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明亮

相关人物:共 3 位
共 10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
叠和阗玉琢奏凯图三绝句韵 其三 (乾隆丙申)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早报石田卜有获(前据明亮等奏番众垦种之地菁葱遍野气象安舒),谁云兵后或凶年。
武功成矣无一事,祗切祈丰念永悬。
《通志》云,楼在黄鹄山,一名黄鹤山,自南朝已著,因山得名。
世传仙人王子安乘黄鹤过此;
又云费文伟登仙驾黄鹤返憩于此;
或引梁任昉《记》所谓驾黄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也①。
又《报恩录》载:江夏郡辛氏沽酒为业,有一先生魁伟蓝缕入座,谓辛氏曰:“有好酒饮吾否”②?
辛饮以巨杯。
明日复来,辛不待索而与之,如此半载,辛无倦意。
一日谓辛曰:“多负酒债,无钱酬汝”。
取篮中橘皮画鹤于壁,谓:“客来饮酒,但令拍手歌之,其鹤必舞。
将此酬酒债”。
后客至,如其言,鹤果翩跹而舞,回旋宛尔,浪浪音律③。
为橘皮所画,色黄,故人谓之黄鹤,莫不异之,欲观者辄遗之金。
十年间,家富巨万。
一日,先生至曰:“向饮酒所答薄否”?
辛谢曰:“赖先生画鹤,今至百倍,如少留,当举家供备以谢先生”。
先生笑曰:“吾岂为此”。
取笛吹数弄,须臾,白云自空飞来,先生跨所画鹤,乘空而去。
辛氏于飞升处建楼焉。
又广汉张敬夫辨黄鹤楼以山而得名也④。
唐图经何自而为怪说,谓费文伟仙去,驾鹤憩于此,阎伯理《记》中乃实其事⑤;
或又引梁任昉《记》,谓驾鹤之宾乃荀叔伟,非文伟。
此皆因黄鹤之名而妄为之说。
楼旁有石照亭,不知何妄男子题诗窗间,遽相传曰:“此吕洞宾所书”。
而苏子瞻亦载冯当世之说,有“羽衣著屐”之诗⑥。
呜呼!
宁有是理哉!
大都世俗之好怪也。
按古字“鹄”与“鹤”通用,如“鹄不日浴而白”“黄鹄之一举兮”之类,皆鹤也⑦。
故黄鹄山即黄鹤山,楼因以名,所从来远矣!
虽神仙之说固多窈冥,然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存而不论可也,而遽谓之乌有,无亦信理之过乎⑧!
《述异传》云:荀叔玮名环,事母孝,妙道术。
游黄鹤楼,望西南有物飘然而来,乃一羽衣虹裳,驾鹤而至者。
鹤止户侧、仙者就席,宾主款对,已而辞去,跨鹤腾空,眇然烟灭⑨。
楼后度吕仙亭而上,有石镜亭,谓岩际石出,日照烱然,故名⑩。
世传郡太守与倅弈,忽一人至,云:“太守弈败”⑾。
已而果然。
随于楼前吹笛,声甚凄楚,太守迹之,遂失所在,惟见题一诗于亭,末书“吕”字⑿。
又有奇章亭,为牛僧孺宴处⒀;
有压云亭,为元世祖尝驻跸处⒁。
二亭今废,一石有“涌月台”三字,书法遒美,杂草莽间,几至剥蚀,吊古者惜之。
楼下有十盘亭,旧刻云:“东有亭,西有庵,路十盘而上”。
故名。
宋庆历间建,监茶柳应辰,蔡余庆记⒂。
今亭与刻皆废。
夏口西南因矶为墉,枕流而峙,曰黄鹄矶。
矶上今为观音阁,云即古头陀寺,然简栖寺碑称,南则大川浩汗,北则层峰削成,西眺城邑,东望平皋,而不及兹楼,岂楼制犹在其后邪⒃?
