亦相待以不欺而已。
予最不服穷而益工之语,若少陵之写乱离,眉山之托仙佛,其偶然耳。
使彼二子者生于周、召之际,有不能为雅颂者哉!
世徒见才士多困踬不遇,因益以其诗坚之,而彼才士之自坚也益甚,于是怨尤之习生,而荡僻之志作矣。
仲则天性高旷,而其读书心眼,穿穴古人,一归于正定不佻,故其为诗,能诣前人所未造之地,淩厉奇矫,不主故常。
其有放浪酣嬉,自托于酒筵歌肆者,盖非其本怀也。
仲则为文节后裔,每来吾斋,拜文节像,辄凝目沈思久之。
予亦不著一语,欲与之相观于深处,而孰知其饥寒驱迫,无晷刻发箧陈书之隙,而其精气已长往矣。
然而其诗尚沈郁清壮,铿锵出金石,试摘其一二语,可通风云而泣鬼神,何必读至五百首哉?
所以兢兢致慎,删之又删,不敢以酒圣诗狂相位置者,欲使仲则平生抑塞磊落之真气,常自轩轩于天地间,江山相对,此人犹生,正不谓以长歌当痛哭也。
稚存评其诗出于太白,然此或人多知之者,吾是以不具论。
乾隆四十八年冬十有一月望,大兴翁方纲序。
吴会英才集·小序
黄少尹风仪俊爽,秀冠江东。
初依竹君学使,公燕太白楼。
援笔成诗,时有神仙之望。
自游京邑,声誉益华,卒以不自检束,憔悴支离,沦于丞倅。
高才无贵仕,悲夫!
曩以薄游关中,绸缪觞咏,才贤并集,实谓胜游。
踰年,客死安邑,人传其《过平遥》绝句云:「疑是晋卿灵未泯,九原风雨逐人来。
」词虽警绝,信为诗谶。
镇洋毕沅。
悔存诗钞目录·后序
大观不识仲则,乾隆己酉,识其友施雪帆于岭外,得读仲则诗,才十馀首,一鳞片甲,已为倾心。又七年,客吴下,求仲则遗稿不得,得《吴会英才集》,亦非全本。及至都下,谒翁覃溪先生,乃见钞本八卷,拟为付梓而未果。今再来都下,始请于先生,得如初愿,窃自幸也。嘉庆元年六月,丘县刘大观记。

人物简介

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
【生卒】:1755—1782 【介绍】: 清安徽怀宁人,字少云,号月村。
余鹏年弟。
诸生。
从学于朱筠
工诗文,擅词曲,兼善画水墨山水。
有《息六斋稿》、《韩文公文集编年考》、《丧大礼考》及词曲遗稿。
共 13 首上一页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