吕仙亭一在楼后,一在山下,皆以祠洞宾。
《志》称山下石壁上有吕仙像,又传仙翁曾于此鬻桃,桃食之甚甘,可已腹疾;
而人多为妻子市,鲜遗其父母者,仙举桃掷之,痕留石上宛然⒄。
仙枣亭在武当宫后,是鹄山之巅,亦传有吕仙迹,见旧记中。
《南迁录》云:江夏吕公洞前,有军巡夜,见三人衣冠甚古,遗黄金数片,携以归,光发,人争取之。
讼于官,金遂化为石,藏军资库。
东坡鹤楼诗,全用此事⒅。
崔司封题鹤楼诗,李白见之,曰:“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⒆。
乃去而作《金陵凤皇台》诗。
然说者犹谓崔诗前二联不类律体。
李诗无论凤凰台之作,当为劲敌,即《鹦鹉洲》诗,格律清绝,未易轩轾。
今集中有《望黄鹤楼》古诗,其他赠送诸作及此楼者独多,一时推服之语,岂真阁笔乎⒇!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人以为非太白语,乃一禅僧用白前服崔诗事,缀二语于上,成一偈云;
傍一僧亦举前二语而续之曰:“有意气时消意气,不风流处也风流”。
又一僧云:“酒逢知己,艺压当行”。
皆借用耳。
然太白集实有“我已为君捶碎黄鹤楼,君亦为吾踢翻鹦鹉洲”等语。
何物浮屠,乃尔舞文21。
元相国稹之镇江夏也,尝秋夕登黄鹤,遥望汉江之滨,有光若残星22。
乃令人擢小舟至江所,询渔者,云:“适获一鲤”。
其人携鲤而来。
登楼,命剖之,腹中得古镜二,如钱大,面背相合,背隐起双龙,鳞鬣髯爪悉具,既磨莹,愈有光耀。
公宝之,常置巾箱中,相国终,镜亦亡去。
王钦若父仲华侍其祖郁官鄂,母李将免娠,一夕水大涨,迁黄鹤楼居焉,钦若遂生23。
元威顺王墓当楼前,为小塔,用胡礼也24。
雄据胜地,樵牧不及,凭栏抚景,憾不刬却25!
黎状元淳,少有特操,俗传楼中故多祟,诸生偕公省试登楼,戏谓之曰:“若能于此宿,请为若醵饮”26。
公欣然留宿,至夜半,有物伺之,公起危坐,若有惊避,相讶呼“状元”者云,又谓有置具于公前而去者,信然是公大魁之兆,不特花底呼姓名者矣27!
楼旧制下隆而上锐,望之如笋立,甚耸秀。
嘉靖丙寅春,忽毁于火28。
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29。
今规制宏丽,稍加于旧矣。
隆庆庚午,父老请治楼,而难其材30。
适有二楠漂江中,人牵挽之不可得,闻于官,郡守吴公令设祭江浒,木自浮至,遂任,未几折除国诸名材益之,匠人某者偃卧楼址,精思三日夜,而始运斤成焉31。
鹦鹉洲以祢衡显,顾江水渺漫,往不恒见,谶云:“州出郡中,当有高第”。
灞陵桥亦然32。
今水落沙明,州蟺蜿如偃月,灞陵桥时露故址,好事者间携酒游其上,大为鹤楼增胜33。
【校注】 (1)任昉(460—508):南朝梁博昌(今山东寿光)人,字彦升,仕宋、齐、梁三代。梁武帝时为黄门侍郎,出为义兴、新安太守。擅长表、奏等各体散文,时有“任笔沈诗”之称。有《述异记》二卷,似出后人依托。 (2)蓝缕:亦作“褴缕”。《左传》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杜预注:“蓝缕,敝衣。”孔颖达疏:“《方言》云:楚谓凡人贫,衣破丑敝为蓝缕。服虔云:言其缕破蓝蓝然。” (3)浪浪:形容音律节奏流畅。 (4)广汉:县名,汉置,属广汉郡。今属四川省。张敬夫:即张栻,宋代广汉人,居衡阳,世称南轩先生。孝宗时,历知抚州、严州,累官吏部侍郎兼侍讲。复出知袁州、静江府。后任荆湖北路转运副使,改知江陵府。卒年四十八。 (5)图经:泛指图书文籍。 (6)“羽衣著屐”诗:指苏轼《李公择求黄鹤诗因纪旧所闻于冯当世者》诗,中有“羽衣著屐响空山”之句。 (7)鹄不日浴二句:《庄子·天运》云:“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楚辞·贾谊〈惜誓〉》:“黄鹄之一举兮,知山川之纡曲;再举兮,睹天地之圜方。” (8)窈冥:深远、奥妙。《淮南子·览冥》:“得失之度,深微窈冥,难以知论,不可以辩说也。” (9)款对:亲切会晤。 (10)吕仙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吕仙亭,即仙枣亭遗址,明景泰四年重建。”石镜亭:《武昌府志》同上:“石镜亭在黄鹤楼西,临崖,旧有石如镜,宋贺铸后人为亭以表之。今亭废石亡。”烱然:明亮貌。 (11)倅:古时地方佐贰副官叫丞、倅。 (12)迹:追踪。 (13)牛僧孺(779—847):唐代鹑觚(今甘肃灵台)人,字思黯。贞元元年(785)进士。宪宗时累官御史中丞。穆宗时任吏部侍郎同平章事。敬宗时,出为武昌军节度使,封奇章郡公。与李宗闵、杨嗣复结为朋党,排斥异己,权震天下,时人称为“牛李”。新、旧《唐书》有传。 (14)压云亭:《武昌府志》卷一“古迹”云“压云亭,在黄鹄山,元世祖尝驻此,至正间建”。元世祖(1215—1294):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之孙,名忽必烈。1260 年继其兄蒙哥即大汗位,建号中统,定都燕京(后改称大都,即今北京)。至元八年(1272),定国号为元。至元十六年灭宋。在位三十五年。驻跸:帝王出巡,中途暂停,谓之驻跸。跸,原作跸,径改。指帝王车驾。左思《吴都赋》:“于是弭节顿辔,齐镳驻跸。” (15)庆历:北宋仁宗赵祯年号(1041—1048)。监茶:宋代有提举茶盐之官,监茶为其属官。柳应辰、蔡余庆:生平不详。 (16)头陀寺:王巾《头陀寺碑文》云“头陀寺者,沙门释慧宗之所立也。南则大川浩汗,云霞之所沃荡;北则层峰削成,日月之所回薄;西眺城邑,百雉纡余;东望平臬,千里超忽,信楚都之胜地也”。简栖:王巾字。《舆地纪胜》:“鄂州;头陀寺在清远门外黄鹄山上,宋大明五年建。自南齐王巾作寺碑,遂为古今名刹。” (17)市:买。鲜:少。 (18)东坡鹤楼诗:见注(5)。 (19)崔司封:即崔颢。颢曾任司勋员外郎。司封乃司勋之误。 (20)阁:同“搁”。 (21)浮屠:《后汉书·楚王英传》云“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李贤注:“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此指僧人。 (22)元相国稹:稹原作“祯”,径改。元稹(779—831),字微之,唐代河南人。长庆中,曾知制诰,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大和中,拜武昌军节度使,卒。元稹获镜事载柳公权《小说旧闻录》;《三水小牍》题作“元稹烹鲤得镜”。 (23)王钦若(962—1025):宋代新喻(今江西新余)人,字定国。官至司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封冀国公。钦若生于黄鹤楼之说,见《宋史》本传。 (24)威顺王:《元史·宽彻普化传》云:“宽彻普化,世祖云孙,镇南王脱欢子也。泰定三年,封威顺王,镇武昌,赐金印。” (25)刬却:铲掉。《战国策·齐策一》:“刬而类,破吾家。” (26)黎状元淳:即黎淳,字太朴,明代华容人。天顺元年(1457)进士第一。成化中,官左庶子。后以南京礼部尚书致仕。醵:《礼记·礼器》云“《周礼》其犹醵与”。郑玄注:“合钱饮酒为醵。” (27)大魁:即状元。陆游《老学庵笔记》九:“四方举人集京都,当入见,而宋公(宋郊)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然其后卒为大魁。” (28)嘉靖丙寅:嘉靖四十五年(1566)。 (29)癸亥:嘉靖四十二年(1563)。祥:征兆,吉凶之兆。 (30)隆庆庚午:明穆宗隆庆四年(1570)。 (31)吴公:不详。任:采用。 (32)灞陵桥:故址在鹦鹉洲中。 (33)蟺蜿:屈曲盘旋。《说文》:“蟺,宛蟺也。”《文选》嵇康《琴赋》:“ 汩澎湃,蜿蟺相纠。”注:“蜿蟺,展转也。” 杂记大多据稗官小记,或析黄鹤之名,或究楼名之由,或载巷闾传闻,或述史事旧说。虽为稗官之类,然叙事记人,多栩栩如生,新人耳目,可资参考。
七分下稔八分中,中(陜西)远贼氛(湖北)贼穷(川省窜匪由湖北归州当阳远安窜至宜城一带经明亮德楞泰带兵绕至贼前于耗子沟枫树垭连次克捷并于沿江北岸派兵防堵不令窜入豫境贼匪屡经官兵𠞰败势已穷蹙思由谷城窜至均州复经明亮等叠加截杀馀匪退至孙家湾藏匿现在新调吉林黑龙江劲旅三千俱令前赴明亮等一路早晚即可齐抵军营以如许生力精兵𠞰此逋逃馀匪势如摧枯拉朽逆首姚之富齐王氏等不日即就俘擒蒇功在迩伫盼捷音速至)
秦楚封圻原接壤,民生欣苦总纷衷。
⑴ 汪新奏湖北省入夏以来郧阳施南宜昌三府旸雨应时土脉滋润其武昌黄州汉阳德安襄阳安陆荆州荆门州等府州六月下旬始得透雨早稻藉以长发除应山远安郧西保康竹山竹溪六县不产早稻外其收成九分者恩施建施二县收成八分有馀者咸宁等四州县收成八分者蒲圻等三十四州县收成七分有馀者光化一县收成七分者江夏等十九州县合计通省收成七分有馀尚可称下稔
⑵ 倭什布奏陕西省秋禾收成分数九分有馀者盩厔等九县九分者孝义等十一厅县八分有馀者留坝等十二厅州县八分者耀州等十七州县七分有馀者咸宁等二十三厅州县七分者咸阳等十厅州县六分有馀者三原等六县合计通省收成八分市粮充裕价值平减实称中稔
⑶ 楚北竹山竹溪贼匪思窜入陜西白河洵阳地界先经秦承恩派委道员温承惠等督率兵勇五千名在彼堵禦适副都统丰伸布在关岭𠞰贼失利温承惠即由后赶上山梁将贼匪痛加歼戮馀贼畏惧奔逃未致拦入陜境因将温承惠赏给按察使衔仍赏戴花翎并令将军恒瑞提督柯藩带兵前往截𠞰以期净扫逆氛
夜雨朝晴(嘉庆戊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迩来夜雨每朝晴,麦穗增腴黍怒生。
祇以平邪𠞰将尽(前据德楞泰等奏歼除陜境窜匪首逆齐王氏姚之富二犯尚有高均德李全阮正通等未就擒获节据宜绵秦承恩等奏报高均德一股经德楞泰明亮统兵由秦岭一带截𠞰歼戮甚多馀匪窜至镇安地界不日即可擒拿首犯其阮正通李全一股现经宜绵督同兴肇柯藩等大加𠞰杀贼匪穷窜至汉阴石泉一带现在协力攻围等语是陜境奔窜之贼已将𠞰净此一路肃清后即可移师川楚帮同勒保景安等上紧𠞰办尅期蒇事盼望捷音尤为殷切),越勤捷至望怦怦。
⑴ 今年春雨应时三月二十日立夏复得透雨此后频获甘膏四月初二日阴雨绵密约有四寸嗣于初四日寅刻雨至卯刻止十二日酉刻雨至次日子刻止十三日戌刻雨至亥刻止连次夜雨朝晴实为占丰佳兆现在麦田结穗者颗粒渐皆饱满大田亦长发茂盛望岁之怀为之稍慰
鉴远堂得句(在祠广润旁)(嘉庆戊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乙卯曾斯披捷音,溪窗虚俯远开襟。
不无望幸今如昔,果接飞章报胜吟。
按:是日憩坐之际适接德楞泰奏言齐王氏姚之富大股贼匪由陜省山阳石河铺一带东窜先经派令赛冲阿温春等分带官兵在高埧店漫川关堵截明亮德楞泰督兵由黄陇铺宽坪等处兜𠞰贼匪分三路窜逸德楞泰明亮等亦分三路并进贼众排列左右两山分投抗拒我兵抢上山梁奋勇击杀歼毙千馀贼匪力不能支纷纷逃窜德楞泰明亮等乘胜追击贼匪复分两股欲窜往东北俱被官兵截杀折回向西南甘沟一路逃遁该处路通楚北郧西地界官兵昼夜追击一百七十馀里杀贼二千有馀贼势披靡惟首逆尚在逃窜德楞泰明亮等带领满汉屯土官兵由郧西县之上津堡一带兜𠞰随𠞰随进逼至三岔河地方擒获贼犯询知齐王氏姚之富俱在左首山梁德楞泰明亮赛冲阿阿哈保温春达音泰阿穆勒塔德宁等督率奋勇官兵将山梁四面围住逆匪等犹滚石放鎗抵死抗拒官兵一涌直上齐王氏姚之富二犯逃至险峻处所弃马奔越吉林黑龙江官兵亦皆下马同步兵上𦂳擒拿齐王氏率妇女十馀人投堕陡崖姚之富亦向悬崖跳落官兵飞驰擒捕姚之富已经跌毙齐王氏尚存馀喘均即脔割斩枭传首示众并擒斩大小头目二十四名歼毙夥党三千馀名又于山梁沟内搜捕𠞰杀四千馀名生擒者一千馀名此三月初六日事也楚匪滋事以来蔓延日久皆由齐王氏姚之富二犯首先集众焚劫到处逼胁良民抵拒官军实为祸首罪魁今同日歼除虽未得生擒解京而首逆俱经伏法馀匪实已丧胆亡魂此时陜境之贼惟高均德与李全张添文两股奔窜稽诛经德楞泰等带领胜兵及额勒登保秦承恩王文雄等分路兜捕不日即可擒渠蒇事其在川境者如徐添德王三槐冉文俦罗其清诸首逆自皆闻风震慑尅日亦可成擒𠞰捕教匪大功已不啻过半矣披阅捷章因成是什并详识如右
⑴ 乙卯四月间诣适广润祠祈雨后莅兹堂传餐视事接福康安和琳奏报官兵征𠞰逆苗攻克兰草坪后直抵榔木陀用奇兵捣其巢穴分兵五路乘夜齐进分扑贼卡冒雨争先毙贼无算遂将黄瓜寨攻克抢佔山梁焚烧贼寨五十六处贼势大戏曾有志事之作书悬此堂壁间今早诣祠祈雨后仍至斯堂视事面谕军机大臣等前岁曾在此披阅捷章或今日亦有喜音驰到庶慰企怀辰刻回至御园而德楞泰奏报歼灭楚匪首逆齐王氏姚之富六百里加紧之摺果至
补咏平苗战图四章 其四 攻克强虎哨(嘉庆戊午) 清 · 弘历
七言绝句
强虎哨为平陇紧要门户和琳派兵由炮楼坡进攻前有溪河一道贼苗拒守甚坚官兵抢至河边诱贼迎击和琳亲自督兵由龙图营继进乘胜渡河分据左右山梁维时平陇一带远近各寨苗匪乘官兵营卡未定舍命前来攻扑和琳严兵以待止令轮流迎击毋许追逐以疲兵力而贼苗昼夜上扑多被鎗箭击杀察看贼情渐怯和琳即督率将领分兵两翼出其不意直攻强虎哨山梁该处山坡层叠草深树密节节俱砌有石卡卡内窝棚栉比无数官军密从悬崖陡坎盘旋而上一近石卡即抛掷火弹烧燬窝棚乘胜杀入毙贼无数进据强虎哨当有劳神寨地母村苗目率众乞降
补图次第各成篇,强虎之苗靖以全。
邪教东西窜无定(川楚教匪𠞰办二年有馀节经官军分路兜击逆匪等畏惧奔逃各首逆尚在稽诛近据宜绵勒保等奏陜省李全高均德一股贼匪复窜至川北渠县大神山与阮正通冉文俦罗其清等合为一路现经德楞泰带兵赴川与惠龄恒瑞并力夹𠞰其川东王三槐徐添德林亮公等各股贼匪亦已合而为一同窜至开县陈家山一带地方勒保现督同镇将等上紧兜擒至原窜楚境之刘成栋张汉潮等一股贼匪据景安奏现又窜入陜省平利县镇坪地方额勒登保兴肇已带兵赴陜与宜绵明亮合击贼匪等东窜西逃不过苟延残喘势已万分穷蹙擒渠奏凯指日可期盼望喜音尤刻难稍释尔),凯音待蒇尚怩然。
行香子(民国十二年) 民国 · 汪精卫
皛皛(皛:音小,明亮,洁白)平川,快雨初晴,掉扁舟一叶风轻。
烟消穹碧,云敛遥青。
看半江霞,烘素月,作微赪(赪:音瞠,浅红色)

圆波如镜,疏林倒照,似蟾宫桂影纵横。
冥然兀坐,风露泠泠。
尽月摇心,波摇月,两无声。
复申辞以招之曰:黄鹤仙人兮早归来,吾楚胜迹兮渠楼为魁48。
中兴普淖兮䆉稏含胎,民生浸苏兮若吹寒灰49。
贞百度兮上有法台,神明太守兮吏畏民怀50。
政通人和兮议鼎建51。
云甍雾琐兮丹融碧溷,会计停审兮斟酌株寸52。
举废固存兮,良有关乎治论53。
文杏为楹兮桂为梁,祓以桃茢兮涂以椒芳54。
时一宴会兮俦滥觞,神交气求兮偕徜徉55。
仙税驾兮白云乡,鹤弄影兮明月光56。
汝当擅东南之美兮,永郑重于吾邦57。
按:【校注】 (1)疑题衍一“楼”字。 (2)岁:即太岁,古星名。舍:居。犹言位于。游兆:即柔兆,天干中丙的别称。《尔雅·释天》:“太岁在丙曰柔兆。”辰:指日月交会之所。即夏历一年十二个月的月朔时,太阳所在的位置。《左传》昭公七年:“日月之会,是谓辰。”大梁:十二星次之一。日月一年十二会,故有十二次,各有专名。《尔雅·释天》:“大梁,昴也。”《礼记·月令》郑玄注:“季春者,日月会于大梁而斗建辰之辰。即夏历三月。庚申:记日干支。未渠央:即未遽央,指未匆促完结。渠,通“遽”,促;央,尽,完结。《诗·小雅·庭燎》:“夜如何其,夜未央。”郑玄笺:“夜未央,犹言夜未渠央也。” (3)梵宫:即梵宇。本指梵天的宫殿,此指佛寺。闾里:指平民所居。 (4)欻:忽然。《玉篇》:“欻,忽也。”烜:火。《周礼·秋官》有司烜氏,因以烜为火。旁周:旁、周,皆遍、广之义。划:裂物声。苏轼《后赤壁赋》:“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匝耳:犹遍耳,充耳。 (5)岿:高耸独立之貌。喻黄鹤楼被焚之状。归墟:指大海最深处。《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唯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蓬壶:即蓬莱仙山。因形如壶器,故称。曜灵:《楚辞·天问》: “角宿未旦,曜灵安藏?”王逸注:“曜灵,日也。”浑函:即浑涵。广远无际,笼罩万物。殆:几乎。旸谷:传说中日出之处。《书·尧典》:“分命羲仲宅嵎夷,曰旸谷。”孔安国传:“日出于谷而天下明,故称旸谷。”《淮南子·天文》:“日出于旸谷,浴于咸池。”也作“汤谷”。 (6)邈:远。清微之都:清微,道家称三清之一,指天。《酉阳杂俎·玉格》: “四人天外曰三清:大赤、禹余、清微也。”此指天府。攸居:居住之所。通明:传说中天上玉帝宫殿名。苏轼《次韵乐著作天庆观醮诗》:“无因上到通明殿,只许微闻玉佩音。”盱:张目。目不及盱,谓不能张目直视。郁罗:盖即大罗。道家称最高之天为大罗天。《酉阳杂俎·玉格》:“三清上曰大罗。”朱熹《读道书》:“郁罗耸空上,青冥风露凄。”《真诰》:“云阙竖空上,琼台耸郁罗。” 玉京:指天宫。《魏书·释老志》:“上处玉京,为神王之宗;下在紫微,为飞仙之主。”《云笈七签·天地部》:“《玉京山经》曰:‘玉京山冠于八方诸大罗天。其山自然生七宝之树,一株乃弥覆一天,八树弥覆八方大罗天矣。’” 红云:《翼圣记》:“玉帝所居,常有红云拥之。”奥区:深处。刘协《文心雕龙·宗经》:“洞性灵之奥区,极文章之骨髓者也。” (7)化人句:《列子·周穆王》:“周穆王时,西极之国有化人来,…… 居之几何,谒王同游。王执化人之祛,腾而上者,中天乃止。暨及化人之宫。化人之宫构以金银,络以珠玉;出云雨之上,而不知下据,望之若屯云焉。耳目所观听,鼻口所纳尝,皆非人间之有。王实以为清都,紫微、钧天、广乐,帝之所居。王俯而视之,其宫榭若累块积苏焉。王自以居数十年不思其国也。化人复谒王同游,所及之处,仰不见日月,俯不见河海。光影所照,王目眩不能得视;音响所来,王耳乱不能得听。百骸六藏,悸而不凝,意迷精丧,请化人求还。”此即所谓“化人之游”。化人,张湛注:“化幻人也。”《翻译名义集·寺塔坛幢》:“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从之。即《列子》所谓化人者是也。”谓神佛变形为人,以化度众生者。妙,远。高朗,犹高明,高敞明亮,指天。块苏,即累块积苏,土块和草堆,此指大地。此二句意谓,黄鹤楼大火景象,如随化人远游于天之高朗处,下视所见,令人目眩耳乱,意迷精丧。 (8)蜃气:滨海地区,常出现由折光所形成的城廓楼宇等幻象,古人常误以为蜃所吐之气而成,俗称海市蜃楼。《史记·天官书》:“海旁蜃气象楼台,广野气成宫阙然。”光景:景象,指由折光所形成的幻象。 (9)七泽:泛指楚地诸湖泊。司马相如《子虚赋》:“臣闻楚有七泽,尝见其一,未睹其余也。臣之所见,盖特其小小者耳,名曰云梦。”胜概:美景,佳景。 (10)绵邈:长远,久远。顾:岂,难道。 (11)占角:犹占星,观星象以占吉凶。角,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感孚:盖谓感天命之信。《尔雅·释诂》:“孚,信也。”太史:官名。掌天文历法。明则专以天文占候之事归钦天监。 (12)啸梁:韩愈《原鬼》:“有啸于梁,从而烛之,无见也,斯鬼乎?”呻呓:《列子·周穆王》:“眠中啽呓呻呼。”殷敬顺释文:“啽呓呻吟,并寐语也。”诘曲:谓声音难以听懂。嗔恚:愤怒,怨恨。 (13)癸亥:记年干支。指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据本集《黄鹤楼杂记》,黄鹤楼于嘉靖丙寅(1566)焚于火,“先是,癸亥秋,大雷火入楼中,残其脊,云有妖,故击之,人亦讹言楼中夜闻人声,或为楼当毁祥云”。“往者” 以下云云,谓此。 (14)鬼有二句:见《左传》昭公七年。厉,害,灾。 (15)石不二句:《左传》昭公八年:“八年春,石言于晋魏榆。晋侯问于师旷曰:‘石何故言?’对曰:‘石不能言,或凭焉。’”杜预注:“谓有精神凭依石而言。” (16)周釐王:周之第十六代王,名胡齐,在位五年。 (17)翘:启发。 (18) 龋然:笑貌。《后汉书·梁冀传》:“(冀妻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龋齿笑。”李贤注:“《风俗通》曰:……龋齿笑者,若齿痛不忻忻。” (19)粤:助词,与“曰”通。《尔雅·释诂》:“粤,曰也。”《史记·周本记》:“奥詹洛伊,毋远天室。”文伟:即仙人费文伟。 (20)弭节而容与:《楚辞·离骚》:“吾令羲和弭节分,望崦嵫而勿迫。” 王逸注:“弭,按。按节,徐步也。”《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于是楚王乃弭节徘徊,翱翔容与。”容与,安逸自得貌。 灵岩:指黄鹄山。 (21)繄:助词,表语气。《广韵·齐韵》:“繄,辞也。”《左传》隐公元年:“尔有母遗,繄我独无。”杜预注:“繁,语助。”吕岩:即吕洞宾。优游:悠闲自得。 (22)榴皮:石榴之皮,其汁如墨,可作书画之用。《志雅堂杂抄》:“凡碾工描玉,用石榴皮汁,则见水不脱。”《群芳谱》:“凡使榴皮,根叶无犯铁器,不计乾湿,皆以水浆浸一夜,取出用之,水如墨汁。”苏轼诗序云:“回先生过湖州东林沈氏,饮醉,以石榴皮书其家东老庵之壁。”回先生,吕洞宾别号。写真:画像。《颜氏家训·杂艺》:“武烈太子偏能写真,坐上宾客,随宜点染,即成数人,以问童孺,皆知姓名矣。”按《江夏县志》云:“洞宾仙迹有二,一在县西南黄鹄矶,石壁上有遗像;一在县东北二里紫荆山西,石壁上有卧迹,今山北石刻洞宾仙迹四字尚存。”依然崖壁:指黄鹄矶石壁上之洞宾遗像。 (23)林樾:林阴。《玉篇·木部》:“楚谓两树交阴之下曰樾。”黄鹄山黄鹤楼东有仙枣亭,相传亭前有枣数株,忽结实如瓜,太守令小吏往视,小吏窃啖之,遂仙去。后人因建仙枣亭。“种枣如瓜”即指此。后相传吕岩尝过此,遂改名吕仙亭。 (24)灵巫:犹言神灵。律格:即格律。相传吕洞宾尝夜半吹笛黄鹤楼,并题诗于壁云:“黄鹤楼中吹笛时,白萍红蓼满江湄。衷情欲诉无人会,只有清风明月知。”诗即指此。 (25)谅:的确,确实。《诗·小雅·何人斯》:“谅不我知。”郑玄笺:“谅,信也。” (26)地灵人杰: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灵,灵秀。物外:世外。“超物外”,超脱于世事之外。
副将军明亮攻克日旁一带碉寨诗以志慰(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三军同力努,诸将一心佳。
达尔图虽险,日旁梯可阶明亮奏以达尔图贼人有备未可急于轻进因查日旁道路上临绝壁贴有斜坡一道宽不反丈下至山半复陡起石包贼人在上联排碉卡难展兵威惟周臾对面之山即系日旁分支其前有路可以绕出石包之后林深路险止可进而不能退随派和隆武等带兵从此路昼伏夜行密为绕越仍于正面派兵扬威其斜下山沟并派兵规取明亮等复统兵在后策应均约于十月二十日寅刻同时进攻)
分兵还选队,入箐更缘崖。
正正旗先展,堂堂阵自䦱。
声东击西应,前至后登皆。
流滴飞𢶉㩧,抱头互挤排。
石包难复守,沙坝亦沦埋。
望已贼巢近,𢷬从虚处挨
夹攻知日指,大捷候星差。
和起真有子,欣馀切感怀。
⑴ 十九日四更和隆武兵已绕至日旁山后即分抢碉寨贼众措手不及鎗石俱不能施我兵尽力剿杀将所有战碉十馀座平碉二百馀间全行攻夺即山沟内水碉水卡亦经佔据沙坝山贼几次欲来冲夺俱为我兵截住而石包上拒守之贼因官兵剿击追射无路可逃俱纷纷瀼崖落涧无得脱者统计纤贼甚多割献首级三十馀生擒者七所获兵械马骡牛羊口粮等物无算过此石包直望勒乌围不过二十里皆系漫坡且与阿桂所攻日尔八当噶止隔一河两军会合即已不远本为声东击西之计今成攻瑕𢷬虚之举为之欣慰因将副将军参赞以下至官兵等谕部录叙
⑵ 此次攻得日旁全系和隆武之功和隆武为将军和起之子和起前在辟展军营因追巴雅尔为逆回所害曾加优恤并给以世职今和隆武复能如此宣劳建绩和起可谓有子为之欣喜兼盛于怀
闻两路军营攻得要隘信至诗以志事(乾隆甲午) 清 · 弘历
五言排律
两路驰军报,一朝达喜音明亮以正月十一日在马尼报捷阿桂以正月十二日在谷噶报捷俱于二十三日奏到)
谷噶(读作平声)既深入,马尼(去声)并深侵明亮奏初十日丑时进攻马尼之前攻得碉卡杀贼二十七人贼目一人富德截出马尼之后攻克䃁口二碉抢夺木城杀贼三十馀和隆武于卡卡脚亦攻得二碉与明亮兵合而对河之德赫布亦攻得贼寨四十馀处马尼中山梁五碉诸贼悉溃奎林以皮船渡至博堵亦得其木城二座)
雪冒如平蔡,火腾卜尅金明亮进攻拉窠克石卡五遂逼迤东大碉贼放鎗扺禦官兵不避危险蜂拥而上于西面挖开石脚抛掷火弹复于东南角举藤牌掩蔽穴地实以火药地雷轰发碉墙随圮贼大半压死馀亦皆歼毙)
旗兵真识义,屯卒亦输忱
奋勉咸敌忾,么䯢期就禽。
讵宁蕲重赏,实用励同心。
崇岭彼失据,穷巢我可寻。
虽然宜戒满,筹笔倍生钦
⑴ 阿桂等奏于正月初十日子时𣲖兵抢过谷噶丫口佔其山梁三四处速得碉卡已入贼境一百馀里
⑵ 海兰察等所统官兵自谷噶山粱丫口复行下沟风雪大作官兵穿林越险奋勇直前转战二十馀里五更后又复大雪官兵转乘雪雾迷漫直抵碉根除黑夜䃱毙贼人不计外共杀贼三十馀
⑶ 此次官兵攻碉接仗倍为出力皆由八旗劲旅奋勇先登绿营观感激励并效法恐后而屯土兵练亦各踊跃用命
⑷ 在事出力之满汉屯土各兵俱加赏一月钱粮并令将军等查明分给宁滥母遗
⑸ 先是海兰察等于初九日辰时即在谷噶山梁丫五口下埋伏贼人并未知觉至酉时见了口下有贼人海兰察追蹑之鎗殪其一馀皆窜逸恐其至贼营送信因议于喇穆喇穆横岭外分路进攻佔其左右山梁及相近之攒巴拉克山峰额森特亦据岭东之色依谷山梁海兰察又佔最高之登古山梁贼于此等要隘并未预为守禦今大兵皆入丫口贼已自失其险矣
⑹ 两路官军所向克捷实赖承余惟益凛满盈之戒以钦上苍嘉护眷佑耳
共 108 首 第 1 页 下一页